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仪征的地理位置介绍 单位介绍

单位介绍

2024-07-07 06: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部分  学校沿革与现状

江苏省仪征中学坐落于宁镇扬“金三角”几何中心、史称“风物淮南第一州”的仪征市。长江之滨,仪城河畔,汽车城与化纤城交接处,解放路与西园路交汇口,苍翠掩映,朱墙流丹,这里就是翰墨飘香、春华秋实的仪征中学。

江苏省仪征中学始建于1942年,迄今已有八十年的办学历史。成立之初,是一个仅有两个班的县立初级中学,1956年发展为县属完全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1992年被确认为省合格重点高中;2001年8月底,迁入现校址;2004年通过专家评估成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5年1月,更名为“江苏省仪征中学”。

学校目前共有“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特级教师3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扬州市特级教师3人,扬州市特级班主任2人,扬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1人,扬州市英才培育计划第四期培养对象2人,扬州市学科带头人34人,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19人,扬州市教学能手17人,仪征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4人。其中研究生学历70人,高级教师95人。

学校以“唯真唯实,传承‘和文化’历史底蕴;立德树人,办好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八度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称号,十三次捧回“扬州市文明单位”奖牌。获得的省级及以上嘉奖还有: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德育先进学校、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省中学中职共青团工作“六个一”团建示范学校、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省“十三五”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省校园课本剧研究课程基地、省“问题情境化”阅读课程基地、省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省绿色学校、省优美校园、省平安校园、省和谐校园、(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暨首届运河城市模联大会最佳学校、中国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学校,等等。

第二部分  发展成绩与经验

一、环境优雅,书香四溢,文化育人高品位

八十年的磨砺与奋斗,八十年的实践与探索,酝酿出我校“和文化”的思想琼浆。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唯真唯实”的校训和“团结、进取、勤奋、活泼”的校风、“精业、善导”的教风、“好学 、善思”的学风,建构了顺应时代潮流、适配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治学精神。我们深知,所有的宏观思想均需落实在微观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为此,我们致力于从细节出发,以环境滥觞,注重文化氛围的熏陶,发挥文化育人的优势。

1.每一处景都能育人

我校始终致力于创设典雅精致的学习情境,既用自然风物润泽学子心灵,也用优美环境丰富学校文化。整体建筑群为振翅欲飞的雄鹰造型,象征着仪中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寄托着对仪中学子的厚望。校园建筑之间,我们还打造出让整个校园绿树成荫、浓翠遍地的四大主题园区:春园、夏园、秋园、冬园。这里枝高草低,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水汽氤氲。茂林修竹,任人欣赏;曲水芳甸,尽情徜徉。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校园环境布置,和中国药科大学共建了樱花林,添加了熊猫、仙鹤、考拉等栩栩如生的雕塑;在泮池投放了活泼灵动的锦鲤,真可谓“‘池’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此景叫人流连,此境令人忘返。

2.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我校努力创设具有仪中特色的廊道、墙体文化,办公楼的大厅中,学校的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治学精神赫然在目。楼梯口的正冠镜更是提醒所有师生要照镜子,正衣冠,一日三省,见贤思齐。还有艺术楼到办公楼的“从远古走来”长廊、“弘毅励志”长廊、“妙笔生辉”长廊、“修身明德”长廊,图书馆五楼的仪中画廊、下沉式广场墙面雕刻“精忠报国”“孝敬父母”等以及遍布教学区廊道的优秀毕业生感言,张贴于教室内外墙面的“核心价值观”“四礼八仪”“最美仪中人”等宣传材料。所有教室都张贴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希望同学们胸怀天下,奋发有为。

