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玉壶春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代枢府釉玉壶春瓶 白釉玉壶春瓶

白釉玉壶春瓶

2024-06-04 17: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花器一般分为盆景器及插花器两种,盆景器通常指裁种花草的容器,插花器则通常指折枝花卉贮花、造型的容器。插花讲求的是花命的维持,花材的搭配,造型姿态,注重的是花卉内涵的昭示,追求花与器整体的和谐与意境的营造。宋代是插花从花材的选择、保养、搭配,以及花器的选择方面都十分考究,花器的材质通常有陶瓷器、铜器、竹器、藤器等。宋代宫廷也常用古彝器等礼器插花。此外,竹、藤皆可因形取材,就地成为花器。截竹为筒鲜花是宋人花事中的雅趣之一。邓深《竹簧养梅置窗间》:“竹与梅为友,梅非竹不宜。截笛存老节,折树冻疏枝。静墉初安处,清泉满注时。暗香披拂外,细细觉春吹。”宋人所做的《盥手观花图》花器可明显看出其材质是竹(图4)。宋代花器的造型主要有瓶、盘、花篮、铜器、花插等。

图4  盥手观花图

1、瓶式花器。宋代陶瓷花器中,以瓶类造型最多。宋代制瓷业迅猛发展,各大窑口几乎都生产专门用于插花的花瓶。目前文献可见的“花瓶”一词便出自北宋,《琐碎录》记载“冬间花瓶多冻破,以炉灰置瓶底下,则不冻。”宋代花瓶的造型以胆瓶、玉壶春瓶、梅瓶、琮式瓶、筒式瓶、壶与罂器型等最为常见。北宋武宗元《朝元鲜仗图》人物所持多种式样的花瓶(图5)。花瓶通常贮水较多,便于插花。一般来讲,宫廷及厅堂的堂花通常选择大花瓶,插置花材较多,花束较大,华丽富贵。书斋等屋室则使用小瓶,花材相对较少,也可插独枝花卉。明代袁宏道认为:“大抵斋瓶宜矮而小,如花觚、觯、尊罍、方汉壶、素温壶、匾壶、窑器如纸槌、鹅颈、茄袋、花樽、花囊、蓍草、蒲槌,皆须形制短小者,方入清供。不然,与家堂香火何异,虽旧亦俗也。”从这段论述可以年出明代插花与宋代插花花瓶选择上的延续关系。宋代书斋及文人插花崇尚单瓶独枝的插花,强调清、雅、洁,重视线条的疏朗,如一枝梅的形式。如宋代方回《丙申元日五绝》记载:“昨夜隔年书未点,瓶梅灯畔一枝低”日本南禅寺藏南宋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即可看出宋人瓶插的韵致(图6)。

图5   北宋武宗元《朝元鲜仗图》(局部)

图6  药山李翱问答

图7  宋胆瓶秋卉图

胆瓶。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常见造型为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汝窑胆瓶(图8),以及安徽潜山县博物馆藏这件南宋时期的胆瓶(图9)造型简洁优雅、长颈鼓腹,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因而成为宋人喜爱的花器。宋代文献及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胆瓶的记载,如杨万里《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人,七首》诗中有云:“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刘克庄也有“胆瓶茉莉尤香”之语。见胆瓶插花之普遍。

图8  北宋汝窑胆瓶

图9  南宋时期胆瓶

玉壶春瓶就宋代瓷瓶常见的造型,其基本造型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线条柔和,如河南博物院收藏这件白釉玉壶春瓶(图10)宋辽金时期,玉壶瓶的釉色包括白釉、青釉、黑釉、白地黑花等不同种类。玉壶春在宋代后虽然作为酒瓶使用,但也有插花的功用,北宋曹组《临江仙》有“青琐窗深红兽暖,灯前共倒金尊。数枝梅浸玉壶春”可见玉壶春瓶也可作为花器使用。南宋类书《锦绣万花谷》中有诗云:“公余终日坐闲亭,看得梅开梅叶青。可是近来疏酒盏,酒瓶今已作花瓶。”苏辙的《戏题菊花》:“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可见饮酒之后,随手酒壶注水插花也是生活之中常事。洛杉矶亚洲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白地黑花玉壶春瓶,瓶上书“香花奉神”四字,则说明了此瓶的功用为花器,且是作为佛前供花使用。(图11)

