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他们各抒己见 “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2023-06-13 0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建党100周年

1921-2021

施滉

1949年4月,施滉烈士的母校清华大学解放后的第一个校庆纪念日,学校在清华园图书馆门厅正面墙上修建了一块施滉纪念碑,上面镶嵌着施滉烈士的头像,镌刻着施滉烈士的简历和题词:

他是清华最有光荣的儿子,

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

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

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短短的四句题词,是对施滉烈士短暂而辉煌的革命一生最好的总结。

施滉,云南省洱源县玉湖镇下北门村人。字动生,小名振宗,后化名同天、赵森、赵晋生、老罗、赵大、赵声等。其父施培德,原姓赵,因家庭贫困,入赘施家,靠教书度日,1905年施滉随父亲到乔后井小学读书。1913年夏小学毕业后随父到昆明,考入云南省军医学校学习。

1916年,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军医学校。按当时校方规定,第一名应保送到天津高等军医学校深造,但学校当局保送了一名家里有钱有势的学生,这使施滉很早就认识了“这个畸形社会的不公平,心理埋下了革命的种子。”

从“唯真”到“超桃”

1917年,施滉以云南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的前身)。贫寒的家庭无法承担读书的费用,施滉只能靠半工半读来解决。他学习勤奋努力,热心公务,乐于助人,深得同学们爱戴。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这在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观察、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施滉和许多清华学生一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中,在6月3日游行时曾被捕。残酷的现实斗争使他进一步认识了社会的黑暗,民族的危机。

清华学生参加“五四运动”集会与游行

“五四”之后,爱国、民主思想在清华园中活跃起来。施滉认为要救我中华,必得改良社会,“现在社会(是)不良的社会,是有病的社会。我们要想为社会谋幸福,我们就要变不良的社会、有病的社会为无病的、健康的社会。”怀着救国救民、追求真理的满腔热情,施滉和冀朝鼎、徐永瑛等人“真理所在,即趋附之”,组织了“唯真学会”,施滉被推为会长。学会宗旨是“本互助和奋斗的精神,研究学术,改良社会,以求人类的真幸福。”

唯真学会会员在水木清华迤东亭前留影

前排左一为徐永瑛、左四为冀朝鼎、左六为施滉

为了实现 “改良社会”的主张,唯真学会积极倡行“八不主义”,会员每人发一块铜牌,上面刻着: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不赌、不讲假话……等信条。他们接受了“劳工神圣”的新思想,实行“工学”,亲身参加体力劳动,还经常深入到到学校附近的劳动人民中去。1920年“五一”劳动节前夕,他们编印了一期刊物《劳动声》,向学校附近工农大众散发。施滉还主编过《清华周刊》上的《国情报告》专栏。

《清华周刊》

1923年,施滉、冀朝鼎、徐永煐、胡敦源、章友江、罗宗震、梅汝璈和女师大附中学生罗静宜八人,在唯真学会内部又成立了一个名叫“超桃”的秘密核心组织,“超桃”意为超过旧时代的“桃园结义”,施滉被推为“领袖”。他们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有严格的纪律。针对当时清华学生中“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思潮,提出了“政治救国”的主张。

1924年北京清华学堂 站一左四施滉

求真理 探寻改造社会的正确途径

国民党一大会场旧址

1924年1月,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施滉、徐永煐、何永吉三人代表“唯真学会”到广州拜访孙中山先生,探寻改造社会的正确途径。孙中山热情地接见了他们,和他们谈了两个多小时,对他们说:“就政治上说,我们应当为多数人谋幸福,为真正没有幸福的人谋幸福,简单说来,就是替最下级的人民谋幸福。这层,只有现在的俄国在做,我们所最应当取法的。”鼓励他们要努力学习,以俄为师。

在广州,他们还见到了李大钊同志,受到了亲切的教导,他们对共产党开始有所认识。同年,在他们出国前夕,又去向李大钊同志请教,李大钊同志叮嘱他们要注意了解美国的社会情况,特别指出留学生应该注意一切为了祖国,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学习对人民有用的知识。与李大钊的会见,坚定了施滉为多数人谋幸福的人生观,使他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及从事革命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他后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赴美留学 毅然加入共产党

施滉毕业时清华学堂校方赠与他的校服

1924年秋,施滉告别了美丽的清华园,赴美留学。施滉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东方史。到了美国,施滉更痛切地感到了中国的落后和腐败,他痛心地写道“近来若回头朝西边向中国一望,就觉得中国是一块腐肉,上面有狗,又有虫,狗打狗,虫吃虫,好不令人伤心!!”

