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体股癣用什么药膏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docx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docx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docx|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docx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docx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知识与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合集

32个文言常用虚词详解

一、安

1、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又安敢毒邪?

③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2、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3、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所安:

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5、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沛公安在?

6、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7、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安:

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②恬然自安。

(安:

这里指内心平静)③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安:

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二、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①朝而往,暮而归。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秦师轻而无礼。

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6、通“如”:

好像,如同。

例:

军惊而坏都舍。

7、通“尔”,你,你的。

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

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例:

①三月而后成。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三、尔

1、同“耳”,罢了。

例:

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非死则徒尔。

③以头抢地尔。

2、你的,你们的。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3、那。

例: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

从那时以来)

4、作助词。

例:

①始尔未为久②呼尔而与之③子路率尔而对曰

5、如此,这样。

例:

①君尔妾亦然。

②作计乃尔立。

③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四、夫

1、丈夫。

例: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成年男子。

例: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②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

例:

①夫战,勇气也。

②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③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4、这,那。

例:

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④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例:

①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②嗟夫!

大阉之乱,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③嗟夫!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夫子]

⑴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例:

夫子积学,当“目知其所亡”以就懿德。

⑵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例:

①愿夫子辅吾志。

②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⑶同“子”,旧指被役使的劳动者。

例:

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夫子:

这里指挑夫)

⑷《论语》中孔子弟子对孔子的尊称。

例:

夫子哂之。

(夫子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

[夫婿]丈夫。

例:

①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②谢家辞夫婿。

[夫人]

⑴官员之妻。

例:

①公夫人甚爱女。

②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⑵贵族之妻。

例:

公子姊为赵惠王弟平原君夫人。

⑶诸侯之妻。

例:

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五、盖

1、遮日挡雨的用具。

例: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今已亭亭如盖矣。

2、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例:

①盖音谬也。

(盖:

这里含“大概是由于”的意思)②盖借寨墙为蔽也。

③盖以此得名也。

3、遮盖,掩盖。

例:

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枝枝相覆盖。

4、大概,大约。

例:

①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②盖五六百人也。

③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5、发语词。

例:

①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②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6、胜过,超过。

例:

英才盖世。

7、通“盍”,何。

例:

技盖至此乎?

(盖:

这里可译作“怎么”)

8、通“盍”,何不。

例:

盖亦反其本矣。

(亦:

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语气的助词)

六、故

1、原因,缘故。

例:

①既克,公问其故。

②何故而至此?

2、本来,原来。

例:

①两狼并驱如故。

②宋将军故自负。

③此物故非西产。

3、旧的。

例:

①温故而知新。

②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③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

这里指旧交情)④暮去朝去颜色故。

(故:

这里有衰老的意思)⑤故国神游。

(故国:

旧地,这里指赤壁古战场)⑥故垒西边。

(故:

这时有古老的意思)

4、特意。

例:

①桓侯故使人问之。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③今公子故过之。

5、所以,因此。

例:

①故尝与过宋将军。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③故治国无法则乱。

④故木受绳则直。

6、故意。

例:

①广故数言欲亡。

②则再拜,故迟不起。

7、仍然。

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8、事。

例:

乡园多故。

(故:

这里指事故,灾祸)

[故乡]家乡。

例:

送儿还故乡。

[故人]

⑴老朋友。

例: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⑵指前夫。

例外:

知是故人来。

[故事]先例,前例。

例:

①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

②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故尔]因此,所以。

例:

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

七、何

1、什么。

例:

①子何而往?

(何:

凭什么。

)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2、怎么样。

例:

①如太行、王屋何?

②其如土石何?

3、哪里。

例:

豫州今欲何至?

4、多么。

例: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②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5、为什么。

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者二者之为,何哉?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怎么。

例: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例: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8、何:

通“呵”,喝问。

例: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谁何:

盘问他是谁)

[何如]怎么样,怎样。

例:

①吾欲之南海,何如?

②今日之事何如?

[何消]哪用得着。

例:

这自然,何消吩附。

[何若]如何,怎样。

例:

此为何若人。

[何尝]并非。

例:

你说的何尝不是。

[何为]

⑴什么是。

例:

何为“护官符”?

