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传奇世界最早的版本 学术

学术

2024-07-10 11: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学术 | 孔子博物馆藏《申鉴》版本源流考述 作者:马 宁 点击数:322 2023-10-12 文章来源: 原文刊登于《文物天地》2023年8月刊

东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

嘉靖四年(1525年)文始堂刻本《申鉴》

孔子博物馆藏

孔子博物馆藏明刻本《申鉴》,东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嘉靖四年(1525年)文始堂刻本,2010年10月30日入选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所论辩,通见政体。”作为汉代政论史书的代表,《申鉴》饱含着荀悦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和治国主张。《申鉴》自成书以后,广受历代知识分子重视,在正史和历代目录学著作中列子部。本文旨在考述其版本源流,对该书文献学价值再探讨。

一 荀悦生平简述

荀悦(148年—209年),建和二年生,字仲豫,颖川(今属河南禹州)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第十三世孙。早年辟曹操府,后官至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近侍之臣。汉献帝喜好文学,荀悦与从弟荀彧、少府孔融侍讲禁中,旦夕谈论。荀悦有感于汉氏衰微、曹氏弄权,又苦于自己的抱负无处施展,遂著《申鉴》,奏呈汉献帝。

汉献帝批评班固的《汉书》“文繁难省”,遂令荀悦仿《左传》体例另作《汉纪》。耗时三年,得书三十卷,其言辞精炼、叙事详备、论辨多美,实为一部佳作。作为重要的政论性著作,《申鉴》凝结了荀悦追求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方略,集中体现了他的天命论、人性论、修养论等哲学思想。此外,另载其著《崇德》《正论》等政论性文章数十篇,今已散佚。荀悦以政论史作见长,其言辞约简、论据翔实,奠定了其史家地位。

二 《申鉴》的主要内容

《申鉴》共五卷,依次是《政体》《时事》《俗嫌》《杂言上》《杂言下》,全书以议论文体为主,评议朝政得失,抨击异端邪淫,兴社会正义风气,是汉末政论文体的代表作。

《政体篇》,论述治国为政的根本原则和方法。该篇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论断明确。首先,开篇引用《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1]开宗明义的解释了为政之道与“阴阳”的关系,“故凡政之大经,法、教而已。教者,阳之化也;法者,阴之符也。”[2]即为政之“法”与“教”之于天地“阴”与“阳”。最后,他用“仁义礼智信”的儒家伦理准则,进一步赋予了“法”与“教”的思想内涵,指出以“仁”“义”为根本的“法”“教”才是治国理政之常道。

《时事篇》,总结历史经验,申明政治主张。本章共二十一条,前两条为总论,后十九条为分论,每条分论设一个主题。总论谈及时事实务,荀悦主张“尚知贵敦”,即明理和务实。在具体实施上,要求“不求无益之物,不蓄难得之货,节华丽之饰,退利进之路,则民俗清矣。简小忌,去淫祀,绝奇怪,则妖伪息矣;致精诚,求诸己,正大事,则神明应矣;放邪说,去淫智,抑百家,崇圣典,则道义定矣;去浮华,举功实,绝末伎,同本务,则事业脩矣。”[3]分论内容极为丰富,如政治上,主张刑德并用;经济上,抑制土地兼并;军事上,注重军事教育。此外,在刑法、祭祀、内政管理等方面,也有独到见解。荀悦的政论思想和治国理念浸润着儒家思想的价值理念。

《俗嫌篇》,批判当时社会各种禁忌和迷信谶纬之说,全篇共十五节,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是求神问卦,二是修炼道术,涵盖包括卜筮、禁忌、祈清、神仙方术、谶纬等宗教习俗。“德斯益,否斯损。”[4]荀悦认为,占卜的吉凶在于是否有“德”。对于占卦的结果,强调“知天命,尽人事”,只有外在努力,才能反映结果。道教是东汉时期产生的本土宗教,荀悦以儒家的观点批判道教的炼丹养生之方术。荀悦认为,“养性秉‘中和’,守之以生而已。”[5]所谓“中和”,即儒家讲求的中庸之道,动静结合、劳逸适度,以达血气和调。对于丹药,更是无稽之谈,“药者,疗也,所以治疾也。无疾,则勿药可也。肉不胜食气,况于药乎?”[6]

《杂言篇(上、下)》主要讨论了个人学习、修养、人性善恶、知行合一、君臣关系等问题,多以问答体的形式呈现。《杂言》上篇提出“君子三鉴”之说,即“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7]《杂言》下篇主要论述处世修养的一些准则,首先应谨言慎行,使精神清静;其次是要一心为公,才能不忧、不惑、不惧,才能知天命、明物理;最后是要知耻知足,只有知耻,才能向高尚的人学习,使自己近于圣贤,只有知足,才能心安,才能自在。

三 《申鉴》的版本源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申鉴》:“此书剖析事理亦深切著明,盖由其原本儒术,故所言皆不诡于正也。”[8]正基于此,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们都极力推崇,因为身处乱世情形下荀悦所作的《申鉴》与他们追求的政治理想不谋而合。这就是为什么不同于《政论》《正言》等书散佚的命运,《申鉴》靠着后人的传刻得以整体保存,甚至到明代,学者黄省曾还为之作注。

