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打成了消耗战,为何俄罗斯打了一年还不能击败乌克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俄罗斯为什么不能打英国 闪电战打成了消耗战,为何俄罗斯打了一年还不能击败乌克兰?

闪电战打成了消耗战,为何俄罗斯打了一年还不能击败乌克兰?

2024-03-28 01: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持续一年,这场外界以为将迅速结束的“闪电战”,如今已经变成一场消耗战,持久战,为何实力占优的俄罗斯未能迅速击败乌克兰?

时光荏苒,俄乌冲突已经持续365个日夜,至今仍看不出停火谈判的迹象。

回想一年前的2月24日,当俄军坦克的履带碾过乌克兰边境,当数路俄军纵队以狂飚突进之势猛插乌克兰腹地,当俄军空降兵飞奔百里兵临基辅城下,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将以闪电战的方式落幕,基辅政权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甚至流传出1小时22分速通基辅的网络热梗。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乌克兰人顽强地顶住了俄军的猛攻,进而转守为攻,屡屡重创俄军,迫使俄军从基辅、蛇岛、赫尔松、哈尔科夫一退再退,以致于一年后俄军还在乌东战场上龟速推进,在21世纪打了一场20世纪初的阵地战。

为何整体实力占优的俄罗斯未能迅速击败乌克兰,反而深陷消耗战?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找答案。

■2022年2月24日,俄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乌克兰发动全面进攻。

今非昔比的乌克兰人

国人熟知《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古训,在实施军事行动之前详细掌握敌方情报属于最基本的军事常识。

然而,俄罗斯在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显然并不了解它的对手。

在长久的历史中,俄罗斯与乌克兰堪称同文同种的兄弟民族,乌克兰境内大量俄语人口的存在,俄罗斯文化的传统影响,加上对苏联辉煌的共同记忆,使俄罗斯认为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会受到不少乌克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而2014年兵不血刃地吞并克里米亚更加深了这种刻板印象,殊不知八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

■至今耸立在基辅的“祖国母亲”雕像是苏联时代留给乌克兰的最深刻印记。

首先,乌克兰民众的人心向背已经与俄罗斯渐行渐远。

自独立以来,乌克兰始终致力于本民族历史的重构,大力推行“去苏联化”、“去俄罗斯化”,甚至不惜将曾与纳粹同污合流的班德拉等激进民族主义者包装为民族英雄,公开为纳粹党卫军洗白,通过对乌克兰大饥荒、大清洗等黑暗历史的解读否定苏联,这些做法固然颇为极端,但确实强化了乌克兰的民族独立意识,而克里米亚危机的爆发更让乌克兰官方得到更充分的理由,加强对国内亲俄力量的打击,削弱了乌克兰社会中与俄罗斯合作的民意基础。

■在乌克兰反俄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二战时期曾与苏军作战的乌克兰老兵手持MP40冲锋枪参加游行,他们被视为“反俄斗士”。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在独立后诞生的一代乌克兰人已经成年,他们对苏联的印象是淡漠的,也不会对俄罗斯人有亲密感情,反而拥有更强的独立意识。

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强行吞并以及由此引发的乌东战乱,同样割裂了两国之间的情感纽带,加剧了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情绪,即便是乌克兰的俄罗斯族也未必认同俄军的武力侵占,在俄语人口占多数的乌东地区,俄军也没有得到预想中的热烈拥护。

总之,日益增强的民族独立意识赋予了乌克兰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勇气和斗志。

■2022年9月,部分赫尔松居民手持乌克兰国旗挡在俄军军车前,以示对俄军占领的抗议。

其次,乌克兰军队的状态相比2014年时同样有重大改观。

在克里米亚危机之前,乌军的实力已跌至谷底,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文恬武嬉、自废武功,曾经拥有80万规模、手握航母、战略轰炸机、核导弹等镇国重器的乌克兰军队已经萎缩到仅有14万人,装备陈旧、军心涣散。

军人社会地位低下,逃避兵役成风,以至于在2013年干脆取消了义务兵役制,军人甚至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因此,当俄军“小绿人”占领克里米亚时,几乎未遇抵抗,大量乌军部队成建制投降,曾被逼下跪的“金雕”特种部队成员不惜抛家舍业投奔俄罗斯,这就是当时乌军现状的真实写照。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期间,一支乌军部队打着苏联军旗向俄军投诚。

