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梦兽」的起源演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伯奇百科 「食梦兽」的起源演变

「食梦兽」的起源演变

2024-04-20 0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伯奇

一切要从那桩著名的家庭阴谋说起。

距今两千八百年前,公元前九世纪,肆虐周王朝西北方的猃狁族入侵王土,军队逼近泾河。中兴之主周宣王决意反击,太师尹吉甫受命领兵西征,在太原一带成功击退贼戎。

英雄凯旋,国内谀词如潮,赞歌高奏,尹吉甫听得陶然如醉,他决定将这类歌功颂德的歌谣收罗起来,发行一张专辑,好传示后人今日的丰功伟绩。

两千年来,这张专辑曾令无数人如痴如狂,直到今天,依然热度不减,传诵不绝,其古奥文字,不断见诸各种奇怪的朋友圈照片配文。

这张专辑,就是《诗经》。

文能翰墨传千古,武能提兵守国门,尹吉甫可谓人杰矣。可是天下易平,家务难断,这位安邦定国的大人物,偏偏因为一桩家庭纠纷,落下了昏聩糊涂的身后名。

史载尹吉甫有两个儿子,长子伯奇,原配所生。原配早殁,尹吉甫娶了个妖冶的小娇妻续弦,再生一子。尹吉甫贵为太师相国,封爵食邑,世袭罔替,将来都是要伯奇继承的,幼子虽然也有分封,到底不比长子。于是小娇妻定下一条毒计,要毁掉伯奇,好让自己的儿子独占祖遗。

这天,小娇妻满面凄怨,找到尹吉甫投诉,说伯奇乱伦,对她图谋不轨。尹吉甫素知长子正直清高,人品端方,因此不信。小娇妻说:“不信你自己看好了。”她将一只拔掉毒针的蜜蜂悄悄缀在衣襟内侧,假意游逛花园,遇到了伯奇。

伯奇温文有礼,参见庶母,小娇妻却一副惊惶的样子,低声道:“伯奇,我衣领里有只蜜蜂啊,快帮我捉走。”

伯奇吃了一惊,当下也顾不得避嫌,翻开庶母衣襟去捉蜜蜂。尹吉甫站在远处,听不到二人交谈,只看到伯奇居然敢光天化日的拉开庶母衣襟把脸埋进去,登时大怒:好你个畜生!平时一派谦恭诚笃的假脸孔,原来竟是这么个烝淫败德的伪君子!老子在家你尚且如此放肆,老子有多少军国大事不能回家,指不定你干出过什么事情来!不容分说,将伯奇逐出家门,断绝父子关系。

这就是后世诗文常常引用的著名典故「掇蜂」,此事曾吓得孔子及门高徒曾参患上了续弦恐惧症:曾参的老婆死了,他坚决不肯再娶,人家问,你不寂寞吗?曾参说:“哇你没有听过伯奇的故事啊,我怕我再娶个老婆,她也会像伯奇的后妈一样,骗我跟我儿子断绝父子关系啊。”读书读的不敢娶老婆,那就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是「书中自有心机婊」了。汉晋以后,仕途失意的文人更常引此典,以比干、苌弘、孝己、伯奇这类放臣逐子自比,托古兴寄,试图向上司和舆论表示,自己这个「忠臣孝子」之所以遭君父疑忌,全是因为小人谗构,大弹怨曲,求皇上抱抱,巴拉巴拉巴拉,于是伯奇越来越出名。

伯奇被流放后,很可能绝望地自杀了,西汉刘向的《列女传》说:

吉甫见疑,伯奇自死。

有人说是上吊而死,有人说是投水溺死。

也有另一种更具戏剧性的说法,比如东汉蔡邕的《琴操》说:伯奇净身出户,一文不名,没衣服穿,只好拿茎荷叶遮着裆部,没东西吃,只好吃棠梨。

棠梨·我也有一点想吃惹~

衣服都没有,饭都吃不起,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伯奇同志竟然坚持音乐创作,他发行了一张单曲,名叫《履霜操》,辞意凄切,曲调感人,一举登上了周王朝流行音乐榜首,广为流传。周宣王出游,与闻此曲,叹道:“此孝子之辞也!”陪伴在侧的尹吉甫一听这歌唱的是弃儿蒙冤,恍然而悟,遂射杀后妻,迎回伯奇。

长舌妇人伏诛,正义得到伸张,这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圆满结局。

最奇特的一种说法来自曹植,同样被父相「弃用」的曹老三写过一篇《令禽恶鸟论》,也提到尹吉甫后知后觉,在信谗贬子很久后终于醒悟到冤枉了伯奇,后悔不迭,忙亲自带人出门去找。找半天没找到,忽闻桑树间有鸟鸣,其声哀切。尹吉甫问左右:“这啥鸟?”

左右对曰:“这是「伯劳」。”

尹吉甫喃喃道:“伯劳,伯劳……伯奇?你是伯奇吗,是你吗儿子?”

