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后,74师俘虏一个都没放,之后全部提高一级待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开始于什么战役 孟良崮战役后,74师俘虏一个都没放,之后全部提高一级待遇

孟良崮战役后,74师俘虏一个都没放,之后全部提高一级待遇

2023-03-25 02: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解放战争中的孟良崮战役:意义非凡的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初期,在国民党军发起进攻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一直在积极地寻找战机。

然而国民党吸取了以往作战中被全军歼灭的教训,集中兵力,改变了作战方法,因此华东野战军始终没有寻到机会攻破。

孟良崮战役是华东野战军主动发起的进攻,是解放军审时度势,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的的重要转折点,这场战役对于当时中国的整体战局也有很大的影响。

1946年6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集团单方面撕毁国共两党同意签订的“停战协议”。

由此,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内战全面爆发,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战争最先在华东地区打响。

1947年,在华东地区,时任山东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和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的粟裕将两军合并改编为华东野战军。

从当年3月份开始,国民党军队集中了24个整编师,大约有45万人的兵力,向山东解放地区发起了重点进攻。

此前,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抢先进犯坦埠地区,在山东的整个态势上国民党军稍显突出。

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陈毅和粟裕的领导指挥之下发起了孟良崮战役,果断抓住了战机,集中兵力牵制国民党军。

由于孟良崮山势十分凶险,华东野战军出动了27万余人的兵力,将整编74师和整编第83师的一个团在孟良崮地区包围起来。

当时蒋介石见整编第74师被包围之后,一边命令师长张灵甫固守当地等待援助,一边命令周围的10个整编师团迅速向孟良崮地区集中,形成了包围与反包围的局面。

实际上,整个战场的态势几乎都是国民党军占据优势和主动地位,他们一直在不停地追踪和寻找华东野战军,但就是找不到华东野战军的主力。

74军师长张灵甫十分有自信,这也源于他们无论是在装备还是在军事实力、作战经验上都远超于华东野战军。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此强悍的74师最终被华东野战军一战全歼,也在于张灵甫太过于自信和轻敌了。

在关键时刻,华东野战军指挥员决定“必须要攻上孟良崮,活捉张灵甫”。

双方恶战了一天一夜之后,一直到第二天下午,华东野战军将国民党整编第74师团全军歼灭,共计3.2万余人。

这场战争无论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对国民党军队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争结束之后,当时新华社发表了《祝蒙阴大捷》的文章。

其中提到蒋介石在华东地区解放区战场上倾注的努力:“蒋介石以近一百个旅团使用于华东战场,欲以此来决定两军胜负。”

显然在华东战场上,解放军的伟大胜利具有极大的意义,这一胜利震动全国,毛泽东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歼灭七十四师,虽然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意义极其重大”。

此次战役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场的局势,此后蒋介石的主观幻想业已接近最终的幻灭。

二、“大有来头”的被俘的74师俘虏师团?

一般来说,早从抗日战争或者更早的红军土地革命作战时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军队作战期间对于俘虏十分人道。

解放军部队奉行“不杀害、不侮辱”的政策,甚至会给俘虏治疗伤病,最终让其自由选择是否留下还是回乡。

然而在对待被俘虏的国民党军整编74师上,华东野战军的态度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国民党军队整编74师几乎全军覆没,我军俘获敌军将领5名少将,敌军官兵将近两万余人。

孟良崮战役中的整编74师最后被俘的官兵少将们,被当时华东野战军各大纵队“一抢而空”,为何这些“俘虏”会这么抢手呢?

因为国民党军的整编74师,在国共两党军队中都是公认的精锐部队,将这些官兵补充到自己的纵队中,可以极大的提高战斗力。

尽管整编74师几乎全军覆灭,在战场上被俘的官兵实力依旧被众人认可。

他们能够进入整编74师,都是经过十分严苛的训练,战斗力非常强,对一些先进的精良武器的使用十分了解,在战场上他们还具有十分强大的凝聚力和韧劲。

考虑到整编74军的强大战斗力,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的陈毅,以及副司令员兼任副政委粟裕经过思考之后下达了两条死命令。

其一,“所有被俘官兵均提高一级待遇”,这是二人基于被俘官兵原本是敌军的王牌军队,很难在短期内为我们所用的考虑所想出的办法。

其二,“本次战役中的俘虏不能自由释放,包括轻伤官兵在内,一个都不放”。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当时有一个纵队未经批准,擅自释放了被俘官兵中的1名团长和1名副团长,遭到了陈毅司令员的严厉批评。

