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PE薄膜的抗穿刺能力?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以乙烯与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pe薄膜 如何提高PE薄膜的抗穿刺能力?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以乙烯与α

如何提高PE薄膜的抗穿刺能力?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以乙烯与α

2024-06-29 08: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模切之家APP,(https://xueqiu.com/8157941849/133400803)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是以乙烯与α-烯烃(如1-丁烯)共聚得到的聚乙烯树脂,其密度范围为0.910~0.940 g/cm3。LLDPE薄膜的综合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拉伸和撕裂强度,且耐寒、耐候性较好,是适合不同地区气候条件被广泛使用的通用薄膜(如农膜、棚地膜等)材料。LLDPE的分子链通常呈线型结构,主链上含有少量短支链结构,几乎没有长支链,因此在结晶时分子间排列较规整,形成的结晶尺寸较大,导致其薄膜产品的冲击韧性和抗穿刺性能较差,透光性也不如低密度聚乙烯。

茂金属聚乙烯(mPE)是指茂金属催化剂催化聚合得到的聚乙烯,其特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分子链为长支链结构且分布均匀,将其与普通LLDPE共混时可显著改善LLDPE的强度、韧性和抗穿刺性能,并可提高薄膜透明性。但mPE存在生产成本高和不易加工等缺点,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用辐照法可在聚乙烯分子链上生成活性自由基,并引发枝化反应形成长支链,利用该方法制备的长链支化聚乙烯性能优异,尤其是加工性能好。

采用γ射线对LLDPE进行辐照处理得到辐照LLDPE(xPE)。用xPE和mPE分别与LLDPE共混改性制得抗穿刺LLDPE/xPE和LLDPE/mPE薄膜。利用DSC,GPC,SEM等方法分析了薄膜的抗穿刺性能。

一般认为聚乙烯薄膜的抗穿刺力与其分子链上的支化链分布有密切关系,mPE的分子链上由于含有少量长支链,可提高材料性能,故常用于共混改性提高聚乙烯的抗穿刺性能。3种LLDPE薄膜的抗穿刺性能曲线见图1。从图1可看出,LLDPE/mPE薄膜的抗穿刺力相比LLDPE薄膜显著提高。这是因为,mPE更规整的链结构及少量长支链改进了LLDPE薄膜的抗穿刺性能。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性能也明显好于LLDPE薄膜,基本与LLDPE/mPE薄膜的抗穿刺实验曲线接近,这与xPE主链上形成了少量长支链的结论相吻合。

3种LLDPE抗穿刺性能曲线

厚度为30 μm 的3种LLDPE薄膜的抗穿刺性能,LLDPE薄膜的抗穿刺力为12.5 N。对于LLDPE/xPE薄膜,当m(LLDPE)∶m(xPE)=90∶10时,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力为12.7 N,较LLDPE薄膜仅提高了1.6%。这可能是因为,xPE中的长支链含量较低,当其用量较少时,其增强分子链缠结的效果还不明显。随xPE含量的增大,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力先逐渐增大后略有减小。当m(LLDPE)∶m(xPE)=80∶20时,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力为14.4 N,较LLDPE薄膜提高了15.2%,说明xPE用量的提高可使共混体系中长支链明显增加,体系中分子链缠结和晶区“系带”增加,从而提高薄膜的抗穿刺性能。对于LLDPE/mPE薄膜,当m(LLDPE)∶m(mPE)=90∶10时,薄膜抗穿刺力为14.5 N,较LLDPE薄膜提高约16.0%;继续增大mPE的含量,薄膜的抗穿刺力变化不大。实验结果表明,少量的mPE即可明显提高LLDPE/mPE薄膜的抗穿刺性能,这是由于mPE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窄、分子结构更规整、长支链较多且分布更加均匀。

01

薄膜的抗穿刺能

薄膜的抗穿刺能可更全面反映薄膜的抗穿刺性能。采用下式计算LLDPE薄膜的抗穿刺能:

E=∫FD

公式中,

E为抗穿刺能,mJ;

F为抗穿刺力,N;

D为穿刺位移,mm。

3种LLDPE薄膜的抗穿刺能,当m(LLDPE)∶m(xPE)=90∶10时,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能为237.1 mJ,较LLDPE薄膜提高了10.5% 。继续增加xPE的含量, 当m(LLDPE)∶m(xPE)=80∶20,m(LLDPE)∶m(xPE)=50∶50时,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能分别为268.0 mJ和264.0 mJ,较LLDPE薄膜分别提高了24.9%和23.0%,即随xPE含量的增大,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能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对于LLDPE/mPE薄膜,当m(LLDPE)∶m(mPE)=90∶10时,薄膜抗穿刺能为288.7 mJ,较LLDPE薄膜提高了34.5%;继续增大mPE含量,LLDPE/mPE薄膜的抗穿刺能先略有减小后略有增大,总体变化幅度不大,说明mPE用量对LLDPE/mPE薄膜的抗穿刺能影响较小。实验结果表明,虽然xPE和mPE中长支链的含量不同,但均可增加LLDPE分子链间的缠结和分子链间作用力,使薄膜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不发生破坏形变的时间延长,因此延长了薄膜使用寿命。

