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熊猫生存之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竹子最珍贵 “国宝”大熊猫生存之谜

“国宝”大熊猫生存之谜

2024-07-04 03: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古老物种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受关注的濒危动物。在中国,大熊猫自古以来被视为神兽,有“国宝”和“活化石”之称。大熊猫的系统演化始见于更新世初期,在800万~900万年前,从由熊类分离出来始熊猫一支进化形成。这是科学家分析了大量的出土化石、运用先进生物分子技术做出的推断。

  这些年,科学家通过对大熊猫栖息地生态环境的评估,依据濒危物种小种群机制理论推测,大熊猫若要离开人类的庇护自主生存,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至少要达到8000只,如果不能达到这个数量,整个种群最终会走向灭绝。“国宝”该如何生存下去,在现如今随着气候变暖的条件下,让我们共同关注。

  大熊猫是如何被发现的?

  历史典籍中的大熊猫大多出现在稀奇古怪的故事和传说中,这些史载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斑斑痕迹。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录了这样一个传说,游牧民族首领轩辕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的军队就是一支神奇的猛兽之师。这支军队中有熊罴、老虎,还有被描述成“貔貅”的大熊猫,这是关于大熊猫最早的传说。诞生于3000年前的《尔雅》是中国第一部列举事物考订名称的专著,它在《释兽》篇中以“貌貘”的名称记载了大熊猫最古老的注解。

  在近代,大熊猫并没有因为它的珍贵神奇而获得庇护,相反却因为奇货可居引来杀身之祸。1869年,一个名叫戴维的法国传教士在中国四川一个叫穆坪的地方获得了一个大熊猫标本,并把它带回法国,在巴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展出。这是中国大熊猫第一次在西方世界露面。从这一时刻起,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开始趋之若鹜,考察团、猎捕队纷至沓来。1928年,一对名叫西奥多和克米特的兄弟来到中国,在越西同时开枪射杀了一只成年雌性大熊猫,在这次猎捕中他们还幸运地得到一张熊猫皮。后来这只大熊猫的标本保存在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中。这对为能够猎杀到中国大熊猫而骄傲的兄弟,有一个更让他们骄傲的父亲,那就是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电影纪录片,展现了当年中国大熊猫在美国受到的盛大礼遇。一位名叫哈克尼斯夫人的女人,曾经三次来到中国四川大熊猫主产区,以宠物狗的名义费尽周折将一只名叫苏琳的雄性大熊猫带到美国。哈尼斯夫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下了《女人与熊猫》一书,这部作品成了当时的畅销书。芝加哥动物园破天荒地为苏琳举办了展出,在当时引起轰动。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散尽以后,外国人对中国大熊猫近似战争的猎杀才偃旗息鼓。

  大熊猫为何怕热不怕冷?

  大熊猫是喜欢独处的隐逸之士,长期生活在林木郁闭度较大的地方,这种选择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山高林密的大山区里气温相对较低,冬天更冷,为了抵御寒冷,大熊猫身上就进化出了一层厚厚的皮毛,这套“毛皮大衣”可以抵御零下10多摄氏度的低温。可是当它们来到低海拔地区后,气温较高,厚厚的毛皮不容易散热,于是身上就会感觉不舒服。据专家介绍,大熊猫最适应的气温是零下10℃到零上25℃,低于或者超过这个温度,大熊猫都会感觉不适。另外,高大的树木遮住了阳光,为喜欢阴暗潮湿的低矮植物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在高大树木的庇护下,包括大熊猫的主食——竹子在内的植物得以茂盛生长,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在大熊猫栖息地生长可供大熊猫取食的竹子有40多种,其中仅箭竹类就有20多种。目前在岷山、邛崃、大小相岭等地分布较广的竹种如缺苞箭竹、冷箭竹、紫箭竹、拐棍竹和糙花箭竹都是大熊猫最喜欢的主食竹种,而这些竹种都是小径竹种。这也说明大熊猫不是什么竹子都吃,它是有选择性的,最喜欢吃的是拐棍竹和冷箭竹。在一年里,一只大熊猫在拐棍竹林中生活130天,平均每天能吃掉727棵竹子;在冷箭竹林中生活235天;平均每天吃掉339棵竹子。这样计算,一年的时间里大熊猫吃掉的这两种竹子加起来共有17.5万棵。

