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这么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的构造元素 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这么重?

中国人为什么家庭观念这么重?

2023-06-25 1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排在第二位的是“农”,中国是农耕大国,农为立国之本,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否足够,决定着社会的稳定、民心的向背。中国的传统是重农轻商的,“工”排在第三,“商”排在最后,因为中国人的观念里是赞美自然的,反而是谴责很多人为的工巧,认为顺应天时的纯朴生活就叫作好日子。

过去很多老宅子的门楣上都挂着“耕读传家”的匾额。一个家庭,既要耕作土地,养家糊口,以立性命;也要读圣贤书,通晓道德礼义。书本上的道理和劳作中的道理合在一起,这就是中国的家邦制度。

儒家学说中,宗法制社会里,人有“五伦”,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这五伦里面,有三种是家庭关系父子、夫妇和兄弟。而另外的两种,君臣关系比照的是父子关系,朋友关系比照的是兄弟关系。也就是说,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里面的五伦之德,其基础就是家庭关系。

平衡是一种关系,用今天的词来讲,就是“和谐”。家庭关系,放大了就是社会关系。虽然“五伦”里的君臣关系已经不存在了,但是父子的关系还在,夫妇的关系还在,兄弟、朋友的关系还在。家庭是社会的核心,是伦理道德最基本的起源。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伦理关系中的这一切作为关系的枢纽,这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传统道德。

现在的中国社会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教育的财力、精力投入越来越多,孩子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但是,我们不能丢了中国人的家教和门风。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最重要的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礼记·大学》中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面讲了人生的八个不同阶段,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阶段里面的前五个阶段,其实讲的都是一个人在家里的修为。

为什么连农民都读书啊?为什么耕读可以传家呀?因为你如果不去读书,不了解知识的话,你怎么能够了解世界呢?而一个人如果没有诚意,不能正心,何以修身呢?没有对自我的修养,何以齐自己的家?

只有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都做到位,走到社会上,遇见好的机遇,才有可能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所以,中国人有句话,“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个儿家里面都不能收拾得干净整齐的人,何谈去治理国家天下呢?

齐家的“齐”字的字形,上面就像是禾苗吐穗的样子,所以《说文解字》上讲:“禾麦吐穗上平也,象形。”“齐”就是一致、整齐的意思。而齐家之“齐”,就是来自于农耕文明的一种经验,齐刷刷的禾苗看起来欣欣向荣。家庭也一样要讲个“齐”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尽的责任,每个人都尊重家里的秩序,齐心合力。

现在的独生子女,好多都是隔代抚养长大的,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护着。现在的小孩念书也辛苦,三四岁就去上各种学前班;上小学的时候,书包已经不是背着的了,而是用一个小小的拉杆箱,拉着很多功课回家。老人们都疼隔辈人,孩子上学时管接管送;放学进了家门,有削好的水果,有可口的饮料;饿了,有及时端上来的饭菜,吃剩下没关系,爷爷奶奶帮着打扫。这是现在很多家庭的常态。

其实,按照中国人过去的规矩,老人没有上桌,晚辈是不能先动筷子的。现在则是孩子随便吃,吃剩下的一家人打扫剩饭。当然,疼爱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从一个家庭来讲,它就不“齐”了,因为规矩被破坏了。爷爷奶奶伺候着成长的小皇帝、小公主,走入大学住集体宿舍的时候,谁照顾他呢?毕业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谁会众星捧月般地以他为中心呢?从小被宠坏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极易形成巨大的心理失衡,因为之前生活格局被打破了。如何让孩子以一个健康的心态参与人生呢?我们还要回到齐家的这个“齐”字,家里要有规矩、有秩序。

家和万事兴,那么,我们就从“家”字开始,说说宝盖头下跟家有关的汉字中藏着什么样的家庭观念。

《说文解字》上说:“家,居也。”家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从字形上来看,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一个“豕”字,家里养着一头小猪。其实,现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能看见吊脚楼的底层在养猪。那么,为什么不是养牛、养羊,而是养猪呢?记得在我小时候,有一个相声叫作《猪全身都是宝》。自古以来,猪就是饲养成本相对比较低,但回报比较高的家畜,也容易驯化。所以,一个家庭用不着养很大的牛、马,只要能够养猪,这就是小康水平了,这个家里的日子就能够安定了。

从最早的“家”字上可以看出来,中国人的家庭生活,不求大富大贵,是典型的小富即安。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可以同在一个屋檐下。在过去的农村,很多人家的典型画面是,猪圈里有两头猪,几只老母鸡在院子里散养,刷锅洗碗后的泔水用来喂猪,这样的日子,会让你觉得有一种朴素的温暖。

我曾经在女儿小时候跟她聊天,我说,你看“安”字,家里有个女人就“安”了。女儿说,那家里有个男人就“宁”了。我说,这个“宁”字原来不是这么解释的,它的繁体字结构里,“丁”上面还有吃的,还需要安心。但是女儿说,我觉得这也没错啊,一个家里有个妈妈,大家就“安”;有个爸爸,大家就“宁”。后来我想了想,要按照简单的思维来理解,女儿这个说法也说得过去。也就是说,“家”的屋顶下,最重要的是有人,有人才有了安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