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佳能打印机的错误代码:5200、5100、e16 和 in 20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佳能1430错误代码 如何解决佳能打印机的错误代码:5200、5100、e16 和 in 200

如何解决佳能打印机的错误代码:5200、5100、e16 和 in 200

2024-06-26 09: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佳能打印机有时可能会遇到无法成功打印文件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以通过打印机或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各种错误代码来识别. 了解每个错误代码的含义对于有效排除故障非常重要。.

Contents 佳能打印机错误解码重置帮宝适的分步指南错误 5200错误 5100错误 B 200佳能打印机错误解码 MP240 型号; MP250 打印机; MP260 一体机; MP270 扫描仪; MP280 喷墨打印机; MG2140 多功能打印机; MG2240 小型打印机; MG3140 无线打印机; MG3240 照片打印机.

让我们检查一下佳能打印机可能出现的错误信息.

迷你显示屏上的 E02 代码和驱动程序上的 1000 表示纸盘中没有纸或纸量不足. 只需添加适当数量的纸张即可解决此问题. 显示屏上的 E03 和监视器上的 1300 表示卡纸. 故障排除非常简单. 打开打印机前盖,取出卡纸即可. 如果安装了无法识别的墨盒或打印机无法识别墨盒,则会出现错误代码 E04 和 1687. 安装了有缺陷的墨盒或劣质兼容墨盒时会出现这些错误。. E08 和 1700 表示打印机的吸墨垫已装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排空用过的墨水,并将垫计数器重置为零. 如何操作的说明如下. P22 和 5010 表示扫描仪出现故障. P20 和 6500 可能指向硬件故障或无法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 P15 和 9000 表示 USB 端口连接有问题. P10 和 B200 是提示墨盒电缆或墨盒本身故障的错误代码。. 错误代码 P08 和 5200 表示墨盒出现故障. 这意味着墨盒在打印时温度过高. 此问题通常发生在使用两个墨盒进行黑白打印的该品牌打印机上. 如果其中一个墨盒缺墨,就会导致问题出现. 对于经常用作复印机的设备,该错误尤其重要. 错误代码 P07 和 5B00 或 5B01 表示设备的纸盒溢出.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换护垫. 为此,应排空废纸箱并重置计数器. 长时间不间断使用会导致设备过热,如代码 P06 和 5400 所示. 解决此错误的最简单方法是关闭设备. 但是,如果错误继续频繁发生,建议向办公设备维修专家寻求帮助. 如果打印机无法取纸,设备显示屏将显示代码 P03,而监视器将显示 6000. 向纸盘中添加更多纸张可以轻松解决此问题. 如代码 P02 和 5100 所示,路径上的障碍物或故障会导致设备的滑块移动出现问题。.

重置帮宝适的分步指南

如果遇到错误代码 5200、5B00、5B01 或 1700,可以通过重置帮宝适来解决。. 请按照以下说明操作:

确保设备完全关闭. 按住停止或重置按钮. 在按住按钮的同时,使用电源按钮打开打印机电源. 继续按住按钮,直到 LED 指示灯亮起,然后多次按下停止或重置按钮. 松开所有按钮. LED 指示灯应变为绿色,表明打印机处于服务模式. 按两次停止/重置按钮,然后关闭打印机.

如果您正确执行了这些步骤,错误应该不会再出现了.

有一种替代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此解决方案适用于单色(黑白)打印时打印机持续过热的情况. 要纠正错误,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关闭设备并从打印机中取出墨盒. 撕下墨盒顶部的标签. 用电钻在密封孔上开孔. 用注射器注入蒸馏水,然后将水注入每个孔中. 一旦发现喷嘴有水渗出,说明墨盒已完全注满. 现在,将墨盒重新安装到指定的插槽中. 执行泵管重置. 这样,打印机就可以进行完美的黑白打印,而不会有过热的风险。.

如果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问题,则很可能需要更换墨盒,甚至考虑更换打印机本身.

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常见的错误,并讨论各种纠正方法.

错误 5200

在许多佳能打印机中,黑白打印过程需要使用彩色墨盒. 因此,如果彩色墨盒用完或干涸,必须保存墨盒才能继续使用黑白打印功能。. 某些型号的打印机还使用墨水进行冷却,以便在运行过程中调节墨盒的温度。. 因此,当墨水供应耗尽时,会触发错误 5200,即 "墨盒过热"。.

当机器专门用于黑白复印或打印时,经常会出现此错误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只补充黑色墨盒,而忘记了彩色墨盒也会耗尽资源的事实,墨水最终会耗尽,导致过热并引发错误 5200.

此错误 5200 的故障排除方法适用于 MP 系列(MP250、MP270、MP280)和 MG 系列(MG2140、MG2240、MG3140、MG3240)的设备。. 如前所述,发生故障的原因是墨盒过热. 因此,确定出现过热的特定墨盒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监视计算机显示屏上的状态监视器来实现. 取出两个滤芯,然后逐个插入,仔细观察程序,直到找出有问题的滤芯为止.

