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八苦(20~3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生八苦是什么乁诗词里的:人生八苦 人生八苦(20~31)

人生八苦(20~31)

2024-07-08 1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生八苦(20)——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5清晨

不从世俗里跳出来,就跳不出生死轮回

提要: ■ 不从世俗里跳出来,就跳不出生死轮回■ 旧的死亡,新的产生,才能有成就■ 苦的主要原因是自己■ 修行人的苦是你从世俗环境里带过来的■ 修行人保留了世俗的苦也是自作自受■ 除了世俗八苦外,修行路上不会产生苦■ 即使隔离环境,人仍有习气,这是前世等流下来的■ 环境能促使人改变,能变好也能变坏■ 即使在修行环境里,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

不从世俗里跳出来,就跳不出生死轮回

一个修行人的人生道路是分两个阶段来完成的,前一个阶段是世俗生活,后一个阶段是修行生活。如果不从世俗生活里跳出来,那么你修行也修不起来,你也不可能跳出生死轮回,只能长期处于分段生死的情况下。

旧的死亡,新的产生,才能有成就

你修行要了生死,要行菩萨道,你必须要有改变,旧的让它死亡,新的让它产生,然后才能有成就。所以一个修行人修菩萨行必须要经过变易生死。

苦的主要原因是自己

我们前一个时期讲的人生八苦,那是从世俗生活来讲的,修行有没有苦?修行还是有苦。我们自己思维一下,修行的苦到底从哪里来?听来听去都是从环境来,事实上环境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自己。

修行人的苦是你从世俗环境里带过来的

在修行路上也有八种苦,而这八种苦不是从修行的时候出生的,而是你从世俗环境、世俗生活转到修行生活的时候带过来的,带过来,你还盲无所知地把世俗的人生八苦继续保留下去,如果你不改变的话,那么形式上在修行,实际上换汤不换药。

修行人保留了世俗的苦也是自作自受

我们很容易听到修行人叫苦的声音,其实这是自作自受,流转生死招来了每一世的苦也是自作自受,今天在修行路上,仍然保留了这八种苦也是自作自受,因为谁也没有强迫你保留,是你自己要保留。

除了世俗八苦外,修行路上不会产生苦

修行里边也有生老病死,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如果不证果成道,仍然有流转生死的行苦,而这八种苦与世俗生活中的八苦几乎是一模一样,仅仅换了一个环境罢了。

除了这八种苦以外,修行路上还有什么苦啊,如果修行路上又产生了别的苦了,那还修它干什么?岂不越修越苦了。所以在我看来,修行的苦也只有八种,而这八种不是在修行时候产生的,是在世俗生活里带过来的。

即使隔离环境,人仍有习气,这是前世等流下来的

以流转生死来说,为什么这个人出生以后一直到长大脾气都很坏,是不是全是环境的缘故?不见得。从前科学家做过实验,把两个双胞胎孩子在出生以后隔离环境,让他们不受环境影响,结果这两个孩子长大后性格不同。这什么原因呢?很清楚,这是前世等流下来的。

环境能促使人改变,能变好也能变坏

环境因素能促使这个人改变,但是究竟改变多少,这很难说,而且改变成什么模样,也很难说,有人在这个环境里,改变得很好,有人在这个环境里变得更加坏。

即使在修行环境里,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

按理来说,修行的环境应该是一个好的环境,但是有人在修行环境里改变得很好,有人在修行环境里更加糟糕,烦恼业障不断增长。这还是自己的原因。自己从世俗生活里带过来的苦,而在修行环境里,你究竟往好的方面转变还是往坏的方面转变?说起来修行环境是一个好的环境,但是你自己不肯转变,那也不顶事啊。环境只是一个外因,你要使外因起作用还要靠内因。即使佛出世,即使在佛身边,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比如提婆达多,他还不是下无间地狱了?

人生八苦(21)——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5清晨

没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提要: ■ 修行人由傲慢产生得意,有什么用啊■ 行五邪命发了财的佛弟子,就像阿Q被砍了头■ 不想改变自己,这是愚痴无知造成的■ 愚痴的人不知自己错,不改变就会更愚痴■ 没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佛弟子不见愚痴的危害,能见本来面目吗?■ 把世俗的苦带到修行上来,也是感情上的放不下■ 愚痴的感情一生起来,臭变香,错的变对的

修行人由傲慢产生得意,有什么用啊

所以一个修行人产生了傲慢,这个修行人愚痴到极点了,他完全不明白,自己处于一种什么境界。就好像鲁迅笔下的阿Q,帮强盗去偷东西,给他分一点偷来的衣服,他把衣服卖了钱,就得意得不得了,这种得意有什么用啊?

行五邪命发了财的佛弟子,就像阿Q被砍了头

阿Q不明白这个东西是偷来的,也不明白拿了这些东西,就卷到因果里去了,他什么也不明白,只觉得自己有钱了,身份改变了,没钱人的身份变了有钱人的身份了,就好比修行人,身份改变了,了不起了,我是佛弟子远远超过世俗上的人。也不用镜子照照自己的脸,你这个佛弟子在干什么呀?有的还靠行五种邪命发了大财,就像阿Q那样,结果还不是砍了头?有的佛门里的人甚至傲慢得毫不讲理,善知识稍微指出一点他的错误,批评一下,他马上就受不了了。

县老爷叫阿Q招供后画个圈,他没画圆,还要骂人,好像没画圆就没面子了,他不懂,这个圆圈画下去,不管你画得圆画得不圆全砍头。佛门里的“修行人”为争名利而闹斗争,不管你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将来全受苦报。

不想改变自己,这是愚痴无知造成的

凡是不想改变自己的人全是无知得很,全掉在愚痴里。好比我们干事,干得很不聪明,但是本人还不知道,还认为我干得没错啊,因为他看不到,所以就产生了漏洞,等到这个漏洞发生作用了,后果就不好了,他还不知道这是他愚痴造成的。

愚痴的人不知自己错,不改变就会更愚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讲错了话,“我认为我的话没讲错,你听了不高兴,可能是另有原因吧,这跟我没关系。”他可不知道自己讲的某一句话,你认为可以讲,而别人认为你触犯他了,就不高兴了,这样就造成了分裂。愚痴的人很难改变,不肯改变的人更加愚痴。

没有慧眼的修行人,早被妖怪吃掉了

很多信佛的人看《西游记》,对《西游记》里的唐僧还是崇敬的,因为唐僧西天去取经,这是值得后世的人崇敬的。但唐僧怪罪于徒弟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看出小姑娘是白骨精,他看不出来,在信佛的人看起来,这是唐僧的天真,因为他是和尚,仍是了不起。可要是没有孙行者,唐僧早就被妖怪吃掉了。只有毛泽东批评唐僧是愚僧。

佛弟子不见愚痴的危害,能见本来面目吗?

