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文城》是为了完成书写百年的梦想,下一部新作4年后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余华《文城》简介概括 余华:《文城》是为了完成书写百年的梦想,下一部新作4年后见

余华:《文城》是为了完成书写百年的梦想,下一部新作4年后见

2024-04-07 22: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学报

余华谈写作

“这部小说历时21年才写完,如果再写21年,我已经82岁了,实在是拖的时间太长了。何况我还有好几部没写完,我现在正在写另外一部,已经写了一半多的小说。《文城》是我最接近完成,可是又最难完成的作品,我终于把它完成了,这让我信心倍增,我觉得另外一部也能完成。”

在世界读书日举办的“余华和他的《文城》”新书分享会上,余华为外界带来了关于新作和后续写作的坦诚交流,从中可以窥见他最新的文学观念,也可以部分解答外界对新作的一些疑惑。

世上恐怕很少有小说是能用一句话就加以概括的。但作家们偏偏时不时就会在不同场合被问到,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会怎么介绍你的小说?好在图书编辑们总是更有“预见性”,也更早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一般在新书推出前后就已经准备好了现成的答案,所以当作家余华在4月23日,亦即世界读书日当天于北京PAGEONE书店举行的“余华和他的《文城》”新书分享会上被这么问时,他可以胸有成竹地回答: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人和他一生的寻找,一群人和一个汹涌的年代。”他还谦虚道:“我肯定说不出水平那么高的话,‘汹涌’这个词,我想一百年也想不出来。”

这句话如余华所说确实写得好,但最大的好或许在于道出了这部小说,也或许是大多数小说都要处理的核心问题,即时代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用余华自己的话说,这部小说为什么会写那么长时间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把握人物最终的走向。他一度想让主人公林祥福到南方,也就是到小说里写的溪镇以后就找到小美,但这样写的话在他看来就没有意义了,和他写这部小说的初衷不一样,因为他想写那个时代,这样写的话,那个时代就没有了。

正因为要写那个时代, 余华干脆让林祥福到了溪镇以后,融入这个地方,亦即进入到那个时代里生活。而他这么处理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即使林祥福还在北方,他也可能不会过上安稳的日子,因为时代已经乱了。“那是一个乱世,乱世不止是在溪镇乱,在北方也一样乱。所以田家四个兄弟拉着死去的大哥和林祥福回家的路上还在说钱庄的老爷也被土匪绑票了,所以那时候全中国都是这样的。”

余华说的“那时”“那个时代”,指的是上世纪初,但不少读者都恐怕会说是《活着》之前的那个时代。余华写这部小说的初衷,也确实是想写《活着》以前的故事。他回忆说,他们这一代作家有挥之不去的抱负,总是想写一百年的,哪怕不是在一部作品写完,也要分成几部作品写完。所以在1998年或者1999年,眼看着二十世纪快要过去了,他就想着从《活着》故事开始的年代往回写,因为《活着》是从四十年代开始,结果他写了20多万字以后,感觉到往下写越来越困难,就马上停了下来。他在《兄弟》出版以后重新写,《第七天》出版以后又重新写,一直到去年疫情,才把这部小说最后写完。所以他确实是写了很长时间。

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余华为何写了这么长时间,其中原因或许还在于他对笔下人物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了解的过程。余华坦言,他和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朋友关系,小说里的林祥福刚刚出现的时候,对他来说还只是一个概念,他在雪冻的时节抱着婴儿来寻找一个人,寻找的那个人是谁,他谁都不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因为他在寻找小美,但他还要保护小美,他不能伤害她。他从那么遥远的北方来到溪镇寻找小美,他需要所有人不知道,只有在小说里陈永良离开溪镇要搬到齐家村的时候,他才告诉他到这来是干什么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林祥福也没有告诉他,他其实已经知道小美和阿强是夫妻,并不是兄妹。”

