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保定易县旅游攻略 绝美

绝美

#绝美|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气吞万里的君王们最终在这里停下脚步,静静地安息在崇山峻岭之中。戍卫他们的战士们宿在四周,仿佛他们还生在天地间。

百年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君王与其后人俱往矣。守陵人也成了今日的农夫,当年的梦想仅仅若隐若现于衣食住行里,唯一不变的是那恬然平淡中所蕴含的气质。

这是两座村庄的前世和今生。

这也是世间颠簸不破的定数。

觅英雄,两座小村正是其处。在这寻常巷陌里,恰好可以听到被幽幽传述的他们的故事。

人虽已远逝,清西陵却不远,这里是回想当年再好不过的所在。静坐其中,恍然间,似乎帝王将相就坐在四周,讲述着他们的豪情壮志,流露出他们的喜怒哀乐,诉说着他们的悲欢离合……

景深易水古县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战国策》

▲易水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年前仗剑远去的侠士未再回来,击筑之人也已随风化去,弯弯易水抱着的这座古城,以遗世者的姿态端坐。

史书记载,早在虞舜时代,就有部落易氏定居易水河两岸,建造了易经文化的发源地。

文王拘羑里时,《易经》早已在此自成一体系。

公元前311年,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在这里建下都,荆轲由此出发刺秦。

蚍蜉撼树的千古壮举,亦始于易水之畔芦苇荡丛。

关于易水之“易”字,《说文解字》中曰:“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中曰:“日月为易,象阴阳。”

这寓意日月变换、阴阳交替的一个“易”字,道尽了世界吐纳生养的万般规律,一易一水,汩汩而动,生生不息,孕育出一个千年古城,更滋润了华夏文明。

易县,以水为名。

位于河北省中西部,离北京城百余公里的易县,像一只巨大的蜥蜴,蛰伏在太行山尾,隔涞源,接恒岳,遥望燕山。

这里让人震撼的,是比土地更为绵延深厚的千载文明。

迢迢易水在沧桑变化中浸润流淌,冲开了炎黄子孙的出世之路。西周的浅滩,淘涤出了易经文化;战国的熊熊烈火被她浸灭,风扫芦苇祭奠着死士亡灵;燕赵文化诞生于此,古帝国的野心家在水畔叠起累累白骨。祸乱平息,镇坐在金顶宫殿的隋大帝遥鞭一指,易水抱起的一片土地,始作易州。

关于易县的传说浩如烟海。这里可以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炎黄子孙的先祖故土。承载了太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个小小县城,一砖一瓦都显得别具深意。

凤凰台、忠义村,两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住的是九成九的满族人。

他们,都是世世代代的守陵人。

▲清西陵

村子的西南面,有个狼牙山。若没有五壮士决绝一跃,这座山不过是太行山脉中犬牙错落的无名小山之一,日复一日地听着水声萧索,云起悲歌。这一跃,成就了狼牙山的巍巍盛名。

狼牙山与村子间,隔着一座皇陵。凤凰台与忠义村面南合围,它们围的就是这埋了四个皇帝的清代皇陵——西陵。

自雍正起,这里就成了大清帝王和后妃的长眠之所。遥远的宫廷白纱蔽日,那个叱咤风云的帝王安静地躺在棺椁里,士兵们抿紧了嘴,抬着棺椁,远离京城的腥风血雨和尘世的喧嚣动荡,来到这片土地。帝王安睡在碧落黄泉,他们便守在陵寝的大门口,守着长眠人一世的辉煌南柯梦。

这么一守,就是三百年。

三百年间,一代代的守陵人安坐在那里,为西陵护住一盏长明灯。他们如何挨着过分平静的日子?如何发生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何肩负代代传承的责任?

◆◆◆

回首

守陵村的前世今生

▲易县狼牙山

三百年前,那个雷厉风行的雍正皇帝将百年之后的家安在这里。从此,这里成为大清帝国最高统治者的长眠之所——清西陵。

▲清西陵

雍正帝充满传奇色彩的上位过程让后人浮想联翩。无论是“弑兄夺位”的负罪感让他无颜面对先皇英灵,还是这块万年宝地深深入了一心求丹问道的皇帝法眼,养心殿内御笔一抬,朱红色的墨迹便圈定了一批人和他们世世代代的囚禁之地。

雍正的帝王之路也不过短短十三载。一个帝王的终结,推开了另一群人的命轮。

抬着棺椁的满族士兵漫山而来,走向庄严肃穆的皇家墓地,走进他们的命运。

三百年来,他们瞅着挡在眼前的陵寝大门,守着帝国的一盏长明灯。

乾隆皇帝承袭大统,为大清的“康乾盛世”画了一个颇为精彩的句号;嘉庆帝踌躇满志,拖倒个和珅,堪堪延续了帝国的尽数;在道光皇帝轻声咳喘间,一声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光绪帝被慈禧太后拖进避暑山庄,满心挂念的却是被母亲投于井中珍爱的妃子……