⑵怎么会。

例: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

⑶作什么。

例:

客何为者?

[何意]

⑴什么意思。

例:

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

⑵岂料,哪里料到。

例: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何由]

⑴如何。

例:

长夜沾湿何由彻。

⑵什么原因。

例:

致之何由?

由于疾病。

⑶从什么地方。

例:

何由知吾可也?

[何乃]怎么能。

例:

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

例: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

例:

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其]多么。

例:

何其衰也!

八、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

①若毒之乎?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

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

例: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吧”。

例: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同“于”。

例: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③吾尝疑乎是。

(乎:

对)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

例:

①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②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例:

于是乎书。

九、或

1、有的人,有人。

例:

①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②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有时。

例: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有的……,有的……。

例:

①或得日或否。

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4、或许,也许。

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语气助词,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例: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莫之或止:

即“莫或止之”,没有什么人制止它)

6、相当于现代汉语“或者”,表示选择。

例:

到那里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7、如果。

例: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十、即

1、立即。

例:

①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

②即从巴峡穿巫峡

2、就是。

例:

①几自疑身外即战场。

②即今之累然在墓者也。

3、靠近,接近。

例: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4、则,就。

例:

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义耳。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③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

5、当,当下。

例:

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即:

当天)②即夕行步如平常。

(即夕:

当晚)

6、即使。

例:

①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②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

7、假如,如果。

例: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8、就……来看。

例:

即其新不究其旧。

[即便]随即,马上。

例:

①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

②你可即便交割。

[即位]帝王或诸侯登位。

例:

昭王薨,安釐王即位。

十一、既

1、已经……以后。

例:

①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②既克,公问其故。

③东曦既驾。

(既驾:

已经升起)

2、与“又”、“亦”、“且”、“比”字连用,表示并列关系。

例:

①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三军既惑且疑。

3、既然。

例: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既:

这里有“既然是”的意思)

[既而]不久。

例:

①既而儿醒,大啼。

②既而敌行益迩。

③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既已]已经。

例:

①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②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③既已,无可奈何。

(既已:

这里意思是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十二、莫

1、不。

例:

①莫我肯顾。

②侧目莫敢过其门。

③菲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④宋莫能守。

2、没有什么。

例:

①莫不中音。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没有谁。

例:

①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莫敢违。

②时入莫之许也。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不要。

例:

①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②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5、同“暮”。

例:

至莫夜朋明。

(莫夜:

晚上)

[莫大]没有什么比这个再大,极大。

例:

①他们既肯赔话,又肯化钱,已是莫大的面子。

②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

十三、乃

1、于是,就。

例:

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②乃入见。

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④曰: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乃罢会。

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2、才,这才。

例: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却。

例:

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4、是,就是,原来是。

例:

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5、竟然。

例: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6、他的。

例:

是于视乃妇也。

7、乃至,甚至。

例: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

一说竟然。

8、可是。

例:

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以备经年裹物之用。

9、而,又。

例:

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10、这样。

例:

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

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十四、其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

①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其:

他们的)②恐前后受其敌。

(其:

它们的)③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

2、其中,其中的。

例: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3、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

①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②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③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亦各言其志也!

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

①望请其指教。

(其:

她们)②成以其小,劣之。

(其:

它)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其:

他们)

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其孰能讥之乎?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

①未必有其实。

(其:

那样)②怀其璧。

(其:

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本义项指后一个“其”:

那个)7、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8、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例: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其:

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

(其:

这)

9、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

汝其善抚之。

(其:

可要。

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其:

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其:

可,一定。

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10、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例:

①则齐国其庶几乎?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例: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十五、且

1、暂且,姑且。

例:

①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②存者且偷生。

③这个,你且收着。

④别君去兮何时还?

⑤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2、将,将要。

例:

①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年且九十。

③不出,火且尽。

3、而且,并且。

例: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②余悲之,且曰。

③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且:

一说况且。

4、况且,再说。

例:

①且焉置土石?

