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源陈楼祭忠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任氏家族辈分68氏是哪里人 滠源陈楼祭忠魂

滠源陈楼祭忠魂

2023-05-08 16: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欣闻红安县华家河镇陈楼村新建了革命烈士墓园,2023年2月中旬,春寒料峭,我们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和黄冈市地名文化研究会7名会员,怀着崇敬之情,开启了陈楼村革命烈士墓园瞻仰采风活动。

  车辆在县北山区红华大道上奔驰,沿途的红安县北大地群山起伏,岗岭葱茏,广袤的乡村田园在春意中复苏萌动,新春佳节过后的人们在初春的鼓点中忙碌。车过宽阔平整的沥青县道抵达华河镇区,沿滠水东道河畔西行,车辆在蜿蜒的曾家乡道上行进,半个小时便来到了采访地陈楼村。

  陈楼村位于华家河镇西部,距镇区3公里,北与大悟县吕王镇交界,西邻滠水西河,村名因陈氏先祖开疆拓土在村西南滠水西河旁居住地建有一箭楼,故名陈家楼。从东进入陈楼村界地,丘岗(名马岗)上一棵明洪武时期栽植的标界巨大古枫耸立眼前,800多年的光阴荏苒、时世变迁,古枫虽多次惨遭战火雷电袭击,树干呈现中心整个空洞,却顽强生长,巨木参天,枝繁叶茂,显示陈楼村的久远厚重,而村西的滠水西源,则河床曲折蜿蜒,水流平缓,河卵石古老千奇,展示其源远流长。陈楼村境内山丘遍布,人称三冲四岗十三包,瓜藤枝蔓腹部冒,方圆不规则矩形貌。自古至今全村皆为陈姓,一脉相承,全村为1个大自然湾,现辖6个村民小组252户1052人,村民基本居住于正冲一条狭长的丘谷之中。村域经济和村民收入以粮油种植、六畜养殖、特色农业、矿床开采和务工为主。

  忠孝义门

  据村里现年76岁的老村主任陈炳和、72岁的村民陈义勇带着陈氏宗谱向我们提供的介绍,结合我们查阅史料佐证,得知陈楼村陈氏的来源变迁——

  陈姓自商朝陈国始,至今有3500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陈霸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陈朝,国号陈,陈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皇帝姓氏与国号相同的正统王朝。义门陈氏出自南陈朝皇室宜都郡王陈叔明一脉。公元731年,陈叔明后裔陈旺迁居浔阳县永清村(今江西德安义门村)。九世后,公元884年,唐僖宗御赐“义门陈氏”匾额。唐昭宗、南唐前主李昇亦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义门”匾额。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前后三次赐匾“至公无私”、“真良家”、“义居人”。公元1020年,宋真宗赵恒赐联“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公元1060年,宋仁宗下诏特许义门陈氏建立祠堂,祭祀祖先,大肆提拔陈氏族人,一时间陈氏多封官赐爵,达官巨贵竟显于朝。高峰期陈氏家族3980余人丁均聚公堂吃饭,百犬同槽,有12人在京城朝廷当朝,24人在地方衙门为官。家中设有祠堂、鼓楼、书院、敬老院、育保院、食堂、店埠酒坊,大家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夫荣妇贵,男贤女惠,风清气正,家运昌隆。

  宋仁宗时期,有一居心叵测的地方官吏借朝廷大臣巡视之机,有意带大臣到陈家察看,果如其然全族同住一处,公堂吃饭,百犬同槽,孝悌礼义,和谐相处。还出现了一狗腿伤伏棚,另外一狗叼着芋头送食的场景。该地方官乘机进言:“陈家家大势众,秩序井然,真怪哉,却危哉!”大臣回京亦向皇帝进言:“江西陈氏朝野多有达官显贵,人多势众,将来恐有背负朝廷者,造反只在一夜之间也”。宋嘉祐七年,宋仁宗皇帝为抑制江西陈氏,旨意陈氏家族分庄,发配全国各地。义门陈氏末任族长陈泰奉旨拆分家族,解散义门。当时陈氏家族有291房,便分为291庄,陈氏当朝和地方官官职在哪里就发配到哪里,故叫“义门堂分庄”。陈廷又公为181庄庄主,发配江西永新,故又叫“永新庄”。