图10  玉壶春瓶

图11 “香花奉神”玉壶春瓶

此外,筒式瓶与琮式瓶、长颈瓶(图12)、梅瓶(图13)、折肩瓶、棒槌瓶、壶、罂等适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作为观赏器、容器,也可作为花瓶使用。这类器型的花瓶在宋代十分常见,传世及出土的瓷瓶数量众多,如河南博物院所藏北宋当阳峪窑白釉剔花梅瓶折肩瓶以及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的南宋时期的琮式瓶,台北故宫博物院南宋修内司官窑浅粉青花筒(图14  高14.7厘米,口7.6厘米,深12.7厘米,底5.1厘米)等等。南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看便可见用筒式瓶作为花器(图15)。

图12  南宋盘口长颈瓶

图13  北宋当阳峪窑白釉剔花梅瓶

图14  南宋修内司官窑浅粉青花筒

图15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2、盘与钵状花器。除使用花瓶外,盘状花器也是宋人插花使用的花器,通常包括盘与钵。钵状花器由盘类花器发展而来,也是口大底小的器皿,高于盘。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南宋修内司官窑灰青钵,高8.7厘米,口13.1厘米,足8.5厘米(图16)。盘状花器的特点是口径大,这类花器一般插折枝、花朵较大的花材,由于开口面积大、阔朗容可插多种花材,且易于四面造型,短花枝可直接浸润或浮于浅水,也可聚成一束、丛、簇花的形态。南北朝以来,盘花一直是佛寺道观插花的重要形式,花材多以莲花为代表,花器选择方面以盘、钵为主。宋代有关佛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常有仙人捧盘花的形象出现(图17)。宋代厅堂的堂花也多有盘花的形式,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人物图册(图18)里描绘的宋代文人生活空间里,便有钵状插花,连同画面里的焚香、点茶、挂画,体现出了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四艺。

图16   南宋修内司官窑灰青钵

图17  南宋刘松年天女献花图卷(局部)

图18  宋人物图册(局部)

3、花插。花插是宋人花器的独特发明,继五代占景盘面世后,为了更好地固定花枝,防冻,宋人用锡管作内胆,发明了花插(图18、19),目前可见的有三十一孔瓷花器,十九孔花插等,花插的发明,使宋人更易于对花材进行固定与造型,并可四面造型、造景,体现现出宋人插花对造型的构思与追求。

图19  北宋官窑粉青莲花式花插

4、花蓝。篮状花器一般是由柳、竹、草、藤编制,外形如篮,插花成品称为篮花。花篮可插置众多花材,易于整体造型,主要用于插制多种花材,强调花材的搭配,以及花材与花器的纵深感及层次感。宋人笔记及诗词、绘画也有不少关于花篮的记载,《东京梦华录》中《秋社》一节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刘克庄《三和》“花篮果担更噭呼,巾{左巾右篝去竹}绚烂车骑都。”北宋李嵩亦绘制有多幅《花篮图》(图20),缤纷绚烂,充分显示了宋人插花构图、配花、造型的高超水平。

图20  李嵩《花篮图》

5、古器。宋代,金石学兴起,古代青铜器受到了宋人重视(图21),因此宋人除欣赏外,亦喜用古铜器插花,常见的有鼎、炉、觚、瓶等。黄公度《对瓶花独酌》记载:“红红白白两铜瓶”北宋赵佶的《听琴图》(图22)即以鼎为花品器,南宋《瑶台步月图》(图23)里即觚为花器。以古铜器为花器使宋代插花呈现出一种古朴的风格。此外,用古铜器插花,还因铜器有保养的功用,如赵希鹊在《洞天清录》中说:“古铜器人土年久气深,以之养花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若水锈传世古则否,陶器人土千年亦然”。以古器为花器,使宋代插花呈现是高、雅、奇、古的特质。

图21  南宋刘松年博古图(局部)  

图22  宋赵佶《听琴图》局部

图23  北宋刘宗古《瑶台步月图》(局部)

综上所述,宋代花器较宋以前相比,材质与造型都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花器材质多样,瓷、铜、藤等,花器造型多样,瓶、盘、钵、花插、花篮等等,还有古器插花等形式。花器中以陶瓷花器为主流,崇尚雅洁,造型简约,强调自然韵味,含蓄内敛。陶瓷花器尤以瓷瓶为主流,瓷器造型简约,线条流畅,釉色主要以单色釉为主,匀净素雅,或有刻花、划花的装饰,花器实用且美观,且宋代各大窑口均有生产。并且出现专门用于插花的器具——花插。宋代花器使用范围广泛,有宫室、书房雅舍、闺阁、村居、商铺、寺院等等,宫室及厅堂花器较大,插置花材较多,缤纷富贵,书房雅舍等使用花器较小,素雅,插置花材一至两种,清疏简洁。由此可见,宋代花器种类丰富,宋人对于插花的热爱,特别是宋代文人含蓄、内敛的特质,直接影响了陶瓷器的发展,使宋代陶瓷呈现出了独特的意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