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为何一边贬值一边通缩?人民币印那么多,钱都去了哪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什么东西一直没涨价还贬值了很多 人民币为何一边贬值一边通缩?人民币印那么多,钱都去了哪里?

人民币为何一边贬值一边通缩?人民币印那么多,钱都去了哪里?

2024-07-14 12: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天的文章有点难懂,而且比较敏感,建议先收藏后阅读。今天主要讲人民币印那么多,这些钱都去了哪里?还有人民币为何一边贬值一边通缩的问题...

10月4日 星期三

天气

小雨 16~19℃

限行

限行尾号:不限行

专车免费接送,专家指导买房

人民币,为何一边贬值一边通缩

说人民币贬值,是相对于美元的汇率而言。

不用看别的,就看2023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麻溜的从6.7一路跌到了7.3,我们可以很确定的说,人民币在国际上确实贬值了。

对老百姓而言,汇率贬值,意味着无论我们出国旅游或留学,或者是购买国外生产的商品,人民币计价都会更贵一些,这当然意味着人民币的贬值。

说人民币通缩,则是相对于人民币资产价格和工业品、消费品通胀而言。

过去一段时间,按照官方数据,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CPI涨幅)基本位于0附近,而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涨幅(PPI涨幅)干脆就是负值,经济妥妥位于通缩区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

按照CPI-PPI综合通胀率小于0且维持6个月以上来判断通缩时段的话,当前的中国经济,正位于其1/4个世纪以来的第六次通缩区间:

1997.12-2000.01;

2001.08-2002.11;

2009.01-2009.11;

2014.09-2016.06;

2020.05-2021.01;

2023.02-迄今。

更要命的,是本次通缩,还连带着我们最重要的两类资产——房子和股市一起下跌。

人民币为什么在国际上贬值,原因并不难理解——因为中国的印钞扩张速度比美国快太多,还有中国和美国国债利差持续扩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choice

既然印钞速度现在远远超过美国,为什么国内还通缩呢?

因为中国额外印钞的钱,基本都在金融系统中流转,用来偿还、支付各种债务和利息,真正进入到老百姓口袋里的太少了。

关于人民币印钞这么多,这些钱都去了哪里的问题,请看第二章。

正因为进入到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太少,加上过去疫情3年收入降低节衣缩食,没有人民群众的买买买,以老百姓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为主要指标的CPI指数自然就涨不起来。

另一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商品生产国,CPI指数涨不起来,就意味着中国的工业生产品整体上是过剩的,过去的过剩可以靠着给欧美出口,但现在出口也一路下滑,工业品过剩,PPI指数自然也就涨不起来。

更不必说,房价和股市的持续下跌,都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更加没法消费了,所以,中国就妥妥的进入了通缩区间。

简单说——

为什么汇率贬值,是因为印钞比较多;

为什么经济通缩,是因为印出来的钱,没有进入老百姓的口袋。

与中国对应的是,因为美国国内通胀严重,美元相比美国国内的购买力来说一直在贬值,而另一方面在国际上美元又在持续升值,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嘛,完全是人民币贬值又通缩问题的镜面。

自2022年年初开始,美国的M2货币增速就一直快速下降,到了2022年底,都已经进入负值区间,货币供应一直都在收缩,而且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强势,美联储也持续加息,由此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相对于其他国家都在一路上涨……

国际对比上表现出来,那就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持续升值。

那,为什么美元在美国国内购买力却在降低,美国的通胀也一直持续?

