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者不惧,仁者无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仁者无敌! 勇者不惧,仁者无敌

勇者不惧,仁者无敌

2024-06-26 0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他,儿时痴迷中华传统武术,14岁入嵩山少林寺潜心习武。18岁服役于武警河南省总队,随即被武警总队调选进京。因出色的武术功底而被选入成都体院系统地学习散打专业,随后担任武警部队武术教官。同年,经中国体委选拔成为中国散打队首批运动员。他的运动员生涯璀璨而辉煌:建国以来首位代表中国国家队出征国际散打搏击赛场的运动员,16次获得全国散打冠军,3次获得世界搏击对抗赛冠军,荣膺中国武英级运动员。历任特警队长、刑警、全国警察大练兵该区域总教官、治安大队队长。从警十余载,他获得二等功5次,三等功7次。昔日散打擂台上,他击败国际自由搏击高手,摘冠凯旋;现今没有硝烟战场中,他徒手勇擒杀人凶犯,金盾生辉,历年来被其亲手擒获的人犯就达千余名。如果说这是一部电影,也许会被认为赋予太多传奇色彩,令人难以置信。但这却是一个人真实而传奇的一段经历。他就是被世人称为“中原第一腿”、“佛山十大名捕”名列榜首的第一捕头---杨建芳。在散打界与刑警圈,杨建芳的名字被屡屡提及,很多人耳熟能详。散打界内杨建芳的成绩有目共睹,而他一招转身后摆腿更是使得出神入化,频频上演KO好戏,演绎高潮迭起的擂台风云,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本着保护选手安全的原则,不得不在散打规则中明文规定严禁使用后摆腿攻击对手头部。在刑警圈内,杨建芳一脚踢翻省散打队教练出身的恶性杀人犯徐化昂,兵不血刃生擒顽凶,更让他的威名远播,他利落矫健的身手每每成为犯罪分子的噩梦。杨建芳虽已投身公安事业多年,告别了武术第一线,但他却并没有离开热爱着的武术圈。他以丰富的比赛经验和阅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武术裁判员。2007年10月13日在深圳举办“英雄传说”国际自由搏击争霸赛中,杨建芳以场地裁判的身份重登拳台,赢得全场雷鸣般持久的掌声。他以自己特有方式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尽上自己的一份心,以诠释着他对武术事业一生不变的深沉挚爱。为了让大家更多了解这位武林传奇人物,受《拳击与格斗》之邀,杨建芳与记者面对面,共同对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

记:您好,在武术界您有一个非常威风的绰号--“中原第一腿”,您以标志性的转身后摆腿KO了许多选手,KO率在当时武术届名列前茅。当年甚至出于对选手安全保护原则,散打规则都进行了更改。很多读者最关心的是您的转身后摆如此神奇的秘诀是什么?

杨:我的转身后摆腿技术是我自己改良过的,与传统的后摆腿有些区别。一般的转身后摆都是走的弧线,因此速度上要慢些,命中率就不理想。我的后摆幅度更小些,先是类似后踢的转身直线踢出,然后再进行弧线的抽击,这样我的后摆路线上等于走了一半捷径,线路更短,速度也更快,命中率就提高了。我作为教练曾指导过郑裕蒿的转身后摆腿,他的打击路线和我类似,这样踢出的后摆腿都很快,力量也足。

记:作为中国首批散打国家队的队员,您见证了散打运动的变迁。在您看来现目前的散打锦标赛比赛中的技术动作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区别吗?

杨:散打发展这么多年,整个体制也在逐渐发展和完善之中,技术上自然也有了改变。早期的散打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风格非常多元化,大家都从传统武术流派中汲取营养运用到散打这个新生事物中。虽然当时的技术动作相比现在还较粗糙,但比赛中你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动作:腾空踢腿、主动倒地扫腿、剪刀脚等等。随着散打的锦标体制完善,比赛的胜负成为了关键,现在锦标赛教练都以稳为主,赢是最终目的,因此比赛中很少看到大胆的高难度动作,大家都争取得分并确保自己不失分。

记:散打锦标赛属于业余性质赛事,散打王对抗赛属于商业性质的职业赛事。两者的风格很不一样。对于锦标赛来说成绩是第一位,但对于职业赛事来说观众更希望能看到精彩比赛。现在我国散打选手经常在业余与职业赛事不同规则中来回训练和参赛,对于选手来说带护具和不带护具规则的适应性也成为一个难题。

杨:是的,不同规则的比赛对运动员素质要求不一样。锦标赛对抢点和防御的要求更看重,而职业散打赛事则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抗打击能力和体能。两条路都该走,定向培养适合各自风格的运动员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武术职业化,与国际市场接轨,也将是中国武术今后发展的方向。

记:说到职业化,英雄传说职业搏击比赛中您是当晚比赛的裁判。这种职业赛事对裁判的要求非常高,既要考虑到运动员本身的安全,又要考虑到比赛的连续性和观赏性。我知道您曾经担任过广东省省运会散打比赛裁判长,相比业余赛事,职业比赛对裁判有什么不同要求?

