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外派监事制度的存留与主要改革措施建议探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任免调整干务的建议 国有企业外派监事制度的存留与主要改革措施建议探析

国有企业外派监事制度的存留与主要改革措施建议探析

2024-07-14 1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 是否有必要设置专职外派监事

许多实务与研究人员提出,外派监事制度监督效果不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不仅多为兼职监事,还兼职担任多家企业监事,导致其精力严重不足,难以做好履职。因此,参考当前国资监管推行专职外部董事的政策,有人提出了将外派监事专职化的药方。专职监事与兼职监事相对应,是指除担任监事之外无其他工作。相较于兼职监事而言,专职监事的优势体现在如下方面:

1. 时间精力充沛:因专职监事无需承担其他除监事之外的本职工作,其投入在监事工作上的时间自然就相应增多,其能够更主动、全面、充分的了解与监督所履职企业;

2. 专业能力较强:既然是专职监事,自会按照标准选择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知识的人员,其专业能力也相对更强。

但是,相比于外派董事专职化,外派监事专职化将面临监督成本与监督效率平衡的更大挑战。如实行专职监事,虽然其可兼任一定数量履职企业的监事,但结合我们与一些外派监事的沟通情况看,多数对监事专职化的必要性仍有较大疑虑,如国有企业监督手段多样化并无必要花大成本加强外派监事监督、实践中监事的工作量与监督效果均较为有限等。相比而言,可考虑试点对国有参股企业委派专职监事,理由如下:

首先,对于国有参股企业而言,其内部管理制度并不必须按照如国有全资、国有控股企业那样按照国资监管体制执行,其公司治理以及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违规风险更大,对国有参股企业的监督也需更加市场化,故需要借助外派监事制度加强监督,在国有参股企业先行实施专职监事的必要性更高。

其次,对于国有全资、国有控股企业而言,其内部管理制度相对规范,且受国资监管体系约束,国有股东对下属企业的内部重大事项了解及监督渠道较多,监督手段也较多,在未能完善监事监督体系的情况下,耗费较多成本设置专职监事并不经济,而在国有参股企业,通过外派监事监督是一个可行手段,值得付出更大成本试点专职化。

但是,在国有参股企业实行专职监事也可能面临较大的操作困难,那就是目前很多国有参股企业事先并未在投资协议、公司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中建立支持监事履职的机制,如国有参股企业、合作方不愿意配合甚至抵触,则国有股东委派至国有参股企业的专职监事将难显身手,故对存量参股企业试点需考虑可行性,并在试点经验积累和时机成熟后在存量国有参股企业协商推行,并将试点在新增国有参股企业推行作为投资的条件,会更具可操作性。

(二) 如何明确外派监事履职责任的标准

目前,实践中对于外派监事的责任认定标准和与之对应的尽职合规免责边界尚无明确规定。2016年8月出台的《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列举了10大类54种行为负面清单事项,主要是经营投资行为,而未明确涉及监事的监督行为。之后,在“三个区分来”原则指导下,为鼓励国有企业人员干事创业,各地开始出台容错纠错办法,比如2022年10月出台的《成都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投资容错纠错试行办法》。然而,由于监事职责定位的特殊性与受重视程度不够,前述文件侧重于经营管理责任,并未涉及对监事责任认定和尽职合规免责的标准。但是,明确外派监事履职责任认定的标准和尽职合规免责的标准是督促外派监事履职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外派监事明白履职、安心履职,是加强外派监事有效履职和责任管理的又一药方。

事实上,责任认定与尽职合规免责的标准,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要明确其边界,其核心是考虑监事是否履行了忠实勤勉义务,但是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因具体案件情况不同认定也存在不同,对于监事忠实勤勉义务也有最低标准,包括如下:

1. 对于公司业务必须合理知悉、必须亲自履行相关职责、必须按规定出席/列席会议等。

2. 监事履行勤勉义务需要达到谨慎要求,职务履行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司章程,且不得滥用职权。

为提高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可将国有企业外派监事的职责予以具体化、可量化、清单化,以作为认定外派监事是否切实履职的主要依据,清单不能局限于每年出席一次监事会和提交一个年度报告,还应包括调研、检查、质询、建议等维度。此外,尽管当前出台的国有企业经营投资容错纠错管理办法无法直接针对外派监事适用,但是可参照其宗旨制定监事的容错纠错办法与尽职合规免责清单,明确监事履职责任的边界,也进一步防止监事不作为、不敢作为。  