这个原因有3个。

第一个原因,看美国的M2增长率就明白,这一场通胀,是美国在疫情爆发以来疯狂印钞的结果,2020-2021年,美国M2增速远超中国,这意味着,美国的印钞速度也远超中国,只不过,印钞到通胀的传导大概需要18-24个月,所以美国现在的通胀,其实是其在2021年之前的疯狂印钞的结果。

第二个原因,可能也是更重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疫情爆发以来,持续给普通老百姓以及企业发钱,美国的企业和个人有钱了,自然就放开胆子买买买,于是就把物价给买上去了。

疫情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先后进行了三轮财政刺激,对中低收入民众直接补贴8700亿美元、对小企业补贴9700亿美元(代为支付员工薪水)、失业补贴增加7600亿美元、政府救助和税收优惠加起来又有1.1万亿美元……这些钱,基本都进入中下层民众的口袋。

资料来源:白宫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这些广泛的“撒币”行为,明显的降低了美国的贫富差距,也大大的提升了美国中下层民众的净财富水平和消费能力,穷人有钱才会通胀,由此导致了美国在疫情爆发之后不久,就出现了广泛的通胀。

根据金融机构的估计,就在疫情期间,本来失业率大增、收入急剧降低的美国人民,其储蓄反而相比以往的趋势高出来了2.3万亿美元,可不撒开欢儿买买买?再加上疫情期间全球的供应链受阻,商品运到美国成本要增加很多,再加上大家都有钱了谁愿意在疫情期间给别人提供服务,所以,美国的服务和商品的价格都一路暴涨……

这是美国疫情之后的第一波通胀。

到了现在,疫情期间的“超额储蓄”2.3万亿美元即将耗尽,按道理,美国的通胀应该差不多要结束了,但是,因为过去一年多,美国的失业率降至历史低位,到处都是企业缺人,趁此机会,美国老百姓敢于和资本家斗争,勇于和资本家斗争,主动和资本家们斗争……

这就是美国通胀持续的第三个原因。

美国普通人道德水平普遍低下,从不考虑国家利益,永远都在争取个人利益,趁着美国企业用人之际,他们联合工会,一起要挟资本家们和政府,必须给他们加工资加薪水,由此使得美国普通人的收入继续能够得到维持和抬升……

比方说,这两天,全美国的汽车工人正在大罢工,美国工人阶级力量大,要求汽车资本家们实施每周4天、每天8小时、每小时1000元人民币报酬的工作制……

继汽车工人大罢工已经争取到部分权利之后,其他行业的工会也都在蠢蠢欲动,比方说医疗行业的雇员,普遍声称他们工作时间长、报酬低,目前正在酝酿罢工,要和医院的资本家们重新签订合同,要工作更少的时间,得到更高的薪水……

资料来源:Ha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这就是美国的通胀为什么到现在都还一直持续的原因,而美国的资本家们,现在正在被罢工折腾得头昏脑胀呢!

美元为什么能够做到一边通胀一边升值,你看懂了么?

不过,就汇率而言,我个人强烈认为,美元的升值以及人民币的贬值,都已经接近尾声,就像9月20日国新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所强调的那样:

1)目前,内外部看空中国、唱衰中国的杂音不少,这种论调过去从来没有实现过,现在和未来也注定不会实现。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部,还应该综合全面看待,更加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

3)7月中旬以来,得益于国内经济稳步回升向好,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稳中有升的,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对美元双边汇率有所走贬,对非美元货币保持了相对强势。

4)人民银行、外汇局将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人民币印钞这么多,这些钱都去了哪里

过去一年,中国新增31万亿元广义货币,多出来了几十万亿元的人民币,难道没有体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么?难道没有人拿着“新钱”进入某个金融交易市场么?

根据费雪公式:

MV=PQ

在古典经济时代,金融交易在经济活动中占比较低。忽略不计的话,M可以理解为基础货币,V可以理解为货币流通速度(一年流通几次),也可以理解为货币乘数,MV一起可以理解成广义货币,P是商品和服务的整体价格,Q是商品和服务的全部数量,两者相乘,就是一年内商品和服务的全部交换数量,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就是当前所统计的GDP。

但是,经过1990年以来全球的金融大爆炸,如今这个时代,人们手中的货币,绝大部分都不是用于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消费,而用于资产交易,而这些关于资产交易的数据,绝大部分,其实都并不计入到GDP中来。