试样的GPC曲线,从GPC图可看出,LLDPE的Mw=105 600,Mw/Mn=4.21;而xPE的Mw=113 600,且Mw/Mn=3.68,说明辐照是以枝化或偶联反应为主,使一部分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子链接枝到主链上形成长支链,使Mw略有增大,且分布变窄,这说明薄膜抗穿刺性能的增加与LLDPE/xPE中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含量的降低、长支链含量的增加密切相关。mPE的Mw=116 4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更窄,Mw/Mn仅为3.04,说明其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含量相对较低,此外聚合形成的长支链分布也比较均匀,所以即使用量较少,LLDPE/mPE薄膜抗穿刺性能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02

热性能的测试结果

3种LLDPE薄膜的DSC数据见表2。从表2可看出,随xPE的加入,LLDPE/xPE薄膜的结晶温度(Tc)较LLDPE略升高1~2 ℃,而熔点(Tm)以及熔融热焓(ΔHf)均变化不大,说明xPE形成的长支链有可能起到一定的成核作用,促进结晶生长,但很少量的长支链并不破坏LLDPE结晶形态的完整,因此熔点和结晶度几乎不变。随mPE用量的增加,LLDPE/mPE薄膜的结晶温度和熔点均稍有下降,但熔融热焓变化不大,这是由于mPE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且短支链含量较低,因此影响了LLDPE的结晶成核过程,使其结晶过冷度(Tm-Tc)略微增加。一般认为,LLDPE的熔点是由含共单体少的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决定,mPE的熔点低于LLDPE,故LLDPE/mPE的熔点略有下降。

03

SEM的表征结果

与LLDPE薄膜相比,LLDPE/xPE和LLDPE/mPE薄膜均产生了更密集和更均匀分布的银纹化,并逐渐扩展成纤维化,直至薄膜最终发生破损断裂。 

这是因为,xPE和mPE中少量的长支链促进了LLDPE分子链间的缠结,使其受到外力作用时可通过分子链解缠结、分子链间摩擦增大等更有效耗散外力作用,使薄膜的抗穿刺性能得以提高。而长支链分布越均匀,对外力作用的耗散也越明显,薄膜的抗穿刺性能也越好。

04

结论 

1) xPE和mPE与LLDPE共混改性可提高LLDPE薄膜的抗穿刺性能。对于LLDPE/xPE薄膜,随xPE用量的增大,抗穿刺力增大,当m(LLDPE)∶m(xPE)=80∶20时,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力为14.4 N,较LLDPE薄膜提高了15.2%。对于LLDPE/mPE薄膜,少量的mPE用量即可提高薄膜的抗穿刺性能,当m(LLDPE)∶m(mPE)=90∶10时,薄膜抗穿刺力为14.5N,较LLDPE薄膜约提高16.0%。

2)当m(LLDPE)∶m(xPE)=80∶20时,LLDPE/xPE薄膜的抗穿刺能为268.0 mJ,较LLDPE薄膜提高了24.9%。当m(LLDPE)∶m(mPE)=90∶10时,LLDPE/mPE薄膜的抗穿刺能为288.7mJ,较LLDPE薄膜提高了34.5%。

3)xPE和mPE中均含有少量长支链,有利于增强分子链间的缠结,并提高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改善LLDPE薄膜的抗穿刺性能,延长薄膜使用寿命。

来源:PE聚乙烯产业链

点击下图查看所有公众号关注二维码

往期干货:(可点击查看)

百科 |  一文了解条缝(slot  coating)与挤压涂布(extrusion  coating)技术

干货 | 两种测试压敏胶初粘力的方法

技术|如何解决涂布烘干过程中产生细微的气泡问题?

盘点 | 导热石墨膜的特性及应用

盘点 | 双面胶材料知识点与使用范围

干货 | 双面胶涂布工艺详解

盘点 | 涂布生产车间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干货 | 涂布工序常见弊病分析及解决方案

干货 | 涂布贴合打皱的注意点及解决方法

科普 | 浅析薄膜表面摩擦

干货 | PE薄膜在干式复合中常见的四大问题及解决对策

干货 | 扩散膜的涂布工业及原理解析

干货 | 聚脂薄膜的涂布工艺及原理解析

干货 | 2大影响微凹涂布厚度的因素及测试方法

干货 | 4大影响粘合剂涂布状态的因素

干货 | 极片辊压打皱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干货 | 7大影响涂布液粘弹性的因素

百科 | 一文了解离型纸与离型膜的区别

干货 | 微凹涂布单元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百科 | 离型膜生产过程中10大常见问题分析

如想了解更多涂布方面的知识

请在公众号内回复“涂布群”,邀请加入涂布之家交流群。

添加时请备注:公司+姓名+职位+想了解涂布哪一方面的知识,审核加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