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顺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体现家的歌曲名字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2024-07-12 22: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咸水歌是水上人家的歌谣,关于咸水歌的名字的来历,一般有两种说法,“—种认为与疍民生活的地域有关,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而咸水所到之处,均是疍民聚居之地,咸水歌由此而得名。或认为疍民长期同大海的咸水打交道,所以他们传唱的歌称之为‘咸水歌’。另一种认为咸水歌的‘咸’字意义并不是因为地域近咸海,主要指与男女私情有关的事……由于水上人家所唱的歌以情歌为主,所以叫作‘咸水歌’”。

两种说法切入皆有其道理,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是典型的河口冲积平原,在其形成过程中,陆地与海洋的交界一直在发生变化。

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发育阶段示意图

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分布图

顺德和番禺、中山、东莞、珠海一样,同为珠江三角洲咸水歌的主要流传地之一。据1996年版《顺德县志》载:“清代至民国时期,县内流行多种民歌,其中以禾田区的《咸水歌》、《淡水歌》、《担伞调》、《牧童调》最有地方特色。”这里所载的禾田区,即旧时沙田肥沃的地带,后来随着泥沙沉淀,沙田开垦成可以稳定耕作的禾田区,因而成就顺德“鱼米之乡”美名。

诸堡度分总图

咸水歌至今日有流传,是乡土地理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在伦教三洲,人民心中的地理分布,有“里外之分”,“外面”与水接壤的部分的老人家唱着祖辈传下来的咸水歌。海陆变迁使得顺德咸水歌虽然水“不咸”仍称为“咸水歌”来由,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在一个小的微缩样本已经能够显现。

顺德疍家与咸水歌

有关疍家旧日的生活形态“以船为家,以鱼为业。”旧时疍家人尚为贱民,深受歧视,饱受贫困之苦,又常遭豪强勒索,疍民利益受到侵害时甚至不敢见官维权。面对如此恶劣的生活环境,抑郁之怀无以倾诉,于是咸水歌应运而生,驱散疍民水内心的孤寂,宣泄心中的苦闷,表述衷肠。

疍民不像陆地居民,依赖宗族关系,以氏族为聚,随波涛辗转于江海的疍民难以在一个地方固定生活,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活圈,他们通常以同一地区平日聚集在一起的疍艇为伴。虽然疍家同姓亲缘关系单薄,但却同样有根深蒂固的地缘意识。这并不难理解,纵使四海为家,语言和生活习惯则让一个人带上深刻的“故乡”印记。

口头文化记录着一个族群的历史记忆、知识体系、信仰传承、文艺创造,疍民特有的咸水歌也一样。咸水歌在六十年代以前的顺德,还保留着它在疍民生活习俗里的重大地位。

咸水歌作为一种民歌歌种,与流传地方的民风民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咸水歌在民风民俗中的体现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在疍民婚娶的时候,新娘在婚娶前的“哭嫁”,迎亲时的“对歌”,和进门时的“索歌”;另一处是疍民日常生活中的“斗歌”和“赛歌”。

顺德咸水歌的文化特征

民歌特征

咸水歌是如何将这种“民族风”的感受带给听众的?伦教三洲的咸水歌传唱人金姐表示,咸水歌与刘三姐的山歌形式相似,咸水歌实为民歌的一种。

夏晓虹在《古代民歌表现手法对早期诗人创作的影响》中借用西方理论帕利-劳德理论,总结民歌的创作艺术。“这一理论有两个基本定义:一个是‘现成词语’,指的是反复出现的一个或几个组织在一起的词语;另一个是‘现成思路’,它是指诗中经常出现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某些景物或事物所带来的习惯性联想,以及由此引出的某种固定的情绪与心理活动,是形成晓得场面、段落的程式化构思”。下面将结合着两个定义,以咸水歌《十绣嫁衣》(金姐歌书手稿)为例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十绣嫁衣》(姑嫂对唱)