3.每一个点都有书香

我校为“创设书香校园,营造阅读氛围”,结合省“‘问题情境化’阅读课程基地”建设需要,为每个学科建立了专业阅览室,为全校师生发放《数理化通俗演义》等阅读书籍,在教师办公楼一楼大厅、图书馆一楼至五楼、教师办公楼至多功能教学楼一楼和二楼、艺术中心一楼和二楼、体育馆一楼、食堂廊道等场所设立外置阅读书柜约300个、摆放图书馆藏书和期刊杂志两万余册,摆放廊道长椅150张,安装露天长椅150张。为广大师生提供舒心的阅读环境,实现全天候在校园内都可以阅读的目标,让书籍触手可及,让阅读随时发生,营造“人人爱读书、处处好读书”的良好环境。

二、规划学涯,体验人生,课程育人高水准

为了更好地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需要,我校近年来以多项常规性工作为突破口,开发出一系列特色课程,重点打造了入学、游学、毕业三大课程。

1.入学课程,注重养成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扣好高中学习生活的第一粒扣子。每年我校会在新生入学前实施为期7天左右的入学课程,具体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做好初高中衔接、举行新生军训和开展拓展训练、适应性教育、开学典礼、成果展示等。

2.游学课程,结合游学、游走和“游戏”,让学生走入自然,走入人文,走入历史,走出国门,进行自由体验、自由活动、自由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伙伴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主要在春秋季和暑假实施该课程,其由五个部分构成:走向大自然、走进德育基地、参加研学夏令营、走进知名高校、走出国门看世界。

3.毕业课程,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与自信,正确对待离别,懂得感恩,学会生活。在高三学生冲刺高考的时候实施该课程,学校整合了社会、家庭、学校资源,精心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过程共有七个环节:理想前途教育、临别相互赠言、寄语学弟学妹、撰写毕业心得、赠送学习笔记、举行毕业典礼、指导专业选择。

在三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努力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指导。

1.高一重在培养职业兴趣

在新生入学时“自我潜能测试”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通过相关校本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形成清晰、客观的自我认知和对不同职业的初步认知。学校组织青年学生走进医院、社区和汽车工业园、化学工业园、腾讯“云数据中心”等基地,通过各类职业体验活动,培养相关兴趣。

2.高二重在明确职业方向

通过家校合力,借助社会资源,邀请从事工程师、医生、警察等工作的家长来校,就工作内容、薪酬水平、工作前景等方面进行交流,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各行各业,知晓从事这些职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为现阶段的学业提供方向和动力。

3.高三重在指导专业选择

通过专家的指导、学哥学姐的分享,进一步了解与职业相关的大学专业的研究内容、主要课程和就业前景,帮助学生突破瓶颈,实现梦想。学校还与相关高校联手共建,分享有关高校的专业数据库,在高三时以图文、视频或者案例的模式供学生查询,让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阅读相关专业的明确信息,了解未来就业前景。

三、满足个性,促进成长,活动育人高成效

学校坚持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完整的现代人,努力培养具有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与时俱进的国际视野、完善阳光的人格品质、和谐共融的文化胸襟、普世的人文情怀、平等博爱的民主意识、怀疑批判的科学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长期致力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适应时代的能力、精神和品质,让每个生命怡然绽放。

1.五育并举,提升素养

体育方面:我校以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新柳体育俱乐部”为载体,拓宽运行模式,努力构建结合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一体、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每届毕业生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成绩都位列扬州前列;我校大力发展篮球运动,荣获全国篮球特色学校称号;我校开发创编了富有动感、节奏性强、运动负荷适中的兔子舞和广场健身操,其中大课间《兔子舞》的活动设计被江苏省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评为高中大课间优质资源,并编入“江苏省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丛书”。

美育方面:我校拥有音乐教室3间、美术教室4间、舞蹈室1间,均按江苏省艺术装备标准配备了教具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每年举办“体育文化艺术科技节”,其中包括书画大赛暨书画展、校园好声音、三行诗大赛等文艺活动;学校有模联、手工社、陶艺社等76个学生社团,组织学生正常开展活动,利用回收材料和环保材料创造出了《书中有路》《生命之花》等作品,其中《书中有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一届夏季建造节暨2021“百年芳华”塑料中空板建筑设计与建造竞赛中,斩获全国中学组一等奖;学校还开发了课间音乐课程,针对高中生和课间时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拟选12套高中课间音乐,内容主要以优美的世界经典钢琴曲、著名轻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红色歌曲、励志歌曲等为主,每首音乐播放前都配有讲解词,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享受音乐魅力。

