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可以依靠训练得来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类记忆特征包括 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可以依靠训练得来吗?

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可以依靠训练得来吗?

2023-04-27 16: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复述法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

数字特征记忆法

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全靠机械式记忆,比如年代、常数、字母、元素符号、地名等。

普希金生于1799年,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这些内容是极易理解的,但却是不容易记忆的。但我们可以寻找这些内容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多半与事物的本质并无内在的必然性联系,仅仅是记忆者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给它一个特征,和记忆内容有某种联系,利用这种联系的提示来帮助自己联想或记起要记的内容。

比如运用谐音法,如圆周率的数值为3.14159,可依谐音背成“山巅一寺一壶酒”;应用运算法,如三国时期魏、蜀、吴建国时间分别为220、221、222年,你如果记住了魏是220年,用迭加法,加一年为蜀、再加一年为吴,记忆就相对轻松。

间隔交替记忆法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记忆过程中,先记住的事物对后记忆的事物有抑制作用,叫后遗抑制;后记住的事物对先记住的事物也有抑制作用,叫倒摄抑制。

如果记忆的序列用ABCDEF表示,开头A和结尾F只受单向抑制,中间部分B、C、D、E则受双向抑制,越是中间的部分,受到的抑制越强烈。为了降低这种抑制,可以采用间隔法。也就是说把记忆的序列打断,插上非记忆的活动,这样开头和结尾增多,中间部分减少,抑制就大大削弱了。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对某一长篇材料,一天要读六十八遍方可背诵;可是每天读几段,三天内读了三十八遍就可全部背出。因此,背诵长课文、阶段复习,与其集中时间打突击,不如分而治之,每天背一点,效果还好些。

归类网络记忆法

把记忆的内容按事物的外部特征、或按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分类,有的分类可以连续不断地分下去,形成网络。我们只要记住了类目或网络,遇到某一类目下的具体内容时,即可由类目和网络推得。

比如,如果要记忆下列10种物品:猫、帽子、狗、挂钟、桌子、衣柜、眼镜、鹦鹉、鞋子和戒指。使用反复背诵的强记方法也可以,但往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并且过不了多久就会忘记。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上述的十种物品先加以分类,比如:猫、狗、鹦鹉是动物;帽子、眼镜、鞋子、戒指是穿戴在身上的东西;挂钟、桌子、衣柜则是家里的摆设。把这些物品一一加以分类之后,就容易记忆了。

多通道记忆法

人要记忆外部信息,必须先接受这些信息。接受信息的“通道”不止一条,有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等。有多种感知觉参加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

识记时,使用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以多维度、多层次的方式感知教材,即眼看、嘴念、手写、耳听同时进行识记的效果最好。因为多种感官立体地反映一个对象,信息就会通过不同的感觉神经通路传入大脑,起着从不同角度复述、强化的作用,从而使印象加深。

比如要记忆各省的地理位置、形状等,如果边看、边听、边动手拼拼各省份的活动拼图,记忆效果绝对要比单纯用视觉阅读地图好。

还有老师常说的好记性烂笔头,也就是说要边听边记,这才能帮你整理思路、增强记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