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提升:问题与出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企业软实力的主要表现有什么 中国软实力提升:问题与出路

中国软实力提升:问题与出路

2024-07-09 04: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围绕这一课题,我国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蒸蒸日上的硬实力相比,我国的软实力仍显得很不相称。这迫切要求我们深入分析当前影响我国软实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出应对之策,在软实力建设方面奋起直追。

一、当前影响我国软实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价值观念的感召力尚需在全球思想激荡的现实中进一步增强。思想价值是软实力的核心。拿破仑说过:“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远看,利剑总是败给思想。”富有感召力的思想价值观念,往往能触及人的灵魂。一个国家在思想价值观念方面的感召力并不与其大小、强弱直接成正比。瑞士、新加坡虽为小国,但其思想价值观念的感召力并不比大国逊色。毛泽东时期我国综合国力并不强,传播能力也有限,但当时富有感召力的革命理念和革命精神超越了国界,不仅鼓舞了广大亚非拉国家人民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甚至影响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国内政治气候。冷战虽然已经结束20余年,但历史还远未终结。我们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同西方国家的竞争中要赢得优势,就不仅要在发展生产力方面超越他们,还要在思想价值方面更胜一筹。

当前,在全球思想相互激荡的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用经过精心包装、具有很强诱惑力的所谓“普世价值”对他国进行渗透。他们深知诱惑往往比强迫更有效,若能依靠价值理念本身的吸引力使人仰慕并自愿追随,就无需动用大棒。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崛起引发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必须注重用富有感召力的思想价值观念提升软实力,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和信服。

(二)话语体系构建相对滞后于内涵丰富的中国道路实践。只有理论话语具有解释力说服力,它所承载的思想价值观念才会有感召力。在当今全球信息一体化时代,谁的话语和叙事更能打动人,谁就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和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持续探索,我们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既不能为西方话语所解释,也不是靠贴过去的标签所能解释的。应当承认,目前我国话语体系构建相对滞后,还未完全形成与中国道路的丰富实践相匹配的中国话语体系。国内哲学社会科学主流话语大都来自西方,中国原创的核心概念不多,一些学科阵地已经沦为西方话语的“跑马场”。学术界一些人存在着一种把中国当成病灶、把西方理论当成药铺的心理,从而把西方学术神圣化、把中国问题简单化,在现实中常常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内部已经开始对其传统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反思,国内一些人却依然将其奉为圭臬。不破除这种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形成独立的话语体系,中国的软实力就难以真正发展壮大。

(三)文化辐射力影响力有待在全球文化竞争中进一步提高。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特别是流行文化中往往包含着关乎个人偏好和消费选择的潜在信息,包含着能对政治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观,能够发挥短期难以觉察的滴漏效应。冷战时期,美国的电影和音乐渗透进苏联并产生深远影响,而苏联的影视作品却极少占领美国市场。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欧美等国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力。德国《时代》周报主编约瑟夫・约菲曾指出:“美国文化无论雅俗,其对外传播的力度是自罗马帝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罗马和苏联的文化影响止步于军事边界,而美国软实力统治着整个世界。”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文化方面的辐射力、影响力仍显落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国文化呈现给世界的多是太极拳、少林功夫、唐装汉服、中华美食等浅层文化符号。这些无疑也是中国文化魅力独到之处,然而仅靠异国情调的吸引力,很难深入持久地发挥文化的国际影响。我国的图书、影视、音乐等传播深层文化价值的内容产品,在海外依然竞争力较弱、影响力有限。西方国家近年来又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中国文化资源,在影视、动漫等产品中将中国历史文化典故改头换面,植入西方思想价值内核,为传播其价值观念服务。前段时间,我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一些非洲国家热播,潜移默化地传播了中国家庭伦理观,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但总的看这样的文化产品还太少。如何提供更多具有思想价值内涵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我国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依然任重道远。

(四)在国际传播格局中我国仍处于弱势地位。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种思想文化观念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国家软实力。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主导国际舆论走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拥有明显的传播优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传播力量,消除国际传播中的“信息逆差”,已成为提升我国软实力的迫切任务。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巧妙地借助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国际友人的声音传播党的理念,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要“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但受时代和技术条件限制,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长期比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当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思想观念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传播发展新形势,国际传播中文化主体和文化主权意识不够、思想文化价值内涵有所欠缺,新闻传播还存在平台多内容少、转发多原创少、消息多观点少的状况;国际传播媒介重复建设和市场同质化严重,缺乏资源共享机制;对西方国家与我国政治文化差异的认识不够到位,在国际传播中未能充分考虑海外受众特点,传播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够,等等。此外,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存有偏见与误解,在国际舆论阵地上经常对中国媒体有意识地进行封堵和抵制。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效果,制约了我国软实力的提升。

(五)个别公民文明素养欠缺和逐利败德行为削弱了国家软实力的微观基础。国家软实力的微观基础是公民个体软实力。那么,公民个体软实力如何体现?恃强凌弱的暴徒、唯利是图的庸人市侩、缺乏社会公德和文明素养者,或许不乏个人硬实力,却谈不上有什么个人软实力。相反,讲信修德、尚礼好义、文明守法的人,能够赢得人们由衷的敬重,有着强大的个人软实力。从微观层面为国家软实力添砖加瓦的正是这样一些人。而当前的一个比较突出问题是,作为国家软实力基础的公民个体软实力和社会层面的道德风尚还不尽如人意。随着社会转型加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社会上弥漫着一股喧嚣浮躁、逐利媚俗的气息,良风美俗日渐受到侵蚀。受此影响,个别公民文明素养欠缺,有违基本社会公德甚至败德行为时常见诸报端。目前我国每年有近一亿人次出境,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其他国家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认知。国外媒体曾曝光过中国游客“骑美国华尔街铜牛合影”的行为;前不久,埃及文物上又出现中国学生“到此一游”字样。类似事件接二连三出现,对我国的国家形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于国家软实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六)西方反华势力借我国国内问题千方百计遏制我国软实力提升。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消极腐败、贫富差距拉大、房价高企、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敌对势力借此大做文章,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中国的“社会制度弊端”,归咎于没有实行西式民主政体,肆意诋毁中国道路,力图唱衰社会主义中国。个别媒体盲目跟风,掺杂愤世嫉俗心态,使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中弥漫着一股悲观失望情绪,在相当程度上助推了社会离心力。在这种情形下,我国的软实力建设受到严重掣肘。应该说,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本身就是对我国软实力根基的一种侵蚀和损害。如果任由这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根本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长期积聚,不但会消解社会建设的正能量,削弱我们党的群众基础,而且会逐步蚕食我国的正面形象。

【1】【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