一个佛弟子不明白愚痴的危害,这往往是掉在愚痴的感情里了。一个爸爸做强盗了,儿子对爸爸有感情,也不称爸爸是强盗,称爸爸是好汉,这就失真了,失真的人能见到本来面目吗?

把世俗的苦带到修行上来,也是感情上的放不下

为什么世俗生活中的人生八苦,会被你带到修行上来?也是感情关系,你离不开啊,放不下啊,在世俗生活里日日夜夜相伴在一起,今天要你抛弃它,你就舍不得了,即使知道不对也舍不得。

愚痴的感情一生起来,臭变香,错的变对的

好比夫妻之间,从年初一到年三十,天天合不来,天天受苦受难,但是真的谈到离婚了,却又舍不得了。这是什么问题啊?感情问题。感情一起来,臭的变香的,错的变对的。

人生八苦(22)——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5清晨

以世俗习气,过修行生活能适应吗?

提要: ■ 愚痴的人,病不看,药不吃,菩萨的感情是生不出来的■ 人一生下就是苦,知觉麻痹更不好■ 在修行的生活里,没有觉悟的人总叫苦,没有智慧的人,笑嘻嘻,像傻瓜■ 养成享受习气的人也是苦■ 要他改脾气也叫苦,不改脾气仍是苦■ 不通过苦这一关,花天酒地你会修行吗■ 不适应也是苦,不改变,苦更没完没了■ 以世俗习气,过修行生活能适应吗?

愚痴的人,病不看,药不吃,菩萨的感情是生不出来的

你一直停留在凡夫众生的感情里,愚痴的感情里,那你菩萨的感情怎么生得出来?拿生孩子来说,为什么老不生孩子,一检查,不是男人有毛病就是女的有毛病,但是他要把毛病一直保持下去,病不看,药不吃,天天想孩子,你这个孩子生得出来吗?

有许多修行人,他的希望,他念头里所想的,全是空想主义,如果他觉得想想也痛快,那就变了自我安慰,愚痴颠倒。

人一生下就是苦,知觉麻痹更不好

修行人第一个苦,就是生老病死的生苦,这跟世俗上人的生老病死的生苦几乎没有两样。人一生下来,就是苦,生的过程中就是苦。有的婴儿在出母胎时,头都被压扁了。一生下来,就不适应,风吹皮肤像刀割那样痛,眼睛看见亮光就像针刺那样疼,婴儿不会说话只能哭,还有的婴儿生下后不会哭,那不是他没有苦,是更糟糕的事,他知觉麻痹了,对苦没有反应了,这时医生就必须把他倒提起来,打几下屁股,打得他哭出来,总算有反应了。

在修行的生活里,没有觉悟的人总叫苦,没有智慧的人,笑嘻嘻,像傻瓜

在修行的生活里,也有两种人,一种没有觉悟的人总是叫苦,还有一种人总是笑嘻嘻,你别以为他有善根,觉悟得快,你再看看,就明白了,他是傻瓜,同样是没有觉悟的愚人。

养成享受习气的人也是苦

人生下来之后还饱受生活的苦,天人下生到人间,如果他天上享受的习气等流下来,他会对人间的生活样样不满意,稍微苦一点就怨天尤人。

要他改脾气也叫苦,不改脾气仍是苦

从畜生道上来做人了,也苦啊,因为从畜生道来到人道,他保留了自己的狗脾气、牛脾气。父亲要骂他,母亲要打他,叫他改脾气,要改自己脾气也是苦,因为他不适应啊。

在儿童时期还比较好一点,长大后没人管了,老脾气仍然不改,那么物以类聚,有狗脾气的,就跟狗脾气的特别合得来,有牛脾气的跟牛脾气合得来。如果前世是小偷,那么今世碰到小偷,异乡逢故友,格外亲切。可是在人间的生活中没有你这么样随便啊,人家要看不起你,要骂你,法律要判你罪。你不改坏脾气仍然要受苦。

不通过苦这一关,花天酒地你会修行吗

出生的时候,首先要经过出生时候苦的这一关。长大后对人生产生苦闷,做人没劲了,没钱的时候想钱,有了钱也不知道做人啥个意思,这还是苦啊。你不通过苦的这一关,你会修行吗?还不是迷迷糊糊花天酒地。

不适应也是苦,不改变,苦更没完没了

有福气的有有福气的苦,没福气的有没福气的苦。有福气的人从世俗生活进入修行生活也是苦。在世俗生活里有钱,享受惯了,一进入修行环境,总是这样不满意,那样叫“这儿条件太差了,吃得太苦了。”那么,你在修行生活里能抽烟喝酒吗?能打牌吗?当然不能。在改变的过程中也苦啊,如果你不肯转变,这个苦没完没了,更加苦。

以世俗习气,过修行生活能适应吗?

好比一个从天上下来的人,即使有福气,他对人间也不满意,他有他的享受习气啊。修行人也是同样,世俗上的享受习气带到修行里来,你修行生活能适应吗?你不适应就是苦。

还有些人进了修行的门,也许是前世带来的福气,师父对他特别宠爱,庙又特别富裕,每天拉开喉咙唱唱,红包包像雪片那样飞来。这样有福气的人,稍微有点觉悟了,想学法,真的到学法环境,却又受不了修行的苦,没几天就跑掉了。说起来总是一个理由“我不适应“,却从来不说我贪享受。

过去所处的优越条件,培养了贪舒服享受自由散漫的习气,到了一个真正的弘扬正法清净修行的地方,当然受不了了,这还是指生活上的苦。

人生八苦(23)——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5清晨

自己做贪官,反把受欺压的说成刁民

提要: ■ 自己做贪官,反把受欺压的说成刁民■ 福气差的人进佛门,不肯培福更苦恼■ 不改变原有习性,有福没福都是苦■ 老修行有逆反心理,形成老气横秋■ 自我安慰最容易吸引老年人