简单说,在当今的信用货币时代,任何一大笔“新钱”出现:

一小部分,进入到了实体经济的商业交换中(GDP的统计内容);

绝大部分,进入到了虚拟经济的资产交易中(金融交易统计内容)。

既然如此,我们分别来看一下过去一年中国最庞大的几个交易市场:

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同业市场。

因为我们中国绝大部分人的资产就是房子,房地产也是中国居民最重要的资产,所以我们就先来说房地产。

不过,房子交易这事儿,还略略有点儿复杂,因为有个新房买卖与二手房买卖的区别,新的商品房售卖,是已经计入GDP的;但二手房的买卖,并不计入GDP(当然,为买卖所提供的服务仍然计入GDP)。

下面的表格,就是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0年-2022年的新建商品房销售额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很显然,就在过去的2022年,过去20多年持续增加的新建商品房销售额,第一次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销售额不仅没增加,反而降低了近5万亿元,所以,基本可以断定,新增的30万亿货币,并没有怎么额外进入到新房的销售中来。

关于二手房的交易额数据,因为没有官方统计,所以我只能引用一些不那么权威的数据。

我这里综合贝壳研究院、链家研究院等房地产公司的数据,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全国年度累计二手房地产成交金额,分别为7.45万亿、7万亿和6.5万亿元——虽然数据并不是那么权威,但序列数据至少能说明,2022年二手房交易额没怎么增加。

总结下来,我们可以认为,以往被认为中国最大的货币蓄水池——房地产,2022年并没有吸收新增的30万亿元货币。

股票市场,也存在着首次发行股份筹资额(IPO)和二级市场交易额的区别,不过,这个在证监会里都有相关的统计,我们直接引用相关的表格就行。

2022年,中国股票市场筹资金额1.32万亿元,总成交金额224.51万亿元,期末总市值78.80万亿元。

相比之下,2021年的时候,这三个数据分别是1.47万亿、257.97万亿和91.61万亿元。

很显然,无论是股市的筹资金额、总体市值还是成交金额,均没有增长,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2022年新增30万亿元广义货币,并没有额外进入股票市场。

期货方面,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公报,2022年1-12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为534.93万亿元,2021年的这个数字则是581.20万亿元——很显然,2022年的整体数字,都是下降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去年新增的广义货币,也没有进入期货市场。

表格来源:中国期货业协会

与股票一样,债券同样存在年度发行额、年度交易额与总市值的问题,不过,因为购买债券的机构大多都是考虑将债券持有到期,而债券的交易主要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散户的债券交易量在整个债券交易额中占比极低),而且大多以抵押的方式进行交易——这个问题,我放在后面专门讨论,这里暂且只考虑年度发行额与债券市场余额。

下面的这个表格,就是人民银行公布的2022年债券市场的统计表格。

2022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清算所的综合统计,2022年中国共发行各类债券61.45万亿元,而债券市场余额则高达144.54万亿元。

对比之下,2021年的这两个数据,分别是61.38万亿和133.11万亿元,发行额度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余额则增加了11.4万亿元。

很难得的,这也是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这大类资产中,唯一一个总市值在2022年实现了正增长的资产——但很可惜,债券余额虽然增加了11.4万亿元,但相比去年133.11万亿元的这个规模,仅增长了8.5%,还是赶不上新增货币的年度增速。

但请大家注意,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我们已经寻找到一个正增长的市场了——至少有一部分的新增货币,额外进入到了2022年的债券市场。

除了房、股、债、期这四个普通投资者可能比较熟悉的市场之外,还有几个大家不怎么熟悉的市场。

先来看票据市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上海票据交易所的相关数据,2022年,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结算1.01亿笔,金额98.14万亿元,相比2021年分别下降26.34%和12.88%。