1.明以前《申鉴》版本记载

《申鉴》成书以后,很快广泛传播,但因诸多原因,明以前未见有版本传世。幸得后世史书的辑录引用,《申鉴》得以保存,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如下。东晋时期,袁宏的《后汉纪》中记载了《申鉴》的成书过程,并辑录了《政体篇》“屏四患”“崇五政”的部分内容。南朝刘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的《后汉书》为荀悦作传,总结《申鉴》全书要旨。隋朝,虞世南编撰的大型类书《北堂书钞》对《申鉴》按门类辑录。唐代,《申鉴》作为治国资政的重要著作,入选魏征等编集的《群书治要》,列第四十六卷。北宋时期,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等,均辑录《申鉴》的部分内容。南宋时期,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年)尤袤江西槽台刻本,是关于《申鉴》版本的最早记载。目前该本亡佚,但现存的明清刻本将尤袤序完整保存,据记载:“荀悦书五卷,观其言,盖有志于经世也。......世罕见全本,余家有之,因刻置江西槽台。”[9]

2.明代《申鉴》版本流传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著名学者、官员李濂在沔阳(今属湖北仙桃市)知州任上,感荀氏多贤而悲其人之不遇,发现《申鉴》久无刻版,遂斥资刊刻于郡斋。这是目前传世最早的《申鉴》版本,现藏于宁波天一阁博物院。该版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四周单边,白口,前有李濂《刻申鉴序》,后附《申鉴题辞》分别收入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尤袤序、南宋嘉定庚辰(嘉定十三年,1220年)丁黼序和元大德乙巳(大德九年,1305年)序。

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学者黄省曾“尝悲其所遭而读其书,间窥其领要,遂为之注。”[10]他博引典籍,对《申鉴》词句及所涉典制、名物、经济、习俗等内容加以注解训释,极大丰富了原著的内容,这是目前《申鉴》唯一一部注释本。该版本半页九行十七字,白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黄注为双行小字,版心刻有文始堂字样。前有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鳌序和正德乙卯(正德十四年,1519年)黄省曾《申鉴注序》。

嘉靖四年(1525年),文始堂刻本《申鉴》再度刊印,版式同与明正德十四年本,唯一的区别是增加何孟春《注申鉴序》,后附乔宇题识。目前孔子博物馆所藏即是该版本。

在明代,《申鉴》还有其他刻本。如明嘉靖十二年张惟恕刊本,藏于景阳宫,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无黄省曾注。明万历二十年《汉魏丛书》本,程荣编,底本为黄省曾注本。同年,何允中补刻增刊《广汉魏丛书》本,收录程荣《汉魏丛书》本全部内容,但是黄注的很多内容被遗漏掉,属于摹本。此外,还有节录本,如隆庆元年(1567年)沈津纂集《百家类纂》中,节录《申鉴类纂》一卷,无注,前有尤袤和李濂序。

3.清代《申鉴》版本流传

清代《申鉴》版本更为繁多,多据文始堂本刊刻,较代表性的有,乾隆《四库全书》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王谟辑刻《增订汉魏丛书》本、咸丰四年(1854)钱培名《小万卷楼丛书》本、光绪元年(1875年)崇文书局《子书百种》本等。其中,《增订汉魏丛书》本是明代何允中《广汉魏从书》本的修订本,王谟将何本遗漏掉的黄注内容审校补全后再版。《小万卷楼丛书》本是迄今校勘最好的版本,它以黄注本为底本,依据《后汉书》《群书治要》《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著作,结合时人的校勘成果,重新订正讹脱,凡有更正,著之札记,附于书后。

4.民国《申鉴》版本流传

民国版本多以明清刻本校刊、排印的版本为主,较代表性的有,上海五凤楼拓印《子书二十八种》《子书四十八种》本、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涵芬楼(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北京中国书店《龙溪精舍丛书》本等。其中,《四部备要》本以明万历二十年《汉魏丛书》本为底本校勘排印。《龙溪精舍丛书》本以黄注本及著名藏书家卢文弨《群书拾补》为底本,经校勘后出版。

5.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申鉴》版本流传

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申鉴》据黄注本校刊,全文收录。前有荀悦和《申鉴》简介、每篇后附白话文翻译。此外,还有世界出局《潜夫论·申鉴·中论》合辑、中华书局《诸子集成·申鉴》、上海古籍出版社《诸子百家丛书中·申鉴》、巴蜀书社译注本《申鉴·中论选译》、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续编·申鉴注校补》等。

四 《申鉴》黄注本的价值

黄省曾(1490年—1540年),明弘治三年生,字勉之,号五岳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名学者。早年从学于王阳明、李梦阳等儒学大家,精通经、史、文、农、地理等学术领域,有《五岳山人集》《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骚苑》《申鉴注》等多部著作传世。黄省曾有感于明朝社会政治的腐败衰微,以及对荀悦个人际遇和思想主张的理解共情,遂为之注,以史为鉴。作为现存唯一的《申鉴》注本,四库馆臣给出了较高评价:“引据博洽,多得悦旨。”[11]黄省曾为《申鉴》古文献的整理与传承做出了相当贡献,总结起来,黄注本有以下价值。

