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大修!暂别了,佛光寺东大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光寺女弟子 十年大修!暂别了,佛光寺东大殿!

十年大修!暂别了,佛光寺东大殿!

2023-10-07 20: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7年8月,连日暴雨使佛光寺东大殿屋顶出现渗漏情况,经紧急维护后,11月,“佛光寺保护工作组”制定了一个为期约十年的保护研究工作计划,以及保护方案。

据可靠消息称,佛光寺东大殿可能将于今年四月进行大修,启动十年的封闭式大修,此间,东大殿四周将有保护棚遮挡,到佛光寺参观拜访的游客将无法亲眼目睹佛光寺东大殿的风采。

东大殿大棚设计方案

对于广大文博爱好者来说,这是一大遗憾,但却也是出于对文物保护的必要举措。

为了更好的重逢,暂别了,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的佛光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后因唐武宗禁止佛教而被毁。唐大中十一年(857)又因唐宣宗提倡佛教而重建,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被列为佛教十大名寺之一。

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佛光寺三面环山,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基上。

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称佛光寺“四绝”。另有,金建文殊殿、北魏祖师墓塔、唐石经幢等,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

佛光寺的得名,源于北魏孝文帝的一次偶遇。据史籍记载,公元478年,魏孝文帝路经佛光山时,机缘具足,佛光显现,瑞相万千,他当即命人在此地建佛堂三间,以资供养,佛光寺由此得名。

后来随着在此清修的净土祖师昙鸾,以及无名、解脱等禅僧的声名远播,佛光寺曾一度成为五台山名重一时的大刹,当时来往五台山的僧人,不少云集于此。

山志上说,在此之前,有“法兴禅师:七岁出家……来寻圣迹,乐止林泉,隶名佛光寺。……即修功德,建三基七间弥勒大阁,高九十五尺。尊像七十二拉,对贤十大龙王,罄从严饰。台山海众,异舌同辞,请充山门都焉。”光大佛光,法兴禅师可谓功不可没。

后来不幸遭遇史上最惨烈的唐武宗会昌灭佛,全国的寺院均遭重创,恢弘的佛光寺也在劫难逃,最终寺毁僧散,成为几堆瓦砾。

唐武宗灭佛未几,即告驾崩。宣宗即位,一反武宗与佛为敌的做法,着力倡导佛教。一位在会昌法难中“漏网”的愿诚和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处辗转募资,于艰难竭蹶之中,得到长安一位女施主宁公遇的资助,佛光寺终于在废墟中重新崛起,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在弥勒大阁的原址上得以重建。

1937年6月,梁思成一行四人在对这座大殿进行了详尽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它雕塑精湛,墨迹珍稀,壁画细腻,建筑古老,无一不是绝代瑰宝唐代原物,而四宝同处于一殿则在全国乃至亚洲仅此一处,被称之为“四绝”。

目前,全国共有90尊唐代泥塑,东大殿的佛坛上就有35尊,可见其珍贵。佛光寺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 佛光寺全景

位于山门内庭院当心的唐代石幢,唐乾符四年(877)造,总高 4.9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

▲ 佛光寺东大殿

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在全寺最后的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此殿是由女弟子宁公遇施资、愿诚和尚主持、在原弥勒大阁的旧址上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 857年)建成的。

东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用梁思成先生的话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

经测量,斗拱断面尺寸为210X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十倍;殿檐探出达三点九六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这种梁架结构的使用时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在大殿门板后面发现了唐朝人游览佛光寺的留言。可见,这大门当为唐代遗物。由此推断,这具有一干一百多年历史的门板,当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大门。

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东大殿内的佛坛宽及五间。坛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点九五米至五点三米不等。

另有两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宁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的。这两尊塑像虽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态却很生动。除此外,还有明人增置的500罗汉像,现存294尊。

东大殿的墙壁上,还有唐代壁画十余平方米,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上千个人物,连同他们的饰物、衣纹,画得都很细腻。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画得都很生动。衣带飘动,拂袖潇洒,体现了唐画的风韵。

大殿的左右四根梁下,还有不少唐朝人留下的题记。“敕河东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功得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等,字迹非常清楚,是珍贵的唐人墨迹。

▲ 祖师塔

佛光寺东大殿南侧偏东,有一座砖塔。下层空心,西面开门;上层实心,设假门。建于北魏时期,是唐代会昌五年灭法,佛光寺被毁时留下的唯一建筑物。是全国仅存的北魏时期的两座古塔之一,弥足珍贵。

▲“佛光真容禅寺”匾额

▲ 虔诚的小僧

▲ 东大殿内藻井

东大殿殿内群塑,彩绘为民国年间重刷,过于鲜艳。

▲ 释迦牟尼佛群像

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左手于腹前捧钵,右手施触地印。两侧立阿难、迦叶二弟子,二胁侍菩萨。身前二供养菩萨手捧贡品跪于莲座之上。

▲ 阿弥陀佛群像

▲ 弥勒佛群像

▲ 骑狮文殊菩萨群像

▲ 骑象普贤菩萨群像

▲ 胁侍菩萨及阿难

▲ 迦叶

▲ 胁侍菩萨

▲ 供养菩萨

▲ 文殊殿内文殊菩萨群像

文殊殿在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进行了补修。

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

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手执如意,头戴花冠、身着天衣,丰润富态、庄重大方的文殊菩萨,骑着威猛的雄狮,迎面而立,左右两侧有胁侍菩萨和僧侣跟随,前有牵狮人和童子。

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 唐大中十一年经幢

位于东大殿外的经幢,与东大殿同期。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基座的石狮线条简洁有力,似用力一撑便要从经幢跃出。

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当年林徽因先生等,正是先发现经幢上的题字,后发现梁下的,二者相互印证,从而确认东大殿的建筑年代。

▲ 探秘佛光寺(上)

▲ 探秘佛光寺(下)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山供秀,并获得授权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集齐七件,你可以……

齐白石何以成为齐白石?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微信ID:atmuseum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475225203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个人微信号,添加后拉入交流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