劳动教育方面:推行“校园卫生轮值”活动,每周安排两个班级,全员参加,对学校进行全方位打扫;与本地企事业单位积极联手合作,打造了一系列工农业、市政服务等社会劳动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在枣林湾生态园接受鲜果栽培与实践课程教育,在百汇园黑莓产业园体验采摘劳动与观摩产品深加工流程,在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了解并参与后工业时代智能化生产具体实践,在天气异常时参与市政除冰除雪、疏通排涝等劳动;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开展社区服务、走进敬老院等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集体或个人形式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新校区在建的智慧物联网农场是基于生态环境建设、动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生长探究、生态环境中能源的循环利用,并辅以相应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参与到植物的培育、动物的养殖过程之中。

2.多方联合,发展特长

在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我校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与省内在创新竞赛方面有较长历史和丰富经验地区的相关学校的联系步伐;密切与高中竞赛培训机构的联系,努力结成较为稳固的合作关系;加大与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在数学、物理竞赛方面的合作力度;积极与专业国际模联团队费城之窗开展合作共建;构建更符合学生学习能力、贴近学生学习需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我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最近发展区培养特长,近年来,在各级各类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均有不俗表现,荣获多个奖项:在第19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2019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上,我校机器人社团成员张晗之、周锦润、尹光阳、张财文荣获全国二等奖;在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戏剧和艺术作品专场)中,我校课本剧《屈原》获高中组二等奖;在2021年首届和2022年第二届运河城市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校模拟联合国社团斩获多项大奖,学校获“最佳学校奖”“最佳代表团”等殊荣;田志洋同学入选江苏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其研究项目《基于石墨烯基电热材料的自制热鞋研究》入围第33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等。

3.师生共进,提升品格

我校构建起了“一核双向三标四体”的仪中学子“真・实”品格涵育工程:“一核”是指以培养具有“真・实”品格的仪中学子为核心。“双向”是指一方面学生通过接受同伴、师长、社会的帮助,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要求,实现规划自设、管理自治、成长自觉;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成功激励同伴,实现经验共享、活动共创、品格共进。“三标”是指从品行乐学、精神励志、实践强能三个维度实施品格涵育工程。“四体”是构建全程乐学、全员励志、全面强能、全新评价体系。

利用“仪中小讲堂”“创意小能手”“辩论小专家”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自行筛选、自我组织;利用“故事•悦读”“互动•释疑”“读者•漫思”等互动板块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我表达,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力。“自救自护”课程指向生存质量,以自觉行为提升学生的健商;“新柳阳光”课程指向心理健康,以自信姿态提高学生的心商;“行走世界”课程指向人际交往,以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情商;“看听做演”课程指向灵感激发,以自主欣赏培育学生的灵商。STEM课程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机器人创客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概念产品发布会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融合素养和创新理念。

四、立足校本,着眼长远,基地建设高视点

学校大力推进课程基地建设,打造师生成长的新平台。我校现有两个省级课程基地――课本剧研究课程基地和“问题情境化”阅读课程基地;一个扬州市级课程基地“基于云智能纸笔终端的数学课程基地”,一个扬州市前瞻性项目“普通高中云智能纸笔课堂支撑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学校不断完善这些课程基地和前瞻性项目研究,打造课程基地群。

1.深化立德树人思想

立德树人要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目的是塑造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塑造人最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校园课本剧研究课程基地通过让学生自己撰写剧本、自己排演剧目的方式激发求知的热情,同时获得情感上的共鸣与文化精神的满足。