一旦发现墨盒有问题,如果墨盒是空的,则有必要将其填满;如果墨盒中仍有墨水,则有必要将其彻底冲洗后再倒入墨水。. 此外,建议清洁设备墨盒和墨架的触点. 如果这些步骤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购买新墨盒并更换旧墨盒. 今后,确保墨水盒始终保持足够的墨水量非常重要.

错误 5100

如果收到代码为 5100 的错误消息,则表明控制器已发现佳能 MP、IP 或 MG 系列打印机或多功能一体机的托架移动存在问题. 出现这种特殊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各种阻碍托架正常移动的障碍物,如纸屑、CDS 的线圈、回形针等。.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拔掉多功能一体机或打印机的插头,然后彻底检查机架是否有任何可见的障碍物。. 建议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执行此检查.

要确定移动受限的原因,请在关闭设备电源的情况下轻轻水平移动托架. 如果发现任何异物,应小心清除. 如果墨盒上的墨水已干,请使用温肥皂水和软海绵擦拭干净. 避免使用酒精或其他溶剂. 清洁后,确保在重新安装之前彻底晾干滑架.

当喷头位置出现问题时,也会显示代码 5100. 在这种情况下不会发现任何物理障碍物. 油墨堵塞或编码器损坏可能导致位置不正确. 编码器是一条透明的塑料带,上面有打印痕迹. 当色带上有墨迹时,打印机无法正确定位打印架,并会产生错误 5100.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用湿软的布轻轻擦拭编码器色带。. 如果色带损坏,则需要更换.

解决纸架移动问题的一个可能办法是按下多功能一体机上的扫描键. 这样,小车就会回到原来的位置,5100 代码信息也不再显示。.

此外,导致 5100 错误信息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停放装置出现问题,它可能会阻止滑架到达终点位置. 如果停放单元内的导轨被厚厚的油脂阻塞,并受到油墨和灰尘的污染,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导轨进行彻底清洁和重新上油.

请记住,为了访问停放节点,需要对多功能一体机(打印机)进行一定程度的拆卸,这意味着您必须具备拆卸办公设备的必要技能。. 如果您对自己的能力不确定,建议您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并联系打印机清洁服务中心。.

如果您拥有佳能 MG、PM 或 IP 系列打印机或多功能设备,您可能会遇到支持代码 e16. 当您更换新墨盒或开始使用新设备后不久,就会出现这个问题。. 错误信息表明控制器难以确定墨盒中的墨水量.

要禁用墨迹跟踪功能,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按住 STOP 键(圆圈内有三角形的那个)5-10 秒钟. 这将阻止打印机或多功能一体机阻止打印,并禁用墨水量监控. 但是,在机器运行时,墨盒指示灯将继续闪烁.

错误 B 200

出现此错误的设备带有打印头 (PH),如佳能 iP4700 或佳能 iP4840。.

出现代码 B 200 信息的原因概述如下.

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电源装置(PSU)故障. 有时,持续的电压波动会导致 PSU 故障.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电容器膨胀,则表明错误是由 PSU 运行不当造成的. 在没有发现电容器膨胀的情况下,可以检查控制板连接器上的电压. 为此,请在取下喷头的同时按下开启按钮. 如果 PSU 有故障,设备将显示 24-32 V 的电压,持续约半秒钟,这被认为是正常的。. 取下打印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表明 B 200 错误代码已经解决. 这意味着控制板运行正常.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您有一台多功能打印机,您可以在扫描仪模式下使用它,或使用单色打印,例如只打印黑色.

打开打印机时,功能控制器会检查打印头传感器. 如果任何一个传感器出现故障,整个系统将被视为有缺陷,并显示错误信息. 下图说明了 PG 触点的用途及其对应的颜色.

为了正确密封图中所有突出显示的触点,包括虚线,必须使用胶带(避免使用透明胶带). 如果将 PG 插入打印设备,控制器会错误地将其检测为有缺陷,多功能一体机将只能使用扫描仪.

要确定哪个 PG 有故障,需要每次撕下一条胶带,然后将元件插入设备中。. 重复此步骤,直到 B200 代码信息不再出现为止. 此时,重新贴上上次撕下的胶带. 因此,只有未粘贴的颜色可用于打印.

要解决错误 B 200,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看到 B 200 代码消息时,关闭机器. 打开设备盖,将打印头向左移动. 按 5 次打印机的打开按钮(不要等设备完全打开/关闭). 在第五次按下 ON(打开)按钮后,关闭打印机的盖子.

关闭盖子后,打印头的清洁过程将开始. 清洁完成后,继续打印测试页以检查喷嘴.

如果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建议您将设备送到专门的服务中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