自己做贪官,反把受欺压的说成刁民

内心呢?有福气的人,在享受的环境里,随时随刻被人捧上天。佛制定的种种戒律,教授教诫,是叫你好好修行,但是现在有的人修行不修,却利用自己在佛门里的身份与地位来满足自己的傲慢与享受。从前的小说里常有“官逼民反”这句话,意思说做官的太不讲道理了,清官是爱民如子,贪官却高高在上鱼肉乡民。给你做官,是叫你做清官,不是叫你做贪官,结果官逼民反,反把不愿受欺压的老百姓说成刁民,而不说自己是昏君,是贪官。

佛门里有些出家人,不做清净的比丘,去做劣比丘,弄得居士们反感,不恭敬供养他,反说居士闲话。

福气差的人进佛门,不肯培福更苦恼

福气差的人进了佛门,是个穷修行人,被世俗人看不起。佛弟子中有世俗心的人也看不起他:你这个穷修行到我这儿来干什么?干巴巴的。

即使出家了,长期不肯培福,自己没福气,也很苦啊,因为你没福气,没人供养。总是怪居士不肯供养的错,也不想想你培了多少福。供养与不供养都有因果的,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培福的人当然有福气,享福的人福享完了还有福气吗?没福气,要自己抓紧培福,培福的时候总是辛苦的。

不改变原有习性,有福没福都是苦

有福气,享受成性,养成高高在上自由散漫习惯的人,到清净修行的环境里也是苦。天人投生人间,享受降低了,也是苦;畜生道的众生升到人间来,保留着那种畜生道的脾气习惯,处处跟人合不来,受人讨厌也是苦。所以在修行团体里,不管你是有福气也好,没福气也好,不肯改变自己就形成不适应,不适应就是苦。还不是自己找来的?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自己呢?你改变了就适应了嘛。

老修行有逆反心理,形成老气横秋

修行除了生苦以外,还有老苦。一个老修行,如果有像世俗生活中的老苦,他仍然是苦。

世俗上的老苦往往跟自己的脾气有关,说:“脾气老不改,说了也没用,这种人老来就要苦。”社会上提倡要尊重老人,因为老人很苦,你不尊重老人,老人会更苦。而且老人对苦的忍受力很差,不像在年轻时代的性格是外放的,一到老年,性格是内收的。年轻时代眼睛看前面,所谓创造自己辉煌的前途,俗话叫有奔头,奔得个起劲;老了,一切都老化了,奔不动了,所以经常容易灰心,失望,彷徨,叹气,有的还有逆反心理,形成了老气横秋。

自我安慰最容易吸引老年人

老年人,修定唸经,腰酸背疼,听经听完全忘记,想想我这一辈子就快完了,还是一句佛号往生极乐世界吧。他不想一想,往生净土要达到一心不乱,如果达不到,你能往生吗?不想也好,至少有个精神安慰。有人说:“我肯定往生。”你还没死怎么知道?即使是自我安慰,我也不反对,因为总比不信佛的人恐怖顛倒好,所以这种方式最容易吸引人。

人生八苦(24)——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5清晨

有烦恼业障,哪会有不苦的地方

提要: ■ 有烦恼业障,哪会有不苦的地方■ 老修行,有的修成慈悲相,有的修成老顽固■ 在清净修行的环境里,不要起贪起瞋■ 掩饰谄曲没有成就的希望■ 老师发菩提心,却被学生的烦恼压扁头■ 当师的自身要不断提高,否则老跟少都充满世俗气■ 年青人没有勤奋精神、萎靡不振,也成了老苦

有烦恼业障,哪会有不苦的地方

现在老年人有进福利院的,其实进入福利院的老人还是叫苦,福利院又不是你的皇宫。有烦恼业障,哪会有不苦的地方。

一个不肯改变自己的人,即使进入极乐世界莲花里,还是叫苦。因为你不肯改变自己,好比一个习惯于自由散漫的人进入了一个清净环境,这样不适应,那样不适应,这个苦你也逃不了。因为莲花是封闭式的,即使有小孔孔你也没有神通变只蚊子飞出来。脱离了修行的法则,不想改变自己,不想去适应一个真正修行的环境,随你到哪儿都是苦。

老修行,有的修成慈悲相,有的修成老顽固

老修行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慈悲相,他可能是已经改变了;另一种人是顽固相,他到老没有改变,人家称他老修行,火气特别大,烦恼特别重,贪瞋痴泛滥,而且变了老顽固,什么老顽固?贪瞋痴的老顽固。

在清净修行的环境里,不要起贪起瞋

在一个清净的地方你不改变,你自身也不清净啊。我只举一个例子,我曾在一个清净修行的地方看到,大家唸完经都走了,只留下了两三个人,一个老修行在供桌面前,看看这个,拿拿这个,结果拿了一个罐头补品,往胳膊里一夹,供品怎能随便由你拿呢?他看看旁边还有人,就说几句话掩饰过去了:“你看这个东西挺不错的,这个也不错,你也拿一个。”他是出家人,我就不说话了,因为我恭敬出家人,如果是在家人,我就要当场批评他几句。这就是贪。

有一次巡堂,有个老修行,坐在最前面,巡堂的人给他装饭,装菜,还没有巡完,他已经开始吃了,真是自由散漫。刚尝几口,马上火起来,那边还在巡堂,他叫了起来:“你过来。”巡堂的不知啥事情,走了过来,“这个饭我怎么吃啊?这个菜我咬得动吗?”就冒着火把饭菜朝巡堂的桶里一倒,像这样的老修行,苦不苦啊?

掩饰谄曲没有成就的希望

谁敢说出修行过程中的真实面貌,他才是真正善知识,因为他讲真实语不说虚妄语。修行人不该讲虚妄语,你朝释迦佛脸上贴金,你有功德,你朝丑恶的人脸上贴金,你有功德吗?一只饭桶去装了大便,“今天这个饭桶怎么这么臭了?”这是真实话,但是有的人就把粪臭说成饭香。一个修行人掩盖了自己丑恶的面貌,心肠一谄曲,根本没有成就的希望。

老师发菩提心,却被学生的烦恼压扁头

老修行还有一种苦,你们同学之间都是年轻人,年轻人还比较天真,稍微有点矛盾就算了,两个小孩子打架,不到五分钟又一起玩了,过了童年时期,怄气二、三天也没事了,到了老年了可不是这样。像我这样,年纪这么老了,要培养一百多个学生,换了另外一个人,不吐血才怪呢。现在即使一个老师父只有五六个徒弟,也会被这五六个徒弟压扁头,最后就形成了一种风气,“现在年青人管不了”。当年隆莲法师,她对我想办四众弟子佛学院的想法不好理解,跟我说:“现在和尚都管不了和尚,你这个居士想管和尚?”确实现在年青的出家人脾气大了。所以我除了天天在感受到老苦外,还有一个苦,发了菩提心就要被这些学生的烦恼压扁头,还好没上吊。