在2014年之后,丧失国土的阵痛和压制乌东分裂的现实需求为乌克兰重建武装力量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乌军加强了意识形态教育和管理,广泛开展民族主义教育,从思想源头上将俄罗斯与乌克兰分割开来,消除军中的亲俄倾向,此外还收编了“亚速营”、“海妖营”等极端民族主义准军事组织,加上乌军与亲俄武装在乌东地区长达八年的血战,彼此之间已结下深仇大恨,乌军的战斗意志焕然一新,不会像2014年那样不战自溃,俄军想招降纳叛已不现实。

■“亚速营”作为极端民族主义准军事组织,其战斗意志异常顽强。

在2014年之后,乌克兰军队在西方军事顾问的指导下进行了彻底的军事改革,全面抛弃前苏联的编制体制和作战思想,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西方军队的旅-营体制。

乌克兰政府也加大军费投入,国防预算从2014年的22亿美元增至92亿美元,还从西方获得军事援助,仅美国在2014年至2021年就提供了30亿美元的援助。

乌军部队也得到大幅扩充,到俄乌冲突爆发前,乌军现役部队已近25万人,另有10万边防部队和国民警卫队,后方还建立了完整的预备役动员体制,组建了预备役旅,可动员上百万预备兵员,使其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了兵力优势。

乌军派遣部队前往乌东前线轮战,获得实战经验,还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为长期坚守创造了条件。

总之,经过八年的整顿改革和实战锻炼,2022年乌军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作战勇敢,意志坚定,超出俄军预料。

■使用二战老枪“大盘鸡”的乌克兰预备役部队。虽然装备很差,但乌军对预备役部队的训练抓的很紧,并且有严密的组织可以实施快速动员,在防御战中让俄军很头疼。

最后,以泽连斯基为首的乌克兰政府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在2019年5月当选总统,一度被外界引为笑谈,各方都不看好这个政治素人的执政能力,其执政基础也并不牢固,背后缺少强有力的政党支持。

泽连斯基在军方也毫无影响力,普遍认为他指挥不动桀骜不驯的各路军头。

谁成想,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泽连斯基及其执政团队不仅一个没跑,还勇敢地留在基辅指挥战斗,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为乌克兰争取援助,尽到了一国总统的职责,令人刮目相看。以扎卢日内为首的军队领导也在指挥作战上有可圈可点的表现,成功稳定了战场局势。

■2022年12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后,将一面有巴赫穆特守军签名的乌克兰国旗送给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

外强中干的俄罗斯人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不仅不知彼,也不知己,沉迷于过去的成功经验和虚幻胜利中,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完全没有做好应对乌军激烈抵抗的准备,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没有对基层官兵进行临战教育,早期被俘的俄军士兵供述称他们被告知向边境集结不过是演习,更有官兵接到通知携带礼服前往基辅阅兵!

开战之初,俄军敢以编制不满、建制混乱的十几万合同兵拼凑出四路大军,向三十余万枕戈待旦的乌军发起全面进攻,堪称迷之自信。

随着战事推进,俄军四处露怯,后勤拉胯,长途奔袭的俄军因缺油少弹而不得不进行零元购活动,抛锚的战车也被乌克兰农民的拖拉机拖走,沦为世界笑柄!

■俄军军车被乌克兰拖拉机拖走的一幕被乌克兰人印在邮票上广为传播。

诚然,俄罗斯的自信也并非全无缘由,不论国家体量还是军事实力,俄罗斯都占有绝对优势,而自普京主政以来的文治武功也为战斗民族的冒险平添了不少信心。

自1999年普京临危受命以来,俄罗斯在对外用兵上一扫叶利钦时代的颓势,赢得了第二次车臣战争的胜利,八天平推格鲁吉亚,强力介入叙利亚内战,成功为阿萨德政权续命,尤其是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震惊世界,加上出口能源让经济形势有所改善,所以俄军政高层难免有点骄傲自满,在出兵乌克兰的问题上也充满了轻敌情绪。

