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茸茸的玲娜贝儿,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是DOI 毛茸茸的玲娜贝儿,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

毛茸茸的玲娜贝儿,为什么这么招人喜欢?

2023-03-11 16: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0月份一位永不塌房的当红女星席卷网络,刚出道20多天,就凭借美貌与软萌收割粉丝无数。她爱做美甲、会说上海话、和前辈争风吃醋..….如此个性十足的女星,给人的第一印象却是“过于可爱”。

她来自上海迪士尼,名字自带偶像气质——玲娜贝儿(Linabell),被粉丝们爱称为“川沙妲己”。其中“川沙”是说上海迪士尼乐园位于川沙镇,“妲己”显然说的是美貌狐狸精啦。

没错,这位女星正是一只大眼睛的粉色狐狸,拥有蓬松而毛茸茸的大尾巴,耳朵上还别着一朵美丽的兰花。

过于可爱也会带来麻烦…… 来自微博

玲娜贝儿的爆火不仅让迪士尼收获了人气,相关周边也是一度卖断了货。

来自微博

为什么玲娜贝儿出道即火?原因或许就在她毛茸茸的大尾巴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里。

01

毛茸茸的安全感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报告了一项实验研究:哈洛给一只从出生起就没有妈妈的幼猴提供了两只人造母猴,一只是用海绵和毛织物包裹,内置一个提供温暖的灯泡(绒布妈妈);另一只胸前安装奶瓶,但是由铁丝网制成,并不能提供舒适感(铁丝妈妈)。

哈洛把幼猴放到包含两只人造母猴的笼子里,结果发现,所有的幼猴几乎整天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只有在吃奶时迫不得已到铁丝母猴身上,吃完后便迅速回到绒布母猴身上。

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深入研究,心理学家们认为,“通过感官刺激接触可以获得安全感”在人类身上同样适用。

比如,怎么安慰一位伤心的朋友?或许拥抱是个好办法。如何在寒冷的冬天对抗生活的毒打?或许玲娜贝儿毛茸茸的大尾巴,能满足内心深处对安全感的渴求。

02

婴儿般的长相

玲娜贝儿不仅有毛茸茸的大尾巴哦,她还有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与小小的身体不成比例的大头、大脑门、大眼睛、饱满的面颊、后缩的下巴以及笨拙的动作......这些都是婴儿特有的视觉特征,这些特征被心理学家称为婴儿图式。

图虫创意

研究发现,与成人的脸相比,人们不仅对婴儿脸有明显的注意偏向,而且总是对其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对于动物来说, 可爱也能增加人们对其关怀程度,如研究表明,动物的萌会影响人们吃它们肉的倾向:一个动物越萌,人们就越不想吃掉它。

正如托尔斯泰曾言:“人并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

这些差异得益于我们对婴儿的积极刻板印象,当人们看到圆脸、宽额头、大眼睛、短鼻子以及小嘴巴的面部特征时大脑自动诱发推导出天真、诚实、善良和温暖等印象,因此,婴儿图式可以诱发人们产生保护欲,引起其关爱、照顾婴儿的行为,从而满足个体生存与繁衍的需要。

看到萌萌的婴儿、宠物或者玩具总会让人不自觉地嘴角上扬。研究表明,人们在看到婴儿的时候,与积极情绪有关的面部肌肉会自动激活。看到可爱的动物和非生命产品同样有利于人们保持心情愉悦。

03

“大”的刺激

婴儿和小动物是很可爱,但是,他们带给我们的感觉,似乎又和那种萌萌的毛绒宝贝不太一样,这很可能是“超常刺激”带来的影响。

关于超常刺激,荷兰生物学家尼科·廷贝亨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假蛋放到一堆真蛋中,这只假蛋的大小比真蛋大得多,明显不是鸟妈妈所生。但大蛋可以孵出更强壮的小鸟,更具生存优势。优先孵大蛋是鸟类的天性,所以鸟妈妈选择了优先孵化这只假蛋。

廷贝亨称这种现象为“超常刺激”,指那些能激发生物本能,但目的偏离了进化本意的刺激。

或许你会觉得鸟类真傻,但其实人类也在不知不觉中上了超常刺激的当,比如,当和成人等高、行为举止酷似人类的玲娜贝儿竖着狐狸耳朵,甩着狐狸尾巴出现在迪士尼时,你真的察觉出“违和感”了吗?

其实,在萌萌的毛绒宝贝的设计上,超常刺激也是非常常用的手段。比如像前面说过,我们对于婴儿会产生种种积极的情绪,那么把形象设计得比婴儿还婴儿就好了,眼睛做大,脑袋占身高的比例变大,毛茸茸的尾巴变大,眼睛也变大……于是,一个放在自然界显然比例失调,但却又异常可爱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图虫创意

产品的更新换代总是由消费者的喜好所推动的,玲娜贝儿的成功生动地说明了消费者们对于可爱的喜爱,以及人类能多大限度地为自己的进化本能买单。

最后这里再普个法:现在设计萌萌的虚拟形象做代言的商品越来越多了,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201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修正)》明确禁止使用10岁以下的儿童作为代言人。但即便是虚拟形象,在设计和进行商业运作时也要注意公序良俗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问题哦。

作者 | 唐义诚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

审核 | 樊春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编 | 丁 崝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

参考文献:

[1]张轶.(2020).浅析影视动画作品中女性面部比例及其审美趋势的异化. 美术教育研究(20),82-85. doi:CNKI:SUN:MSJY.0.2020-20-043.

[2]许丽颖,喻丰,周爱钦,杨沈龙 & 丁晓军.(2019).萌:感知与后效. 心理科学进展(04),689-699.

[3]居维宁.(1980).“恒河猴”的研究. 科技导报(01),80-82+71. doi:CNKI:SUN:KJDB.0.1980-01-020.

[4]许丽颖, 喻丰, 邬家骅, 韩婷婷, 赵靓. (2017). 拟人化: 从“它”到“他”. 心理科学进展, 25(11), 1942–1954.

[5]罗笠铢.婴儿图式的影响机制[D].重庆:西南大学,2012:1

关注公众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