  扎寨滠源

  永新庄繁衍15代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实行江西大移民,陈朝海公江西举人,迁移到楚之陂滠源乡(今红安华家河镇)陈楼村,陈朝海公成为陈楼村陈氏第一世始祖。陈朝海公亲弟陈朝淮原江西进士,曾任明朝兵部侍郎,迁至楚之陂今大悟。其它3兄弟分迁红安各地。

  明代战乱和匪情频繁,为躲避战争和土匪袭扰,陈朝海一世祖起便在村西南滠水旁(今下湾)兴建起一座箭楼,用于瞭望和抗击敌人,护卫家族繁衍生息、安宁生活。依据时势和宗族生存发展需要,陈楼第七世陈梅公之子陈五应公,又主持在村西北银山陡峭山岗上兴建城寨,名银山寨。城寨城墙四面环合,长达2000余米,高1丈余,宽1米,城寨面积5000余平方米,城寨北、西、南三面为数丈深壑,只东面一条山脊长岗道路,城墙留东南、西南、东北3个城门,城门因战事需要开闭。各城门设有1个炮楼炮台,山顶设有瞭望台,炮楼上设有多孔炮眼,便于墙内枪炮射击,城墙上可走人,便于人员机动。城寨内每户建有一间石屋,修有一口公共泉井,便于避难居住和藏粮藏物,明清时期族人团结一致共同对敌誓死保卫家园,曾躲避和击退了官军、红巾军、长毛军、方圆土匪的众多进攻袭击。如今城寨消失,草木丛生,陈朝海祖世系陈梅公之墓仍存于山巅,陈五应公筑寨的功绩代代相传。

  伴随陈楼陈氏的发展壮大,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陈楼建有华河最大的祠堂“陈氏宗祠”。祠堂为明清建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分前后两排,房屋各7间,内设祖庙,有庭院,两侧为走道,面积近800平方米,陈氏祠堂成为宗族集会议事、迎宾、法事、事件纠纷处置、儿童入学、祭祀祖先、举办红白喜事、文化生活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新中国成立后,陈氏祠堂得到了公益利用,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在祠堂开办了公办小学,陈楼和邻村小学生在祠堂读书,直至1978年被毁。

  陈楼村陈氏至今迁入819年,在此繁衍了27代,2010年陈氏陈朝海公系续宗谱达5000余人,陈楼村达1100余人,现在陈楼村除迁出人口外,仍有户籍人口252户1052人。陈楼村历史厚重,源远流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名震一方。

  红土赤子

  据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咏成介绍,陈楼村是一个被红色浸润的村落。20世纪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黄安仙居区的重要革命区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地革命先行者张行静、吴绍益、邹香山、张心灼等共产党人的宣传和组织发动下,在红安县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该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先后成立了村农民协会、村苏维埃政府,组建了村农民自卫队、农民义勇队、农民赤卫队等革命组织和革命武装,产生了陈兴山、陈敬曾、陈昌和、陈月青、陈传保、陈兴盛、陈炳先、陈炳贵、陈炳高、陈敬兴、陈果益、陈继焕、陈继辉等数十名中共党员。仅土地革命时期,600人的陈楼村有近200人踊跃参加红军,出现了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父子和兄弟成群结队齐参军的热烈场面和动人情景。

  陈炳提一家兄弟7人便有5人参加红军,不少家庭有2至3人参加红军,陈炳和、陈义勇二老家中各有2位红军。战场上他们同仇敌忾,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其间牺牲的革命烈士约150人之多,参加红军时他们绝大部分年龄在二十岁以下,以上世纪30年代初最多。目前登记在册和已入各地墓园的革命烈士有近100人。他们中有苏维埃政府干部,如陈继子、陈继焕、陈传保、陈华山、陈暮德等;有游击队指战员,如队长陈月青;有赤卫队指战员,如队长陈炳贵;有“黄麻起义”勇士、鄂豫皖苏区红军、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红军、西征军中的红军指战员,有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指战员。这些烈士忠骨有的埋葬在外省外县战地,有的埋葬在七里坪鄂豫皖中心革命烈士陵园,有的散葬于村各个山头,七里坪鄂豫皖中心革命烈士陵园就有14座陵墓,村庄分散近60座。

  烈士丰碑,历历在目——

  烈士陈月青,1893年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后做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任游击队长,1931年牺牲。

