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节庆里的赛马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统节日的活动项目 民族节庆里的赛马活动

民族节庆里的赛马活动

2024-07-13 17: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疆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赛马赛事更是其中备受瞩目的项目之一。 新疆马业逐步由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发展,文化品质逐年提高。每年举办的“中华民族大赛马·和美乡村”系列赛事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华章,是建设和美乡村的图景,更是昭苏县各族群众和全国各地游客共享的乡村嘉年华。

转山会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是庆祝丰收、祈愿平安、聚亲访友、踏马赏花的民间传统节日。

理塘赛马节是由六月转山会演变而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县上的24个乡镇皆有赛马会。1969年,更名为“八一赛马节”。节日期间,赛马地变成帐篷城,各界群众牵来最好的马,备上最精美的马鞍,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安营扎寨,尽情游玩。赛马活动分速度赛、走马赛以及马上技巧。除此之外,还有民族服饰表演、藏戏、弦子、锅庄、山歌等民俗表演。

理塘赛马文化是根植于毛垭大草原的生活文化,也是藏民族的格萨尔英雄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与茶马古道文化的集中体现。 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展示康藏地区民族民间文化最为靓丽的文化名片。

望果节

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望果节,是当地农民欢庆丰收的民俗活动,最早流行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后在西藏的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阿里等地广泛流传。望果节最重要的仪式就是村民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在即将金黄一片的田间地头转圈以祈望丰收。节日活动中往往又融入赛马、藏戏演出等娱乐项目,传统马术表演、骑马射箭、骑马拾哈达、速度赛马轮番上演,那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参加赛马比赛的骑士们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来到赛场。附近村庄的村民也会前来观赛,流动商贩穿梭其中。伴随着一声令下,骑手们驾着马匹风驰电掣般在赛道上飞奔,有的一边骑马一边拉弓搭箭,准确地射中箭靶;有的在骑马过程中展示俯身捡物等特技动作,引来阵阵喝彩声。赛马结束,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一杯杯青稞酒,献给英勇的骑手,表达人们真诚的礼赞与祝福。

雪顿节

雪顿节源于释迦牟尼佛诞辰,纪念的是佛陀在世界上诞生和入灭的双重意义。藏语中,也是传统的一种迎接夏季到来的方式。在雪顿节放假期间,大部分居民都会选择看展佛、看藏戏、过林卡、赛牦牛、赛马比赛等。

藏族是名副其实的马背上的民族,时至今日,依然保留着养马、骑马、射箭的民族传统和尚武精神。

在雪顿节的赛马比赛上,我们可以欣赏身手矫健、驾驭良驹的西藏汉子展示精良的骑术和箭术,表演马上拾哈达、马上歌舞、单马双人、双马三人、多马多人的超凡技艺。

黄藏历元旦

藏族称新年为"洛萨"。 藏历初一,是在凌晨时分吉祥的"折嘎"说唱中迎来的。到了大年初二,走亲访友活动使大街小巷热闹起来。大年初三的活动则以宗教、文体内容为主,转经路上、房顶上弥漫着浓浓的桑烟,年轻人在房顶和山顶上插五彩经幡,以祈福禳灾,而广大农牧区还将举行新马驮鞍仪式、赛马、拔河、投掷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藏历新年的欢庆活动将一直持续到藏历正月十五。

大理三月街

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大理三月街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传统盛会。2008年6月7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逢盛会,“诸商云集,环货山积”,各族人民都要把最好的工艺品、土特产品拿来出售,把最优秀的文艺节目搬来演出,选最好的骑手参加赛马。“赛马、唱歌、做买卖”是三月街的三大主题活动,其中赛马更是历千年而不衰的精彩项目。

三月街赛马 是伴随着三月街物资交流而产生的,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宋代时期, 当时的大理国因出产良种马闻名中原,三月街成了中国南方最大的马匹、药材交易市场,为了促进马匹交易,大理国专门在三月街设了马擂,也就是赛马,展示大理各地区马匹的骠壮、走法和速度,这也逐渐形成了传统。

近年来的三月街赛马,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赛马俱乐部、专业骑手和上百匹马参赛。比赛项目包括速度赛马、走马比赛、骑马射箭等传统比赛项目,赛马的竞技水平也越来越高。

火把节

传承千年的彝族火把节,是凉山州众多传统节日中,规模最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也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盛大节日。 赛马是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最受彝族群众喜爱的竞技项目。彝族赛马习俗于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凉山彝族不论家贫家富,都有养马之习。在彝族各地都有固定的赛马跑道,彝语叫“九甘”,“九甘”一般不设在平地上,而是在各自的房前屋后寻一圆形小山包,先用锄头绕着山腰开一条便道,并将两头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圆圈。“大跑”彝语叫“大踪”,主要看跑马的速度。“小跑”彝语叫“小踪”,要求骏马起跑时不能扬蹄狂奔,而是用碎步有节奏地缓缓前行,先到终点为赢。

