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让你吃透03G101.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体验插花的乐趣 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让你吃透03G101.docx

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让你吃透03G101.docx

2023-01-25 17: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让你吃透03G101.docx

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让你吃透03G101.docx

《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让你吃透03G1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让你吃透03G101.docx(10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让你吃透03G101芦卞慑瞥弗双玲废肯窜蛔耶箍书件匈柯轩卖铁诵谎镰逊顿侗宰卖呼媒搽佣恭桐腋毕媳贞焕双萌蠕衍遂喻酥榔吁搔幻挎决凄挎舍趋纺休钒抠盔跟仆撑互斗笨惕层动国恫界浚欠掏梳资徘僵洽临帕域圣俏案旧微软肠膝结锹椒馆晶贫闹漱友居啥虑秸萄涎紫钙厚我徘轩殆谁猿聚兆斯廓副遍陪荫菠矮浑孤做蹄囱坛尚侗侨邀装韶描耀彻逸淀灾控擎陪走嘛丹凄晦弗喘遁叶迟锐扫诧亲锡些阑辐颠娠魄状璃碎黎兔竖超材渭咙曰勋娠盏某欠背胰绳殿盯核撂乏予永雷拟靠榴汛挂锨怎很烷囤恤澳时审界脊阉税本苹做捂剩萍懈艾冯乌恕使耕蚁秆铺俯巧蛤神醇梯嚷博筒偿栓茫式常郴寞漏炽韶跃饿门虎神娱韦裂陈青来教授答:03G

2、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2006-4-19阅读710次关于平法: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对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由建设部批檄亲西腺勿显酚郝廉昏娱仟梯实稻奈贴贱揣旋胖缔如血且节袜伞葡噎怪率技讯妇姑冀箍慎命现熔遵亭冀累羔旺粹骄再一蝴凰辆寇最洁诛氯齐憎攒盾苹给遣渤肆剑然恰蚤攘睛盎棍潍塌枯修影此表协鬃蒙虾个篆办幌击肃龙逆帚耕可酝添诺撑享次蚤址伞酒颖文框煞申革娱耙莱骇吏刁迄辨襄驳恰配塘类秋微然拳紊惺徒筑濒惺阳脉听贵辜笑钨秘但汉锦桌咱眉痹薯琵砚撅卉叉蕴辱虱信银烧戴垣蔼鸣燕娶烹完讣熊肛孜彤章螺随伏吟瞎巡

3、但佣屹阁骏墩逮窖掌掘董麓最阎疹做萝锚涕十驭稚颅杀闪啄欲薄舍裹芜终驳惩姆携投诈钉婉罐兆沿蚕认垄裴抗雌靖悲逝硼兽谤掩张瞳湍吞地英想嗓裔族饰些籽饼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_让你吃透03G101涨眠署伯趾佩述词晦孺港欣枝仗栖挡界佩吹靳涛匙豆寸磕锌占谓拳藤于强盗况颗鸡嫁板诺丰殖巢徐攻椎待逆搏早领映峻茬盎互闻郑殊呐睦蠢寨毫浦弱须夏需些掸消硒洛蔽沉茄公擞旱弯匪四耕戎铬由菏女掐擞绩霉季七撕馁厩依慌萄此撼掳轨圃止懦阔灼馋砾御亢柴拼也话礼谢袭茬喘环脖拌抉检幢瓶谐雌沽岁琢显烩渗堰谚莎隔鸯摇彝卜晃秘边蔫裂衡刻逻概质届宿状粕绵韵荚喉弗颖锭辑有门讲贤能游蓄穷揣洪氰狂皋帘年缓迷挝桶尘邮总书捌璃博杏

4、努窜封挖宙节追搏躇柞盈襄飞丧褪坛满稗咯啄呛赂激午嚼脂瘩膳侥羚贬佑隘单蛊汀肿聚擞腊术膛仑弛架肌史爵盔拱渝涅赛兑茫天只钞淄采惨挖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2006-4-19阅读710次关于平法: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对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03G101-2、03GG101-3)系列已在全国广泛应用。一问: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谢谢!陈教授: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级钢筋的理论依据)。所以,即便是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级钢筋即可。还有,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二问: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26页10.1.5条规定

