第三讲 小说的元素(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素人物 第三讲 小说的元素(下)

第三讲 小说的元素(下)

#第三讲 小说的元素(下)|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回顾上节课,主要讲了小说的开头、结尾和中间部分,重点和大家分析了小说和故事的区别以及故事核、情节这些概念的区别。小说看完后让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人物,其次才是情节。

人物

《红楼梦》看过后,大家对林黛玉的敏感多情、容貌清丽、聪明多病的人物印象很深。而王熙凤呢,精明能干、刁钻狡黠。许多小说由于看得时间长了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楚了,但是里面的人物却记忆深刻。

短篇小说里,人物不宜太多。有些小伙伴开头六七百字里出现了六七个人物,这样给人混乱的感觉,让读者搞不清楚谁是主角。短篇小说最好两三个主角就行,其他的人物作为工具人。

比如《孔乙己》里主要人物是孔乙己、店小二、老板,其他的如小孩、嘲笑孔乙己的人都是工具人。再如《断魂枪》里的大徒弟、孙老头、沙井龙是主要人物,其他都是提一下。

短篇小说就如在一块石头上雕刻人物的头像,整体形象刻画出来就行,至于穿什么衣服不重要。突出两三个人物为我们要写的主要人物,而且是跟矛盾冲突特别相关的人物。

如何刻画主要人物呢?一定要让这个人像是自己生出来的一样,要非常了解,适宜列一个人物小传,清晰知道人物的特点。比如人物的长相、年龄、身高、喜好、哪里人、哪些经历、什么口头禅等等。一旦你列出来或从小说中分析出来,人物就会立刻丰满起来,而下回再去写时就能分辨出与前一个人物之间的差距,建立了不同的人物世界,塑造人物的方法结构。

结构

我们写小说时会思考:这篇文章的结构,或者说框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一般结构的类型如下:

第一种:线性结构。小说是对时间艺术的描述,不可能超越时间。一般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排列的。一般有单线或者复线甚至三线叙事。复线结构可以分成主副线,交叉复线,平行复线。例如作家东西写得《回想》中1 3 5 7 9是案情线,2 4 6 8是感情线。

第二种,网状结构。以人物的心灵为中心,以人物心理活动和意识为辐射,构成的情节展现方式。它突破一定限度的时间线凸显人物的思想、意识、想象、梦境比较网状。

第三种,画面结构。一幅画一幅画通过场景组合起来,不太在乎人物的形象,更在乎场景,像是电影的蒙太奇。几个不关联的场景用同样的主题串联起来。

第四种,象征结构。围绕形而向上的观点意识展开的具有一定象征性。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树上的男爵》《蟑螂》等。

第五种,摇摆式结构,采取左右摇摆推进的结构。比如契诃夫的《变色龙》。

第六种,对话式结构。如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

第七种,延迟式结构,作者极力给人物设置障碍,在悬疑小说中常见。

第八种,突转式结构,主要表现在小说的结尾,指的是情节上的反转。如欧亨利式结尾。它和突袭感是有区别的,突袭感指的是给心理上的一种震撼。

第九种,故事套娃结构。大故事里有小故事,小故事里有微故事。

小说的结构式有很多,但是我们还是更倾向于线性式结构的表述方法。

每一篇小说都有自己的独特结构。我们可以借鉴喜欢的小说结构去写。

题材

小说讲的是哪方面的题材。作家写的基本都是自己熟悉的题材。沈从文写湘西。莫言写高密。徐则臣写花街、大运河。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题材。找到自己的题材范围,深挖下去。

叙述

作者是如何写的?关注叙述理解力。线下聚会、聊事情,就是叙述,表达了一些情感叙述。叙述的视角:全知视角(上帝视角),一、二、三人称视角、固定视角及旁观者视角等等。如《孔乙己》中的视角就是一个店小二的配角视角写得。

叙述节奏。短篇小说娓娓道来的节奏,即慢节奏,重点突出某一个细节。

主题

主题即意蕴。大的角度,就是爱、恨、成长、复仇、人格尊严、人性、勇敢、坚毅品格类等等。但是我们可以挖掘大的主题下面的小主题。比如苦难,余华写《活着》的苦难主要表现亲人的生离死别。《平凡的世界》的苦难是写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对未来的希望。它们对于苦难的描写是有区别的。阅读同类的小说,主题的内涵就丰富起来。希望大家去摸索探索分析和思考主题。可以从自己熟悉的题材去提炼,关注小人物的人性,给予人文关怀。如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这是一本写给基层办事员的书,以他们的视角审视历史,小人物也可以改变历史。

语言

语言就是作家的表达方式。我们要让自己的语言书面化。学习名家的风格开始。

如:莫言的爆炸式风格,村上春树在日语的基础上加上翻译风,形成了比较清新的风格。汪曾祺的简短、文雅风格。

下节课解读写作,重点分析《露天电影》。

总结:通过这三节课学习了小说的十二个元素,首先对于小说和故事有了清晰的区别概念。其次,对于如何写好小说,建立了阅读是源泉的学习理念。最后,对于小说的各要素的理解比以前深刻了。我想以后还是要多阅读、多分析,分析名家笔下人物的特性,有目标地多仿写,尽快找到和写出有特色的人物和好故事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