1、校正讹误,解释词句

《申鉴》成书于东汉末年,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难免出现版刻、通假、语句讹误等版本问题。黄省曾校正讹误,力求恢复原著本来面目。在校勘方式上,采取他校法,在底本选择上,多采《后汉书》《汉记》等去汉不远的权威著作,作为订正讹误,区别异同的依据。为此,四库馆臣也不吝认同,“其与《后汉书》所引间有同异者,亦并列其文于句下,以便考订。”[12]为疏通文义,黄省曾在注解中大量解释词句,阐发原文本意。在解释方法上,注意引经据典,甚至不惜用集解的方法多角度分析。如《杂言上》“若殷高宗能葺其德,药瞑眩以疗疾。”黄注:“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方言》云:凡饮药而毒,东齐、海、岱间或谓之瞑,或谓之眩。《说命》: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疗;若跣,弗视地,厥足用伤。”[13]又如《政体》“故大冶之炉”,黄注:“《说文》曰:‘冶,消也’,又炉铸谓之冶。《尸子》曰:‘蚩尤造九冶’,又铸匠曰冶”。[14]得益于黄省曾对词句的梳理,使读者更易理解《申鉴》要旨。

2、阐发文义,抒发己见

黄省曾在为《申鉴》作注过程中,通过随文作解,使注文与原文相互呼应,还注意发掘原文中含蓄微妙的言语,借此以抒发对现实问题的看法。如《杂言上》“重社稷而承天命也”,黄注:“社者,五土之神;稷者,于五土之中特指原隰之祗。古者立国,天子、诸侯、大夫皆立社,而国丧则屋之不受天阳也。故《公羊传》云:‘亡国之社掩其上,柴其下’,《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言三君者之重民,为钦奉天命以保社稷也”。[15]黄省曾求本溯源,不仅阐明了荀悦“以人为本”的社稷观,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杂言下》“或问:‘进谏、受谏孰难?’曰:‘后之进谏难也,以受之难故也。若受谏不难,则进谏斯易矣’。”黄注:“言臣畏犯颜,由君拒谏而然。……主明臣直。”[16]对于荀悦抛出的“进谏”与“受谏”难易之关系,黄省曾直截了当的阐明个人观点,即主明臣直。

3、辨章制度,标注出处

《申鉴》保存了大量秦汉典章制度,内容涉及礼法、经济、武备、宗族、人伦、职官等,明朝去古甚远,很多制度艰涩难懂,多不自解。黄省曾早年受业于王阳明、李梦阳等儒学大家,他精通义理、知识广博,在发掘《申鉴》征引资料的出处上做了大量努力,对典章制度注意引用典籍来做诠解。如《时事》:“古有掌阴阳之礼之官,以教后宫,掌妇学之法,妇德、妇言、妇功,各率其属而以时御序于王,先王礼也。”黄注特别引《周礼》解释:“以阴礼教六宫,以阴礼教九嫔,以妇职之法教九御。”唯恐妇德、妇言、妇功等不详,又援引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加以训解,“郑氏曰:‘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婉,妇功谓丝枲也。’”[17]如《时事》“古之禄也备,汉之禄也轻。”黄省曾通过对汉代官员俸禄制度加以说明:“汉制禄秩,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各有等差”。[18]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五 总结

研究《申鉴》,读懂荀悦。荀悦饱受儒家思想濡染,他的政论思想和治国理念浸润着儒家思想的价值理念,《申鉴》表达了汉末士人阶层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对《申鉴》的版本源流的考述,有助于了解汉末社会现实状况和绵延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学术思想流变,通过领悟经典,提高个人修养。

参考文献:

[1](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政体第一》,中华书局,2012年,第5页。

[2] 同上。

[3](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时事第二》,中华书局,2012年,第56页。

[4](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俗嫌第三》,中华书局,2012年,第111页。

[5] 同上,第126页。

[6] 同上。

[7] (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杂言上第四》,中华书局,2012年,第141页。

[8] (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序跋提要》,中华书局,2012年,第226页。

[9] (汉)荀悦撰,(明)正德十三年《申鉴》刻本,天一阁博物院古籍数字化。

[10](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注申鉴序》,中华书局,2012年,第224页。

[11](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序跋提要》,中华书局,2012年,第226页。

[12] 同上。

[13](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杂言上第四》,中华书局,2012年,第166页。

[14](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政体第一》,中华书局,2012年,第41页。 

[15](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杂言上第四》,中华书局,2012年,第149页。 

[16](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杂言下第五》,中华书局,2012年,第188页。 

[17](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时事第二》,中华书局,2012年,第93页。 

[18](汉)荀悦撰,(明)黄省曾注,孙啓治校补:《申鉴注校补·时事第二》,中华书局,2012年,第76页。 

上一篇:孔博美景 | 漫步孔博 寻找最美的秋日色彩

下一篇:孔博藏珍 | 桃——不是仙园三食罢 何缘灵核到人间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