  烈士陈继子,1891年生,仙居区九乡苏维埃政府执委,1932年被国民党匪军杀害于天台山。

  烈士陈兴山,1903年生,中共党员,1927年参加农民自卫队,1928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四军团政委。

  烈士陈敬曾,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牺牲。

  烈士陈昌和,1907年生,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四军团政委。

  烈士陈道义,1912年生,中共党员,1929年参加红军,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1933年攻打七里坪周家塆战斗中牺牲。

  烈士陈传用,1914年生,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红二十五军团政委,1933年在河南光山卡房作战牺牲。

  烈士陈炳意,1914年生,中共党员,1930年参加红军,红四军团长,1936年在长征途中四川作战中牺牲。

  烈士陈传行,参加过长征,红军营级干部,红军西征中牺牲。

  烈士陈继宽,1926年生,新四军战士,1945年牺牲。

  ……

  这些革命烈士,牺牲时几乎都在二三十岁,都是青壮年华,他们为了穷苦百姓的翻身解放,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成为英勇捐躯、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烈。

  陈楼村曾是革命斗争的战场和革命军队驻扎之所。据老村主任陈炳和介绍,革命战争年代,陈楼村的银山寨、马岗、枣树岗等,曾经是红军和白匪军争夺的战场,双方展开过多次小型战斗,红军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援。红军时期,陈氏祠堂和村地主陈炳润家先后驻扎过红军部队。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等首长曾率领新五师部队在陈楼村驻扎,大部队驻扎于陈氏祠堂,李先念等首长驻扎于陈道魁家,陈道魁的母亲招待过新五师首长。部队转移时,李先念等首长留一纸条:将来革命成功政府要给予此家必要照顾。1949年后,陈道魁母亲辈一直得到了县政府照顾。

  青山忠骨

  历史进入21世纪,陈楼村发生了时代变迁。2018年底,村能人陈咏成放弃在深圳当企业老板,回乡当村支书,四年来,他情系这块红土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立志改变家乡山水面貌,让父老乡亲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他用多年在外打拼的阅历和创业者的视野,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和村民共同奋斗,先后争资立项、招商引资近1000万元,大力加强村道路交通建设、生活环境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使昔日偏远封闭、贫穷落后的陈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生活不断走向富裕幸福。

  饮水思源,村“两委”和村民感恩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也忘不了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红色江山。去年初国家和上级政府安排资金,在全县集中修建革命烈士墓园,陈楼村“两委”和村民热烈响应,由于该村革命烈士多工作量大,为节省安葬成本和便于后人祭扫,他们积极向县提议在本村兴建革命烈士墓园集中安葬。得到县相关部门批准后,村“两委”和村陈氏宗族理事会一致表示:英烈们是国家和民族之忠诚灵魂,是宗族之楷模和榜样,应选择村里区位最好、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以宗族最高的礼遇规格安葬他们的忠骨,于是,村“两委”带领村民在离村部500米的祖坟山东侧禁葬区域开辟大片空地,兴建一座“陈楼村革命烈士墓园”,将目前已找到的55位本村革命烈士集中安放。

  新辟烈士墓园投入资金缺口大,他们在充分利用国家补助资金的同时,发动陈氏宗族后裔捐款,县内外陈朝海世系陈氏宗族后裔踊跃参与,本村陈氏宗族252户,村和外籍陈氏宗族捐款户达320余户,共计捐款33万元,其中原江苏省路桥公司总经理陈幸鳌、原北京军区总后师级干部陈鹏2人分别捐款1万元,捐款5000元以上的有书记陈咏成等8户,捐款最少的也有几百元。该墓园于去年底建成,安放革命烈士坟墓57座,其中包括邻村烈士墓2座。目前,一座占地2.2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投资63万元的庄严大气由大理石墓碑镶嵌的华丽墓园,在陈楼村高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我们站立革命烈士墓园碑前,放眼四周,只见天空豁然晴朗,座座山头青松翠柏肃穆,冲岗梯级田地黑土新泥,药材基地机器轰鸣奔忙,田边地头春燕喜鹊振翅盘旋,滠水西河清澈流淌……

  此时此刻,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一首小诗跃出脑际:

  舍己捐躯为苍生

  松柏掩映忠烈魂

  江山万里今美泰

  墓园屹立承精神

  (湖北日报通讯员 徐仕贤 熊立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