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2日游,盘山+溶洞+7D悬索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山二日游最佳方案 蓟州2日游,盘山+溶洞+7D悬索桥

蓟州2日游,盘山+溶洞+7D悬索桥

2024-07-14 19: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为土生土长的天津人,

从小到大去蓟州的次数不多,

一年也就四五六七次吧…

虽然年年都去蓟州,

但真正爬上盘山的次数确是屈指可数,

今年的蓟州游正好赶上了一波雨过天晴的好天气,

盘山的景色也显得格外美丽!

 

DAY 1

 

雨后的蓟州,天空开始放晴,5月末的天气显得格外炎热!住宿的地方就在盘山脚下,走路几分钟即可到达盘山大门!夏日的午后,走在没有任何树木遮挡的小坡路上,短短几分钟,便会让人汗流浃背!

 

盘山景区标准票网上团购价格是75元/人,现场购买的原价是78元/人,如果携带某些和盘山景区合作的农家院名片买票,可以当场减10元,但是需要让农家院至少提前一天帮忙预定!

 

盘山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景色自不会差!主要游览景点有五峰八石、三盘之胜、北少林、卧佛寺、玉石庄、三盘暮雨、趣石园等。

 

 

进入检票口后,便是“寄静山庄”,它是一座皇家园林,以“东五台山”著称佛界。

 

 

再往上蹬数十步,回头眺望,才觉气势宏伟,震撼非常!

 

 

经过一段数十米的平台,就到了第二道检票大门,一下映入眼帘的便是著名的“三盘暮雨”, 盘山的“三盘”是指以松取胜的上盘,以石取胜的中盘和以水取胜的下盘,在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此时“山中云气郁勃弥漫,浩浩如雪海峰峦,出没其中,如烟樯乘风”,盘山的这一景观被文人墨客称为“三盘暮雨”。

 

 

虽然天气炽热,但只要正式踏入山中,便觉一股阴凉,树荫茂密,旁边山涧中不时流水潺潺,仿佛进入天然的空调森林氧吧,身上的燥热一下子就不见了!

 

迎着石阶往山上走,几乎一步一景,每走一段还有小石桌石凳,走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喝点水补充体能。

 

盘山山势雄伟险峻,峰峦秀丽清幽,遥望云海松涛,近观水石清奇,步步有迷人景色,逢景有典故传说。她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佛家文化与皇家文化共融的旅游休闲胜地。

 

游览还未尽兴,便遇上了一场山雨,刚刚还是晴空万丈的天气,突然挂起了小风,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乌云随着风飘动过来,雨点也一下比一下密集的打在身上,眼看已经无处躲藏,赶快折返往山下走。经过雨水一打,石阶变得相当滑,真是应了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难”。

 

 

猝不及防的山雨,让这次的盘山之旅只能草草结束。虽不能饱览全程,但历经了几小时的游览与攀登,身心还是得到了放松与满足。走在重新放晴的山路上,雨后的山林弥漫出一股特有的绿植清香,这股大自然的味道简直可以治愈所有久居城市人们的心灵。

 

 

DAY 2

 

今天天气依旧晴好,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蓟州溶洞风景区,这里的可玩儿项目相当丰富。有溶洞、旱滑、漂流、滑索、悬崖秋千,当然还有著名的网红7D玻璃悬索桥。这里的每个项目都是单独收费的,溶洞与悬索桥门票可在山下入口处购买,其他项目可以到了项目乘坐入口再购买。

 

 

蓟州溶洞属燕山余脉,中上元古界地层,距今18亿年。洞内冬暖夏凉,长年恒温18摄氏度,夏天参观建议提前备一件长袖外套。

 

 

洞内景观晶莹剔透,千姿百态,变化万千,称得上是洞天福地。经请国家地质部门勘探测算,可开发空间达百万平方米,面积之大居华北之首,也是天津市唯一的洞穴景观。

 

 

溶洞参观大约需要40分钟到1个小时,沿着向上的台阶走出洞口,便是旱滑和漂流项目的入口。

 

 

旱滑是延山体坡度修建的封闭式长廊,内部类似大滑梯,乘坐者坐在垫子上延坡度自然下滑,可用脚和手控制滑行速度,孩子可以跟随大人一起玩儿。

 

漂流相对旱滑,要稍稍惊险一些,工作人员会按乘坐者重量分配单人或2人一船,坡度抖的区域速度会加快,乘坐前工作人员也会嘱咐老年人或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最好不要乘坐。

 

 

抬眼望去,头顶上方便是7D玻璃悬索桥,横跨两山之间,长度有300多米,高度1000多米,全程几乎透明,走在上面景观是十分好的,但还是建议恐高人士就不要尝试了。踏在玻璃道上,脚下每走一步桥体会微微晃动,这是因为桥体设计以及钢筋拉拽的原因,安全问题是不必担心的,但那又高又晃,两边镂空脚下透明的即视感,胆小的同学可以自行脑补…

 

 

滑索和悬崖秋千都要穿过这座透明玻璃桥才能看到,小津因为胆子小,走了两步便回来了,也没能看到其他的项目(看到了也没胆儿坐)。

 

 

两天一晚的蓟州之旅就结束了,活动还是很丰富的,是不是比起宅在农家院里打麻将有意思多了?各位有任何疑问可以留言给小津,如果觉得这篇游记对你有用,麻烦也给小津点个心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