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为什么敢和多国联军开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伊朗是伊拉克的盟友吗为什么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为什么敢和多国联军开战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为什么敢和多国联军开战

2023-05-20 19: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90年8月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出动10万大军悍然入侵科威特,不到十个小时伊拉克军队就占了科威特,把科威特变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伊拉克的侵略行径直接引发了海湾战争,美国在联合国的授权下组建多国联合部队干预。海湾战争给伊拉克造成了二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经济损失,伊拉克军队在海湾战争中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了三分之二以上,伊拉克军队四十多个师被摧垮,伤亡人数达八点五万至十万人,而伊拉克海军在这次战争中完全被摧毁。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甚至在没怎么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就在不到两个月内迫使伊拉克接受了停火协议。

事隔13年后美国再次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从2003年3月20日战争开打到4月9日美军用一个营的兵力就拿下了巴格达,这期间几乎没遭遇任何有效抵抗,包括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内的30万守城部队神秘地人间蒸发了。事后人们才知道美国策动伊拉克高官在伊拉克国内打造了一条接应战线。事实上这时伊拉克军队对萨达姆已谈不上什么忠诚度了:就在萨达姆天天召开战前会议鼓舞士气之时他手下的各路大员们实际上都已在悄悄和美国人讨价还价了。战争中和美国达成协议的伊拉克高官们纷纷放弃抵抗,于是美国大兵们就这样大摇大摆开进了巴格达。

那么当初萨达姆为什么敢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开战呢?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首先弄清以下三个问题:伊拉克是主动向联军开战的吗?伊拉克有和联军开战的准备吗?伊拉克有信心打退联军吗?首先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伊拉克并非主动向联军开战。海湾战争肇始于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当时萨达姆的目标就是吞并科威特,并没主动向联军开战的意图。我们首先说萨达姆为什么要吞并科威特。萨达姆所属的“阿拉伯复兴党”的宗旨是团结阿拉伯地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复兴整个阿拉伯民族。说直白些就是整合统一阿拉伯地区,重现历史上阿拉伯帝国的荣光。

从萨达姆的早年生平看来也是一个绝对的强势铁腕人物,否则他也不可能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一步步奋斗成为伊拉克总统。一直以来萨达姆就有一个梦想:把所有的讲阿拉伯语的国家都统一起来,重建一个阿拉伯帝国。而萨达姆为实现这一梦想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使伊拉克成为一个强国;第二步在阿拉伯世界树立自己的绝对威望;第三步统一阿拉伯世界。萨达姆首先通过石油出口使伊拉克成为了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并用石油收入增强军事实力。随着伊拉克的军事实力的迅速提升使萨达姆开始以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自居。

在萨达姆看来是时候迈出第二步了:他首先选择对伊朗下手。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新政府成立之初国内政局不稳,在国际上又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孤立,而长期以来伊朗与伊拉克之间在领土、民族、宗教等各方面均存在矛盾,所以在萨达姆看来这正是和伊朗人来一次大清算的天赐良机。然而等到两伊战争真打起来后萨达姆发现自己失算了。尽管当时的伊拉克经济上财大气粗、军事上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可国土面积更大、人口数量更多的伊朗凭借战略纵深和战争动员能力上的优势和伊拉克打起来持久战,伊朗军队甚至一度攻入伊拉克本土。

伊朗作为以波斯人为主体的什叶派国家在中东是典型的少数派:中东国家绝大多数在民族属性上以阿拉伯人为主,在教派属性上以伊斯兰教逊尼派为主。身处这种环境的伊朗在外交上其实是相对比较孤立的,尤其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对外输出什叶派革命理念的行为加剧了伊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矛盾,最终伊拉克是靠着海湾阿拉伯国家和西方阵营的支持才勉强战胜了伊朗。两伊战争尽管名义上是以伊拉克的胜利告终的,然而实际上这场战争却是没任何胜利者可言的不折不扣的消耗战。

作为名义上的战胜方的伊拉克在战前拥有37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然而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直接损失3500亿美元,更为严峻的是战争使伊拉克的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了20至30年。然而两伊战争中阿拉伯各国对伊拉克的援助并不是无偿的,更多是以贷款模式提供的,这意味着萨达姆必须偿还高额的贷款。打了一场损失巨大却几乎一无所获的战争已令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威信开始出现动摇的迹象,这时要他还钱且不说还不起,就算还得起也必将动摇萨达姆在伊拉克国内的地位。