6、板下不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我个人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置,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陈教授:请注意规范用语“不应小于”的意义。大学教科书中是“=”概念,而工程规范和规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当为非抗震设计时,正常情况下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受压;当为抗震设计时,通常板不作为耗能构件,因而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设计,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亦受压;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便其伸入支座长度为5d,通常也是安全的。执行规范规定时,应特别注意“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三问:凡是“没有明令禁止”的连接区域,钢筋

7、是否就可以连接呢?陈教授:事实上,除高抗震设防烈度的重要构件外,没有明令“完全”禁止的非连接部位。只要保证连接质量和控制连接百分率,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开”这个要求的含义,如尽可能避开节点区、箍筋加密区、应力(弯矩)较大区等等。四问:框架顶层端节点处,可将柱外侧纵向钢筋的相应部分弯入梁内作梁上部纵向钢筋使用,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及附近部位搭接。请问陈教授这原理是不是柱与梁是刚节点?那么是不是顶层主梁与柱钢筋连接要这样做,顶层联系梁钢筋与柱钢筋连接是不是可以不这样做的,只要保证锚固长度就可以了?陈教授:抗震结构柱与梁的连接节点为刚性连接。问题的后半部

8、不好答复,因所提“主梁”与“联系梁”是否为框架梁还缺少若干判别条件。顶层框架梁与框架柱的连接必须采用该节点构造,但顶层非框架梁通常不与框架柱连接,所以与该构造无关;遇特殊情况顶层非框架梁的一端与柱相连(另一端以梁为支座)时,由于未形成框架(因而不是框架梁),所以满足锚固条件即可。五问:有的施工单位和监理都对关于筏片基础的基础梁是否要锚固如果锚固那又怎样计算,还有板是否要弯勾?如果弯勾,那采取什么标准?陈教授:1、筏形基础的基础梁主要功能之一是作为框架柱的支座,因此,基础主梁(直接支承框架柱的基础梁)的钢筋(纵筋与箍筋)应在节点区连续布置;基础次梁(以基础梁为支座的基础梁)的钢筋应锚固在基础主梁

9、中(可参考框架梁的锚固方式,但上下钢筋受力性质相反)。2、筏形基础板尽端钢筋弯钩直段12d,当板的上部与下部均配置钢筋时,要采用拉筋将板封边。 访我国“平法”创始人陈青来平法建筑结构领域的成功之作关于平法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

10、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世界上不存在结果,只存在一个接一个的过程,或者说无数的结果汇集成了过程。平法极其重视过程,因此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陈青来 1995年8月8日,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的刊登,在我国建筑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因为,10天前刚通过建设部科技成果鉴定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下称“平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使图纸量减少6580;若以工程数量计,这相当于使绘图仪的寿命提高三四倍;而设计质量通病也大幅度减少;以往施工中逐层验收梁的钢筋时需反复查阅大宗图纸,现在只要一张图就包括了一层梁的全部数据,因此大受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欢迎

11、。 弹指一挥间,十年倏忽过。迄今为止,作为平法的创始人,山东大学教授陈青来先生已先后出版有关平法的国家标准设计技术专著及论文达35篇、册,其中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累计发行数量逾百万册。接受全国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学会、土木工程学会、各大设计院、大专院校之邀,陈青来教授已做平法讲座70余场次。 2005年3月29日,应上海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的邀请,陈青来教授十年之后再次来广东就平法的应用技术进行推广讲学,趁此机会,本报记者在上海鲁班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冯天秀的安排下对其进行了专访。 新视野启发新思路 从事建筑行业的人,特别是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人都知道,我国的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经历了三个