其实在以往解放军的作战中,对于俘虏的管理是没有这种情况的,俘虏的军兵来去完全自由,放走俘虏更不至于被批评。

但在解放战争初期,每一个被俘的敌军逃走都会给解放军的作战带来无穷无尽的后患,最好的结果,当然是让这些优秀的国民党战士们为共产党所用,但势必也需要付出代价。

华东野战军领导商议之后,决定给所有的被俘官兵提高一个等级。

据资料显示,仅此一项涉及到的人员多达2000余名,这对于并不富裕的华东解放军区来说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连绵的战争,经济落后的华东地区,还有突然增加的大量俘虏,光是后勤的物资供应都是问题。

但无论如何,这些战斗力强大的官兵们不能被放走,更不能主动给他们回到国民党军重新效力的机会。

即便经济层面的负担较重,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待遇,共同训练,进行表彰和鼓励,最后为我们所用,提高解放军部队的战斗力,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过于”优待俘虏的命令下达之后,虽然有一部分解放军战士们无法理解。

但显然,陈毅司令员和粟裕副司令员的远见卓识是值得敬佩的,无论他们是共产党战士和国民党革命军,只要能够打胜仗,就都是在为中国革命做贡献。

三、解放军为何要坚决贯彻“优待俘虏”的政策?

综合以上优待俘虏的传统政策,可见根本上来说,优待俘虏并非完全是有利于解放军发展的。

毕竟并不是每一场战争的俘虏都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先进精良的武器,供养和感化这些俘虏也需要极大的成本,那么为何解放军从一开始就坚决贯彻“优待俘虏”的政策呢?

毛泽东曾经说过,“作为战胜敌军的重要武器,瓦解敌军是与军队作战同样重要的”,一些研究相关历史的专家综合分析了以往解放军作战的经验,找到了一些可能的原因。

每一次对敌作战其实对于敌我双方战士们来说都是异常艰难的,不仅会消磨战士的生命,对战士们的作战意志也是一场极大的考验,有时候强大的实力反而比不上一个强大心理状态。

优待俘虏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克敌效果,对敌冲锋陷阵的时候,哪一方都不想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有人会因为对方残忍的俘虏政策不愿被俘而更加奋勇作战,也有人会因为对方优待俘虏的政策减弱作战意志,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可见优待俘虏的确能够起到扰乱对方军心的效果。

1984年4月28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老山的日子。

这场惨烈的战役在第40师119团的战士们经过9个小时奋战之后,我军损失惨重,但终于完成了进攻任务,根据组织命令随后开始转入防御肃清残敌阶段。

在关于这场战役为数不多的记载当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清剿过程中,一名解放军战士抓到了敌军一名负伤的俘虏,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将其带回看管。

最开始,这名俘虏非常害怕,担心自己下一秒就会被杀死,一直到解放军战士主动为他包扎伤口,准备粮食和水,俘虏的情绪才开始稳定下来。

没过多久,一直追击我军的越南炮兵队向解放军刚攻占下来的高地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短时间内还没来得及修筑防御工事,战士们伤亡惨重,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摧毁越南炮兵队。

但情急之下,根本无法确定越南炮兵阵地的位置。

这时候营长想到了刚刚抓获的俘虏,想要说服他提供一些信息。

经过翻译沟通之后,俘虏表示自己在这里受到到了人道主义待遇,愿意提供越南炮兵阵地的具体位置。

于是没过多久,解放军重振旗鼓,一举摧毁了越南炮兵队的火炮。

可见,哪怕只是在战场上优待一个敌军俘虏,都可以拯救一个解放军师团的生命,中国人民解放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尤其是在对外抗击侵略的战争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此外,在一些较为著名的国际战争中,一些惨无人道的虐待俘虏的行为都备受鄙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和德国,都曾经因为战争年代惨无人道的对占领区进行镇压、扫荡和虐待俘虏至今仍旧遭受国际社会的鄙视,自然,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因为在战争中优待俘虏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尊重。

根据一些资料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甚至在以前的战争中,还专门为战争中捕获的俘虏举办了战俘运动会,以此来丰富战俘的生活,这种程度的优待政策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解放军一直以来都有“优待俘虏”的政策,以往在与外国军队作战的时候尚且如此,解放战争期间与国民党的内战就更加没有必要赶尽杀绝了,无论是国民党革命军还是共产党的解放军,每一个战场上的战士都是中国人。

根据具体数据显示,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包括起义、投诚以及和平接受改编在内的官兵多达188万余名官兵。

甚至还有共产党的解放战争,“解放军越打越多”的说法,这些解放战士们就是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而从国民党反动军队中解放出来,经过教育和思想教化,最终参与到解放战争中来的原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们。

因此,在孟良崮战役结束之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做出对俘虏的国民党官兵全部提高一级待遇的决定也情有可原了,日后这些战士们在解放军的对敌作战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更加得益于陈毅、粟裕的远见卓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