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布线规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信号线多大电压 PCB布线规范

PCB布线规范

2024-07-11 07: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PCB元器件库的要求 (1)PCB板上所使用的元器件的封装必须正确,包括元器件引脚的大小尺寸、引脚的间距、引脚的编号、边框的大小和方向表示等。 (2)极性元器件(电解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正负极或引脚编号应该在PCB元器件库中和PCB板上标出。 (3)PCB库中元器件的引脚编号和原理图元器件的引脚编号应当一致,例如在前面章节中介绍了二极管PCB库元器件中的引脚编号和原理图库中引脚编号不一致的问题。 (4)需要使用散热片的元器件在绘制元器件封装时应当将散热片尺寸考虑在内,可以将元器件和散热片一并绘制成为整体封装的形式。 (5)元器件的引脚和焊盘的内径要匹配,焊盘的内径要略大于元器件的引脚尺寸,以便安装

2.PCB元件布局的要求 (1)元器件布置均匀,同一功能模块的元器件应该尽量靠近布置。 (2)使用同一类型电源和地网络的元器件尽量布置在一起,有利于通过内电层完成相互之间的电气连接。 (3)接口元器件应该靠边放置,并用字符串注明接口类型,接线引出的方向通常应该离开电路板。 (4)电源变换元器件(如变压器、DC/DC变换器、三端稳压管等)应该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 (5)元器件的引脚或参考点应放置在格点上,有利于布线和美观。 (6)滤波电容可以放置在芯片的背面,靠近芯片的电源和地引脚。 (而在电源和地之间放置一个0.1uF的去耦电容可以有效地滤除这些高频纹波和毛刺。如果电路板上使用的是贴片电容,应该将贴片电容紧靠元器件的电源引脚。对于电源转换芯片,或者电源输入端,最好是布置一个10uF或者更大的电容,以进一步改善电源质量。) (7)元器件的第一引脚或者标识方向的标志应该在PCB上标明,不能被元器件覆盖。 (8)元器件的标号应该紧靠元器件边框,大小统一,方向整齐,不与焊盘和过孔重叠,不能放置在元器件安装后被覆盖的区域。

3.PCB布线要求 (1)不同电压等级电源应该隔离,电源走线不应交叉。 (2)走线采用45°拐角或圆弧拐角,不允许有尖角形式的拐角。 (3)PCB走线直接连接到焊盘的中心,与焊盘连接的导线宽度不允许超过焊盘外径的大小。 (4)高频信号线的线宽不小于20mil,外部用地线环绕,与其他地线隔离。 (5)干扰源(DC/DC变换器、晶振、变压器等)底部不要布线,以免干扰。 (6)印制走线宽度的确定方法。走线宽度是由导线流过的电流等级和抗干扰等因素决定的,流过电流越大,则走线应该越宽。一般电源线就应该比信号线宽。为了保证地电位的稳定(受地电流大小变化影响小),地线也应该较宽。 实验证明:当印制导线的铜膜厚度为0.05mm时,印制导线的载流量可以按照20A/mm2进行计算,即0.05mm厚,1mm宽的导线可以流过1A的电流。 1A=40MIL=1MM 所以对于一般的信号线来说10~30mil的宽度就可以满足要求了;高电压,大电流的信号线线宽大于等于40mil,线间间距大于30mil。为了保证导线的抗剥离强度和工作可靠性,在板面积和密度允许的范围内,应该采用尽可能宽的导线来降低线路阻抗,提高抗干扰性能。

(6)为了保证波形的稳定,尽可能加粗电源线和地线,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电源线的宽度不小于50mil。 (7)低电压、低电流信号线宽9~30mil,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加粗。 (8)元器件印制走线的间距的设置原则。 不同网络之间的间距约束是由电气绝缘、制作工艺和元件大小等因素决定的。例如一个芯片元件的引脚间距是8mil,则该芯片的【Clearance Constraint】就不能设置为10mil,设计人员需要给该芯片单独设置一个6mil的设计规则。同时,间距的设置还要考虑到生产厂家的生产能力。 影响元器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电气绝缘,如果两个元器件或网络的电位差较大,就需要考虑电气绝缘问题。一般环境中的间隙安全电压为200V/mm,也就是5.08V/mil。所以当同一块电路板上既有高压电路(>250)又有低压电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