(三) 如何加强对外派监事的履职激励

实践中因外派监事主要是兼职,受国有企业兼职不兼薪政策限制,其所领取的薪资为其本职工作薪酬,对于兼职外派监事而言,其一般并无因任职外派监事而产生额外收入来源,故其履职积极性不高。因此,许多人也提出。需加强对外派监事的履职激励,调动其履职积极性,方能促进外派监事高效履职。对此,可考虑的主要措施包括如下:

首先,将外派监事兼职个数与其任职考核相挂钩,考虑由委派单位向其发放履职津贴。具体而言,因外派兼职监事兼职多个监事的情况下,其付出的时间精力更多,从合理性而言,应当将任职个数纳入考核范围内,并适当发放履职津贴,津贴实际发放比例又与履职考核结果挂钩。

其次,将外派监事履职水平与任职考核、评优相挂钩。具体而言,包括将外派监事履职水平作为其本职考核的加分项,并在评优选先时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四) 如何加强外派监事的履职制度保障

在外派监事有意愿、有能力履职的情况下,如缺乏履职制度保障,其仍然难以有效履职,并提高监督效果。因此,针对目前外派监事的履职制度保障不足问题,还需要从顶层设计构建外派监事的履职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进一步完善外派监事选聘、管理制度和各级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其中,为外派监事的行权提供依据与支持,对外派监事履职的频率、方式等作出清单式的下限要求,在管理制度和中介外聘合同中明确外派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外聘的日常服务中介机构有义务为外派监事提供支持,指导并支持外派监事积极行权。此外,在明确监督的对象与重点基础上,需着眼于丰富并保障外派监事的履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召开会议、查阅资料、个别约谈、列席重要会议、实地调研、聘请第三方机构、问卷调查、建立台账、走访部门、撰写报告、接待上访等。

第二,提升外派监事的监督地位,将其职能与履职企业的董事、高管任免、调整、考核等相挂钩。具体而言,因在实践中,企业对监事会的重视程度较低,导致监事行权只能流于形式,故为提升监事会地位,可要求履职企业把企业对监事会揭示问题和风险的整改情况纳入企业年度目标考核。同时,监事会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评价及任免建议,应作为选拔、考核、调整、任免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重要参考。比如,在某央企,外派监事会主席对央企主要负责人任免有建议权,在央企负责人任期考核评价中,有15分的权重(满分为120分)。另一方面,在为外派监事赋能的同时,也需要为其明确其职责边界与定位,外派监事是监督者而非经营者,承担监督责任而非经营责任,在履职过程中,不参与、不干预履职企业的决策和经营。

第三,指导完善下属履职企业支持配合外派监事的工作机制。履职企业原则上都要确定支持外派监事工作的相应职能的部门,并配置外派监事开展工作的办公场地和必需的办公条件。同时,在管理制度上要求履职企业要按规定及时向外派监事提供财务会计、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等资料;履职企业要主动加强与外派监事的沟通,涉及企业“三重一大”以及其他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年度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须按规定提前通知监事参加,并提前送达会议文件资料。

(五) 改革措施的适用要因企而异

相较于国有全资、国有控股企业而言,国有参股企业的外派监事在履职过程中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履职支持与协同较差问题更甚,从而给外派监事履职带来更大的风险,故其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更大,但难度也更大。这是因为,国有参股企业的股权具有多元性与复杂性,因国有参股企业为国有股东与其他股东共同出资,故国资监管的规定与要求一般并不能适用于国有参股企业,国有股东对国有参股企业缺乏实际控制力,故了解国有参股企业的经营情况需在公司治理框架下进行而不能通过国资、国企集团的红头文件等类行政方式。

然而,在对外投资管理实践中,国有股东关注的是标的企业治理重点一般在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在投资协议和标的企业章程中很少要求详细明确监事会/监事相关治理安排,以保障外派监事未来能顺利行权,导致外派监事行权缺乏明确依据,进而造成履职企业对国有股东所委派的外派监事重视与尊重不足,以涉及公司机密等为由而拒绝提供监督所需的信息、资料等情况,不配合外派监事的履职行为。

因此,前述改革措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情况,要因企而异,考虑配合度与可操作性。不仅前文所述在国有参股企业实行专职监事可能面临较大的操作困难,而且在缺乏合作股东配合的情况下要求存量国有参股企业建立、执行外派监事履职保障制度也具有较大障碍,但外派单位自行对外派监事在激励、责任认定标准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并会不受影响。当然,面向未来,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股东在对外投资管理时可以要求在投资协议和标的企业章程等交易文件中明确完善外派监事履职保障制度,以防止后续难以对标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甚至失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