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长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儿童装女装10至12岁 心理成长系列

心理成长系列

2024-05-22 18: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埃里克森认为, 儿童在这一阶段所学的最重要课程是“体验以稳定的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会形成对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的丧失感。

另外,如果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态度,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他们成人以后踏入社会工作,很可能就是工资狂: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容易沦落为工作和任务的奴隶,而失去了自我生活。埃里克森说: "如果他把工作当成他唯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唯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驯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 能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削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熟练技能和智慧。"

所以在孩子踏入6岁上小学以后, 父母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感受学习的乐趣,帮助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能定下来去学习,获得知识,由此也获得同伴和老师的认可,相互促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心理最为复杂,行为也最古灵精怪,捉摸不定,尤其是刚进入学龄期的孩子们,俗话“七岁八岁狗也嫌”说的就是学龄期早期的孩子们;

他们再过几年就进入到青春期,在此阶段,孩子们的心理发育极不稳定,睿智的父母们会有预见性地针对孩子即将成熟的心理特征进行管教,让孩子安全、健康地度过这个阶段;

1,认知特征:

进入学龄期的孩子,其认知特点开始由具体转向抽象,由肤浅转向高深,逐渐发展,即使到了11岁以后,孩子的认知仍然带有很大的具象性;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不像婴幼儿那样,可以进行有规则的学习,父母们可以通过正性反馈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学习的信念和态度;

除了课本学习,家庭原则也要规则化,不能随意性处理孩子遇到的问题,要让孩子们知道遵守规则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比如打游戏,不但要让孩子们知道仅有“大力出奇迹”是不够的,还要逐步让孩子们掌握对游戏规则的充分理解,以及策略性应对的方法,大道理的说教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不但是无效的,还会扼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行为特征:

孩子们因为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他们的行为通常具有“盲目冲动”的特点,而且很依赖“权威人物”;

比如老师,在他们心中,老师已经取代了父母的重要地位,他们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一时可能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很难做到专心听讲;

我们现有的小学教育是有偏差的,比如,孩子们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是快餐式的,试图让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大量所谓的知识,这样会很快“消灭”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目前大多数的“阅读障碍症”患者大概率起源于此时;

父母们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比如,让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鼓励孩子们在横向层面融会贯通;

比如,试图让孩子找出乒乓球与篮球和足球等有什么不同?家里的狗和猫有什么区别?钢琴与吉他的区别是?学校那种填鸭式的死记硬背会扼杀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3,个性特征:

每个孩子都如同每片树叶一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父母们要发现孩子的潜势潜能,以及理解和接受孩子们之间个性化的差异;

隔壁小明如何如何,那是在打击自己家孩子,摧毁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说“隔壁小明爸爸妈妈如何如何”,那你该如何回应?

孩子的第一起跑线,不是各种无用的“知识”,而是孩子的父母们,掌握知识很不重要,技能永远是第一位的;

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并培养呵护、鼓励激发孩子的兴趣是父母们的首要任务,这个年龄段也是孩子们最容易产生自卑的阶段,当发现孩子弓腰行走时,就应该敏感地意识到孩子有了自卑心理,这需要引回到正轨上来;

4,情绪情感特征:

情绪情感既跟学校的班级生活有关,更与孩子们在家庭中培养的“自我服务意识”有关,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未能树立“自我服务”的意识,那孩子进入学校后,会发现自己四处碰壁、处处受挫,吵架不行,打架也不行,落后别的孩子一步又一步;

如果是这样的话,孩子必然会易激惹、情绪难以自控,厌学情绪浓厚,只会跟家人发脾气,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有些家长会误以为这是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造成的,其实不然,这跟“第一起跑线”有密切的直接关系的,那些沉迷网游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有自我服务意识的;

5,自主意识特征:

跟婴幼儿相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自主意识逐步增强,自我意识也更加明确,他们不但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还很在乎他人的语言评价,尤其是“权威型”人士的评价;

比如老师,有些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所谓“好感”,要求家长给老师送礼,这种现象既与自主意识有关,也跟家庭教育有关,更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化有关;

针对这种现象,父母们首先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并不比他们的老师缺少知识和修养,也要让孩子们意识到,这是一种不体面的行为,对没有送礼的孩子们而言,既不公平,也不正义;

如果有老师因为没收到礼物而刻薄对待孩子的话,可以告诉孩子这是很猥琐的行为,实在不行,可以调班调校;

如果孩子的自信心来自外部的帮助,而非源于自己内心的话,孩子会迅速失去这种自信心,他们将重拾起自卑,这对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大的障碍;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把其中的道理掰开告诉他们,会更有助于孩子们顺利走完目前的小学阶段,迎来青春期初高中的学习生活。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