剔除不涉及贴现的支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不涉及贴现就没有价差交易)以及额度很低的银行本票业务(2022年仅发生15.6万笔、2537亿元),单单来看商业汇票,2022年签发、背书、贴现、交易、再贴现业务规模,合计突破190万亿元,其中结算金额24.23万亿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15%和8.8%——可以说,商业汇票业务也是一个正增长的市场。

黄金交易方面,根据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公告(黄金期货的交易纳入期货统计中了),2022年黄金交易所的总成交金额为15.2万亿元,而2021年的总成交额则为20.53万亿元。

虽然黄金的价格确实是涨了,但我们不能认为,新增的人民币是进入了黄金市场……实际上,无论15万亿还是20万亿,黄金交易市场在当代资本市场中,始终是一个很小的角色。

接下来要说的,是同业市场——非专业金融人士,绝大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同业市场才是中国真正的巨无霸交易市场。

所谓“同业”,是指大家都从事金融业。同业市场的交易,包括了同业拆借交易和质押式回购交易两种——所谓“同业拆借”,是指除中央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即金融机构之间利用资金融通的地区差、时间差,调剂资金头寸,由资金多余的金融机构对临时资金不足的金融机构短期放款,纯粹依赖于信用和央行担保,来实现资金融通。

至于质押式回购交易,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用债券作质押,然后借钱,这也是债券“二手交易”最普遍、最主要的形式。

另外要强调的是,同业市场形成的同业拆借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利率,不仅影响货币市场,对资本市场和其他衍生品市场也会产生巨大影响,可以说,同业市场形成的各种利率,是中国金融市场上“钱”最基本的价格。

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的规模,每月都有详细统计。

2022年全年,全国同业市场拆借交易的总规模为146.82万亿元,而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总规模,则到了1374.58万亿元(你没看错),相比之下,2021年的这两个数据分别是118.82万亿和1040.45万亿元。

看到没?

动辄年交易额都是上百万亿元、上千万亿元,每天过万亿的股市交易额,在同业市场的交易规模中,简直都不值一提。

OK,现在通过数据对比你发现了,这个你所不熟悉的而又是金融市场利率基础的同业市场,无论其交易额还是市场规模,在2022年都实现了爆炸性的增加,同业拆借交易规模增长了23%,而质押式回购的规模,更是暴增32%。

说到底,几十万亿元的“新钱”,还是进了某个交易市场的。

只不过,同业市场的交易很多人并不熟悉,如果换一个词儿,大家可能更熟悉:“金融空转”。

强调一下,我认为同业市场是非常需要的,并不是说同业市场交易就是金融空转,而是想说,在2022年增加30多万亿元新钱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并没有增加多少,其他的交易市场如股市、房市、期市也都在持续萎缩,只有同业市场的交易量暴增,这才叫金融空转。

金钱永不眠,从来都不会只是为了空转而空转。

对比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中国各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很清晰地发现,在各类交易市场不断的交易中,中国三大类金融机构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合计总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可以理解为净资产),一直都在保持着持续的高增长。

注1:金融业机构总资产、总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机构相应指标的汇总数。其中,银行业机构指法人金融机构(含境外分行),不包括中央银行;证券业机构包括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总资产均包括自身及客户资产;保险业机构包括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注2: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注3:自2020年起,银保监会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汇总口径;

注4:保险业部分机构目前处于风险处置阶段,自2021年6月起,行业汇总数据口径暂不包含这部分机构,所以保险业所有者权益出现了负增长。

最后,总结下来:

2022年广义货币新增几十万亿“新钱”,并非没有进入金融交易的市场,只是,没有进入大家熟悉的房地产市场、股市和期货市场(这些市场的交易额和市值都没怎么增加),而是进入了债券市场、商业汇票市场,特别是规模最巨大的同业市场(交易额或余额在2022年出现大涨),而在各个市场的持续交易中,中国的金融业机构实现了持续的做大做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最近的“金特股”为什么上涨,你能理解了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