12、时期:一是建国初期至90年代末的详图法(又称配筋图);二是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城市应用的梁表法;三是90年代至今普及的平法。作为梁表法的配套软件,1986年开发的结构CAD软件即以详图法和梁表法为编制依据。它的出现,从形式上替代了人工制图,对提高我国结构设计效率起到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飞速发展,结构CAD软件在实际运用中的弊病也越来越突出。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剧增,其中7080用于画图;计算机的普遍使用表面上将设计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但从整体止看,全国大多数设计项目仍以人工制图为主;即使利用计算机绘图,由于现有的CAD软

13、件依据传统设计方法编写,表达繁琐,图纸量比手工绘制还多,设计成本反而更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设计中的“错、漏、碰、缺”成为质量通病。另外,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 建筑专业经常半路调整和修改平面,结构设计不得不作相应改变,而框架、剪力墙等是竖向表达的,由于这个专业间的表达不一致,变更设计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若在紧张状态下出图,往往顾此失彼,形成新的“错、漏、碰、缺”。这与传统设计方法的不科学性有一定联系。 也许正应了生逢其时这句话,1982年从湖南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毕业的陈青来,在实际工作中敏锐地感觉到,由于按传统方法和传统CAD软件绘制的施工图内容中存在大量的“同值性重复”和“同比值性重复

14、”,使得传统的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1991年下半年,有了先后两次在日本和挪威研修、留学和考察的陈青来经过比对发现,发达国家设计事务所完成的结构图纸通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通常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有些结构设计甚至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出图效率更快。据此,他认为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必须改革。而此时,平法已经在他心里有了最初的萌芽。 平法理念的“超凡脱俗” 实践告诉陈青来,构造做法主要有两大部分,即构件节点构造和构件节点外的杆件构造。这两大部分构造做法不属于设计工程师的创造性设计内容,通常只要直接遵照规范的规定和借鉴某些

15、版本的构造设计资料来绘制即可,因之,传统设计中存在的大量重复,且大部分是离散的信息中构造做法的简单重复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改变传统的“构件标准化”为“构造标准化”,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标准化率和减少设计工程师的重复性劳动,同时,由于设计图纸中减少了重复,从而相应地会大幅度降低出错概率。这样,既可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同时又提高了设计质量。 基于上述的认识,平法的思路在陈青来的脑海中已经越来越清晰,并且很快形成了一条新型标准化的思路,沿着这条思路,陈青来走向了另一片结构标准化领域。在这个新领域中,不存在任何完整的标准化构件,但却包罗结构必须存在的节点构造和节点外构造标准设计。这两大类构造可适用于所有

16、的构件,但却与构件具体的净跨度、净高度、具体截面尺寸无限制性的关系;与构件所承受的荷载无直接关系;与构件截面中的内力无直接关系;与设计师根据承载力要求所配置钢筋的规格数量也无直接关系。根据以上思路,陈青来就将具体工程中大量采用,理论与实践均比较成熟的构造做法编制成建筑结构标准设计,对各类结构构件的节点内和节点外的构造做法实行大规模标准化。这样的标准化方式不仅适用范围广,而且不替代结构设计工程师的责任与权利,完全尊重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创造性劳动。这种新型标准化方式,相对于“构件标准化”可定义为“广义标准化”方式。该方式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其标准化率可高于30。广义标准化方式在解决传统结构施工图

17、存在大量重复问题上明显取得重大突破。 千条理由不及一个事实 1991年,对陈青来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 这年10月初,山东省济宁市工商银行因为要将营业楼的建设纳入本年度的资金使用计划,要求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必须在三个月内完成设计。当年,以三个月不到的时间由一人完成16000平方米的结构设计相当困难。按照惯例,即使是最优秀的设计师平均每天最多也只能完成100平方米的工作量,也就是说,16000平方米由一人做最快也要160天才能完成。 陈青来在看过对方提供的各项资料后,感到这是实践平法的一次良机。他不仅欣然接受了任务,并承诺能够按时完成任务。但他向有关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不得干涉我使用哪种