立德树人要尊重人的认识过程基本规律,增强实践在教育中的分量。课程基地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既是课程的参与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以校园课本剧研究课程基地建设为例,剧本编写、剧目排演、服装道具,基本由学生自行策划和准备。每年的校园课本剧汇演,学生用心排演,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真正把这场汇演打造成文化的视听盛宴。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作为引领者和参与者,感受到了学生多方面的成长,如创作能力的增强、沟通能力的增强、动手制作能力的增强。

2.提升课程开发能力

在课程基地的申报、规划、建设过程中,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如“问题情境化”阅读课程基地申报时,各学科教师都针对“问题情境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本学科“问题情境”化阅读的需求与构想;在校园课本剧研究课程基地建设过程中,教师们以各种方式参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由9本课本剧指导与实践书籍,英语、语文、政治、历史教研室编写了课本剧阅读与鉴赏手册;孟令军、刘祥申报了省级课题《通过课本剧提升学生深度解读高中语文教材故事性文本能力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孟令军、鞠恒君等教师创作的论文获得省一二等奖。

为满足课程基地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省特级教师、校长姚国平利用教师业务学习就课程的教学目标、建设内容、课程纲要、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指导;组织各学科就课程开发展开研讨,以教研室为单位每学期上报课程开发计划;学校聘请专家来校,从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纲要撰写、课程内容教学、课程评价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学校在招聘教师时也注意吸纳学有所长的研究生,提升课程基地教学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3.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以环境的改变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课程基地建设的基本理念。为了加强“问题情境化”阅读课程基地建设,学校努力创设书香校园,力求营造“有学生经过之处,便有图书相伴”的阅读文化氛围,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良好的条件。场馆建设方面,目前已建设了学科专业阅览室12个、课程基地阅览室2个、电子阅览室7个、开放性书吧6个、开放式书橱300个等诸多阅读点;书籍购置方面,我们每学年都投入数十万元资金,用以添置年度新出版的书刊,保证馆藏图书中的知识信息与社会发展的同步。为了加强“基于云智能纸笔终端的数学课程基地”和“普通高中云智能纸笔课堂支撑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项目的建设,学校先后购置了8套、每套60台的云智能纸笔终端,在原先多功能录播教室的基础上,又开辟了4个学习研究室,以便师生随时利用云智能纸笔终端开展教学。

“问题情境化”阅读课程基地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学科的发生、发展史,学科知识应用的案例,从而形成相对科学的认知,激发求知动力。学校从教研室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推动课程基地建设,更加注重探索体验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实践性学习和移动式学习,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教师们依托课程基地,改变传统观念,实现教学方式变革,提高学科育人质量。

五、以人为本,以行为要,学校治理高定位

我们坚信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视激活全体师生的自主成长意识,努力搭建话语平台,积极创设参与途径,为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提供多元文化空间,激励全体师生朝向更美好、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迈进,从而推动学校的高位建设、特色发展。

1.让学生成为校园生活的主体

为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表达,更好地进行消化吸收,学校提出“三个严禁”要求,即严禁教师在课堂上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打断学生发言,严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规定时间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打断学生思考,严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规定时间做老师布置的练习过程中打断学生练习。促成学生“三大变化”,即学生由听老师讲转变为自己动手做、由个体自己学转变为师生共同学、由一次性听课转变为多轮次参与,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有对话、有思考、有深度的高效课堂。“仪中小讲堂”是学校倾力打造的一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平台。学生在这里分享知识,表达思考,发表见解,秀出才艺,致敬经典。小讲堂每周一个主题,由学生自行报名,围绕主题原创演讲稿件,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初赛,然后选取优胜者进行决赛。学校将日常管理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学生值日校长和校园观察员等管理职位,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校安排专职辅导员帮助学生制定管理细则,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拟定出大到学校、年级管理的策略,小到杜绝学生使用班级插座以免引起跳闸的班级条例等。