1、绣出一对牡丹够你赞,衣衫着落九指连环。

姑嫂恩情无阻慢,姑嫂情义笑开颜。

2、绣出芙蓉两边间,衣衫着落菊竹梅兰。

有情有义入颂赞,得嫂帮忙无艰难。

3、绣出才子佳人伴月挂,开腔艮钮样样钉齐。

得嫂恩情小姑行个礼,姑嫂有情有义玉手相携。

4、绣出两条金鱼伴住佢,吉星拱照行运之时。

得嫂恩情心记住,姑嫂有情有义水

(疑为“永”笔误)久长期。

5、绣出一堆鸳鸯浮水面,衣衫着落更加心甜。

得嫂恩情永久长远,有情有义晚

(疑为“万”)千年。

6、绣出绿叶荷花够好景,衣衫着落隔

(疑为“格”笔误)外风情。

得嫂恩情永久长景,有情有义万年长城。

7、绣出燕子一双情义重,衣衫着落世上难逢。

得嫂恩情人勇颂,你边富贵我边唔穷。

8、绣出晚霞天边一对雁,衣衫着落尽解心烦。

得嫂恩情人里赞,空闲事下探嫂家还。

9、绣出孔雀开屏立立靓,衣衫着落远近闻名。

得嫂恩情心里定,嫁夫建立好家庭。

10、绣出七姐下凡时运转,夫妻和顺万千年。

得嫂恩情心挂念,有情有义蜜糖甜。

《十绣嫁衣》以十段姑嫂对唱片段组成,描绘了小姑出嫁前与嫂子一同绣嫁衣的情景。按照姑嫂对唱的形式以及曲词的内容可推断,嫂子先唱出绣的图案以及美好祝福,小姑后表达对嫂子的感激。

其中嫂子歌唱唱部分,第一句均以“绣出”一词十次都用以引出嫁衣图案,第二句表示祝福的部分十句中有七句以衣衫着落为开头,而祝福内容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吉祥话”,如:九指连环、吉星拱照、菊竹梅兰、夫妻和顺等等。而小姑部分,十句中有八句是以“得嫂恩情”起头表达感激,类似的话语如“姑嫂情义”、“有情有义”等词也经常出现。这些重复出现的词语均符合“现成词语”特征。

而歌中出现的意象,嫂子歌唱部分多描写嫁衣上的图案,牡丹、芙蓉、才子佳人、两条金鱼、鸳鸯、绿叶荷花、一双燕子、一双大雁、孔雀开屏、七姐下凡,众多吉祥图案加上熟悉的出嫁设定,旧时的人对女子出嫁前绣嫁衣的场景在这意象的组合中浮现眼前。而今人对旧时婚姻过程的想象,也通过意象的组合获得信息。

“民间歌手的才能主要表现在他能掌握大量的现成词组和现成思路,一边在歌唱的时候,依靠约定俗成的作诗法与传统的力量,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流畅、贴切地表达感情,描写故事,与听众的感情直接交流,立刻引起反响。”咸水歌以口头创作为特点,口头创作由歌书历代累积的词语和思路作为基础。贴近生活的词语与场景结合,顺德咸水歌的的感染力可见一斑。

咸水歌以口头创作为特点,口头创作由歌书历代累积的词语和思路作为基础。贴近生活的词语与场景结合,顺德咸水歌的的感染力可见一斑。

除去民间歌曲的感染力外,顺德咸水歌的“民族风”和顺德乡音密不可分。方言的运用会使歌曲特别和增添风趣。通过方言,土生土长的顺德人会产生共鸣,而外来人员听到以顺德的方言演唱的歌曲,也会对居住的民俗产生兴趣。

01

内容之变

咸水歌虽为口头创作之歌,但也离不开“现成词语”和“现成思路”的支撑。两者来源于民间歌手对现有词语、意象的运用。咸水歌的唱词,不是随口乱编,唱词有歌书作为底本,表演和演唱只是对歌书内容进行整理。

歌书有传承性,老一辈的写下的歌书,年轻的学习者可抄录学习。因此咸水歌的内容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做出改变。此外,现今的咸水歌歌唱者,会根据活动邀请的主体对咸水歌作新的编排,表演也相应地将内容修改。

咸水歌对歌唱者的即兴口头表达要求很高,到后来歌书形式的出现对学习者的要求更高,因此能为歌书作修改的人才极少。以处理红白二事为谋生方式的人也会进行咸水歌的学习,但是内容局限于谋生部分,改动不大。

顺德咸水歌的“今生”

伦教三洲咸水歌队

伦教位于顺德西部,三洲隔顺德水道与番禺三善村相望,现三洲由大洲、大南、大东、乌洲四个管理区合并而成,大洲涌、何家涌、顺德水道三条主要水道纵横其中。靠近大洲涌两岸居住的多是昔日的疍民。较早上岸从事农耕生产的沙田人,身份从渔民改变为农家人,他们后代的生活习惯已与当地居民无异。由于共同从事农耕,本地居民和水上居民有密切交往,咸水歌也就自然流传开来因此,咸水歌在三洲流行已有很长历史。