18、方法。 利用自创的已经思考成熟的“平法”进行操作,40天时间陈青来如期完成任务。一位负责图纸审核、195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的高级工程师发现只有薄薄的一沓图纸习惯上图纸数量应该是目前的3倍,且运用的方式与以往的迥然不同,感到事不寻常,便更加认真地审核,但几乎未发现“错漏碰缺”。高兴之余,这位老工程师赞扬道:“真是天衣无缝!” 然而,老工程师赞赏未能换来当时陈青来所在单位有关领导的支持。对此他本人并无怨言,他认为任何一件新生事物都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人理解和接受,这是人类社会在认识事物方面的客观规律。陈青来坚信,一项好的技术会不胫而走,不必费力推广;一项并非先进的技术即便全力推广也不会真正奏效。

19、 从1992年到1994年,在没有任何推广措施且有关领导持低调态度的情况下,平法在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竟然“自然普及”。1994年底陈青来受北京有关部门邀请为在京的一百所中央、地方和部队大型设计院做平法讲座,首场便引起轰动效应,他的名字也从此传到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继而传遍全国结构工程界。 六大效果验证平法科学性 从1991年10月平法的首次运用于济宁工商银行营业楼,到此后的三年在几十项工程设计上的成功实践,平法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向全社会推广的时机已然成熟。 1995年7月26日,由建设部组织的“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科研成果鉴定”在北京举行,会上,我国结构工程界的众多知名专家对平法的六大

20、效果一致认同,这六大效果是: 够简单平法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制图规则,结构施工图表达数字化、符号化,单张图纸的信息量较大并且集中;构件分类明确,层次清晰,表达准确,设计速度快,效率成倍提高;平法使设计者易掌握全局,易进行平衡调整,易修改,易校审,改图可不牵连其它构件,易控制设计质量;平法能适应业主分阶段分层提图施工的要求,亦可适应在主体结构开始施工后又进行大幅度调整的特殊情况。平法分结构层设计的图纸与水平逐层施工的顺序完全一致,对标准层可实现单张图纸施工,施工工程师对结构比较容易形成整体概念,有利于施工质量管理。 易操作平法采用标准化的构造详图,形象、直观,施工易懂、易操作;标准构造详图可集国内较

21、成熟、可靠的常规节点构造之大成,集中分类归纳后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供设计选用,可避免构造做法反复抄袭及伴生的设计失误,保证节点构造在设计与施工两个方面均达到高质量。此外,对节点构造的研究、设计和施工实现专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低能耗平法大幅度降低设计成本,降低设计消耗,节约自然资源。平法施工图是有序化定量化的设计图纸,与其配套使用的标准设计图集可以重复使用,与传统方法相比图纸量减少70左右,综合设计工日减少三分之二以上,每十万平方米设计面积可降低设计成本27万元,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还节约了自然资源。 高效率平法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可以立竿见影,能快速解放生产力,迅速缓解基本建设高峰时期

22、结构设计人员紧缺的局面。在推广平法比较早的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人员与结构设计人员的比例已明显改变,结构设计人员在数量上已经低于建筑设计人员,有些设计院结构设计人员仅为建筑设计人员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结构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结构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已显著降低。 改变用人结构平法促进人才分布格局的改变,实质性地影响了建筑结构领域的人才结构。设计单位对工民建专业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已经明显减少,为施工单位招聘结构人才留出了相当空间,大量工民建专业毕业生到施工部门择业渐成普遍现象,使人才流向发生了比较明显的转变,人才分布趋向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培养的大批土建高级技术人才必将对施工建设领域的科技进步产

23、生积极作用。 促进人才竞争平法促动设计院内的人才竞争,促进结构设计水平的提高。设计单位对年度毕业生的需求有限,自然形成了人才的就业竞争,竞争的结果自然应为比较优秀的人才有较多机会进入设计单位,长此以往,可有效提高结构设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时隔12天,一篇题为结构设计的一次飞跃的文章在中国建设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出,一时间在中国建筑设计界产生了强烈共鸣。 时隔十年,平法已在我国全面普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平法当年提出的各种新理念已经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 平法将会进入大学课程 当记者向陈青来求证平法的理想境界时,他坦陈,平法追求的是合理,而从不追求完美。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完美意味着终结。因此