山外无论是沧桑巨变,他们统统看不见。皇帝们一个个地被送进来,他们只管一代代地守下去。守到地下的君王化作了枯骨,满山芳草落秃了枝叶,琉璃瓦当洗白了颜色。

守陵的将士分落两处,一处向着皇帝们的陵殿,叫做“凤凰台”,一处把着妃子陵寝的大门,唤作“忠义村”。

清朝灭亡以后,陵寝营房就改了名字。  

守着帝王陵寝的唤作凤凰台,守着妃嫔墓地的却叫做忠义村。这样倒置般的命名倒不禁叫人莞尔了。

两个村子比邻而居,生活在村里的九成九都是满族人。  

从前的守陵人,除了为沉睡在地下的帝王妃嫔献个花、敬炷香,逢年过节接待一下远道来祭祖的皇帝,跳段龙灯舞,平时过的也就是普通百姓男耕女织的平凡生活。

清朝覆灭了,再没有皇帝被送进来,也不再有祭祖的皇帝走进来。

守陵人不再需要置办进献的花篮香火,为皇帝空置的寝殿日日打扫除尘。村里办事衙门的建制还在,住的却已是普通村民。

除了远处隐现的黄色琉璃顶,这两座村子,与隐逸在青山绿水中的普通山村别无二致。

如今,在这两个村子里,满族传统建筑被保存得相当完好。2009年,凤凰台村和忠义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示范村。在国家民委、河北省民宗厅和保定市民宗局的直接指导下,村民们从民居保护与改造入手,按照“灰砖青瓦,砖木结构”的原则,全面加强民族特色古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

他们多方筹措资金,整合资源,修复了濒于倒塌的古营房和大门,保护了一批古旧民居,新建了文化广场,按统一风格修建了一批新民居,还统一装饰了院墙和红漆大门。

随着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展开,两个村子充分展现了满族村寨民居古建筑艺术风格,打造了清西陵景区旅游文明窗口,做大做强了“满家乐”特色产业,既弘扬了民族文化,又提高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带动了当地民族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如今的守陵人后裔,家富民乐,人居和谐。

◆◆◆

栖息

随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的推进,凤凰台村的生活环境有了大改观。整整齐齐的房屋瓦舍,干净宽敞的街道,翻新的村子失去了一丝沧桑,却添上了一份亲切。

随着游人纷至沓来,瞅准了商机的守陵人后裔便自己开了“农家乐”。微古的房屋,内里却是清一色的现代家具,一间间厢房分隔开来,简单装修后,就是一家朴素干净的家庭旅馆。

络绎的游客住了进来,吃着地道的满族“鹿尾”和“旗肠”,啜口小酒,听着热情的店主人娓娓讲述他们爷爷的爷爷的故事。

时光微醺。这片往生者之地,也正是因为这群人,而充满了生机。

忠义村,比凤凰台早建了7个年头。

村里大街的西南角与东北角各有一处古井,长石条砌成的井台,石桶围了井口。从东西大街正中向南有一条短大街,最东边是一条南北的大街,构成了匠心独具的“上”字形主街。

村落的房屋坐东朝西,守望着西方的太妃陵寝。

忠义村全村115户,419口人,全部为满族人。不知是早建的缘故,还是村民保存得好,这里的房屋建筑比凤凰台更古朴典雅,更具浓郁的满族风格。

村里人说,这里是清西陵范围内保存最完好的村庄。历史的变迁在这里缓缓地进行着。忠义村高大的青砖围墙和两眼古井依然如旧,村民居住的高脊瓦房,也与百年前别无二致,独门独院,错落有致。

忠义村与凤凰台村不同的是,它的西门为正门,也就是喜门;南门为侧门,也就是丧门。忠义村是砖砌围墙,整座围墙长216米、宽206米,很多青砖上打着长9厘米、宽3厘米的印章,印章上的文字大多已不清晰,个别看清的上面写着“石闫记”、“石宋记”等字样。走出西门正对着的是一处照壁,照壁为大理石基座,照壁前面雕有龙凤呈祥图案,背面雕有岁寒三友,古朴庄严之中又透着大气磅礴。