也正是在这么一步步往下写的过程中,余华越来越了解林祥福是一个善良到了极致的人,而他也一直想写一个善良到极致的人是什么样的,他曾经想重写《圣经》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有上千头羊的富翁,他突然过腻了眼下的生活,就把财产交给他最信任的仆人打理,他自己则带着他的家人和其他仆人到外面去。过了好几年以后,他突然想回家了,他让一个仆人先回去,告诉帮他看家里财产的那个仆人说,他要回来了,让他准备一下。结果派去的仆人回去以后被杀了,消息传回来后,那个人认为是自己不应该派一个笨嘴笨舌的仆人去,他就派了他最喜爱的,一个非常灵活又很聪明的仆人去,结果这个人又被杀了,这时他还是认为自己错了,他说我不应该派仆人去,应该派我最爱的小儿子去,他看到我的小儿子就会知道我真的回来了,结果他的小儿子还是被杀了。他最后终于明白那个仆人变节了。余华感慨道:“当一个极其纯洁的人开始愤怒的时候,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他最后打回去了。但在这之前,他真是纯洁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种纯洁的力量,真是让我极其感动。我一直在想,我的文学作品笔下应该出现一个这样的人物,曾经有段时间我想重写《圣经》的这个故事,因为《圣经》已经没有版权了,是可以改编的。我终于在林祥福身上完成了这个愿望。”

用余华自己的话说,他笔下的人物都是这样写着写着就变化了,长大了。他是在小说修订完成后再去写小美,也就是写《文城:补》的。在余华看来,以小美在小说出场时的设定,他要把她写成坏人很容易,但要想再把她写成一个好人,难度就会大一点。但他就是要给自己制造困难。“我为什么要写补?就是要告诉读者,小美的所有选择都不是她主动这么去做的,而是命运驱使她去做的,同时她也被命运撕裂了。余华举例说,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里面于连准备向德雷纳夫人表达他的爱,因为他们互相有意,这在别的作家写起来并不难,因为伯爵的庄园很大,让于连找个没人的地方悄悄表达一下情意,是再方便不过了。但司汤达偏偏不这样写,他写了这样一个场景,伯爵家草坪上有一张桌子,德雷纳夫人和她的闺蜜坐在一起,于连坐在那用脚勾夫人,那种紧张、害怕就来了,夫人的闺蜜更是觉得莫名其妙,她发现她跟德雷纳夫人说话都是答非所问,司汤达把这个场景写得像一场战争一样。我就觉得作家写作,应该像司汤达教育我们的那样,永远是找困难的写,不找容易的写。因为把小美塑造成一个好人,要比把她塑造成坏人难得多,所以我就这样写了。”

马尔克斯

或许,比把小美塑造成好人,或者说和写林祥福结局一样困难的是,得怎样安排小美的结局。余华说,他写的时候觉得,林祥福到南方以后找不到小美很正常,中国那么大,找不到一个人很正常,何况文城也确实是不存在的。“我当时为什么听从妻子的建议选择《文城》这个书名,就是因为这个城是不存在的,但正是因为有文城,所有故事都好像跟它有关系。我也不是要用伟大作品给自己贴金,但有些作品像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我读了两遍,‘百年’我读到了,就是没有读到‘孤独’,里面所有人还都是热热闹闹的,哪有孤独?而且马尔克斯还做过一个著名的演讲“拉丁美洲的孤独”。所以孤独是什么?马尔克斯把孤独原来的意义和概念完全扩充到开放式的,大家可以随便去理解。我最后之所以选择《文城》这个书名,也是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书名。”文城可以说是一个大的留白,但就写人物而言,余华觉得虽然要留白,但不是给读者留一个大白,大的地方他是要完整写完的,所以他觉得有责任交代一下小美,他就在《文城:补》里让小美和阿强给冻死了。“我在小说前面写林祥福到了溪镇以后,遭遇了那么长时间的雪冻,肯定要有什么东西要放到里面去的,这就是我要放在里面的东西。”

余华

有些作品像《百年孤独》,我读了两遍,‘百年’我读到了,就是没有读到‘孤独’。其实是马尔克斯把孤独的概念完全扩充到开放式的,大家可以随便去理解。我最后选择《文城》这个书名,也是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书名。