当师的自身要不断提高,否则老跟少都充满世俗气

怎么消除这个苦呢?作为一个师父也好,老师也好,首先自己要转变,自己要不断提高,而且还不能让学生放纵,要管得严,你越辛苦越管得严,这些学生找你麻烦越少。所以宁愿做一个弘法度众生的老修行,千万不要做没有好好地断烦恼,也没有好好地弘法培养学生广度众生的“老修行”,那结果老跟少全是世俗气,互相扰乱。这种情况我看可有几十年几百年了吧,所以从前有的修行人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想出一句话来,眼睛不看做瞎子,耳朵不听做聋子,这话虽有道理,但是太消极了。

年青人没有勤奋精神、萎靡不振,也成了老苦

你们这些当学生的,年纪轻轻,却也已经在受老苦了,你们萎靡不振,不能朝气蓬勃这就是老苦。稍微有一点累就感觉干不动了,好像老太太这样,自己可怜自己,一点勤奋的精神都没有,最好一感觉到难受就躺在床上,这就是老苦。还有老习气,老脾气,老作风,年纪轻轻就全是老,小字辈变了老字辈了,还没有老,已经未老先衰,老气横秋。这还不是你们年轻人自己找来的。今天讲到这里。

人生八苦(25)——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6清晨

不要让世俗习气渗透到修行中来

提要: ■ 不要让世俗习气渗透到修行中来■ 修行能使生老病死等规律转化■ 离开释迦佛的教导,魔的力量就越加发生作用■ 世俗上的苦消除得太慢了,就会变成修行上的苦■ 修行没志气,老来搓麻将,是对自己作麻痹

不要让世俗习气渗透到修行中来

我们在世俗上都经受了很多苦,在世俗上谁也免不了受苦,今天修行就是要出离这个苦,要出离这个苦,就得出离世俗的习气。由于我们修行上的懈怠烦恼,对世俗的习气一直在保留。这个习气不可能自动消亡,它仍然会在你的修行上,使你产生世俗习气的痛苦,也就是它渗透到修行中来了。

修行能使生老病死等规律转化

我们昨天讲到修行人的老苦,只要我们有这个五蕴的身体,生老病死的规律是免不了的,但是通过修行,即使规律也可以转化。比如说修行人就比世俗人长寿。修行人跟世俗人在老年时候的表现就有很明显的差别。在心理上,如果我们觉悟不断提高,世俗的心态不断消除,非但能够从痛苦转向解脱,而且还能够成就。

离开释迦佛的教导, 魔的力量就越加发生作用

可是今天的佛门跟佛在世时大不一样了。邪知邪见,贪求五欲,名利斗争,这些魔的造业。一方面执着于五欲的享受,一方面极力地打击破坏释迦佛正法的弘扬,魔道里的人就是干这么个事情。然而要完成这样的事情也不简单,所以魔破坏的手段非常复杂,各种渠道,形形色色,有时明的,有时暗的,有时是粗的,有时是细的,有时似是而非。你只要受了魔道的影响,就会逐渐对佛法不欢喜,逐渐离开释迦佛的教导,这样魔的力量就越加发生作用。因为你已经没有明智、没有觉悟了,可是你也有头脑啊,或者说也很聪明,那这个头脑、聪明表现在哪里?就是表现在听从魔道的指挥上。在修行路上,接受释迦佛的教导提高觉悟,这就往前进;接受魔的影响,远离排斥释迦佛的教导,或者是阳奉阴违,虚伪谄曲,这就倒退了。

世俗上的苦消除得太慢了, 就会变成修行上的苦

有些佛门里的人在名利上赚得多,花得也多。对于走在贪污道路的人,总是笑嘻嘻,对于真正弘扬正法的人,却使用极其恶劣的手段来排挤,达到消灭正法的目的。更严重的是,这种气氛的扩散使很多佛弟子失望,但自身又在这个环境里受影响,一方面自身世俗习气舍不得放下,一方面经常受到环境形成的气氛的污染毒害。这样使修行的力量很快就会因心理上受到迷惑而涣散。对于这种影响,你抗拒的能力越低,它腐蚀的作用越大,世俗上的苦消除得太慢了,就会变相为修行上的苦。

修行没志气,老来搓麻将,是对自己作麻痹

拿老苦来说吧,老年人的苦是体力下降,精力涣散,意志消沉,子女不争气:整天得过且过,迷迷茫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自己在等死。假如有善知识劝他修行了脱生死,他没有这种志气。他们的生活就是打牌搓麻将,在老年的时间里尽量对自己进行麻痹,免得感受到老年的孤独,老年的痛苦,这些就是世俗上老年的状态。

人生八苦(26)——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6清晨

修行出现老态难得成就

提要: ■ 修行人的老态,就是时久生疲厌,人虽未老心先老■ 修行人的老态由懈怠出生■ 懈怠的人常说自己过去的精进■ 有的出家人常会回忆过去的荣耀和财富■ 师父不修行,又不叫徒弟修行,将来吃老苦■ 修行疲疲沓沓,好比世俗人进养老院■ 懒散的修行人,只随喜不劳动,成了不劳而获■ 众生喜欢老,怎能摆得脱老态

修行人的老态,就是时久生疲厌,人虽未老心先老

修行人的老态又是怎么样?有些年纪老的修行人,精神面貌比年轻人还好,而有些年轻人已经出现了老态。所以老态并不是指年龄老,而是指没有修行的意志,没有修行的精神面貌,时久生疲厌,这就是老态。时间长了,年纪还没有老,心已老了,没劲了,有句俗话: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就是老态。修行的精神面貌,修行的力量逐渐老化。

修行人的老态由懈怠出生

有的人,修行路上开头比较勤奋,也很发心,后来就越来越慢吞吞,走不动了,其实是自己的懈怠出现了老态。

懈怠的人常说自己过去的精进

还有的人虽说修行,但喜欢罗嗦,喜欢讲自己过去修行的时候怎么样,意思就是说你别看我现在这样,我过去是很精进的呢!正好像社会上的老年人,老了还经常鼓起精神来讲年轻时代的种种。