■驻叙利亚俄军部队举行阅兵式,驻叙俄军虽然战绩鲜亮,但相比俄乌战场只是小打小闹。

然而,仔细分析普京时代俄军作战胜利就会发现,这些军事行动与对乌战争毫无可比性,不过是小测验而已。无论车臣叛军还是叙利亚反政府武装,都算不上正规军队,连飞机都没有几架,格鲁吉亚军队能打的不过万余人,克里米亚和乌东的乌军不是投降就是叛变,俄军打赢是正常的,打不好才不正常。

因为捏了几个软柿子就沾沾自喜,恰恰说明俄军内部缺少有真知灼见的名将。

■曾经担任驻叙利亚俄军总司令的德沃尔尼科夫临危受命担任乌克兰战场总指挥,但同样玩不转很快就被解职。

自绍伊古在2012年担任国防部长以来,俄军进行了新一轮军事改革。

从表面来看,经过绍伊古军改后,俄军战斗力得到提升,在叙利亚内战中有抢眼表现,但这是从上百万俄军中百里挑一抽调出几千人的精锐部队,去欺负一下连飞机都没有的叙利亚反政府军,不代表全军都达到精锐部队的标准。

俄乌冲突这场大考将俄军的所有短板都暴露无余,信息化水平低下,战术拙劣,军纪废弛,后勤不济,缺乏新型装备,精确制导弹药储备不足,兵力十分匮乏,国内十余万义务兵只能看眼,打了大半年才宣布局部动员,扩充军队,甚至依靠招募囚犯的瓦格纳佣兵集团攻坚克难,俄军在本质上依然是一支苏联式的火力密集型军队,依然严重依赖火力和数量优势压垮对手。

■由于前线兵力不足,俄罗斯在2022年秋季宣布部分动员,图为动员兵们在接受神职人员的洗礼祈福。

俄海军和空天军同样乏善可陈,慑于乌军防空武器的威胁,俄军飞机很少为地面行动提供支援,更不敢深入乌军后方实施空袭,只能动用战略轰炸机使用远程导弹打击基础设施,炸了数月也未能让乌克兰人屈服。

俄黑海舰队几无对手,却被乌军打沉了旗舰“莫斯科”号巡洋舰,蛇岛也在乌军无人机和岸基火力的封锁下难以固守,黯然放弃,甚至连塞瓦斯托波尔军港都无法确保安全,遭到乌军无人艇的攻击,迫使黑海舰队全体挪窝避难!

■俄军一架苏-34战斗轰炸机使用无制导炸弹,为了提高轰炸精度,冒险降低飞行高度却被乌军击落。

从这些暴露出的问题反推,绍伊古的军改只能说通过修修补补解决了一些小问题,俄军自苏联解体以来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比如,俄军战机多次被击落的问题就暴露出俄军重视武器平台建设,但忽视配套的精确制导弹药的研发。有钱采购几千万美元一架的苏-34战斗轰炸机,却舍不得采购几十万美元一枚的精确制导弹药,这显然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

再比如,俄军因油料和零部件不足而抛弃大量坦克和装甲车辆。这就暴露出俄军忽视后勤保障力量的建设。

装甲部队远程奔袭本来是俄军的祖传本领,如何指挥、如何组织、如何保障都有现成的条令条例。抄作业都不会,这不怨自己还能怨谁?

总之,俄军完全没有做好应对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准备。

■俄军一支装甲部队在长途奔袭途中因油料不足不得不停下休整。

相比年富力强的泽连斯基团队,以普京为首的俄罗斯决策集团却因长期执政而陷于僵化固执,对局势缺乏敏锐的判断能力和有力的应对举措。

截至2022年2月,普京执政已经长达23年,如此漫长的执政期让其整个执政团队难免昏聩老朽,官僚主义盛行。

想当年,拿破仑在战败后反思时曾经总结道:“好久没和士兵一起喝汤了。”同样的教训也适用于普京,讳疾忌医,不接地气,言路不畅,都可以用于形容普京当前的执政状态。毫无疑问,普京及其主要幕僚要对轻易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决策失误承担主要责任。

■日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俄乌冲突后的首次国情咨文,从中依然看不出解决当前危机的良策。

火上浇油的西方集团

从根源上说,俄乌冲突从一开始就不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之间的矛盾,而是俄罗斯与以英美为首的西方世界的正面较量,而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这一性质愈发显露出来,事实上西方国家对冲突的强势介入和干预已经成为左右战局发展的关键因素。