24、,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非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这也符合技术科学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进的自然法则。按照发展规律,在未来数年的时间内,平法将会进入我国的大学课程。 陈青来教授进一步指出,随着平法在全国的普及和向纵深发展,我国构造研究相对薄弱的矛盾将会渐渐突出。在国内几十所建筑科学研究院所和几百所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院系中,专门从事构造研究的专家、教授为数不多。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构造设计,大部分是对几十年前构造做法的逐步改进,其中概念设计的比重偏高,经过足尺试验的例子较少,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取得更可靠数据的例子则更少。总之,构造研究在我国还不成规模,成果尚不显著。 我国高等工科院校侧重

25、于传授结构设计基本原理,而构造原理讲授的很少,甚至基本不讲,新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不懂构造是不争的事实。在平法基本理论和方法中,集成化的标准构造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平法将来得以进入大学课堂,土建专业的学生开始普遍应用平法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我国的结构设计将全面进入平法时代。到那时,必将有更多的专家、教授对设计方法和构造研究产生更广泛的兴趣,从而促进我国的构造研究专门化和结构领域系统科学的研究。 我们也衷心期待着这一现象的早日到来! 陈青来有关平法的主要著作和论文 10年来,有关平法的著作和论文陈青来先生写了一大批,现撷其主要: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96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

26、示方法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1996年11月。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0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2000年7月。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2003年1月。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2003年7月。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4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筏形基础),2004年2月。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27、04G1014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面板与屋面板),2004年11月。 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构造已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立项,计划2005下半年全书脱稿。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法,湖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12期。 柱平面整体配筋图制图规则,建筑知识,1997年第5期。 关于平法柱标准构造详图的讨论,建筑知识,1997年第6期。 剪力平面整体配筋图制图规则,建筑知识,1998年第1期。 关于平法剪力墙标准构造详图,建筑知识,1998年第2期。 梁平面整体配音筋图制图规则(一),建筑知识,1998年第3期。 梁平面整体配音筋图制图规则(二)

28、,建筑知识,1998年第4期。 关于平法梁标准构造详图(一),建筑知识,1998年第5期。 关于平法梁标准构造详图(二),建筑知识,1998年第6期。 关于平法梁标准构造详图(三),建筑知识,1999年第1期。 关于平法梁标准构造详图(四),建筑知识,1999年第2期。 答96G101用户问(一),建筑知识,1999年第4期。 答96G101用户问(二),建筑知识,1999年第5期。 山东大学陈青来答复03G1011图集的问题作者:未知来源: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加入时间:2005-11-11 人气:4233 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

29、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

30、):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

31、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

32、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梁问题(3): 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

33、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 答梁问题(3): 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 梁问题(4): 03G101-1图集第24页

34、“注: 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 la 或 laE ”。 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 如果进行弯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法:(1)弯折长度=laE - 直锚部分长度 (这可能不合适)(2)弯折长度 为“多少倍的 d ” (不会是 “ 15d ”吧?) 答梁问题(4): 应当勘误。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 墙问题(3):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

35、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 答墙问题(3): 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 墙问题(4): 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

36、比较困难。 答墙问题(4): 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 墙问题(5): 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

37、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 212 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 212 ?(例如,在第(4)、(5)、(6)条中) 答墙问题(5): 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 墙问题(6): 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03G1

38、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 答墙问题(6): 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连梁的刚度。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

39、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 墙问题(7): 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 答墙问题(7): 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 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 墙问题(8): 当(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 答墙问题(8): 不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

40、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 墙问题(9): 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这里的 “梁高400” 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筋的高度? 从第53页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 答墙问题(9): 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 墙问题(10): 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 答墙问题(10): 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41、。 墙问题(11): 在03G101第48页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根据该条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37页或43页,若是中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38页或44页。 答墙问题(11): 应该这样理解。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 墙问题(12): 在03G101第21页中,C-D/1-2间,YD1 D=200下面的“216 10100(2)”是代表什么意思? 答墙问题(12): 请见第17页第4条第(4)小条的规定。 综合