有的出家人常会回忆过去的荣耀和财富

我从前遇到一个老太太,经常跟人讲,她从前来回坐飞机,牛奶洗澡。在年轻时候倒不大会讲,一到老年了,无聊了,喜欢海阔天空多说说,见人就摆摆自己过去的荣耀,或者带着一种叹息,带着一种后悔的口气发发牢骚,老年人就喜欢搞这一套,这就是老相。从前有个出家人跟我讲,他没有出家时在国棉19厂工作,每月有多少工资,如果不出家,现在的劳保工资可拿多少。心里还是想着原来的天堂。

师父不修行,又不叫徒弟修行,将来吃老苦

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但到了老年,儿女非但不照顾,还常惹你生气。修行路上也是这样,有些师父收了徒弟了,又不教育,你在徒弟面前表现贪,徒弟跟你学,徒弟也贪。师父老是伸手向居士要钱,徒弟看你样,就向你师父要钱。师父经常动瞋恨心,有分别心,把某些人拉进来,把某些人推出去,徒弟也看你样,你给我钱,好师父,你不给我钱,坏师父,师父没有把徒弟赶出去,徒弟倒把师父赶了出去。师父自己不修行,在贪瞋痴里不能罢休,又不叫徒弟修行,这个师父将来就会吃老苦。

修行疲疲沓沓,好比世俗人进养老院

还有的修行人疲疲沓沓,精神涣散,住在修行场所里,就好像世俗上的人进入养老院,整天没事干,养老等死。有些老年修行人不看经,不唸经,不打坐,也不管徒弟,老年人空虚无聊,不抓一点东西日子也难过啊。结果就抽烟,戒也不要了,因为戒或多或少对生活有点不方便。去斋堂过堂还要受人管,“我老了,干脆把饭拿到房里来,你管我什么时候吃饭了”,倚老卖老。生活得像条虫,懒得动,但总得求一点精神上的寄托,拿串念珠拨拨,也算在修行。

这些老态非但老年人有,一些未老先衰的年轻人也喜欢这一套。

懒散的修行人,只随喜不劳动,成了不劳而获

有的老年人见年轻人精神饱满,或者去劳动,或者在苦修,他想你们都很好,“我随喜你啊。”随喜照样有功德,成了不劳而获。其实这样习惯于涣散的老年人,内心也很苦闷。有个老和尚,为人还挺不错,可是他也离不开老苦。每天也不上殿,也不唸经,只是门口椅子上坐坐拨念珠,安静倒还比较安静,临死时说了一句话,“人命如草啊。”

众生喜欢老,怎能摆得脱老态

现在修行人也不懂得生老病死是苦了,老年人,你称她“老奶奶”她高兴,你称他“黄老”他高兴,你称他“小黄”他就不高兴。众生有个习气,都喜欢老,这样怎么能够摆得脱老态?假如问老年人,“您老高寿多少?”他听了高兴,“您老离无常还有多久?”他就不高兴了。你们年轻人对待我老师也喜欢我老,我一出去,马上有人来扶,假如没人扶,旁人也会说话,“傅老师走了,你快去扶啊。”有时候我不大想表现老,又有意见了,“傅老师你怎么跑得比我还快啊?”(众笑)

人生八苦(27)——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6清晨

真正修行,病也能得到转变

提要: ■ 喜欢老的人爱摆老资格,受到批评就怄气■ 出现老态有占便宜的心理■ 精神饱满,意志奋发,赶前不赶后,才能克服修行上的老态■ 很多病在诵经禅定中可以转变■ 业障就是烦恼病,没有烦恼哪有业障■ 病几乎都是自己搞出来的■ 修行人生活在世俗烦恼里就会得病

喜欢老的人爱摆老资格,受到批评就怄气

人的这个老相老态,老的气氛,对老的欢喜心充满一切了。讲起话来也喜欢摆老资格,为什么一个人不肯虚心?就因为摆老资格,为什么摆老资格?因为他“老”了。一个傲慢的人,摆老资格的人,内心是很苦的,容易怄气。别人的观点跟他不同,别人说的比他有道理,他就不能倚老卖老了,心里就不好受了。受到批评就怄气,“对老人这么不照顾。”尊重老人并不等于说老人可以随随便便。

修行路上也是这种情况,只要听到别人称你老前辈,你就高兴。其实到了“老”了,他没有跑在前面,已经是掉在后面了,懒懒散散,也不像一个修行人了。

出现老态有占便宜的心理

从前公共汽车紧张,要挤车,你走路出现老相,老态龙钟,别人总说:“让老年人先上去吧。”一上车,年轻人有好心的,“老先生请坐。”假如一个老人精神饱满,挤起车来力气很大,人家就骂“老不死的。”(众笑)这样就自然而然形成了老态占便宜。你们年轻人很多已经出现老态了。工作拖拉就是老态,因为总觉得出现老态可以随便一点,舒服一点,占一点便宜。没精神,有气无力,工作不负责任,也是老态。

精神饱满,意志奋发,赶前不赶后,才能克服修行上的老态

精神涣散可不是一个优点。如果老人去报名参军。部队不收,因为没用了。对于培养修行人我有个原则,不论你什么年龄,全要像年轻人一样精神饱满,意志奋发,赶前不赶后,要这样才能克服修行上的老态。

很多病在诵经禅定中可以转变

那么修行人的病苦呢?按理来说,你们天天唸经,修禅定,不吃药,病也会好,除非是器质性的疾病。机能性的疾病,尤其是心理上的病,心病全靠心去转,哪种心病不能转变?真正修行了,身病心病就能转变,除非你缺了一条腿,修禅定也长不出来。很多病都可以在诵经禅定中得到转变,所以修行人应该病少啊。

业障就是烦恼病,没有烦恼哪有业障

现在修行人中的年轻人病也多,到底是什么病?我看你们前两天挺高兴的,为了建佛学苑的房子,大家都热情地投入劳动,我倒是有点舍不得,怕你们年轻人累得生病了,可是你们一个都没病,而且还说:“本来我是全身不舒服,去挑挑担,现在倒好了。”那么到底是什么病?(众笑)有人说:“业障啊!”(众笑)业障就是烦恼病。没有烦恼哪有业障?

