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起诉德芙侵权IP?双方曾联名推出盲盒巧克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做盲盒小程序赚钱吗是真的吗 泡泡玛特起诉德芙侵权IP?双方曾联名推出盲盒巧克力

泡泡玛特起诉德芙侵权IP?双方曾联名推出盲盒巧克力

2023-04-18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盲盒作为一种潮流玩具,因其随机性、新鲜性和趣味性受到众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盲盒产业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各种动漫IP为主题的盲盒竞争越来越激烈,盲盒内的物品也渐渐地涵盖了文体、生活日用等各个领域。大到收藏的手办、玩偶,小到日常的水笔、修正带,纷纷被厂家包装成印有特定形象和商标的盲盒,依靠动漫形象的知名度带来可观的销量和利润。

与此同时,火速增长的盲盒经济及日益火爆的盲盒消费也带来了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的一系列法律问题。盲盒界头部玩家泡泡玛特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泡泡玛特诉德芙侵权索赔200万元

近日,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玛氏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广州淘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一审文书公开。

泡泡玛特称公司成立以来,创作了包括“Molly”“HIRONO the otherone系列”等作品,享有上述作品的完整的著作权。泡泡玛特认为玛氏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德芙”在由被告广州淘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天猫“德芙官方旗舰店”上,未经原告授权和许可,擅自使用原告商标及原告享有的上述著作权的作品形象,严重地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请求判令二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200万元。

对此,被告广州淘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出该诉讼应当由被告所在地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审理,要求本案移送至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审理。

目前,在天猫“德芙官方旗舰店”内检索,未找到与泡泡玛特旗下IP相关产品。对于此次泡泡玛特起诉德芙案具体涉及哪些产品以及相关细节,由于案件仍在诉讼中,泡泡玛特方面未透露相关信息。据了解,双方曾联名推出过盲盒巧克力。2020年5月,德芙与泡泡玛特联手推出“可以吃的盲盒潮物”,内含两款小清新限定Molly、三款Molly“侧颜杀”巧克力。

泡泡玛特IP版权纠纷时常发生

作为国内头部潮玩品牌,泡泡玛特IP版权纠纷时常发生。据悉,泡泡玛特参与的法律诉讼共371件,绝大部分都是以原告身份出现。

比如2017年12月,泡泡玛特发现,王某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销售原告享有独家著作权的潮玩产品信息,吸引买家组团集单,订单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行开模、定制、销售。最终由于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泡泡玛特玩具形象,生产、宣传、销售涉案产品,侵犯泡泡玛特享有的涉案作品著作权及相关权益,赔偿泡泡玛特65万元。

又如2022年南京星河时代售楼处未经泡泡玛特许可公开摆放Molly星座系列等玩偶,用于吸引顾客,涉及到了商用问题。法院认为星河顺通公司侵犯了原告的展览权等著作权,判处赔偿原告北京泡泡玛特文化创意有限公司20万元。

IP资产是其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所在

一个小小的盲盒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魔力?不玩盲盒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会花钱去抽盲盒,喜欢什么直接买不好吗?但正是因为盲盒的未知性,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购买盲盒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纠结半天最终选的是否是自己心仪的,正是这种情绪,让无数人心醉神迷。每个消费者为了抽到自己想要的玩偶,不惜“散尽千金”。

正是盲盒的未知性再加之各种各样吸引眼球的IP,使得泡泡玛特获得巨大营收,为它冲击IPO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潮流玩具公司来说,IP资产是核心资产和竞争力所在,也是构建竞争壁垒的核心。

泡泡玛特也称IP是其业务的核心。

据悉,截至2020年6月30日,其运营有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据称,在2017年至2019年,基于Molly形象的泡泡玛特品牌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泡泡玛特品牌产品总收入的约89.4%、62.9%、32.9%。

潮流背后需理智,更需知识产权

近年来,随着各种手办盲盒被炒到高价,山寨品、复制品就多了起来。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多起盲盒侵权纠纷案。虽然盲盒经济发展迅猛,但也要注意知识产权保护,否则盗版、侵权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

盲盒涉及的知识产权主要有商标、专利、版权。

商标方面,尽量做好多品类、全方面的商标注册保护,提前规划商标注册布局,不给不法商贩留下可趁之机。

专利方面,除了做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外,可以加入辨别真伪的专利技术,建立多渠道的专利保护机制,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山寨厂商针对商品本身的漏洞牟取暴利。

版权方面,要提早做好相关的版权登记,做好主动防御,如果遇到侵权问题,可以通过有效的法律途径来保护自身的权益。

如果不做好知识产权方面的主动防御,等山寨侵犯泛滥时,不仅没有依据去提起诉讼,还非常有可能被盗版反告侵权,被迫从“正版”沦为“盗版”。

来源:细软知识产权综合南方都市报、独角兽早知道、知娱说法、环球网

【温馨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不妥,请联系告知修改或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