那小鸟抚翼哀啼,似在应声。

尹吉甫失色道:“真是我儿子啊。”

左右:???这是咋看出来的?

伯劳鸟·带着很酷哒墨镜,并且擅长把猎物穿在荆棘上,故亦称「屠夫鸟」

尹吉甫道:“你是我儿子的话,就上车,不是我儿子,就走开。”

小鸟扑啦啦飞到车驾上,尹吉甫越发坚信不疑,带着小鸟回到家,当着小鸟的面射死了老婆。

从此民间视伯劳为不详的恶鸟,说伯劳出现,家必有祸。到了唐代,更演生出一种奇怪的家庭巫术,说用伯劳站过的树枝鞭打幼儿,能使孩子早日学会说话。

幼儿:麻麻???

孩子老是不会说话,打一顿就好了?不晓得这是啥原理,大约同伯奇死后的怨念有关,小孩子感受到那种被冤枉的感觉,不吐不快。

曹植作为一个只相信女神的无神论者,对这种民间所谓「恶鸟论」做出批判,进而总结说,连鸟兽昆虫都有可能遭到恶名冤枉,何况于人?所以这篇文章其实是为某人辩白的政治议论,但亦可见,文中所言伯奇死后精魂化身伯劳一事,在当时民间确有流传。

众说纷纭,那么伯奇的结局究竟如何?

没人知道。

事实上,伯奇蒙冤事件,还存在一个重大疑窦。

尹吉甫是西周宣王时人,但在先秦种种文献中,伯奇的故事却罕见的令人吃惊,几无踪迹可寻。七百年时间里,唯一稍加提及的,只有疑似宋玉所作《笛赋》中真伪难辨的一句:

招伯奇于源阴,追申子于晋域

直到西汉,世人仿佛才突然重新想起这位可怜的孝子,纷纷为他写诗作赋,诉苦鸣冤。从只字不提,到家喻户晓,何以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除了自汉代起,官方意识形态的提倡忠孝之外,似乎另有原因。

于是我们重新考查,果然在巫祝之辞中,发现了另一个「伯奇」——食梦者伯奇。

《续汉书·礼仪志》记录了汉代盛大隆重的宫廷驱魔仪式「大傩」的行法细节,仪式中,巫师会带领上百名巫童高声呼喊,召唤十二种食恶神兽,包括:吃鬼魅的「雄伯」、吃不祥的「腾简」、吃蛊的「穷奇」以及吃梦的伯奇,促请伯奇吞噬掉皇室百僚,乃至普天下之噩梦。

官方如是,民间亦然,那部大名鼎鼎、号称遍录天下妖怪的《白泽图》也提到了伯奇,今存敦煌残本中,有「噩梦归于伯奇」的简单法术,说人做噩梦,次日一早面向东方,祝伯奇食梦,连续七天,可以从此摆脱噩梦纠缠。

沿时间脉络继续向前,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掘出土了大批秦代竹简,从其中秦人用来占断吉凶的《日书》(相当于生活百科指南+黄历)可见,秦人应对的噩梦的方案同《白泽图》一样,也是依靠咒语,召唤食梦神:

人有噩梦……释发西北面坐,祷之曰:“皋!敢告尔[豸今]奇,某有噩梦,走归[豸今]奇之所。”

上文的意思是说,做了噩梦,就披散头发,面向西北,求“[豸今]奇”把梦带走。

这个[豸今]奇,也写作「宛奇」,同《续汉书》以及《白泽图》的伯奇同物异名,属于同一种东西。

也就是说,由于某些无法考知的原因,伯奇在先秦演变成了食梦的神兽;至晚到汉末三国,又从吞噬噩梦者变成了不吉利的伯劳鸟。在此之后,食梦兽的传说便渐渐湮没了,直到近几年,日本的「食梦貘」返回中国。

貘是一种神奇的生物,首先分布区域很神奇:现存貘属动物只剩五种,南美洲有四种,另一种却栖息在半个地球之外,东南亚的雨林中。

貘和犀牛、马一样,是奇蹄目的仅存硕果,貘的前脚有四个脚趾,后脚有三个(马只有一个脚趾,所以叫奇蹄目,与猪、牛、羊、鹿的偶蹄目相对。马:我也想玩猜拳…)。另外,成年亚洲貘毛色黑白相间,牙齿坚固无比,咬合力惊人,以至于先民一度把它当成了大熊猫。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长江流域曾有貘分布。上古时代,这种神奇动物曾经被中国人当成食物,湖北恩施州建始人遗址和重庆龙骨坡巫山人遗址,直到旧石器时代的伏龙观遗址,都发现有集中埋藏的貘(巨貘)骨骼化石。

近代于各地陆续发现的大量商周时期貘形青铜器,则似乎昭示着,两千年前,貘仍然是中国人常常见到的野生动物。

倗国貘尊·西周

青铜人骑貘烛台·秦

神面卣·西周(左右为象首,中央貘首)