病几乎都是自己搞出来的

所以修行人的病几乎都是自己找来的,除非你实在太无知,违反了自然的规律,就造成机体的紊乱。比如有人,昨天明明他在打喷嚏,他还跑出去淋雨,不生病才怪呢,所以修行人病这么多,是不应该的。

修行人生活在世俗烦恼里就会得病

有病应该去看医生,要吃药。可是你还得检查检查你心里有什么病,由于世俗生活中的烦恼延续到修行上来,这些烦恼渗透到修行人的每个细胞里,你不生病才怪呢。每种病都跟精神因素有关系,每种病都跟烦恼有关系,客观的影响是有的,但是内因为主啊。

得病搞迷信是自找麻烦

提要: ■ 烦恼少,空气好,病也会好三分■ 哭是浪费时间,搞迷信是自找麻烦

烦恼少,空气好,病也会好三分

昨天出现了一件怪事,突然王东辉心血来潮,来给我量血压,我有点紧张起来,是不是他看出我不对头了?(众笑)量完血压,他说,“哎呀,是不是这个血压计有毛病?”(众笑)我想肯定没好事,也不敢问。他又给自己量,又给别人量,血压计没错嘛,我想还是问一问吧,(众笑)原来血压降低了,他还问我,“老师你这两天是不是感到没精神没力气啊?”我说,“是啊,是啊。”(众笑)可是我的工作量可没有降低啊,那是因为这儿空气好,还有一个内因,我烦恼比你们少。(众笑)有了烦恼少的内因,再加上空气好,内因外因一合起来,人当然变了。你们来到这里修行,心里烦恼少,这里空气好,修行的空气也很清净,我看你们一到这儿病也会好三分。

哭是浪费时间,搞迷信是自找麻烦

昨天有本地居士来,因为他们都不懂佛法,法学师叫我来给大家讲。我先叫他们提问题,然后忙着给他们解答问题,听得他们哈哈笑,听说你们还笑出眼泪来了。到最后还有些没有讲呢,比如说,生病不要吃香灰,人死了不要哭,至少有这么两个没有讲完。现在我讲给你们听,为什么人死了不要哭?浪费时间啊,(众笑)你心里悲哀流眼泪就够了,我妈死的时候,我都没哭,我天天到妈安放骨灰的火葬场去,在妈骨灰盒面前唸佛。有个妇女,在她死了的女儿骨灰盒面前哭,我听得很清楚,其实她女儿死了,也不知道听得到听不到,我倒听到了,她哭起来,“哎呀,我的乖乖呀,我的乖乖是我养的了……”(众笑)你看废话不废话?你的女儿当然是你养的了,我才知道哭是浪费时间。(众笑)

有迷信的人到庙里来拿香灰吃,吃完了,病没好,又去拿,说你不是吃过了吗?“哎,你懂什么呀,香灰是药,医生开处方,一般都是三贴五贴七贴,我才吃了一贴了。”吃了香灰总要吃点饭,想想自己有病,叫人煮一点糯米粥,结果吃下去,香灰跟糯米混在一起。(众笑)香灰被糯米粘住了,分不开了,滚啊滚啊滚不下去了,(众笑)可难受啦,“哎哟,哎哟”,硬是用手把香灰团推下去,谁知道推到肛门口推不出来,只好送医院,医生着急了,套了橡皮手套从肛门口把它掏出来,一看啥个东西啊?(众笑)湖北人说,“么事啊”,一看是个糯米香灰团子。(众笑)我这是说笑话,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事,我可不知道。有的人进了佛门还搞迷信,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人生八苦(28)——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7清晨

佛法是治烦恼病的无上药

提要: ■ 病是由内因、外因引起的四大不调■ 病是整体性失调的局部表现,心理上的病也是这样,根子就是烦恼■ 烦恼无时无刻不在破坏我们的正常规律■ 病都与精神因素有关,心为王■ 神经衰弱所以难治,严重在心里■ 佛法是治烦恼病的无上药■ 心想修行,烦恼却捣乱,还在修行场所发脾气

病是由内因、外因引起的四大不调

一般人生病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外因,例如受了风寒,或者环境给你一点损伤;一个是内因,自己对健康不重视,例如不讲卫生,无规律的生活,吃得太饱,或者营养不良。宇宙人生以及个体有他自己的规律,扰乱了规律,就叫四大不调,就成病。这是指身体上的病。

病是整体性失调的局部表现,心理上的病也是这样,根子就是烦恼

还有心理上的病,心理上病拿精神病学来说,有精神分裂症、精神忧郁症、狂燥症、强迫观念症、神经衰弱症、恐怖症,这些都是精神上的病,其中以精神分裂症较为典型。精神上的病真正要明确地把它分开来,也很难分,只能说哪种表现比较突出,就把它定为哪种病。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人的病是整体性失调的局部表现。病的时候,不完全是机体的这部分有病,而是整体上都在受到影响,仅仅是局部表现比较明显罢了。心理上也是这样,每种心理病,根子就是烦恼。

烦恼无时无刻不在破坏我们的正常规律

烦恼无时无刻不在破坏我们正常的规律,正常的规律是有规则的,而烦恼是属于紊乱性的,很难把它掌握住。佛法里讲的烦恼病,它是所有病的一个总纲。

病都与精神因素有关,心为王

身体上的病跟心理上的病比较起来,虽然它们有密切的联系,但还是以心理上的病为主,因为心为王嘛。所以有许多心理上的失调,就影响到生理上的失调,反过来生理上的失调也会引起心理上的失调,这种影响是必然存在的,仅仅是明显不明显罢了,所以每种病都跟精神因素有关。

神经衰弱所以难治,严重在心里

比如神经衰弱,你说是病嘛也是病,你说不是病嘛也不是病,神经衰弱的病人能表现出各种症状:头疼、失眠、胃口不好、胸闷等等,有时候还表现得很厉害,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本身并不是病,可是一个对医学无知的人,或者心理上容易执着的人,他就认为我这就是病。如果这个病人通过种种开导,疏通,他还转不过来,这个病就比较严重了,严重在哪里?严重在心里。

从前有个医生叫陈学诗,写了一本书,他把神经衰弱称为焦虑反应症,认为这是因为神经太紧张、焦虑过度而出现的症状。一个人心里不舒畅,有了障碍,心理上产生了病态,生理上也会因此而失常,障碍就是通不过去,有阻碍,摆不平,失调了。

佛法是治烦恼病的无上药

再回过来讲修行人,我们从佛法上知道,“佛是大医王,法是无上药”,法上的药就能够治好我们的烦恼病,而这个烦恼病除了佛法以外,世间上是没办法治好的,世间上只能够在一定范围内稍微转变一下,要根本解决问题那是办不到的,所谓转变,仅仅是改善由于烦恼引起的失调现象。当然在现象上有所变化,在根子上也会产生一点转变,但那种转变是有范围的,有限度的。

