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回顾|2023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年会亚太区域峰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债券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图片 会议回顾|2023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年会亚太区域峰会

会议回顾|2023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年会亚太区域峰会

2023-07-07 0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https://3c.wind.com.cn/l/BpIm?shareUserSign=HFs (*本链接对全部用户开放,无需万得账号)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于6月9日在位于中国香港的香港交易所成功举行了2023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年会亚太地区峰会(Climate Bond Connect 2023 - Asia Pacific Regional Seminar)。今年的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全球年会以转型金融为重点,以“准备、设定、转型(Ready, Set, Transition)”为主题,围绕如何促进棕色到绿色的全球低碳转型开展深入和坦诚的探讨。并进一步推动转型市场政策和实践,使其具有雄心、包容性、可信度且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一致。

作为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全球2023年年会的一部分,会议得到香港金管局、香港交易所、渣打银行、万得、中诚信绿金、妙盈科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本次亚太地区峰会仅针对线下受邀机构开放,超过300名来资产管理、监管、政府、银行、智库、大学等机构的代表参与了会议,共同讨论私营部门和政府部门如何推动与巴黎协定相符合的经济发展与挖掘潜在机遇。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Sean Kidney主持了开场环节,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兼会长马骏博士,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外事)许怀志,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副总裁Megumi Muto共同讨论了亚太地区各国为其整个经济制定和实施可信的转型途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整场活动和讨论奠定基调。嘉宾指出,人类社会已经切身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亚洲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风险的影响。我们需要立即采取集体行动,向气候适应力强和可持续的系统转型。未来我们需要更大规模的融资来实现可信的转型。

在会议的专题讨论:如何为公司和高碳排放行业提供可信的转型环节,来自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广东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的代表探讨和分享了高碳排放行业和企业进行可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主体的融资策略和金融市场的角色。嘉宾提到,科技在帮助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影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业对低碳技术的采用将是扩大规模效应和降低技术成本的关键。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投资,需要公共部门的支持更需要调动私营部门的资金。

在专题讨论:扩大转型金融规模的工具环节,来自港交所、万得、亚洲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中诚信绿金和妙盈科技的嘉宾代表等分享了需要实施政策、工具和实践,以确保该地区能够实现符合全球气候目标、基于科学的可信低碳转型。嘉宾们指出,实现经济的全面低碳转型和扩大投资规模,需要同时实施各种工具。监管、绿色分类标准、交易、市场信息和信贷支持机制都需要协调一致,以便于资本流动,使转型具有可信度和及时性。

在会议最后的专题讨论:亚洲可持续金融的未来环节,来自新开发银行、渣打银行、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渣打银行、中国平安资产管理的代表共同探讨和展望了未来可持续金融如何支持亚太地区经济低碳转型,并调动资本来提高气候韧性。嘉宾们提到,气候变化对每个人带来切身体会的影响,接下来的几年对我们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做好相应准备来提高气候韧性,应对地缘政治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以下为部分嘉宾发言整理 (部分为英文直译):

Sean Kidney,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

「我们已经看到绿色债券市场的迅速增长,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家。亚洲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能源密集型及高排放行业。我们还需要建立一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为全体经济包括高碳排放行业转型调动更大规模的资金。世界各地政府和监管机构创造了更环境友好、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金融系统,我们从中国、日本、印度等央行身上看到了很好的榜样和行动。」

马骏博士,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 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主席兼会长,IPSF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工作组共同主席: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许多债权相关的工具,例如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贷款,但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权益类和保险类产品。G20转型金融框架强调的一个关键点是需要在产品中建立激励机制,来鼓励企业尽可能地努力脱碳。」

许怀志,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外事):

「我们希望发挥香港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优势,支持更多内地发行人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来香港融资以支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我们会从标准、数据、人才以及政策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丰富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生态并促进市场全方位发展」

Megumi Muto,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副总裁:

「简而言之,推动日本转型的是推动和同侪压力。当欧盟分类法出台时,经济产业省(METI)认识到应该有更有序的思维来加速转型,日本的转型金融框架是根据经济产业省技术路线图制定和基准测试的,该路线图涉及电力和难以减排的行业将如何在技术方面进行转型。」

李冰,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钢铁行业是国际瞩目的碳减排行业,在推动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技术及资金两大挑战。转型金融是支持钢铁等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的重要金融服务,作为利益相关方的重点行业、企业及金融机构等应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对接交流平台及机制。」

肖晨江,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总经理助理:

「在全球范围内,氢能行业正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随着各国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氢能行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氢能行业面临的技术、成本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挑战。中国氢能联致力于中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氢碳协同、氢能行业投融资等方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有信心推动氢能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期待氢能行业的美好未来,并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贡献。」

赵健能,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碳市场及ESG产品发展部主管:

「低碳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碳金融是推动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力量,可以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转型所需的资金和激励机制。」

沈双波,中诚信绿金科技总裁:

「转型金融的发展需要四方的力量,分别需要统筹政府、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和企业的智慧和能力去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黄翠芝,渣打银行亚洲可持续金融董事总经理:

「看看巨大的资金缺口,这就是机会。根据我们最近发布的报告,新兴市场向净零经济转型估计需要95万亿美元。需要注意的关键一点是,如果这些新兴市场完全依赖自己的资源,它们的国内消费将受到影响,每年下降约5%,相当于每年约2万亿美元。然而,通过吸引发达市场的私人资本为整体市场转型提供资金,新兴市场可能会改善3%,使其自身和全球经济都受益。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它强调了投资者和银行在引导资本方面的重要作用,因为仍然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林伟杰, 妙盈科技总裁:

「推动转型的关键是拥有完整和准确的数据,这也是证明企业未曾“洗绿”的重要信息。基础数据能够用定量的方式来证明企业的实践,从而把资本吸引到企业想要的地方,通过债券和股权融资为一些转型项目提供资金。妙盈科技的使命是利用技术来解决数据收集和管理的问题,这样企业就拥有了高质量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便可从中获得深刻见解。」

黄超妮,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亚洲可持续金融的未来前景无量,重点是宽度、深度、规模和速度。随着人们对绿色债券发行的关注度增加和可持续金融工具范围的扩大,亚洲已成为投资者和资产管理公司在未来可持续金融中寻找ESG机会的下一个增长点。」

金紫微 ,万得信息国际业务发展部负责人:

「大中华市场中的转型活动领域投融资行为正处在发展与逐步活跃的阶段,真实、透明、可靠的环境信息与数据有助于流动资本甄别转型活动的真实性。目前国内市场关于环境及气候方面的信息披露水平可能与到国际上转型金融的信息披露要求不一致,但近年能看到提升趋势。」

会议同时也正式发布了《2022年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和《2022年香港地区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两份市场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和香港地区绿色及可持续主题债券市场的发展亮点,并对市场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其范围涵盖绿色、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挂钩(SLB)和转型(GSS+)债券市场。按符合CBI定义的绿债发行规模计,中国为2022年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市场。2022年全年,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同比下降16%的背景下,中国发行人通过贴标绿色债券在境内外市场共融资1,550亿美元(人民币1万亿元),同比增长35%。中国经济目前还高度依赖能源密集型及高排放行业。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需要建立一个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为整体经济转型调动更大规模的资金。

《2022年中国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

https://www.climatebonds.net/files/reports/cbi_china_sotm_22_cn.pdf

《2022年香港地区绿色和可持续债务市场报告》

https://www.climatebonds.net/files/reports/cbi_hk_briefing_2022_final.pdf

2023年11月9日,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将于英国伦敦举行全球年会,敬请关注。

赞助机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