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介绍一下歼20战机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2024-07-11 12: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于很多军事迷的朋友来说,美军F22猛禽战机一直是全球最先进的战斗机型之一!它一直被众多国家关注!同样对于中国来说,歼-20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军迷们一直把这两款战机拿出来作对比,下面小编就具体的对这两款战机在性能以及武器装备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够对广大的军迷朋友有所帮助!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F22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歼-20

  首先介绍一下F22“猛禽”战机: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它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联合研制的单座双发高隐身性第五代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

  F-22于1990年进行首飞,2000年代中期陆续进入美国空军服役,以取代上一代的主力机种F-15鹰式战斗机。洛克希德·马丁为主承包商,负责设计大部分机身、武器系统和F-22的最终组装。计划合作伙伴波音则提供机翼、后机身、航空电子综合系统和培训系统。2014年9月22日据美国五角大楼宣布,F22首次投入实战,参加对叙利亚ISIS的打击。

  2011年12月,第195架也是最后一架F-22上线!

  中国歼-20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歼-20(J-20),绰号“威龙”,北约代号“火牙”(FIRE FANG)。是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研制的最新一代(欧美旧标准为第四代,新标准以及俄罗斯标准为第五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斗机,用于接替歼10、歼11等第三代空中优势/多用途歼击机的未来重型歼击机型号,该机将担负我军未来对空、对海的主权维护任务。预计歼-20将在2017~2019年间投入使用,2020年后逐步形成战斗力。首架原型机于2011年1月11日在成都实现首飞。

  相关数据对比:

  最大飞行速度:F22“猛禽”:2570km/h 歼-20“威龙”:3062.7km/h

  最大航程:F22“猛禽”:3200km 歼-20“威龙”:6000km

  武器装备:

  22“猛禽”: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1)机炮:一门20mm M61A2火神式六管旋转机炮,配有480发炮弹空对空构型; (2)6枚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 (3)2枚AIM-9响尾蛇导弹; (4)空对地构型; (5)2枚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2枚AIM-9响尾蛇导弹; (6)2枚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或 2枚风偏修正弹药洒布器或 8枚GBU-39小直径炸弹;

  歼-20“威龙”: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据推测,歼-20的可选装备如下:(1)远程空对空导弹:霹雳-21,中程空对空导弹:霹雳-12D,近程空对空导弹:霹雳-10,近程空对空格斗导弹:霹雳-8;(2)精确制导滑翔炸弹:雷石-6;(3)机炮:一门23毫米双管航空机炮。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歼-20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F22

  乘员:F22“猛禽”:1人 歼-20“威龙”:1人

  机长:F22“猛禽”:18.9m 歼-20“威龙”:20.3m

  空重:F22“猛禽”:14365kg 歼-20“威龙”:17000kg

  最大起飞重量:F22“猛禽”:36288kg 歼-20“威龙”:37000kg

  发动机型号:F22“猛禽”:两台普-惠“黄蜂长”F119-PW-100 歼-20“威龙”:涡扇15发动机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歼-20

  总评:在飞行速度以及航程上很明显中国歼-20是由很大优势的!在武器配备上两架飞机都配备了本国先进的导弹系统,在此不好评说!在空重以及最大起飞重量上看,F22将比歼-20多出2吨多的载重,虽然它牺牲了航程,但是装弹量很明显有所增加!

  F22猛禽战机与中国歼20性能大对比! 孰强孰弱一看便知!

  F22

  对于此两款战机,一个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另一个是世界上第二架应用EODAS的战斗机。所以说孰强孰弱还要看实战中的表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