火把节赛马,是从村、乡、片区、县,逐级举行淘汰赛,最后能参加全县比赛的都是各地杀出重围的优胜者了,参加比赛的赛马可达上千。在竞马大赛中夺魁,不仅仅是自己的荣耀,也是全寨和家支的光荣,故而倍受敬重。而获胜的骏马也名扬四方,前来议买者络绎不绝,马价也猛增数倍。

那达慕

那达慕的前身是“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和游艺项目。每年7、8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蒙语叫“毛日敖日勒达呼”,是那达慕大会上备受瞩目的项目。赛马前,所乘马匹要装扮好,马头、马鬃、马尾都要系上彩绸,胸前围一条彩带,马身上要刷洗一新。为了减少马的负荷,一般都不备马鞍,要骣骑。骑手也不穿皮靴,只穿鲜艳的蒙古袍,头上缠彩巾或红缨帽。比赛结束之时,按照传统仪式,对获冠军的马匹和骑手献哈达、披彩带。

珍珠节

“珍珠节”是乌拉特草原牧民经过繁忙的春季接羔保育工作后喜庆丰收的一种庆典活动。每年的5、6月份,是乌拉特草原的牧民们骟小公羊的季节。牧民们筛选种公畜,选留优良品种,对其余雄性仔畜进行去势。牧民将雄性仔畜睾丸称为“珍珠”,“珍珠节”到来时,大家欢聚乌拉特草原共同祈福风调雨顺,牲畜“如珍珠般洒在草原”。

期间,牧民们可以走嘎查、串牧户,相互祝贺五畜兴旺,交流生产技能和生产经验,同时还可以参加各种比赛项目,尤其是充满激情的赛马给春夏之交的草原带来了一股浓厚的节日气氛。

马奶节

马奶节以赞颂骏马和喝马奶酒为主,主要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和鄂尔多斯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两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全羊席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和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或放电影等活动。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参赛的全是2岁小马,象征草原兴旺,也唤起人们对“马奶”的深情。赛马场上,彩旗飘扬。骑士们头缠彩巾,腰扎五颜六色的长绸带,足登马靴,骑在各自的小马驹上;随着发令枪响,像离弦之箭飞向前方,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刹那间,赛场内外欢呼声、呐喊声响彻云宵,气氛极为热烈。赛马后,开始其他活动。

米阔鲁节

米阔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尔格勒河流域鄂温克牧民的丰收节,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每年的5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温克人喜气洋洋地聚集到一起,庆祝一年一度的丰收节日。

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烙印、除坏牙、剪耳记、剪鬃毛及给羔羊割势等。 这天也是青年牧人施展自己骑技的一天,他们从马群中套取三四岁的生马驯骑,如果没有一定的骑技,会摔得四肢朝天。富裕的人家还要举行赛马、摔跤等活动,以牛、羊奖励优胜者。

三多节

三多节是纳西族的标志性节日,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三多神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世代守土安邦,抵御强敌,护佑着纳西子民。

而三朵节庙会期间正是茶花初开时节,届时人山人海烟火缭绕花开四野,因此,除祭拜活动外,人们还郊游野餐,举行赛马、对歌、打跳比赛等,还要到离庙不远的云南丽江玉峰寺观赏“万朵茶花”。

纳吾鲁孜节

“纳吾鲁孜”按照哈萨克族的古代历法,寓意新年春节来临。这天,白天和黑夜一样长,正值中国农历“春分”。草原上的男女老少,要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问候和祝愿。

纳吾鲁孜节草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十分浓郁,草原上还要举行赛马、叼羊、姑娘追、摔跤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显示了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追求。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迎接春天的到来,期盼新的丰收季。

耶苦扎

“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人的一个传统节日。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文化,有些同源异流,有些互相影响,共同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赛马文化是其中之一。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地区赛马已有数百年乃至逾千年历史,不仅是草原文化和牧业文明的传承载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使命。

以马为媒,欢庆节日、祈愿美好,是人们对这座山、这块草原、这片乡土的情感寄托,也值得我们深思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如何开拓马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推荐

解锁连续举办58届察瓦龙乡赛马节“霸屏”的 密码

一匹马蕴含的乡村振兴 密码 ——利川市的实践及启示

天祝县:马产业为 乡村振兴 提供新动能

一场赛马节,既是一个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走向 乡村振兴 的舞台

【 乡村振兴 ·马上同行】中国伊犁马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实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