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灵活,前途广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低碳电力系统理论与应用 多元灵活,前途广阔

多元灵活,前途广阔

2023-08-06 0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某集群风电场时序出力图

从日内灵活性需求特性来看,午间负荷高峰成为净负荷低谷,每日12时至20时之间的灵活性需求最大。随着间歇性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并网比例持续扩大,午间光伏大发时,原本的负荷高峰却成为净负荷低谷,甚至在午间可能出现净负荷为负的情况,净负荷日曲线呈现“鸭子”形状,12时至20时之间,用电负荷逐渐增长叠加光伏出力快速衰减,净负荷出现快速增长,对调峰、快速爬坡等类型的灵活性资源需求显著增加。

2035年、2050年华北地区典型日负荷预估曲线

分区域灵活性需求特性来看,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量和需求比例最高,对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2035年,西北地区日负荷峰谷差最大值约为1.8亿千瓦,占西北地区最大负荷的64.8%,华北地区日负荷峰谷差最大值约为1.8亿千瓦,占华北地区最大负荷的46.2%;而到2050年,西北地区日负荷峰谷差最大值达到约3.6亿千瓦,占西北地区最大负荷的92.9%,华北地区日负荷峰谷差最大值约4.1亿千瓦,占华北地区最大负荷的75.8%,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亟需改善。

2035年和2050年各区域及全国净负荷峰谷差预估数据分析

源-网-荷-储各环节灵活性资源进一步挖掘

未来电力系统中灵活性资源的来源将趋于广泛,在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侧均有涉及。传统电力系统中,灵活性资源主要以各类可调节电源及抽水蓄能电站为主。随着能源互联网逐步建成,电网运行方式将更加灵活优化,需求响应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将更加高频地参与电力供需平衡,灵活性资源的形式日益多元。 在电源侧,气电和水电是优质的灵活调节电源,同时可通过合理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结合灵活性改造激发煤电调节潜力,未来光热电站发展成熟后也将为系统灵活调节做出一定贡献。 在电网侧,可统筹送受端的调峰安排,制定更加灵活的电网运行方式,鼓励跨省、跨区共享调峰与备用资源。 在负荷侧,可大力发展需求响应,挖掘综合能源系统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调节潜力,设计合理的激励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峰谷电价和尖峰电价机制,结合现货市场建设探索实时电价。 在储能侧,可在条件适宜地区稳步推进抽水蓄能发展,鼓励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投资建设。

电力系统各类灵活性资源优劣势分析

灵活性提升宜“源网荷储”多措并举,形成系统优化方案。虽然在电源侧新建机组项目是当前的常规选项,但在电网侧全局优化挖潜、在负荷侧和储能侧加快培育新动能,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1年10月,中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突破10亿千瓦大关

全国整体来看,源、网、荷、储四个环节灵活性资源比重将由当前的以电源调节为主逐步演变为2035年的61%:12%:10%:17%、2050年44%:12%:13%:31%。由此可见,电源侧各类资源仍将长期发挥关键作用,但跨区互济、需求响应、储能等新型灵活性资源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电气化加速情景下各区域各类灵活性资源调节容量预估模型

2018年,国际能源署(IEA)年度能源展望报告中指出: “灵活性是电力系统的新主张”。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使得灵活性成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前提。然而,目前对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定义基本还停留在定性层面,对灵活性供需平衡涉及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没有厘清,缺乏专门的灵活性规划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国际能源机构(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亦称“国际能源署”

别担心,笔者就向大家安利一本由清华大学电机系专家团队组织编写的,荣获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科技著作出版项目,全面系统介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学术专著。

(点击图片可购买)

书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灵活性:概念、理论与应用

定价:198.00元

通过阅读此书,你将了解到以下内容:

左右滑动查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