今天的斯坦福大学已经是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早在1924年施滉就已进入斯坦福攻读硕士学位。

1925年,在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施滉联络在美的唯真学会成员,积极向华侨和美国人民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在活动中接近了美国共产党,参加了当时美共领导的“反帝大同盟”。

1925年秋天,“超桃”的全体成员都到了美国。这年冬天,中国留学生在芝加哥举行大会。会后,“超桃”成员认真讨论了从中国革命实际看“是国民党好,还是共产党好?”他们各抒己见,热烈争论,得出了一个共同的认识,“还是共产党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图为北伐战争期间,北伐革命军正在阅兵

1927年3月,北伐战争虽然还在进行,但蒋介石已经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准备绞杀革命。在这个敏感的时候,施滉挺身而出,实践了当年的誓言“真理所在,即趋附之”,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共产党,决心为全人类的彻底解放、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年底,“超桃”成员中有7位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清华留美生中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入党后,他担任美国共产党中国局第一任书记。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国革命处在困难危急关头,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纷纷退出革命,施滉却在美国发表了10篇声讨蒋介石的宣言。为此,他3次受到蒋介石国民政府的通缉,他远在云南的老家也被查抄。

真理所在 即趋附之

斯坦福毕业纪念册

1928年,施滉在斯坦福取得了历史硕士学位。为坚持美国是帝国主义的观点,施滉与一向赏识他的美国导师发生冲突,以致他花费三年心血的硕士论文《孙中山评传》的出版计划被取消。

施滉的硕士学位论文《孙中山评传》(原件存斯坦福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档案馆藏复制件)

1996年首次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孙中山评传》

完成学业后,施滉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留在美国,享受小家庭的温馨,过上比较安定的生活,还可以躲过国内的通缉;另一种是回国参加革命斗争,这是一条荆棘密布之路。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施滉选择了后者。1928年,美共派施滉到古巴去从事建党的工作,后来他又到苏联学习。1929年,施滉受党组织派遣到莫斯科学习并担任少年共产党国际青年团翻译。

图为施滉在莫斯科时的留影

1930年,施滉回到了离别多年的祖国,先在中共中央翻译科工作,后被派到香港海员工会工作,1931年,施滉与同为共产党员的妻子罗静宜被捕入狱。被捕后,他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和优秀品质,他写信给外面的同志说:“敌人用尽种种办法对我威迫利诱,但是只要我们坚定,最后敌人总是没有办法的。”

施滉与妻子罗静宜

经中共广东地下省委营救出狱后,他转到北方做工运工作,先后担任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省委书记(河北省委机关当时驻北平,辖河北、北平、天津三地党组织)。他以在北平艺专教书做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施滉领导河北省委积极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大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于1932年6月成立了“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在河北省建立了反帝统一战线。7月18日,中共河北省委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河北的宣言》,进一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不抵抗主义和出卖华北主权的罪行。在“九一八”事变一周年之际,河北省委又发出《纪念“九一八”事变一周年的决议》,号召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抗捐抗税,士兵罢操,并提出工农兵联合起来,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口号。在施滉的领导下,中共河北省委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工作,推动了河北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为了党的事业,施滉在3年多时间,只与在北平的父亲和女儿见过一面,忘我地战斗在革命工作第一线。

1933年冬,施滉和13名同志在北平艺专开会时,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包围。他们开枪抵抗后,因寡不敌众,施滉第二次被捕。先被关押在北平,后被押解南京,敌人对他进行严刑审问时,施滉大义凛然,历数国民党的罪行,在狱中,他始终坚贞不屈。1934年初,施滉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年仅34岁。

日月如梭,今年已是施滉诞辰121周年。施滉短暂的一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清华学子逐步成长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先进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用一生,体现了清华爱国青年在革命洪流中走向政治成熟的觉醒。15年革命生涯,他胸怀大志、关心祖国的命运、执著追求真理、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献身的崇高精神。

记者 编辑:李婧 阿苏越(实习)

部分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 中共大理州委党史研究室

责编:郭建辉

第714期《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预告

4月14日上午11点至12点,中共大理州委农办主任,大理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栋新将做客《政风行风热线》,就全州农业农村工作等相关问题,与朋友们进行沟通交流,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