而余华写下了18天的大雪,显然是有现实依据的。他说,有读者读后质疑,南方没有那么大的雪,结果马上就有人站出来回答说,你忘了几年前那场大雪了吗?“就是这样,你去看中国一些大事记,你会发现不少这样的事。为写这部小说,我查了一些资料。我就记得有一本书里写,清朝顺治年间,在无锡太湖区域,连下了40余天大雪。我在这本书里面只写18天,因为写到第18天时,我就觉得已经写不动了,假如我能写到40多天,我肯定是大诗人了。”

可见余华打磨出这些细节自有其难度。而《文城》里实际上涉及到不少那个时代的细节。余华回忆说,他刚开始写《文城》的时候已经有网络,但是需要连电话线,那时上网主要是发E-mail,没有别的功能。所以他主要是去书店买书准备材料。譬如他写林祥福做木匠活,还罗列了橱子、柜子,以及各种家具的一些做法。其中有些就是从他查找的资料里来的,当然他也有这方面的记忆。“我小的时候,木匠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家的家具都是请木匠到家里来做的。所以,我对他们是很熟悉的,我记忆很深的是,有一次木匠刨东西,那上面有一个钉子没有拔出来,他就把刀刃刨折了,这可不是小事,把刀刃磨好是需要花很大力气的。小说里还涉及写中医,包括写顾益民怎么把他身上的腐肉去掉,我都是在中医书上去摘抄一些内容下来的,我知道什么地方有用。了解这些资料是必要的,它会给你写作的一个基础,你不一定用它,但是你了解了心里有底。”

余华所谓“心里有底”,或许主要是对写人物有底。就《文城》这部小说而言,余华说,其中的一些人物像顾益民、陈永良,还有和尚,包括林百家、陈耀武、陈耀文,以及顾家四个男孩、两个女孩等都还活着,他们后来的故事其实也都在他的脑子里了。虽然当他把《文城》的稿子交给新经典的时候,他已经决定不写续集了,但很多读者都想知道后来怎么样,所以我希望能写续集,但条件是我体力允许。“这部小说历时21年才写完,如果再写21年,我已经82岁了,实在是拖的时间太长了。何况我还有好几部没写完,我现在正在写另外一部,已经写了一半多的小说。《文城》是我最接近完成,可是又最难完成的作品,我终于把它完成了,这让我信心倍增,我觉得另外一部也能完成。”

但余华一般只有心里真正有底了,才会把小说拿出来出版。在4月25日于上海朵云书院·戏剧店举行的,题为“关于江南的文学、阅读与日常”的主题活动中,他坦言他会为自己的作品拉出一条平均值,感到一部作品能达到之前小说的平均值了,他才愿意出版。“我不是一个很勤奋的作家,这是事实。我也希望一年能写七部、八部,但写不出来。不过,我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可能是一个优点。我的手头有好几部长篇,这部《文城》1998年、1999年就写了20多万字。去年疫情待在家,我删掉了10来万字,又重写了10来万字。”

“余华《文城》”新书发布会现场

“关于江南的文学、阅读与日常”主题活动现场

这可算是余华对自己所说“一个作家必须要挑战自己”的实践。以他长期以来养成的写作习惯,当他觉得往前写越来越困难的时候,他就会越来越兴奋。当他往前写越来越容易的时候,他就会有点担忧。但这并不是说,他希望每部作品都比过去写得更好。在他看来,一个作家想超越自己是不可能的,一个作家也不用想着超越自己,他需要做的是不重复自己。用他自己打的比方说,我们都有差不多的经验,小时候吃过的食物总是还想吃,虽然可能已经不好吃,所以能不吃还是不吃了吧。而他自己常常是有一个新的想法就去写一个新的小说。但随着年纪增长,他越来越意识到留给自己写作的时间可能越来越少了。“我会集中精力把没写完的那几个写完,下一部小说可能不需要八年了,争取四年里完成。”

新媒体编辑:傅小平

配图:现场图、摄图网

1981·文学报40周年·2021

网站:wxb.whb.cn

邮发代号:3-22

原标题:《余华:《文城》是为了完成书写百年的梦想,下一部新作4年后见 | 此刻夜读》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