但貘在中国的栖息地不断萎缩,已经无可挽回,它们像大象、犀牛一样,被迫迁往更南方,追寻更适宜生存的水土和气候,直到完全消失在中国人视野里,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身影,使后世博物学者们扑朔难辨。

《尔雅·释兽》篇认为,貘是一种「白色的豹子」;

《尸子》也说:

中国谓之豹,越人谓之貘

同豹子混为一谈。

到明代,郑和下西洋再见到貘时,已经完全认不出这种古老的动物了,记录郑和船队出海见闻的《瀛涯胜览》把貘当成了一种「神鹿」:

山产一等神兽,名曰神鹿,如巨猪,高三尺,前半截黑,后一段白花毛纯短可爱。嘴如猪嘴不平,四蹄亦如猪蹄,却有三跲。止食草木,不食荤腥。

亚洲貘

这就是唯闻其名,但不识其形了,虽然听过貘的传说,但不知道这货到底长什么样子,是以即使亲眼见到了也不认识,硬说人家是「神鹿」,不过这…啥眼神啊,怎么看也不像鹿啊。

种种以讹传讹,乱七八糟的文字记载之中,各家各派唯一达成的共识,就是认为貘生有一副无坚不摧的牙口,能嚼碎铜铁。《王子年拾遗记》说,当年江东孙吴一处兵器库发生了严重的恶性破坏事件,几乎所有金属兵器皆遭损毁,奇怪的是,有些兵器上居然留有牙印。经高人指点,军士们挖开武器库地面,挖出两只貘,肠胃中满是半熔化状态的金属,取以铸剑,竟炼成神兵,削铁如腐,切玉如泥。

袁枚也听过一桩奇闻,记在《子不语》里:北京房山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头貘,吃遍农家犁锄刀斧,见铁器则流涎不止,只不伤人,后来连城门上包的铁皮也舔光了。

曾有人测试貘的牙齿硬度,拿打铁用的大铁锤狠砸,铁锤都敲裂了,貘齿毫无损伤。其人试遍诸器,只有羚羊角能碎之,原因不明,料想或是万物生克的道理。

匪夷所思的传说,足见貘强大的咬合力,给先民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从牙齿坚硬,到食铁为生,随着传说的递嬗,貘的能力越来越神奇。明代《赤雅》遍列南国奇兽,提到貘时,此书总结道:

貘生于铜矿之中,以铜铁为食。尿液销金化铁,粪便锻造兵器,锋锐无匹,《蜀都赋》谓之「食铁兽」。取其皮为衣,能杀鬼精。

这么说来,貘当真周身是宝——尿能熔金,屎能铸剑,皮能破妖精鬼魅,牙齿那么硬,刚好拿来作飞刀,宰一头貘,基本上可以凑成一身极品装备,横行江湖了。

貘皮辟邪的说法,在唐代很流行。有一年唐太宗设宴丹霄殿,赐长孙无忌、薛万彻等重臣虎将以貘皮。期间,心机boy李世民还玩了一个小小的笼络手段,故意把薛万彻的名字喊成了他已故的哥哥薛万钧,经侍臣提醒,李世民才瞿然而惊,眼噙热泪,伤心地说:“哎呀,对不起彻彻,朕叫错名字了,朕实在很想念钧钧啊。”说罢当场烧了一张貘皮,赐给薛万钧在天之灵,以示不忘故臣遗勋。薛万彻本属隐太子李建成派系,玄武门之变后,归附太宗,虽封侯拜将,又尚丹阳公主,作了当朝驸马爷,但他手握重兵,是否怀有二心,着实难测。因此李世民耍了这么一手,感动的「侍坐者无不感叹」,以攻心之术,来稳固君臣关系。

由于貘的罕有,唐太宗这道赏赐可谓珍稀。一般人可无福直接享用貘皮的好处,只好用貘的画像代替,希望同样起到辟邪之功。

​白居易的《貘屏赞》正是本着这样的宗旨。白居易在此赞的序里写道,他因患有头痛,搞来一架画着貘的小屏风摆在床头,希望藉由貘的辟邪效用缓解不适。文中还给出了貘在中国灭绝的解释,他说中国连年战争,铁都用来打造兵器了,而佛教大兴后,民间之铜,悉数铸成佛像,「食铁兽」没有食物吃,自然绝迹。

白居易的奇葩解释当然只是托物讽世,不过这篇病重感喟,却提供了「食铁貘」转变成「食梦貘」的线索。

画着貘的小屏风东渡日本,在日本人的床头,安眠功能取代了中国文化的辟邪,久而久之,貘能安眠,演变成貘能食梦。貘,终于放弃了昂贵的金属饲料,慢慢踱入缥缈的星河世界,遨游幻境,以梦为粮。

两千年志怪、魔幻全收录,公众号:古卷传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