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1月PPI数据即将公布!或再给市场通胀下行预期信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便当饭加盟店排行榜前十名 美1月PPI数据即将公布!或再给市场通胀下行预期信心!

美1月PPI数据即将公布!或再给市场通胀下行预期信心!

2023-03-01 23: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我是司空!相较于美CPI而言,PPI的数据关注度就没有那么高了。不过PPI数据依旧是通胀数据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今晚9点半即将公布的美1月PPI数据还是颇为值得关注的。

  本质上去讲PPI就是从生产端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来反应通货膨胀的这么一个指标,而CPI是反应消费终端的。一般逻辑上来看,价格推动一般就是从生产端传导至消费端的。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他们两是有因果关系的,而PPI明显就是一个领先指标。

  从数据本质预期去看,美一月份PPI年率继续保持回落,较前值6.2%来看,5.4%的预期值也是一个相对来说较大的回落值了,而较1月份PPI月率来说,前值-0.4%预期0.4%,也表明当月预期生产端通胀预期是有所回头的。

  从1月份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12月生产者价格压力延续了长达数月的回落,创下疫情爆发以来的最大跌幅。具体来看,12月PPI的下降是由商品价格暴跌推动的,特别是能源和食品价格。服务成本涨幅有所回落,环比上涨0.1%。

  按照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看到:12月份PPI数据表现得状况并未完完全全的延续到1月份的CPI上。再按照细分来看,12月份PPI数据上服务成本有所回落,而CPI数据上显示,1月份服务业通胀却创造了1982年7月以来的新高,那么是否我们可以得出,1月份PPI数据上服务业成本有再抬头这个预期?

  再在1月份CPI数据主要上涨因素上去看,住房价格的上涨成了CPI上涨的重要原因,约占月度涨幅的一半。除此之外,能源上涨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环比上涨2%,同比上涨8.7%。二手汽车和卡车、医疗保健和航空票价的指数都在1月下降。而我们看到1月份能源价格在12月PPI上反应是主要推动因素之一,也就是说最终传导到市场价格上来看,明显是不及预期的,而从市场能源价格上去看,1月份整个美油期货价格处于震荡,美天然气价格持续下行,那么反应到1月来看,虽然1月CPI上不及12月份PPI数据反应,不过从整体上去看,1月份PPI数据这部分的价格反应应该还是会持续下行或者保持一个阶段平衡的。

  以点看面的来预期,今日即将公布的PPI预期应该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不过由于服务业通胀的暴涨,我个人预期来看,1月PPI年率终值或是高于预期的,而最终1月PPI月率终值也会是略微高于预期的。

  整体上来说,目前市场和美联储对于通胀下行还是保持着非常乐观的一个态度的。从最近美股无视通胀反弹加息预期升温的影响我们可以窥探到:市场目前重心已经开始从关注通胀变化转移到了货币政策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来了。而鲍威尔的一个预测“接下来预期房租通胀将下降,预计今年后半年就可以看到”给了市场更大的通胀下行信心(房租通胀占到了CPI通胀的近40%)。也就意味着,只要短期通胀数据上不出现质的变化,市场对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将结尾的这个预期不会出现改变。

  具体来看,短线上通胀数据的影响还在持续,黄金白银基本保持了小幅弱势走势!黄金上来说,在CPI数据之后,目前是有效突破了前期周线趋势(也就意味着趋势线以不再做为我们参考),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幅度依旧是不大的。日线目前空头保持继续缩量,日线新的关注点转移到1817-1812;1小时目前短线超跌反弹明显,1小时多方放量;;4小时维持弱势震荡格局;综合消息面预期去看,目前依旧处于一个调整阶段,既然市场在预期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即将走向终点以及鲍威尔的“加息两次暂停加息”的讲话,那么黄金目前无非是等待着一个新的爆发点而已,无非我们需要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或者短线上一个“拔地而起”的信号了。

  白银来看,白银在目前短线上的弱势还是极为明显的,不过短线目前开始有初步走强迹象!1小时来看,白银在短线超卖后得到买方放量;4小时维持了弱势震荡下行节奏,短的多方放量并未得以完全让其脱离弱势震荡;日线上空方在继续缓慢缩量,日线高位震荡区间突破后,空方并未得到很好延续。综合消息预期去看:21附近,这个前期周线底部震荡突破的位置依旧还是我们持续关注的。而它和日线高位震荡突破的下沿或形成一个中期震荡区间。

  总的来说,消息面的预期随有细枝末节的变化,但是整体已然是越来越明朗,而反应到黄金白银市场上来说,变化只存在于什么时候得到一个重点位置或者一个拔地而起得信号而已。好了,今天就到这里!特别提示:本文所有观点均只代表个人观点,仅作为学习和探讨使用!我是司空,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