  这种生存环境远离尘世喧嚣,清凉静谧,和谐有序。满目的绿色肆意宣泄着生命的活力,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独特的气候条件。中国的大熊猫分布在陕西的南部和四川交界的地方,这些地方是温带和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因为温带和亚热带独特的自然气候,造就了它独特的植被。在这种植被和气候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一个适合大熊猫生存发育繁衍的环境。所以,大熊猫这个珍稀的动物在这块地区世代繁衍。

  这样舒适的生存环境看起来似乎与耸人听闻的全球气候变暖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科学家通过收集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19个气象站的几十年气象观察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这其中便有惊人的发现。

  全球变暖,大熊猫要搬家?

  2004年初,一本名为《气候变化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研究》的专著出版,这本书的作者是气象学家林尔达和他的课题小组成员。书的原型是林尔达及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这是在经过4年的全面研究分析之后才公诸于世的。在这本著作中他们回答了社会上普遍关注的“气候变暖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的问题。他们的结论是:从100年的尺度上看,气候变化趋势平衡,但有增暖变干的迹象,以形成干暖气候为特征。增暖,主要表现在多年的平均气温增高,月平均最低气温值增加,而月均最高气温平稳温差变小;变干则引发降水量少,夏秋季节尤其明显。这个研究成果让很多人感到失望,有些人甚至怀疑这是气象学家的误判。

  气象学家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个结论的准确性。过去100年里岷山大熊猫分布区平均气温增加0.37℃,邛崃分布区增加0.98℃,大小相岭和大凉山分布区增加0.73℃,而秦岭佛坪分布区增加达到1.23℃。证明变干最直接的数据是降水量的减少,根据各气象站点长期以来的水文数据分析,秦岭、岷山、邛崃、大小相岭和凉山分布地区降水量分别减少了6.1495、5.9068、4.9014和1.365毫米;北川减少量最大,达到了19.51毫米。这些枯燥乏味的数字在转述一个严酷的现实——气候变暖已经发生了!

  通过观察表明大熊猫栖息地近些年气候在变暖,而且有些地区的降水量也在减少,根据区气候模式情景预测,这个范围之内,未来依然是变暖变干的趋势,未来三五十年依然是变干变暖。

  变干变暖对大熊猫意味着什么?

  首先,升温会导致覆雪的减少和植物生长周期的延长,这将威胁到那些只适应寒冷环境的植物的生存。在松潘大熊猫栖息地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区,作为优势树种的针叶林在日益变暖的环境中就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向更高海拔、更寒冷的环境迁移,要么被另一些适合生存在较暖环境的树种所取代。迁移和取代的过程都是潜移默化、不露声色的。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一些生长缓慢的耐阴植物将在森林演替过程中逐渐退出物种间的竞争,而让位于喜光的先锋树种,因为喜光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是耐阴植物的2~3倍。最终结果很可能演化为:喜光次生林长驱直入,侵占了原本属于针叶林的领地,甚至导致针叶树种消失,大熊猫也将因此失去生存的环境。

  此外,气候变暖最直接的受害者是那些喜阴的小径竹子。而竹子几乎是大熊猫唯一的生存依赖,竹子的生存状况决定了大熊猫未来的命运。1983年四川邛崃山脉暴发了冷箭竹大面积开花的事件,栖息在这里、以冷箭竹为主食竹的大熊猫出现了大饥荒,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人们为危难的大熊猫组织了一场空前的大营救,竭尽全力地挽救了34只大熊猫的生命,但还是有41只因饥饿而丧生。

  竹子开花对于它本身而言是一次顺应自然的劫后重生,但是对于大熊猫而言却是一场无法摆脱的噩梦。我们无需再为印证气候是否变暖寻找更多的证据,变暖的阴云已经如影随形,而每一种生命都有权利在这个气候正在发生变化的自然界中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害怕有一天,当我们不得不与大熊猫辞别的时候,当这些惹人怜爱的动物们,这个像化石一样古老的物种,最终断送在自誉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手中时,我们的内心将面对怎样的讽刺与谴责,将承受怎样悔恨与悲哀。为了大熊猫的未来,为了不会拥有最后的辞别,我们今天该做些什么呢?

  致谢:本文参考四川省气象影视中心制作的《大熊猫的前尘与未来》纪录片

  (责任编辑:李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