顺德政区图,图显示为伦教三洲区域

三洲老一辈有很多人认识唱咸水歌,但过去由于没有人组织,咸水歌生一度“销声匿迹”。90年代中,郭金女带头联系老一辈的咸水歌发烧友经常汇聚一堂,相互交流学习。此后,三洲咸水歌爱好发烧友团队在金姐的组织下成立,形成以老带新的学习形式,其后成员便常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借鉴、创作新歌。歌队在金姐的带领下得到健康发展,得到咸水歌爱好者的认可和各界好评。

01

成员

目前三洲咸水歌队成员平均年龄已经超过50岁,歌队固定有成员约8人,除1名男成员外,其余为女性,过半数已经退休,都是三洲社区的居民。尽管歌队人数不多,但成员流动性不大,全都是咸水歌的爱好者。

三洲咸水歌队成员

三洲咸水队属于爱好者组织,但凡对咸水歌感兴趣的发烧友都可成为歌队一份子,成员互相之间以朋友相待,歌队内部并任何规章制度约束。

01

学习情况及训练方式

歌队教学内容没有固定,成员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练习曲目。歌队有的成员积累丰富,能即时演唱多首咸水歌曲目甚至即兴创作唱词,新成员也能基本领会咸水歌歌唱技巧。文化程度低的成员多靠死记硬背,情感把握不够精准,所以至少在歌队浸润两年的时间才能熟练歌唱咸水歌。

歌队成员除了熟唱咸水歌,成员还需进行舞台动作的训练,依据咸水歌的歌词配合相应的眼神、手势,增强演出效果,以便参加演出。

歌队通常以吃饭聚会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成员有空便参加,席间大家各展歌喉,分享所学。

01

活动范围

三洲咸水歌队虽然属于民间组织,但歌队的活动范围早已超越顺德范围,而且屡次受其他地区文化部门邀请出席表演咸水歌,并协助发展顺德地区以外的咸水歌队。

近年来文化保育的呼声渐高,珠三角各地政府纷纷重视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以水乡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咸水歌专场表演备受市民和媒体追捧。在许多咸水歌友的心里,三洲咸水歌队即为顺德咸水歌队,来自顺德的“金姐”深受咸水歌发烧友的喜爱。三洲咸水歌队真正做到以歌会友,与多地咸水歌爱好者保持友好联系。

新滘凤翔小学咸水歌队

新滘社区位于大良街道西北部,四面有大良河围绕,与伦教接壤。昔日的新滘河网密布,建村初期的居民多是上岸散居的渔民,他们开垦土地,一边从事耕种,一边捕鱼养鱼,渔民把世代传唱的咸水歌带到了新滘。新滘较好地保留了水乡景观,大良河两岸沿水而建的民居倒影昔日水上居民的生活影子。

新滘傍水民居

新滘地区地图

如今新滘能有系统地唱出咸水歌的老人已不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依稀留有记忆,五十岁以上的只能哼唱几句了。

凤翔小学的苏航老师在一次活动中被咸水歌的曲调所吸引,随后便挖掘咸水歌的资料上交教育局,新滘咸水歌的文化得到顺德区重视。在政府、居委、学校三方的支持下,苏老师组建了凤翔小学第一支咸水歌队,歌队在新滘社区第一届“咸水歌墟·水乡情”活动上演出。

现新滘晓唱咸水歌的前辈有林胜好、梁有娣、陆好女、黄福彩,福彩婆婆相对另外三位婆婆年纪较轻,被选为顺德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凤翔小学咸水歌队多次受大良街道和顺德区委邀请在文艺活动和对外联谊中表演咸水歌,学校对本土文化的推广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许和肯定。

01

成员

凤翔小学的学生从入学起便开始接受咸水歌文化教育,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将选拔进咸水歌队培养,队员年龄从6岁到12岁不等,以女生为主。凤翔小学咸水歌队经历十年成长,培养愈200名队员,现有35名在校成员,该校有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入读,因此歌队部分成员并非粤语使用者。每年伴随学生入学、升学,歌队自然更新一批学生,歌队人数维持在30人左右。

凤翔小学歌队学生

01

学习情况及训练方式

在校园推广咸水歌,必须改变其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唱词固定、曲调可有谱寻后,咸水歌课堂教学才为此,成为可能。苏老师一遍反复听歌记录歌词,一遍则结合乐器进行改编。

歌队成员利用每天下午的托管课时间开展咸水歌队训练,学生的选择获得家长的支持。苏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咸水歌学习时,先从文化背景引入咸水歌,继而一字一句地先教会学生所有咸水歌的顺德方言发音,最后才真正进入“唱”咸水歌的步骤。

