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双减”】朱向明:落实“双减”,教师何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作为教师谈谈你对双减政策的看法 【名师谈“双减”】朱向明:落实“双减”,教师何为

【名师谈“双减”】朱向明:落实“双减”,教师何为

2024-06-28 13: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双减”政策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双减”政策透露了哪些信号?怎样落实政策?学校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苏州多位校长、老师针对“双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名师谈“双减”,一起听听资深教育工作者对“双减”的看法!

高新区实小教育集团金山路校区党支部书记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 朱向明

暑假里,最受教育系统、教培机构及家长关注的政策变化就是“双减”意见的发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培机构及学校也都会出台相应的具体措施。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学生或多或少的作业负担及家长或轻或重的“教育焦虑”,除认真学习文件中“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相关要求,还应深刻思考与积极回应:落实“双减”,教师何为?

一要把握政策动向,紧跟改革步伐

作为一线教师,要以宏观视野来深刻理解“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意义:“双减”是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为解决中小学生负担太重,义务教育短视化、功利性问题,而从体制机制入手提出的具体的改革措施。作为教师,应积极践行“双减”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此外,据媒体报道,各科课程标准修订版预计年底公布,作为指导各科教学的国家法定纲领性文件,在“课程性质与理念”“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教学与评价”等方面都会有新的变化与要求,一线教师应及时关注并深入学习,在实施教学和布置作业时,就不会出现“超标”现象,才能从作业难度上实现“减负”。

二要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而不是“复制粘贴”教案,修修补补课件。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很多源于超前学和超标学,而这又破坏了“自然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生态。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三要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的“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四要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是“双减”的工作目标之一,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为此,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教师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落实“双减”,重在日常。作为一线教师,既要紧跟改革步伐,也要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日常做起,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