◆◆◆

聆听

百年文龙舞出的平安祥和

忠义村的龙灯会,因其龙身分为13节,寓意雍正帝在位13年,“龙骨”间以黄绳系之,龙鳞为红黄色,龙背为白牙角,内可燃烛,夜晚舞之如真龙下凡,甚为壮观。由于13节龙身节节有黄绳,可适度开张,能摆出许多吉祥字来,如“天下太平”、“中华巨龙”等。因能摆字,龙灯会又称摆字龙灯,目前已被国务院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聪明智慧的忠义村人把这世上绝无仅有的“文龙”传承了下来,并赋予了它时代寓意,成为现在西陵旅游的一大文化热点,每逢大型活动,都有龙灯会助兴,让观众在欣赏满族传统文化之余,还能大饱眼福。

◆◆◆

锦绣

间深处绽放的风花雪夜

满族妇女善刺绣,她们的衣襟鞋面,荷包枕头等物品上常绣着花卉、芳草、鹤鹿、龙凤等吉祥图案,多是自己的手艺。满族入关以后,许多汉族的吉祥符号,如福、寿、万等字,也逐渐出现在满族的服饰图案中。

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旗袍马褂、花盆底鞋,和那些渐行渐远的满族礼仪一样,都仅仅存在于满族人最高规格的待客之道中。

◆◆◆

馔源

文化内涵丰富的清西陵满族饮食

清代和民国初期,清西陵接驾、祭祀等活动很多,宫廷里的人享惯了福,更是吃刁了嘴。为了伺候好这些惹不得的主顾,守陵人的村庄也逐步形成了品种多样、讲究礼仪的饮食风格。

传统筵席,六盘六碗叫“六六席”,八盘八碗称“八八席”,皆是取数字的吉祥寓意。八个盘分为六凉两热,八个碗分前四后四,都是有说道的。

守陵人的饮食保留了满族先人食肉的习俗,代表菜品多以肉食为原料,但忌食狗肉。制作相当讲究,一是讲究口味,不同种类的肉菜,有不同作料的制作方法;二是讲究刀法,横、竖、薄、厚、长、短切俱有不同的用途;三是讲究菜式,一个馒头就能做出很多花样;四是讲究“美餐美具”,用的餐具必要赏心悦目。

这样不厌精细的做法,吃顿饭的功夫,还不及准备食材来得长。

守陵人接待客人时,鹿尾、旗肠都是必不可少的特色菜。

鹿尾的历史很悠久。满族入关前以狩猎为生,每次射杀到鹿,吃了鹿肉,就以鹿尾为肠衣,内灌猪肝,作为狩猎之余的下酒菜。康熙即位后,为使满族人民牢记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便创制了这道菜。

将猪肝剁碎,拌入芝麻酱、柴鸡蛋和20余种调料及老汤精心煮制,味道鲜美的鹿尾方才做成。

鹿尾不但做工讲究,吃也有规矩,必须用筷子一点点地挑着品尝,按照满族礼仪,无论多美味的菜肴,都要在盘里剩一点,否则就是不懂礼貌,因此凡吃鹿尾,总要在盘里留出一块。

旗肠用的原料则是猪肉中最精华的纯瘦肉,将其切成丝后,加入26味调料并老汤调拌均匀,再经过自然风干、蒸汽、抹油等工序精制而成,吃起来外焦里嫩、醇香可口。

宫廷肘子,是清代接驾供膳的必备菜品,选料非常讲究,要选取一龄猪肘作原料,取其鲜嫩耐煮;以果木为燃料,取其天然清香;以清冽山泉为引,辅以20余种佐料,以文火慢炖6个时辰,在锅内放置入味,隔夜取出方可食用。

表皮晶莹剔透、色泽光亮润滑的宫廷肘子,肉质酥软细嫩,食之肥而不腻,爽而不淡,经常食用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此外还有蒸羊羔、酿豆腐、苏子包、驴打滚、小肉饭……各有各的样式,各有各的讲究,其做法多繁琐细腻,生于草原、长于马背的满族人,可谓将中国的饮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无论是节日、结婚、祝寿还是日常待客,清西陵的守陵人总是一丝不苟地遵着满族的祖制规矩。在漫长的岁月里,守陵人对民族文化的爱,完完整整地体现在饮食中。

◆◆◆

行走

历史文化游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景区清西陵一日游。

千年故城燕下都/千古绝唱荆轲塔一日游。

道教圣地/后土黄帝文化发源地洪崖山祈福一日游。

万里长城紫荆关(九关九门石头城)一日游。

古今穿越游

狼牙山-清西陵-易水湖经典二日游。

清西陵-荆轲塔-云蒙山休闲二日游。

燕下都-紫荆关-易水湖探秘二日游。

红色教育游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一日游。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革命老区石家统一日游。

绿色生态游

国家4A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狼牙山一日游。

省级森林公园自然山水风光云蒙山一日游。

太行明珠/影视外景地易水湖一日游。

就餐推荐

西陵镇凤凰台村、忠义村

来源:电子杂志《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民委经济司、中国民族报社 合办)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