俄罗斯对于西方的敌对立场是有清晰认识的,特别在应对西方经济制裁方面做了较充足的准备,俄罗斯经济并未像西方预计的发生大幅衰退就是证明。

但是,基于战前速胜的判断,俄罗斯显然低估了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的决心和能力。

■俄乌冲突之前北约东扩的局势图,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是俄乌冲突的导火索之一。

西方国家最擅长浑水摸鱼、趁火打劫,而雪中送炭、火中取栗的事则从来不干。事实上,由于俄乌双方悬殊的实力差距,西方起初对乌克兰的前景抱悲观态度。

开战之初,西方国家不仅进行了大规模的撤侨,还关闭了驻乌克兰的外交机构。如果俄军真能速战速决,那么现实的西方国家必然不会给予烂泥扶不上墙的乌克兰以太多支持。

然而,乌克兰不仅顶住了俄军的四路进攻,将俄军挡在基辅城外,成功稳定了战线。这让美英迅速意识乌克兰的利用价值,而乌军的顽强战斗和俄军初期的拙劣表现更加强了西方援乌反俄的信心,于是大规模的军事援助和财政援助就滚滚而来,将这场冲突转变为一场以消耗俄罗斯为目标的代理人战争。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驻基辅大使馆一度关闭,所有人员撤往波兰躲避。

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是全方位的,首先就是数量庞大的军事援助,截至2023年2月,仅美国就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29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来自欧盟各国的军援价值也高达80亿美元。

西方援乌武器种类繁多,其中不乏高性能装备,并在战争的不同阶段发挥出改变战场平衡的关键作用:比如战争初期“标枪”等西方反坦克导弹的到来,帮助乌军中重创俄军装甲部队,遏制其进攻势头;在战事相持后,以“海马斯”为代表的西方先进火炮以技术优势部分抵消了俄军的数量优势,并通过非对称战术令俄军颇为被动,而即将来援的西方主战坦克又将为俄乌战场带来新的变数。

此外,北约还动用各种侦察力量监视俄乌战场,掌握俄军动向,为乌军提供有力情报支援。

■这个图表展示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重型武器数量。

在军事援助之外,西方还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经济和财政援助,帮助乌克兰政府维持正常运作,保持本国货币格里夫纳的汇率稳定,避免经济的彻底崩溃,保证社会民生的基本需求。

如今从乌克兰政府公务员的工资,到老年人的退休金,无不依靠西方金援来发放,从而确保了乌克兰后方的相对稳定。

如果失去西方的输血,乌克兰很可能一天都撑不下去。西方还利用对世界媒体话语权的掌控,对俄罗斯展开舆论战,封锁、屏蔽有利于俄罗斯的消息,为乌克兰摇旗呐喊,宣传造势,令俄罗斯在舆论上愈加被动,在外交上更加孤立。

■基辅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摆放的路障透露出战争气息,而淡定的路人表明后方气氛保持稳定。

西方国家之所以肯下血本援助乌克兰,那是因为他们算的很清楚,花点小钱就能持续不断地给俄罗斯放血,这笔买卖实在是划算。

美国陆军前副参谋长杰克·基恩在去年10月6日就公开对媒体说:只花了660亿美元,就能让乌克兰与俄罗斯死磕。对于2022年军费高达7530亿美元的美国来说,区区660亿美元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2023年2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突然访问基辅,以示对乌克兰的支持。

结语

在俄乌冲突打满一年之际,回想这场战争的前前后后,俄罗斯发动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未能迅速取胜,反而久拖不决,是多重因素造成的结果。

俄罗斯无视了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国内民心向背的转变和整军经武的努力,低估了乌克兰政府的抵抗意志和乌军的战斗力。

同时,俄罗斯也忽视了自身实力的缺陷和军队建设的弊端,没有切实认识到对乌战争不同于以往战事的艰巨性,未能充分做好战争准备。俄罗斯还对西方国家援助乌克兰的规模和力度存在严重的误判。

俄罗斯预计“特别军事行动”将是一场“布拉格之春”式的不流血征服,却得到一个阿富汗式的战争泥潭。

如今,随着西方援助的层层加码,乌克兰拥有了持久作战的资本,但家大业大的俄罗斯也不会在旦夕之间崩盘,胜败输赢尚难预料,和平曙光遥不可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