于是萨达姆提出:伊拉克与伊朗打了八年战争是替全体阿拉伯人与波斯人作战,是替全体逊尼派与什叶派作战,伊拉克人拿性命去战斗,希望其他阿拉伯国家把债务免了。然而萨达姆关于免除债务的提议遭到作为最大债主的科威特的拒绝,而萨达姆如果按科威特的要求偿还债务需要偿还的贷款数目高达140亿美元,这还不算利息。伊拉克作为石油输出国希望降低油产,从而提高油价来偿还账务,然而科威特石油的高产量却使油价走低。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在伊拉克国境内建立了军事基地,双方开始就边境问题产生冲突。

伊拉克的海岸线极短且多为沼泽地带,不适合建港口,这严重制约着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虽然伊拉克也是中东石油大国,但相比科威特在产量和出口上都受到严重制约,吞并科威特正好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对伊拉克而言:以战争的形式吞并科威特不仅可以连本带利赖掉巨额债务,还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出海口,这样的诱惑无疑是巨大。当时科威特不仅拥有大量石油,而且外汇储备高达800亿美元,石油年收入100亿美元以上,拥有大量国外投资,经济实力超了伊拉克一大截,伊拉克只要吃掉科威特就能使自己的国库立刻充实。

当时的科威特虽因为石油而致富,但国家实在太小:天然缺乏战略纵深,既没建立起成熟的工业金融体系,也没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属于富而不强,是伊拉克眼中的软柿子。而且科威特国内也出现了矛盾,甚至当战争爆发后有的科威特人竟支持起伊拉克来。原来当时的科威特依然保留着一夫多妻制,这意味着占人口比例极少部分的土豪男士都可以拥有多位妻子,而身处社会底层的男性恐怕只能打一辈子光棍了;相比之下伊拉克已废除一夫多妻制,所以生活在底层的科威特男性就把伊拉克军队视为他们的解放者。

伊拉克认为自己比科威特强大得多,又利用其国内矛盾出兵几乎万无一失。唯一令萨达姆感到犹豫的是美国的态度。萨达姆其实根本没拿科威特当回事,在美国不干涉的前提下他完全有信心拿下科威特。当时萨达姆满心以为美国不会干涉自己对科威特的行动,那么他为什么会这么以为呢?首先他认为美国不可能为了科威特这样的弹丸之地下血本进行干涉。况且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还是美国的盟友,所以萨达姆自信地以为美国会支持自己吞并科威特。不过萨达姆为做到万无一失还是决定试探一下美国的态度:1990年7月25日萨达姆宴请了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女士。

晚宴过后的舞会上萨达姆向格拉斯皮暗示了他想吞并科威特的意思,结果格拉斯皮却误以为萨达姆只是开玩笑,竟乐呵呵地表示“乐见其成”。这令萨达姆自己都不敢相信,于是继续追问这是格拉斯皮的个人观点还是美国政府的意思。格拉斯皮则说:“布什政府期望与伊拉克树立友善联系。”“对阿拉伯内部的争执如伊科之间的边境争执表示中立”。这样一来萨达姆就自认为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由此可见萨达姆的目标就是吞并科威特,为此萨达姆还是积极试图避免与美国及其盟国发生正面冲突。我们可以由此得知伊拉克其实并不想主动与联军开战。

那么伊拉克有和联军开战的准备吗?伊拉克有信心打退联军吗?事实上伊拉克对此是有准备有信心的。萨达姆尽管对美国的态度进行了试探,不过与此同时他也做好了美国可能干涉的准备,但他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应对美国的干涉。当时的伊拉克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除此之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

伊军的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在经过8年的两伊战争的锤炼之后伊拉克军队的实战经验也相当丰富。如果仅就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而言:当时的伊拉克也的确算得上一个在世界上排的上号的军事强国。在萨达姆看来:美国尽管是世界头号强国,可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有限,而自己完全可以凭借本土作战的地缘优势对其进行压制。在此之前越南和阿富汗不就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分别战胜过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吗?既然越南、阿富汗能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战胜超级大国,那么号称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伊拉克怎么就不能呢?

