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星村史馆竣工!广州从化艾米稻香小镇再添文化新地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从化艾米农场介绍 团星村史馆竣工!广州从化艾米稻香小镇再添文化新地标

团星村史馆竣工!广州从化艾米稻香小镇再添文化新地标

2024-07-03 0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时光文明

亲情联结

红色榜样

幸福约定

心语团星

风物民俗

党建引领

旧物展陈

作为街口街的首个村史馆,背后有着怎样的建设故事?信息时报微社区记者特别专访了街口街相关负责人。

记者:

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街口街:

场地面积不是特别大,但需要展示的内容比较多。经过研究后,我们采用了一些适合实际情况的视听多媒体技术。我们将团星村800多年来的发展故事浓缩成一个13分钟的《团星印记》微纪录片。该片邀请了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信息时报视频总监卢一鸣担任导演。我们用这个微纪录片作为整个展馆的观展起点,参观者看完这个片后,首先会对整个团星村有一个初步、大体了解。之后,我们再将团星村最具代表性的人、事、物进行分区重点布展,加深参观者的印象。同时,部分展区附有二维码,提供更为详尽、全面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介绍。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每一个观展者参观完后都能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更为深刻、具象的“团星印记”。

记者:

在村史的挖掘过程中有什么特别收获?

街口街:

主要有三大收获。一是弄清楚了村里最大的姓氏族群松柏堂黄氏先祖在南宋时期迁来从化前在广州的第一个落脚点。二是挖掘出了村里的一个红色巾帼榜样——黄惠芳。出生于松柏堂村的黄惠芳是从化最早的13名党员之一,曾在从化温泉、韶关曲江等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是当时妇女抗战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牺牲时年仅26岁。三是挖掘出了两个家风传承故事,一个是百年古祠——西溪祖祠背后的“见利思义”精神内涵;一个是和顺里的正能量。作为团星村里最多姓氏的一个自然村——和顺里,在“和风开万丈,顺里乐千家”共同的家庭生活愿景影响下,300多年来,村里6个不同姓氏的村民共同耕作、共同生活,和睦相处、守望相助。这一幸福画面与现在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相一致,是凝魂聚气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记者:

团星村史馆还有其它特点吗?

街口街:

我们都说,时光是最好的礼物,时间总给我们留下最好的东西。因此,我们在馆内设置了一个“未来邮筒”,并长期开展团星未来邮筒慢递活动,向广大村民、游客征集“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这个活动我们采取线上与线下同步开展的方式。我们会将收到的信件投放至邮筒中,并在约定的时间为大家发出这份跨越时间的礼物。不管大家未来身在何方,都能通过这一封信件回忆起曾经的自己。有一个群体,我们在建馆前就做了特别征集,那就是团星村籍的小朋友,我们希望这个村史馆能够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也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自豪感,激励他们长大后积极为家乡做贡献。此外,我们还特别注重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村民们积极参加我们举办的“心语团星”、老旧物件征集等活动。尤其是看到村民们写下的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深情祝福,村史馆建设小组所有工作人员的心里都很感动,觉得所有的辛劳都是值得的。

记者:

关于团星村史馆,未来还有什么计划吗?

街口街:

我们计划通过此次建设村史馆的契机,继续联合村史馆承建方、策展方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打造一个“团星数据库”,充分发挥微社区e家通驻街记者的采编优势,进一步挖掘完善村史,继续收集反映区域历史、民俗文化的实物展品,长期关注、记录团星村的发展变化,适时更新村史馆展览内容,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赋予村史馆更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此外,该馆还是与小镇的党员服务驿站一体化建设,未来将通过整合服务资源、集聚服务力量,深入推进党员服务活动,助力小镇建设、发展。

【类别 原创】

【记者 街口君】

【编辑 邓菲菲 Milly】

图/信息时报记者 熊仁

视频/信息时报记者 雷与虹 熊仁

【信息时报微信视频号 】又上新啦!

先赞一个再说

广东一地刚刚通报!

明确了!广东春节严控这些活动,八类人群返乡需核酸检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