杨:职业比赛本身强调对抗和重击,选手不带护具,因此裁判的保护对于选手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对于裁判来说三点很重要:经验、判断力和控制能力。有临场经验的裁判在关键时刻要能把握住场上形势,在一方出现危险时及时保护选手,当一方因为重击出现晕厥时,你一定要有能力及时制止对手的继续攻击,此时运动员的生命安全都在你手里。有时选手进行连续攻击,裁判也要根据身形预测进攻的动作,既不能随便去中断正常的连续动作,更需要掌握住比赛的节奏,保证比赛的流畅性和观赏性。

记:您是练习北少林拳出身的。现在很多爱好者认为传统武术相比散打缺乏实战磨练,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杨:散打作为现代搏击有它的优势:那就是有保护的实战机会多,针对性强,见效快。但同样它也有短板:下降快。几年弃而不练,或者年纪一上升,马上就退了。传统武术的功力训练有其独特之处,40岁照样可以打。而现实中的冲突和擂台上不同,不可能让你拉开架势打。危险可能发生一瞬,场地也是不可预知的:火车车厢里、楼梯转角处、小房间内、胡同里等等。传统武术讲的是一招制敌,利用瞬间爆发在对方没有发挥之前就制服对手。速度、突然性、隐蔽性、爆发力是关键。而在擂台上公平的环境下,大家都有预警和防护意识,你基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擂台比得是体能、技术、战术意识。

记:您长年在刑侦第一线,可以说经常在刀枪之中闯过生死关,多次徒手制服携带凶器的暴徒。那和擂台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在冲突中你是如何运用武术制服敌人的?

杨:在刑事案件侦破中很多歹徒都是携带着匕首、手枪、甚至炸药的亡命之徒。面对这样的敌人你必须要作到一瞬间就让对手失去抵抗的能力,不然敌人的武器很可能会威胁你或者是周边百姓的性命。一般是趁对手不注意的情形下,突然发动攻击,以快制慢,以狠打弱。打倒对手后要迅速控制对手,不让他有丝毫反扑的机会。比如我一个钩拳打中对手胃部中枢神经,在对手倒下去的时候我的左手要穿过对手掖下反扣住对手的右手,形成控制局面。一般人都是右手使用凶器,你不注意控制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危险。

记:您在刑侦第一线工作多年,抓捕过徐化昂这样的恶性杀人犯,武术是否让你在生死第一线上拥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斗争优势?

杨:多年的武术训练让我的身手和应变能力相比一般人在打击犯罪中更具有力度优势和准确性能。在行动中我都会冲在前锋,以最快的速度制服敌人,控制局面。05年严打街头犯罪行动中,经我手抓捕的罪犯一年就达300余人。同时,武术训练也让我更能观察一些小的细节,能在危险发生前及时制止敌人。但第一线的斗争是非常残酷的,很多犯罪分子都是亡命之徒,我们很多干警在抓捕的过程中也付出过血的代价。我现在分管治安,在维护百姓安定的同时,更担当着保护我们同志的安全的责任,这就对我们抓捕计划和行动布置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记:您出身武术届,并在各个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对于有志从事武术事业的年轻人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杨:武术,成就了我的今天,也一直以来是鞭策着我前行的行为规则。现实生活中,我见过很多武者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见闻过一些武者在迷茫中一度失足彻底走上不归路。做人首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很多人习武之人早年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优良的成绩,但取得到冠军之后,却因为没有更高远的目标和一颗平常心来面对角色的转换而迷失了方向误导了人生。事实上,人生并不是简单的擂台。我虽然曾经是散打冠军,但在刚进入公安系统时,我很清楚地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新兵,需要付出同样的努力去从头学习,象当年习武时那样,拿出足够的热爱和执著,用良好平和的心态融入新的工作氛围,一步一步扎实打好基础。我的师兄乔立夫,作为中国散打运动员,他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公允地说,他为推动中国武术发展是曾经有过贡献的。但却因一时迷失而走错了道路。他临走时(笔者注:临刑前)最后的要求居然是希望能穿着我们当年代表中国散打队第一次出战国际赛场的队服上路。乔立夫对武术是很眷恋和热爱的,临走前最后的请求说明他从内心里对自己一失足而蹈不归路的忏悔。虽然,时间的流逝已经冲淡了些许当年的感慨,但在今天,谈及这些往事,我仍然百感交集。我衷心地希望热爱和练习武术的年轻人在锻炼自己的身体的同时,也能好好锤炼自己的心态,不要忽略了对德行的修为。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融入社会,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合格的答卷,为回馈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记:谢谢您的建议,希望更多的年轻武者能听到您的忠告。

杨:感谢《拳击与格斗》杂志能为我提供一个与读者交流的平台。为了心中共同的挚爱,我们相识于《拳击与格斗》,在此,我祝愿我们中国的武术事业能有一个欣欣向荣、美好的明天,希望普天之下所有的武术爱好者能缘于武术的渊源,而久远于武术精髓中的真诚与和谐。祝愿《拳击与格斗》杂志越办越好。

 

结束了采访,杨建芳的话给了我很多的思考。武术的本质是“止戈”,武术的目的在于保护自我,保护他人,锄强扶弱。杨建芳作为首批散打国家队队员,在擂台上勇战外国搏击好手,以胜利来维护武术散打的荣誉;作为一名公安干警,以行动来惩恶扬善,保护百姓安宁;作为一名资深的武术裁判,在擂台时刻保护着运动员的安危。尽管身份不同,但杨建芳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以自身的行动来诠释着武术的本质。正所谓勇者不惧,仁者无敌,祝愿所有战斗在第一线的英雄们一生平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