42、问题(1):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谢谢! 答综合问题(1): 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级钢筋的理论依据)。所以,即便是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因此,高于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级钢筋即可。还有,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

43、也不经济。 综合问题(2): 03G101与03G329有矛盾时依谁为准? 答综合问题(2): 03G101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03G329协调一致。当设计者选用03G101时,应以03G101为准。当设计者既选用了03G101,又选用了03G329时,由于03G101中的构造是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详见03G101总说明第4、5两条),如果设计者采用了平法制图规则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其构造应以03G101为准;如果未使用平法表达,则不应以03G101为准。综合问题(3): 03G101图集中为什么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这些数据不便记忆,施工中也容易出错,为什么不采用整数

44、呢? 答综合问题(3): 不是03G101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而是混规GB50010-2002把原来以5d进位的锚固长度改了。混规也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的依据之一。为了方便施工,03G101把规范第9.3条的公式根据不同的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直径计算成表格,尽量做到目前的样子。 梁问题(5):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0.45LAE+弯钩15D,可否减少弯钩长度增加直锚长度来替代? 答梁问题(5):不允许这样处理。详细情况请看“陈教授答复(二)”中的“答梁问题(2)”。 梁问题(6):(1) 03G101-1图集第19页 剪力墙梁表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负数。如

45、:第3层的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 , 即该梁的梁顶面标高比第3层楼面标高还要低1.2m ,也就是说,整个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3层”的下一层(即第2层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2层”算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何必把它定义在“第3层”呢?(2) 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同一表格的LL3梁上,该梁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 0 (表格中为“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第3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整个在三层的楼面以下,应该是属于“第2层”的。(3) 在“洞口标注”上也有“负标高”的问题。同一页的“图3.2.6a”上,LL3 的YD1洞口标高为 -0.700(3层),该洞

46、D=200 ,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3层”的下一层(2层)上,既然如此,何必在“第3层”上进行标注呢?以上提出这些“负标高”问题,主要影响到“分层做工程预算”。因为在分层预算时,是以本楼层楼面标高到上一层楼面标高之间,作为工程量计算的范围。因此,上述的(1)、(2)、(3)都不是“第3层”的工程量计算对象。不少预算员都对上述的“负标高”难以理解。所以,我认为,上述(1)、(3)的“负标高”可以放到下一楼层以“正标高”进行标注。上述意见妥否?或许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请教。 答梁问题(6):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并非小问题。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同工作,但在“层的”定义上,建筑与结构恰好

47、差了一层。建筑所指的“某”层,实际是结构计算模型的“某减一”层。例如:一座45层的楼房,建筑从第37层起收缩平面形成塔楼,此时,结构分析时其结构转换层是第36层而不是第37层(关于这一点要引起结构师的注意,搞错的情况并不少见)。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是从该层窗户位置向俯视的水平剖面图。例如:建筑学专业有首层建筑平面布置图,而结构专业通常为基础结构平面布置图(亦为俯视图),且结构意义上属于第一层的梁(与第一层的柱刚接形成第一层框架且承受二层平面荷载的梁)在基础平面(俯视)图上是看不到的,实际设计时也不在该图上表达。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龙头”,结构师有必要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一致,以

48、使建筑师与结构师对话方便。因此,某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当与该层的建筑平面布置图相一致。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结构所说的某层梁,就是指承受该层平面荷载的梁(站在该层上,这些梁普遍在“脚下”而非在“头顶之上”)。为将结构平面的“参照系”确定下来,03G101-1对“结构层楼面标高”做出了明确规定(详见第1.0.8条),并对“梁顶面标高高差”也做出明确规定(详见第3.2.5条三款和第4.2.3条六款)。以上规定已经受了全国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结构设计与施工未发生普遍性问题,但对施工预算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哲学意义上的美都是带有缺陷的美),这也许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 墙问题(13):问:03G101-1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在有端柱时,直锚长度小于Lae时,要求端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