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不要丧,不妨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系青年越来越多 「佛系」青年不要丧,不妨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不要丧,不妨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

2024-07-09 03: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佛系”十二星座

和时下许多流行的青少年亚文化一样,佛系一词的起源也是在日本。早在2014年,日本一家杂志就介绍过“佛系男子”:他们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但内心往往具有以下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永远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做。总是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在上面费神费时间,也不想交什么女朋友,就单纯喜欢自己一个人,和女生在一起会感觉很累。

2014年2月,日本杂志介绍“佛系男子”的报道

很多人将“佛系”总结为“丧文化”的一种,因为两者对很多事情的态度都是“无所谓,爱咋地咋地”。但其实,这两种文化又有所差别,专栏作者曾于里认为:“丧”是不想工作,漫无目的,情绪低迷,欲望低下,什么都不想干;但“佛系”是仍然有自己在意的事情,只是对于这些事情并没有标准或者目标,但事情还是要做的。例如,“丧”是不想谈恋爱,“佛系”是恋爱我谈着,但我不吵不闹不作就这样搭伙把日子过了。

“佛系”表现 ▍越来越多的90后自称“佛系青年”

越来越多的90后自称“佛系青年”,这不仅是90后心理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许多90后,尤其是城市中长大的90后的成长过程,伴随的是物质财富不断地积累和丰富。很多90后从小没有体会过匮乏的感觉,对物质的饥渴度比较低,关于物质的获得与失去并没有像他们的前辈那样敏感。

这和不少物质相对发达的社会比较类似,很多普通人的心态就是:如果不特别努力就可以生活得不错,那就普普通通过安宁的日子好了。其实不止是90后,任何年代都有很多看似“不求上进”,其实只是想平淡过安稳日子的人,只是前辈们所处的时代未必能满足这个心愿。

但更多的是,对于很多不满足现在物质条件的年轻人来说,想要单纯的依靠个人努力,实现“草根逆袭”,相比于10年前或者20年前,难度大了不少。户籍、房价、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让这一代的年轻人背负着巨大的负担。

“佛系”是压力和焦虑下,年轻人的自我消解

年轻人之所以自称“佛系”,试着看开一切,是因为他们知道,即便自己看不开,事情也依旧解不开。不是他们不想努力,是因为努力带来的痛苦逐渐压倒回报带来的快乐。于是,这一届年轻人不再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将奋斗、拼搏视作人生最重要的部分,甚至唯一的意义。

“佛系”影响 ▍年轻人无欲无求,不是好事

“佛系”讲究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不禁让人联想到日本的“低欲望社会”。

日本学者大前研一针对日本的状况撰写出版了《低欲望社会》。根据大前研一书中的介绍,低欲望社会的特征有四个方面:

一、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不像从前世代一样愿意独立购屋,背负几千万的房贷;

二、少子化,人口持续减少、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临人口超高龄化的问题;

三、丧失物欲、成功欲的世代:对于“拥有物质”毫无欲望,随便吃个一、两餐就能活下来的社会,“出人头地的欲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

四、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

一、年轻人不愿意背负风险,不像从前世代一样愿意独立购屋,背负几千万的房贷;

二、少子化,人口持续减少、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又面临人口超高龄化的问题;

三、丧失物欲、成功欲的世代:对于“拥有物质”毫无欲望,随便吃个一、两餐就能活下来的社会,“出人头地的欲望”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

四、无论是货币宽松政策或公共投资,无法提升消费者信心,撒再多钱也无法改善经济。

有人认为,中国出现“佛系”“低欲望”是件好事,说明年轻人不再为追求物质而活,这种说法忽略了日本低欲望与中国低欲望的不同。

日本出现低欲望的原因在于,有一批人群从以前一味的追逐物质转变到了追逐精神需求,另一批人群因为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导致其理念发生变化,是主动式的;而中国的低欲望,是更多的青年看到了“草根逆袭”的不现实性,逐渐接受了现实,走上了“低欲望”的路子,是被动式的。

不管哪种原因形成的年轻人低欲望,如果真的迎来一个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前景未必光明。低欲望社会现象对于经济的负面效应十分明显,最明显的就是消费力疲软。但日本在进入低欲望社会之时,已经拥有了相对富足的生活,中国显然没有到达这个程度,一旦经济停滞,意味着更高的失业率,更多的社会矛盾和更匮乏的资源,很多人恐怕连“佛系”生活也无法维持。

角度新议

做“佛系”青年,不如做“斗战胜佛系”青年

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古人也好闲好从容,但讲究“偷闲”,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刘念)

在“佛系”的背后,不难看到隐隐约约的“丧”字。生活太丧,显然是不好的。

“丧文化”的流行,的确反映出青年人的一些独特心理状态。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也的确面临着他们的父辈不曾遇到过的新问题,孤独、渺小感、无力感也并非无病呻吟,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变成心理问题甚至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背后问题,或许才是社会应该真正去了解、关注和关心的。

丧到极致,只剩下自我,对外界漠视、对人情冷漠,对于人生失去目标和希望,这当然是不可取的。

关注《作文素材·上半月》2018年第1辑“语哲思”栏目,读懂90后“速成养生”的焦虑感。新刊上市,欢迎大家来关注~

你觉得自己是个“佛系”青年吗?请亮出你与“佛系”搭边的有力证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