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③且秦强而赵弱。

④且相如素贱人。

5、尚且,还。

例: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

又,又……又……。

例:

①三军既惑且疑。

②河水清且涟漪。

③示赵弱且怯也。

④磐石方且厚。

7、同“夫”,句首助词。

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8、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

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例:

①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②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9、如果。

例:

明复妄言,我当焚汝庐。

10、还有,那末。

例: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且住]即“且慢”,暂时慢着,常含阻止之意。

例:

①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

②瑜又曰:

“子翼,且住!

……教你看曹贼之首!

……”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且如]就像。

例: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十六、然

1、用在词后,作词尾表示状态。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样子”。

例: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康肃忿然曰。

③杂然相许。

2、然而,但是。

例:

①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②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3、是的,对的。

例:

①然之,命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

(然之:

以之为然)②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4、如此,这样。

例:

①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

②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5、用在句末,“像……一样”。

例: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然后]相当于现代汉语“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

例: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然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既然这样,那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

①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②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③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然而]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这样,可是……”,表示转折。

例:

①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②然而隐忍以行。

③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十七、若

1、如果,假如。

例:

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④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像,好像。

例: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貌若甚戚者。

④仿佛若有光。

⑤呆若木鸡。

3、你(的),你们(的)。

例: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

你们这些)②若毒之乎?

③更若役,复若赋。

④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⑤若翁廉。

4、此,如此,这样。

例: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5、至于。

例: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若此]如此,这样。

例:

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例: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例:

指挥若定。

[若何]怎么样。

例:

以闲敝邑,若何?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例:

车后若干递送夫。

十八、虽

1、即使,纵然。

例:

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②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2、虽然。

例:

①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③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④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十九、所

1、处所,地方。

例:

①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③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④此何所也?

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

例:

①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②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

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

例: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⑵表示原因。

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所谓]所说的。

例: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②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所在]

⑴到处。

例:

石之铿然有声音者,所在皆是也。

⑵所在之处,处所。

例:

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②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二十、为

1、成为,变成。

例:

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做。

例:

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故为之说。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作为,当作。

例: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②何以为计?

③霓为衣兮风为马。

4、是。

例: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②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③项燕为楚将。

5、以为,认为。

例:

窃为大王不取也!

6、被。

例:

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为天下笑者。

④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

①何辞为?

②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8、指心理活动。

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

9、有。

例: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10、将来,将。

例: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1、治理。

例: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

例:

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

例:

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②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14、给,替。

例:

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君为我呼入。

③臣请为王言乐。

15、对,向。

例: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为之奈何?

16、因为。

例: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17、同“于”,在,当。

例: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

一人去为市,(为市:

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二十一、惟

1、只、只是。

例:

①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②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③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2、作句首语气助词。

例: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惟:

一说正因为)

二十二、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焉:

在其中)②不复出焉。

(焉:

从这里)③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焉:

从别人那里)④永之人争奔走焉。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焉:

对此)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

从这里)⑧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焉:

在这件事情上)⑨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焉:

从这里面)

2、哪里,怎么。

例:

且焉置土石?

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

例: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

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例: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5、相当于“之”。

例:

①谨食之,时而献焉。

(焉:

它,指蛇)②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它,指作者自己所写的这篇文章)③犹且从师而问焉。

(焉:

他们,指五人)④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焉:

他们,指五人)

6、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二十三、也

1、同现代汉语“也”。

例:

那老儿也都相见了。

2、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例: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河南乐羊子这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③曹公,豺虎也。

④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例:

①余闻之也久。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③是说也,人常疑之。

5、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例: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②缚者曷为者也?

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例: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②苟政猛于虎也!

③鸣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7、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例: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8、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例:

①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③岂独伶人也哉!

[也者]

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

例: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例: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

例:

唯求则非邦也与?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例:

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也已矣]罢了。

例: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二十四、以

1、因为,由于:

例: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而。

例: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③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

这里有如果的意思)④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把,拿,用。

例:

①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屠惧,投以骨。

④何以为计?

4、以为,认为。

例: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5、凭,靠。

例: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6、按照,依照。

例: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今以实校之。

③余船以次俱进。

7、根据。

例:

①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

一说拿)②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

例:

①固以怪之矣。

⑵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