凤翔小学咸水歌教材

凤翔小学对咸水歌的传承教育已经赢得各界赞赏和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喜欢咸水歌,学校没有让咸水歌文化传承教育理念局限在课堂。

凤翔小学咸水歌队以咸水歌为载体,一直活跃在顺德本土文化展示的舞台,以新颖的表演方式给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受邀与外界联谊,同时还走入社区做公益活动等。

顺德咸水歌的传承

三洲咸水歌队和凤翔小学咸水歌队现状简表

首先,就歌队成员素质来说,三洲咸水歌成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咸水歌的传承仍然是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的困难集中体现在成的记忆理解方面。在咸水歌歌友圈中,声线优美的歌者自然获得赞赏,但是歌者的急才更为人看重,能否脱口而“唱”或能否对歌成为衡量咸水歌水平的重要标准。凤翔小学校园教育科学系统,将歌词书面化,把曲调旋律化,传承方式明显胜于三洲咸水歌队。学校歌队学生由苏老师指导,选拔的学生均为歌唱优秀者,运用系统的方式进行培养,在声音感染力方面更胜一筹。

其次从咸水歌的演绎形式和影响力来说,三洲咸水歌队并不注重舞台渲染力,演出服装朴素,侧重咸水歌自然表达和唱法。如果表演脱离了水乡环境的衬托,过于淳朴自然的咸水歌未必能引起观众兴趣。而凤翔小学咸水歌队配以音乐和舞蹈等元素,让咸水歌的表演方式更加充实,被更多的人接受。凤翔小学的咸水歌的传承在歌队营造的校园氛围内得到扩大,新颖的表演方式和悦耳的歌声使青少年接受咸水歌,歌队成员在与同龄伙伴的交流中可使对方认识咸水歌产生。

最后在咸水歌人才的培养上,咸水歌歌唱者的后续发展不足。凤翔小学咸水歌队中有不少的外来子弟,日常的惯用语并非粤语,其学习与演唱咸水歌离不开苏老师作为中间媒介。在现今城市化的过程中,顺德的水乡特征渐渐减弱,传统内容的难以引起共鸣。相比凤翔小学咸水歌队,三洲的咸水歌人才培养缺乏科学的方法,以兴趣为主,对参与者的歌唱能力要求不高,歌曲保留原有的地域风味,但并不为多数人接受。在以交流为主咸水歌训练中,参与人员歌唱能力的提高与个人的领悟能力相关,歌唱水平参差不齐。而相对传统的观念为咸水歌的保育带来一定的阻碍,较为突出的是曲词的流失。

从凤翔小学咸水歌队和三洲咸水歌队的培养现状可以更直观地明确顺德咸水歌培育仍需努力的方向。

结语

顺德咸水歌培育和传承仍需努力。城市建设过程中保留水乡特色,保护原生环境,不但是对生态的爱护,也是在保护咸水歌文化的源头。同时重视方言保育,减少语言限制。语言是学习咸水歌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方言的保育和推广同咸水歌休戚相关。同时培养观众,丰富咸水歌演绎形式。长者往往会是听众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咸水歌等民歌的固有印象是不动听、老旧,凤翔小学咸水歌队创新的表演形式,让观众观看后改变对民歌的刻板印象,可见受众因时而变,咸水歌传唱形式的改变能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受众的扩大应结合咸水歌的革新,丰富咸水歌的演绎形式。

最重要的是重视青少年咸水歌人才的梯队培养。从单纯地按曲谱哼唱到掌握歌唱的实际应用到运用技能进行口头创作的过程循序渐进,让青少年逐步成长转变为咸水歌创作者,为咸水歌的新时代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发挥咸水歌的教育功能。若能融入青少年,便能展现生机勃勃的一面。

我们希望拾起这颗散落在水乡村落的明珠,让大家看见顺德咸水歌依然能够在时代的大潮下熠熠生辉。

“走进顺德”系列是「我地」公众号常规专栏,内容主要关注顺德特色地名及渊源故事、人物风采及岁月历史,我们鼓励历史文化爱好者、发烧友,以有趣味、有态度、多维度、多视角的文字或图像呈现顺德万家灯火故事,纪念或再现那些失落的或正在失落的,有意义或正被遗忘意义的人、事、物、景。

投稿方式:以word文档编辑好相关照片及相关文字,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联系人:陈小姐)。

【本文有删减,注释从略,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编辑:火鸡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