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于谦含冤被斩,钦差抄家惊愕不已,太后一连数日茶饭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叫茶饭不思 忠臣于谦含冤被斩,钦差抄家惊愕不已,太后一连数日茶饭不思

忠臣于谦含冤被斩,钦差抄家惊愕不已,太后一连数日茶饭不思

2024-03-04 1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朱瞻基即位,本就不满朱棣将皇位传给朱高炽的汉王朱高煦,趁着朱瞻基皇位未稳,起兵谋反。朱棣马背上打天下,朱高煦也想重复自己父亲的曾经,想要抢夺这大明的皇位。

名不正言不顺,朱瞻基御驾亲征,于谦也跟随朱瞻基一同出征,在平定叛乱朱高煦投降之后,朱瞻基任命于谦为御史。

御史的职责就是监察百官,任命后于谦对这位谋反的汉王是一点没留情面,细数了他的种种罪行,将朱高煦骂得头都抬不起来。

也因此博得了朱瞻基的喜爱,任命其为巡抚,前往江西查案。

于谦到任之后,也确实是按照自己原先的设想,一心为了百姓做实事,他查出了江西各地的贪官污吏,为冤假错案平反,深得百姓民心。

百姓的称赞不是于谦的所求,他所求问心无愧,就是希望大明的百姓能够生活得越来越好,这样实打实做实事的官,百姓们自然发自肺腑地爱戴。

武能随军出征,文能查案办事,于谦是大明不可缺少的好官。朱瞻基在位之时,于谦深受圣宠,办起事来也能没有后顾之忧,从不拖泥带水。

只可惜朱瞻基在位时间并不长,朱祁镇上位之时,只是一个八岁的孩童,少不知事,极容易被奸臣蒙骗。

一直为民办事的于谦尚不知晓,这一位君主,将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的问题,而他也会因为这位君主,被处斩,这又是为什么呢?

奸臣蒙骗

正统年初,内阁以杨士奇为主的三杨为主要人物,这三位对于于谦十分尊敬,对于于谦上报上来的事情,一丝一毫都不敢耽搁。

知晓他一心为民,早上奏请的事情,基本上晚上就能够得到批复,这也是于谦大展拳脚的时候。

可在他们接连去世后,局势瞬间就变得不一样了,宦官王振,蒙骗朱祁镇,把持了朝政。

王振是个贪财之人,想要找他办事进奏,就必须先让他看到“诚意”,百官自然也都讨好王振,金银财宝流水一般地进了王振的腰包。

可于谦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他入京孑然一身,从不带任何东西。

有人曾经劝他,“就算不带金银财宝,你也可以带点土特产啊?”对此于谦的态度也很明确,他十分坦然,甩了甩袖子,淡笑回答:“只有清风。”

这也是两袖清风形容廉洁的由来,若遇明军,于谦这样的臣子得到重用,自然会为朝廷带来新的风气,只可惜不只君主昏庸,更有宦官专权。

王振一向瞧不起于谦,尤其他自己清正,看不惯这些贪官污吏,会毫不留情面地上书对他们进行弹劾,久而久之自然同不少大臣积怨。其中当然包括最为贪财的王振。

对此王振十分不满,一心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将于谦除掉。

原本他以为自己现在掌握着权力,处置一个臣子,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阻碍,想要以莫须有的罪名抓其下狱,随便找个由头处死于谦算了。但王振权力再大,也敌不过民心。

于谦对于玩弄权柄之事并不感兴趣。他入朝为官目的只有一个,为大明百姓做贡献,他给各地百姓做了不少事实,查案平反,查处贪官。

就连黄河发大水,危难之时,也是于谦亲自坐镇,不曾离去,筑修堤坝,为百姓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所以在百姓得知这样一位好官落狱自然不满,当即上京,跪在皇宫前请旨再查。

这样大的阵仗确实是让王振措手不及,本就是子虚乌有的罪名,被百姓这样一闹,自然不可能随意将于谦处死,只能放了他。将其放逐到山西,眼不见为净,王振此举实则还是为了自己。

可他只是个玩弄权柄之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竟然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导致了朱祁镇在瓦剌被俘,朝中一片混乱。