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国的军事力量是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而具体到中东地区伊拉克反而凭借本土作战的优势取得了兵力优势。在战争即将爆发的1990年8月底萨达姆在会见外国领导人时说:“我十分了解美国的技术优势,特别是空中优势。”但与此同时萨达姆坚持认为空战不能起决定作用,决定胜负最后得靠地面决战,甚至是贴身肉搏刺刀见红的巷战,而在这样的形势下伊拉克方面在兵力和本土作战的优势就能得到充分释放。1990年9月萨达姆对军队发表讲话说:“你们知道空军不可能决定地面战争……这是经过所有常规战争和解放战争证明的规律,最后一个证明的是越南战争“。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在美国的政治体系框架之下总统只有对外使用军队的权利,但必须获得国会的通过,只有通过国会上下两院听证会投票通过才可以对外用兵。在这种体制下美国如果要发动战争在相当程度上必须遵循国内民意,而美国人对战争伤亡又格外看重。越南战争就是因为伤亡过重导致国内反战浪潮高涨,最终迫使美国撤出了越南。海湾战争之前萨达姆曾放出豪言:“美国社会连一万名士兵的死亡都承受不起。”现在回头看来可以说萨达姆明显低估了美国的胆量与决心,所以他断定美国不可能为了科威特这样的弹丸之地下血本。

然而萨达姆忽略了一点:科威特小是小,然而却是中东地区一个重要的产油国。这就直接涉及到石油美元霸权这一美国的核心利益了,那么美国又怎么可能放任伊拉克呢?况且美国也无法判明伊拉克在吞并科威特后会不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呢?会不会趁机再对沙特等海湾国家下手呢?美国作为世界霸主最忌惮的就是某一地区出现足以独霸一方的区域霸主。即使身为全球霸主的美国在综合实力上强于区域性霸主,可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在某一地区存在区域霸主,那么这个区域霸主就能凭借天然的地缘优势阻遏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扩张,进而可能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构成挑战。

萨达姆以为自己占据主场作战的地利优势,而美军的兵力以及各种后勤军需物资的集结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自己完全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然而现实却是美军超过300架C-141和C-5向海湾地区快速集结,在沙特达兰空军基地每7分钟降落1次,22天的运输量就超过了1949年柏林空运11个月的量。与此同时美国的运输船从全球战略基地运来物资,三艘的运量就已相当于3000架C-141的运量。海空并用运送30天后海湾地区集结了超过10万名美军。在接下来的4个月美军又继续昼夜不停地搬运,最终50多万名士兵、近2000辆主战坦克集结,运送物资达1200万吨!

本来以为美军在中东没什么军事力量存在的萨达姆还做着“强龙不压地头蛇”的美梦,这么一看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力量是呈几何级数在膨胀啊。到战争真正打响时美国已在中东地区聚集起有34个国家参加的多达66万兵力的多国部队,尽管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动用了86万部队,可双方的兵力差距其实已不算明显,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已不再是双方的兵力而是各自的军事技术,而最终也恰恰是美国所占据的技术优势击败了在兵力上略胜一筹的伊拉克。萨达姆以为自己能凭借主场作战的地利优势使美国背负像越南战争一样的沉重损失。

然而伊拉克不是当年对抗美国的越南,也不是当年对抗苏联的阿富汗。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是在两极格局这一特殊的大环境下爆发的,所以越南战争中美国实际上是在和得到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支持的越南作战,而阿富汗战争这苏联实际上也是在和得到西方世界和伊斯兰世界支持的阿富汗作战。海湾战争却呈现出完全截然不同的局面:伊拉克公然吞并科威特完全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这激起了全世界的反对。当时在联合国召开的大会上安理会14个理事国中有13个同意对伊拉克制裁,剩下那个不是反对而是缺席,包括我国在内的五大常任理事国全投了赞成票。

萨达姆以为美国人无力承受大规模战争:只要时间一长,死伤数目一大,浪潮般的反战游行就会席卷全美。只要伊拉克军队能给美国人造成一定的伤亡,伊军自身损失多少无所谓,丢掉多少国土也不在乎,可美国人脆弱的心脏能承受得起一万条人命的代价吗?“美国兵命金贵,美国人怕死,美国承受不起损失”这种坊间传言被传得神乎其神,然而这却是一种错误的惯性思维,很可能导致危险的战略决策。相信了这一传言的萨达姆败得很惨。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但它们又是能吃人的真老虎”。

所以我们需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然而在战术上则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很显然萨达姆只记住了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这前半句,以致于连带着在战术上也对敌人充满了藐视。然而事实证明这是要吃大亏的。这样的例子不仅有萨达姆治下的伊拉克,坚信英国皇家海军无力越洋作战的阿根廷,坚信俄罗斯不会反击的格鲁吉亚......这些小国玩火的例子一次次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千万不要低估你的对手,否则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国际博弈必须有清晰的战略思维,绝不是脑子一发热想干啥就干啥,尤其是不要低估一个大国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