2.让教师成为教学生长的主角

我校定期组织“仪中大讲堂”“教师论坛”“学术沙龙”等活动。“仪中大讲堂”是我校定期开展的一个主题演讲活动,旨在为所有教师搭建一个参与学校管理、释放个性心声的平台。该活动由学校策划实施,在学期初便确立活动主题,然后发动教师报名参与。借助此活动,学校管理层了解了教师的真实想法,其他同事了解了演讲者的思想和追求,全体教师的教育情怀得到了陶冶,有力推动了师德师风建设,提升了全体教师的育人境界和业务能力。教师主题沙龙每学期举办一次,沙龙围绕“多元化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改革”“学科核心素养”“创新人才培养”等话题展开,与会教师确定好主题,以自己遵循课程改革的精神,积极尝试、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的一系列举措、经验和成果为切入点,畅所欲言,交流心得。不同的学科有相同的课程意义,不同的老师有相同的教育情怀,聆听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独特思考,领略他们各具风采的教育理想。每年一次的“书香溢满人生,体验教育幸福”教师读书、演讲比赛,进一步助推“问题情境化”阅读课程基地建设,引导教师静心读书,深入思考,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加速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让行政成为谋事干事的主力

学校就像一部机器,各个部门就是机器的构件,要想机器高效和谐运作,就需要每个构件都发挥出各自功用。学校每周一上午举行行政例会,由各部门、各处室、各年级负责人汇报工作,分管校长负责点评,校长最后总评。让各部门在行政会上通报各自的工作,既是激励、鞭策所有行政人员认真谋事,努力做事,也是为了让其他处室明白别人在做什么,如何配合别人,如何让别人配合自己,这样既可以统观全局,又可以避免重复劳动,保证工作的快速、高效。这样做,有利于推动年轻干部成长,教会他们如何全面考虑问题,如何务实高效工作。学校相信,长期坚持下去,让干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定能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拉起一支精干的管理队伍。同时,各部门、各处室、各年级要将一周的具体工作和下周的工作计划上传到学校网页,这样既有利于经验积累、工作传接,也有利于社会和同仁对行政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

第三部分  发展困难与改进方向

存在问题

一、教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我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但受疫情影响,走出去的范围与频次受到一定的限制。作为一所县中,囿于地理因素,教师的文化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展,信息技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校根据县中生源的实际情况,在不断推行课程改革的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方法,但目前改革的推进更多是“形而下”的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层面的举措,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还不够深刻,实施还不够深入。

三、社会评价有待进一步改进

社会评价中的唯分数论遮蔽了不少家长的眼光,形成了教育发展的阻力。家长不仅以分数来衡量子女是否优秀,还用分数来衡量教师是否优秀,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唯分数论,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改进举措

一、继续获得上级支持

仪征市委市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按照高品质示范高中标准在城市东区新建仪中校区,占地面积约246亩,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上10.5万平方米,地下1.5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综合办公楼、科技中心、图文信息中心、艺术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学生公寓、后勤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场、运动场等。目前,项目主体、外墙装饰已完成,下一步将进行室内装修、附属工程施工以及设备采购。交付使用后,我校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硬件条件将得以全面升级。

二、强力推进课程改革

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争取推出一系列优秀课程;继续深化入学、游学、毕业三大课程开发,完善我校的校本课程体系;围绕课程基地建设,创设更多的特色课程;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请进来,走出去”,用好线上资源,在“形而下”的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要求被全体教师理解接受并真正贯彻为自觉的教学行为之后,我校将进一步去回溯这些教学行为的“理念支撑”,探寻与“形而上”的课程改革理念的契合点,进而形成适合学情、校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积极转变家长观念

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充分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处理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重点,社会教育为补充;密切家校联系,发挥“三位一体”功能,用好学校微信公众号,并利用QQ群、微信群拓宽沟通渠道,积极宣传学校办学方向、育人目标,传递新的教育理念,讲述教育成长故事,逐步改变家长观念,引领社会正确评价教育,变误解为理解,化阻力为动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