危难关头,于谦绝不可能置大明于不顾,当即领兵出征,应对蒙古军队的攻势。同时他辅佐朱祁钰上位,稳定朝中局面。

于谦求到了皇太后眼前,希望能够由皇太后出面,立朱祁钰为皇帝。皇太后一心也为大明,自然知晓其中利弊。

可当时朱祁钰并不想要做皇帝,百般推辞。毕竟朱祁镇只是被俘,尚未离世,再加上朱祁镇已然立了太子,就算真的要换代,也不该轮到他这个同朱祁镇同辈的人来做。

他做皇帝名不正言不顺,若是将来清算,自己根本得不着好,朱祁钰也是为了自己打算。

可当时太子太过年幼,根本不能成事,敌人又杀了过来,形势十分紧迫,于谦此时也根本顾不得礼法,对朱祁钰高声道:“此举完全是为了国家考虑,不是为了个人打算!”

言下之意就是,大明危矣,此时不是计较个人得失的时候,一切都是为了守护大明的江山,自此朱祁钰被立为代王。

敌寇俘虏了朱祁镇自然拿他做要挟,妄图逼迫于谦退兵,而于谦态度十分强硬,在军中有人提议后撤之时,于谦十分生气质问,“为什么要向敌人示弱,灭自己威风!”

没有于谦,大明当时的危局未必能解,后蒙古退兵,大明的江山才保了下来。明明保住了大明,可朱祁镇为何越发对于谦不满?

含冤而死

朱祁镇本就一直听从王振的谗言,王振没少在朱祁镇耳边说于谦的坏话,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朱祁镇本就不喜欢于谦。

再加上将自己立为太上皇,让自己的兄弟做皇上,这样的举动直接夺了朱祁镇手中的皇权,所以朱祁镇从瓦剌回来之后,对于谦自是没有好颜色。

直到朱祁钰去世,朱祁镇再次坐回了皇位,重新掌权,他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于谦,此时他握有皇权,针对于谦十分容易。

再加上那些本就不满于谦弹劾的官员,更是帮腔。徐有贞劝朱祁镇杀了于谦,也是拿朱祁镇最看重的皇权来要挟,“如果不杀于谦,那么复辟一事便师出无名。”

毕竟之前被架到了太上皇的位置上,朱祁镇不想再丢掉权力,遂下定决心,将于谦斩首。

原本是要杀于谦九族的,但于谦身死,引起了轰动,对此不满的人直接将矛头指向了皇帝,最终只派锦衣卫去抄了于谦的家。

可锦衣卫在抄家之时,不免震撼。于谦官位至此,家中竟然十分清贫,看不见什么珍贵的金银财宝,更不见金碧辉煌的景象,整个家中搜不出什么名贵的东西来。

一个“两袖清风”的臣子,自然不会被那些物质上的东西所诱惑,更何况于谦本就志不在此,品行高洁。

家中如此干净,没什么富贵之物,最珍贵的是赏赐的蟒袍和佩剑,纵使之前对他有过怀疑,再见到这样的家时,也该知晓他的清正廉洁。

太后当时年事已高,闭门不出不问朝政,所以等到她得知消息之时,为时已晚,一代为国为民一身才华的忠臣,已然陨落。

太后清楚大明能维持安稳,于谦功不可没,自己儿子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荒唐,她痛惜大明损失这样一位忠臣,茶饭不思多日。

可斯人已去,再怎么惋惜,人也救不回来了,朱祁镇糊涂,听信谗言,让大明损失了这样一位忠臣能将。

于谦一片丹心为国,他欣赏文天祥,自己一生的功绩与作为,丝毫不输他。

对大明他穷尽心血,对百姓他亲历亲为,能文能武,世所罕见,可这样的人却因为宦官当权,小人得道,最终冤死在刽子手的刀下,怎能不令人惋惜。

冤假错案,让多少名臣自此身陨,一片赤诚化作了泡沫消散,人生自古谁无死,可这样的能臣,不该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世。

纵使后来于谦被平反,但人已故去,与之一同而去的是那个辉煌的大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