心想修行,烦恼却捣乱,还在修行场所发脾气

佛法的法药,是从根本上入手的,这个根本在哪里?根本在烦恼,所以法被称为“无上药”。如今很多进医院看病的人,在医院里不遵守规则,跟医生胡闹,尤其是精神病人,知见颠倒,不承认自己有病,恩将仇报,把给他治病的医生看成是仇人。我们今天进了佛门,就是为了治我们的烦恼病,佛是医生,佛法是药,你肯听佛的话,修行就快了,也就是治烦恼病效果就好了。可是末法时期修行人,心里想修行,他的烦恼却在捣乱,在跟佛门捣乱,跟集体捣乱,跟学法修行捣乱,不听善知识话,任性放纵,自己知见错误,偏说别人不讲道理,在修行场所还发脾气。

人生八苦(29)——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7清晨

修行人内因败坏,佛法也很难起作用

提要: ■ 知见错误的病人,犹如精神病人对医生起瞋恨心■ 一起烦恼就想跑,所以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 修行人内因败坏,佛法也很难起作用■ 由矛盾失调而形成分裂的人,执着于错误的一面就成了傻子■ 傻子喜装扮,这跟他世俗观念有关■ 精神病人在大便不通,宿便臭气刺激而出现兴奋时,就要发病了

知见错误的病人,犹如精神病人对医生起瞋恨心

在佛门修行场所里,任性发挥自己的烦恼脾气,这个人已经不是普通的病人了,好比是个精神病人,不肯吃药,认为自己没病或者对药有怀疑,怀疑医生要害他,不听医生话,甚至把医生看成冤家,对医生动瞋恨心。在精神病院里,如果不是管理严格的话,病人会跑掉,因为他知见错误。

一起烦恼就想跑,所以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

在佛门里也有人烦恼病一发作就想跑掉。有的人我执很重,喜欢自搞一套,好与人斗,执著自己的知见,学了几年,一起烦恼也跑了,发心去出家,又不想出家了,说:“我对三宝没信心了。”后来听说又进了另外一个门,不是佛门,叫厦门,(众笑)仍然回到世俗上。所以佛也有度不了的众生,就好比精神病院里也有看不好的病人,因为众生的烦恼病太严重了。

修行人内因败坏,佛法也很难起作用

我把修行人的病,拿世间上的病来打比方,好比也有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爱滋病(众笑)、非典。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病,修行老是修不好,说明这个修行人病重了,不是佛法对他们没办法,而应该说他不能接受佛陀的教育,不能按照法药的要求去依教奉行,或是由于他自身内因的败坏,药吃下去了,很难消化吸收,很难起作用。

由矛盾失调而形成分裂的人,执着于错误的一面就成了傻子

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主要是自己思想出了偏,或受外界的引诱产生了矛盾。当他心里矛盾冲突的时候,他的精神就开始分裂了,起初还有一定的协调能力,由于矛盾不能统一,就逐渐形成了失调。

如果矛盾的一方占了优势,他的心里就对这一方面的观点执着得很厉害,而把另一方面观点推出去,也就不大去考虑了。

可惜的是他偏偏倒向了错误的一面,那就麻烦了,而另外一面的观点,经常会提醒他,当这种思想斗争严重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平衡状态就破裂了。

这种人到了后期知见完全颠倒,正知正见完全听不进去。他以执著的东西为正常,也会显得很轻松,很欢喜。其实在正常人看来,他已经变成傻子了。

傻子喜装扮,这跟他世俗观念有关

傻子做了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别人看起来奇怪,他朝你傻笑,还很高兴很得意,而且还特别喜欢装扮自己,这跟他的世俗观念有关。

即使没有条件,也会胡乱地装扮,把肮脏的花裙子穿在身上表示他很漂亮,脸都没有洗干净,头发都是乱七八糟的,他也无所谓,好像很自在,为了打扮自己,头上还插了很多花。整天在马路上自由自在地唱,唱来唱去这么几句话,自得其乐,表示他很会唱。

精神病人在大便不通,宿便臭气刺激而出现兴奋时,就要发病了

这种精神分裂症在大便不通,晚上失眠的情况下容易发病。这时候病人由于宿便臭气的刺激,往往会出现兴奋状态,他很喜欢讲话,喜欢串门,一直在海阔天空地摆龙门阵,讲不完的讲,这么兴奋晚上当然睡不着了。

人生八苦(30)——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7清晨

不要从自己的愚痴中制造偏见

提要: ■ 修行人不要眼望天空,戴了黑眼镜看人,更不要从自己的愚痴中制造偏见■ 圆满的佛法如今已出现了很多分裂的状况■ 释迦佛教导弟子要智慧圆满,悲心圆满■ 想结圆满的果,必须种圆满的因■ 不持戒,不修定,不管学生,怎能培养出修行人来■ 修行人没有博士、硕士的头衔,也不能叼了烟讲佛法

修行人不要眼望天空,戴了黑眼镜看人,更不要从自己的愚痴中制造偏见

我年轻时候见过一个这样的人,因为有心理障碍,曾经到我这儿听过课。他由于兴奋经常东家串西家,讲来讲去都是讲天堂怎么好,某某人到天上去了三次。这个人给我留下了两个印象:他经常会眼睛朝着天,戴了黑眼镜看人;又经常喜欢批评这个人批评那个人,连我也给他批评了几句,因为我对他提到一位老医生说过的话:“病都是自身的矛盾,没有一种病是看不好的,仅仅是现在医学不发达。”他说:“你说没有一种病看不好,你能保证所有的病你都能看好吗?”

