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法义思维(7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声闻戒 共修法义思维(74

共修法义思维(74

2024-07-02 2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何谓“持戒度”?其心理特征是什么?

1.什么是持戒度?严格遵守清规戒律就是持戒度吗?对“由遮止损他事,令意起厌离之思者谓之戒”有何理解?如果持戒不是建立在“厌离损害有情”的心理基础上,可否称为持戒度?

思惟修习分享:

(一) 之前有看到过菩萨有关持戒的内容,讲的是菩萨面对杀盗淫妄,就好像面对火宅和牢狱那样,要躲得远远的。

(二)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更加理解守戒其实是在防非止恶。看见杀盗淫妄,不但要躲得远远的,并且要一点点的想法都没有。

2.有人认为声闻戒严格禁止的行为,在菩萨戒中有开许,于是向往更宽松的菩萨戒。我也如此吗?菩萨遇到特殊情况时,显现与声闻戒相违的身语行为,是出于什么发心?较之声闻戒,菩萨戒在意上有开许吗?是更严格还是更宽松?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我没有觉得菩萨戒更宽松,想法,我认为菩萨戒更难了。

(二) 声闻戒主要是别解脱戒,是制止身发生,有实际的行为才算犯罪。而菩萨戒中的律仪戒,指的是连想都不能想。想一想就犯戒了。

(三) 因此,别解脱戒只是和律仪戒的方向一致,而律仪戒更加在意的是起心动念。

3.有人认为菩萨戒护心为主,不必拘泥身语,以济公示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为由,不认真对待身语的行为规范。我也如此吗?真有防非止恶之心,会表现出怎样的言行?凡夫应如何向佛菩萨学习?我效仿菩萨行,是找借口摆脱声闻戒的束缚,还是临摹佛菩萨内在的生命品质?

思惟修习分享:

(一) 防范起心动念是更加高于实际行动的,怎么样才能动身不动心呢?我觉得这个好难。非大成就的觉着是不太可能做到的。

(二) 第二个理由是,如果起心动念都制止了,根本就没有“酒肉穿肠过”的动机和理由。所以因为菩萨戒护身而“酒肉穿肠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

(三) 以我的能力,还是要别解脱戒和律仪戒一起防非止恶的,不临摹佛菩萨内在的生命品质,是没有出路的。

4.持戒圆满的标准是什么?是否要让一切有情都远离损害才算持戒圆满?持戒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持戒所止息的不只是外在行为,更是要止息行为背后的心理基础,即贪嗔痴的不善相续。”对此有何理解?

思惟修习分享:

(一) 持戒圆满的标准,并非让一起有情都远离损害。成佛前根本不可能,也就不可能有佛成佛了。

(二) 持戒圆满的标准是遮止外在的不善行为和内在的不善的心念,形成巨大的心理相续后,能彻底防非止恶,持戒才算圆满。

(三) 感觉这个标准好难呀,相当于遮止一切贪嗔痴,真正做到为利有情愿而活着,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一切一切的起心动念都要安住在善行和善心上。感觉也越来越接近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