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民币纸面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1983年,山西老人致信央行: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写的

2024-06-26 11: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83年,一封来自山西的信件意外降临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瞬间激起了央行员工们的浓厚兴趣。信中,一位老者坦诚地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人民币上醒目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正是出自他之手。

总行对收到的信件给予了极高关注,迅速派遣专业团队前往山西老人的居所进行详尽调查。这位老者究竟是何方神圣?他是否真的书写了人民币上那庄严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其背后又隐藏着哪些跨越时光与历史的深沉故事?这一切还要追溯至遥远的1983年3月。

【到底是谁题的字】

这位来自山西的老人马文蔚,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寄去了一封信。他之所以决定这么做,是因为在同年的3月1日,《山西日报》刊登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内容正是关于探寻“人民币纸面上的汉字究竟出自谁之手”的谜团。

这篇文章详细记载,人民币上所印的“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出自一位名叫冀朝鼎的同志之手,他的书写为这张货币赋予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冀朝鼎,这位备受瞩目的经济学泰斗,曾在中国银行担任副董事长一职,然而不幸的是,他在1963年因脑溢血离世,给学术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山西日报》旨在历史重现,其中提及的“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实为冀朝鼎先生所书,旨在缅怀那些曾经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辈们。然而,当这份承载着深厚历史情感的报刊意外地流转至山西省一处偏远的山村里时,一位在村里默默行医、深藏不露的老先生,却从中觉察出了一些异样的意味。

老先生心中满是困惑,不禁自言自语道:“这字迹分明出自我的笔下,何以会被人误认为是他人之作呢?”

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正是日后向总行寄出书信的马文蔚先生。他手中紧握着那份《山西日报》,反复翻阅,深思熟虑。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与权衡,最终在女儿的悉心劝说下,他毅然决然地决定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投递书信,将事实的真相彻底揭露于世。

马文蔚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一封书信,细致而详尽地阐述了自己为人民币题字的整个过程,旨在期望总行能够为这段历史给出一个明确的交代。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在收到相关信件后,对此事予以了极高的关注。彼时,改革开放的浪潮正悄然涌动,众多被历史尘埃掩盖的往事正待人们去揭示。其中,究竟是谁书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这几个大字,便是其中之一被历史尘埃掩盖的往事。

总行迅速行动,指派了经验丰富的员工陈容与多位专家组成调查团队,即刻启程前往马文蔚所在的那座静谧小山村。他们的到来,如同拂去尘埃的轻风,让那段深藏多年、鲜为人知的历史得以重见天日,呈现在世人眼前。

当工作人员抵达马文蔚的居所时,他们与马文蔚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交流。

在与马文蔚的交流中,工作人员耐心地探寻了他的生平事迹,细致入微地了解了他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