这使我想起如今佛门里这种病人也不少,这种病人可不是天生的呢,大都是受后天影响的。他们眼望天空,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经常说这个法门不行,那个法门不好,不知道是自己的愚痴在制造偏见,却总喜欢戴了有色眼镜看人。

圆满的佛法如今已出现了很多分裂的状况

把佛法与修行分裂的现象也很多,现在有许多修行人,不要圆满的佛法,只抓片面,或把片面说成圆满,更在片面里再抓一点一滴。又戴了有色眼镜,以末法众生的知见为正常。看到真正的修行人修戒定慧、六波罗蜜、显密二教,圆满教证二法,却看不惯,尽说闲话。在片面上呢,有的强调戒,排斥定,排斥慧,一鼎三脚在他那里成了一只脚,再看看这只脚呢,破破烂烂的也不全了,仅仅存在这么一点点了,还如此地高傲,强调这就是他的特点。有的人喜欢打坐,不要戒,说:“受戒会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有的人虽对佛学有爱好,却不要戒也不修定,还有的竟然认为只要唱唸,佛法都不需要,就不像个修行人。

释迦佛教导弟子要智慧圆满,悲心圆满

释迦佛教导佛弟子要成佛,要智慧圆满,悲心圆满。拿悲心来说,听说你们昨天在种树时出现了两种意见,引起了矛盾,最后还是因为傅老师叫我们种就种下去了,这也算是我的悲心吧,当然不能保证树一定能种活,但可以试试看,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救树一命胜造八级桥梁。(众笑)修行人的悲心非但要到有情身上,还要到无情身上。其实照今天科学家研究下来,植物也有情感,科学家拍照说明,你要去采花的时候,走近这花,花就全身发抖。所以佛规定植物的种子不能烧,因为种子里有生命。假如这棵树活了,不管它感谢不感谢我,但是我的悲心已经到它身上了。这不过是举个例子。

想结圆满的果,必须种圆满的因

想结圆满的果,必须种圆满的因。可是佛教传到中国分了宗派,结果成了分道扬镳。知识分子喜欢研究学问,就是不要戒,不要定,把能成就修行的佛学变了一种文化。有的人整天看人写的书,由于不善辨别是非,对的也吸收,错的也吸收。

不持戒,不修定,不管学生,怎能培养出修行人来

听说有些佛学院,不重视戒,根本不修禅定,老师到时间讲课,讲完课就回去,从不管学僧。学僧品德不好,不管;迟到早退,不管;课堂里打瞌睡,不管;吵架也不管,因为他教学是为了拿工资的。一下课,学僧西装一换,摩托车呜呜去逛街,老师也不管,这样能培养出修行人来吗?

修行人没有博士、硕士的头衔,也不能叼了烟讲佛法

不修行就不算是真正的佛弟子,佛教导弟子是要修行断烦恼证果啊,可不是叫你到世俗上去挂个什么博士、硕士的头衔。还有个名大财粗的在家人会讲也会写,听说他在讲堂上讲法时,嘴里还叼了一支烟,连支烟都戒不掉,却会夸夸其谈。

人生八苦(31)——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行苦

傅味琴讲于湖北清凉山佛学苑 2004.6.17清晨

不要偏到释迦佛所指定的正常的修行轨道外面去了

提要: ■ 迦叶尊者是无持无犯,你可别无持有犯■ 各宗派各法门都要戒定慧具足■ 佛教观念上的分裂从宗派开始,又逐渐向片面简单发展■ 前面说好话,后面说丑话,最后否定正法■ “诵”与“禅”要互相调剂,不要偏到释迦佛所指定的正常的修行轨道外面去了■ 释迦佛才是正知正见,偏一点就歪了

迦叶尊者是无持无犯,你可别无持有犯

拿禅宗来说,迦叶尊者灵山拈花笑,这本身就是一个特殊法门,是摄受上根上智的一心禅。如果你不是上根上智,你去参禅,也好,但不能不要戒啊。迦叶尊者不持戒,是因为他从不犯戒,是无持无犯,你可别无持有犯。有人不听经,也不唸经,说当年慧能是文盲,后来成了禅宗的祖师,会讲《金刚经》,可你不学会讲吗?你没这个水平,还得先把戒定慧学好,要不然到后来很容易偏向极端。

各宗派各法门都要戒定慧具足

研究法相唯识的人,有没有在修禅定啊?现在许多人连法都不要了,净土宗初祖主张,戒定慧全要修,要法门无量誓愿学,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如今有人却说“只要一句,样样不要”。密宗重视学经论修禅定,更要戒定慧具足,哪有整天“嗡啊吽嗡啊吽”的。(众笑)宗喀巴大师过目不忘,一天要看17篇生书,有的法师能背诵《大藏经》,哪有像现代人只知摇铃举杵这么简单?

佛教观念上的分裂从宗派开始,又逐渐向片面简单发展

佛教在中国自从成立宗派以后,每个宗派都越搞越简单,也只弘扬自己宗派的几部经,开始还带着一些圆满的话,慢慢就发展成片面了。宗派跟宗派之间自说一套,你说你的好,他说他的好,这倒也罢了,偏要说人家不好,仅仅说话巧妙不同,有的先强调,“末法时期了”,再强调,“都是钝根了”,再强调,“钝根修禅宗不行,修密宗不行。”其实这样搞简单、片面,早把自己架空了。搞得佛门也越来越分裂,这种思想状态好比跟精神分裂症有什么差别?

前面说好话,后面说丑话,最后否定正法

有的一进佛门就听到了不少错见的言论,后来听到了正知正见,心里虽高兴,但跟以前先入为主的错见闹矛盾,总想透口气,就得表面平衡一下,“这样说也是对的。不过呢,现在末法时期了,不能这样了,只能那样了。”又偏过去了。最后干脆佛法都不要了,却又说听经只能听一个人讲,也就是只能听他的,用这种方法来解决矛盾,岂不等于他讲错了也叫人无法知道。还有的讲佛法,前面说好话,后面说丑话,最后否定正法。

“诵”与“禅”要互相调剂,不要偏到释迦佛所指定的正常的修行轨道外面去了

我刚才讲精神病人在大便不通时容易发作,修行人喜欢保留烦恼,不肯排除烦恼,岂不等于大便不通?一个想保留烦恼的人,真是臭气冲天。

还有过于兴奋,脑子没有好好休息也会发病。释迦佛叫佛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就是给你一个调剂嘛,这是科学。现在有些人主张整天唸,又不知道修禅定,无法调剂,当然兴奋过度了!两三年前,听说有人关起门来整天唸佛,唸了三天死掉了。我想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出声唸佛容易伤气,气尽而亡吧。所以如今的种种偏见,种种执著,种种抵触,完全偏到释迦佛所指定的正常的修行轨道外面去了。

释迦佛才是正知正见,偏一点就歪了

什么叫正知正见?释迦佛才是正知正见,释迦佛的教导你不能偏一点,偏一点就歪掉了。如果不学佛法,不懂佛法,肯定会走偏的。凡事都有规律的呀,修行人要按照释迦佛指明的规律,违反了规律就不行。好比咱们这只小狗,每次一开步,跑得特别快,你们说它前世是一个运动员,(众笑)那么你用四条腿去跑跑看呢,(众笑)你两只手两只脚全着地,能跑得过它吗?人是人的规律,狗是狗的规律呀,这个规律怎么能搞错呢?今天讲到这里。(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