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近万人中毒入院,云南吃蘑菇有多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工养殖的蘑菇有营养吗 9年近万人中毒入院,云南吃蘑菇有多野?

9年近万人中毒入院,云南吃蘑菇有多野?

2023-08-12 15: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菌子狂热爱好者 四象工作室 来自专辑热点议题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夏天可能是从吃第一根冰棍开始的,但对云南人来说,夏天却是从收到一条“神秘短信”开始的,它正式宣告“吃菌子的黄金时间”到来了!

据说每到6、7、8月雨季,上面这样的短信,每天一条,但云南人的朋友圈尽是“捡菌的”、“卖菌的”、“吃菌的”,和“分享吃菌中毒体验的”。江湖盛传,每个云南人都有一个吃菌中毒的朋友,甚至有人为了庆祝菌子中毒出院,又去吃了顿菌子。为何云南人如此执著于拿命吃菌子?是菌子的诱惑,还是馋虫的撺掇?下面就请跟着四象一起,走进“云南人的菌子王国”。

文 | Laura 图 | 四象设计部

1

拿命吃菌子的云南人

菌子,在云南人心目中是神圣的,特指大自然孕育的、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的纯野生菌,人工养殖的只配叫“蘑菇”,根本不能称之为“菌子”。而且,在云南人口中,“菌子”有特殊的发音,听起来分外可爱,透露着当地对菌子朴素的热爱。

菌子的魔力大到什么程度呢?就连文学大师汪曾祺也被它“俘获”了,他就曾在《昆明食菌》中写道“我在昆明住过七年,离开已四十年,不忘昆明的菌子。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一片菌子气味。”

云南林业厅的数据显示,云南野生食用菌约有882种,约占世界的43%,约占中国的90%,松茸、鸡枞、牛肝菌、鸡油菌、羊肚菌、干巴菌等“世界名菌” 在云南不仅“量大质优”,而且“价格亲民”, 一想到它们丰富的营养、鲜美而独特的口感,不少人听到都会激动地搓手手……

但是!《云南省生物物种名录(2017)》显示,全省已知2759种野生菌,这意味着在云南除了882种可食用的菌子,还有1800多种是“不可食用的”或者“不知道可不可以食用”,当然,此外还有很多菌子可能根本就是“未知的”……

所以,在云南吃蘑菇(划掉)菌子还是一件很冒险的事,一不小心就能碰上有毒的、甚至剧毒的,轻则致幻,重则致命。

2010-2018年的9年里,云南至少9686人因吃菌子中毒。值得注意的是,这仅统计的是“已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未包括“单人中毒的”,也未包括“没上报的”,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云南实际吃菌子中毒的情况可能比上述统计还要多。

为了尽量减少大家的“菌子伤亡”,云南疾控中心特意出了《权威吃菌手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出了《云南常见毒菌》图鉴、甚至许多职工食堂里都挂《预防野生食用菌中毒基本常识》……就,很科普。

每年6、7、8月,云南各地还会集中开展“野生菌中毒防控培训班”、“野生菌中毒防控讲座”、“珍爱生命、远离野生菌的知识宣传活动”,讲真,我头一次听说政府专门为吃蘑菇开设培训班,real 云南特色了。

不过这也是因为,6-8月既是“吃菌子的黄金时段”,也是“菌子中毒高峰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出了科普图鉴、也年年办专门讲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吃菌子中毒的?吃之前对照一下图鉴不就可以了?emmm,切莫太单纯,一来“有毒的菌子”非常擅长伪装,跟没毒的仅从外形上极难区分;二是“吃法”可能出现失误。

2

让人防不胜防的毒菌子

我们不妨先看下那些“毒菌子们”有多狡猾。鸡枞菌,肉厚鲜美、清甜香脆,被称为“菌中之冠”,不仅无毒,还是舌尖上的上上品,就好比”菌子界的孙悟空“,但无奈还有很多外貌相似的“六耳弥猴”,比如有剧毒的白毒伞、灰花纹鹅膏菌、假褐云斑鹅膏菌,而且这些毒菌子长得极具欺骗性,颜色低调、其貌不扬,一幅人畜无害的模样,根本不适用“五彩斑斓可能是毒蘑菇”的判断手法。

云南省疾控中心官网显示,当地中毒最严重的毒菌品种是“火炭菌”,即“亚稀褶红菇”,外形与密褶红菇、稀褶红菇等可食用菌极为相似,需要专业人员结合显微镜、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才能准确鉴别,一般人很难区分,误食后的致死率高达70%。

所以,也不能怪云南人吃得不够小心,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当然,如果“明知有毒而吃之”就是另一回事了。

3

见手青——小人国的“驰名商标”

在云南,几乎人人都吃过一种毒菌子——见手青,没错,就是那个吃了可能“见小人”的那种。这些小人,有白的、透明的,类似这种:

也有色彩炫烂的,类似这种:

还有的是“迷你版圣诞老人”:

当然,“看到小人”只是其中一种典型效果,有的人还能看到“龙”、“鱼”、“狗”、“兔子”、“僵尸”、“奥特曼”、“小兵张嘎”等等等等,更有甚者还“看到”自己嗑的CP在一起了……

其实,这种能达到“吃完自动开启4D沉浸式VR科幻体验”的菌子不是指特定的一种菌子,而是许多有致幻效果的牛肝菌的统称,它们伤变后(如用刀切开)会变蓝,所以当地称之为“见手青”。

(来自:知乎网友@bunny不2)

不同品种有着不同的中毒反应,有的不仅能引起幻觉,还伴随着胃肠炎症性中毒,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甚至会一连好几天失去意识、陷入昏迷,甚至导致死亡。

云南人是明确知道这种菌子有毒的,不断强调“一定要熟透!熟透!熟透了再吃!” 就连火锅店在煮熟之前都不会给发筷子(也挺“云南特色”的)。但是呢!总会出现“炒熟了放微波炉里热一下又中毒了”、“别人吃了都没事就我中毒了”等情况。就,挺野的。

不少人在看到“云南人的小人国奇幻经历”后,都表示自己也想尝尝这种神奇体验,比喝酒猛多了。

在这里,我们要再三强调:

千万不要为了体验幻觉而去吃见手青!

千万不要为了体验幻觉而去吃见手青!

千万不要为了体验幻觉而去吃见手青!

那些让人笑出眼泪的神奇经历其实是“幸存者偏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食用的见手青毒性不同,真正因此去世的人,是没有机会写下那些文字的!所以千万不要为了刺激而“吸食”!!就连活下来的人,也表示“整个过程极其难受,真以为自己要死了,此生不想再有第二回”。

4

云南人眼中的“菌子鄙视链”

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处处暗藏杀机,到底在云南还能不能愉快地吃菌子了?能!到正规餐厅和市场、吃“正经菌子”。在这里,我们贴心为大家整理了“云南人眼中的菌子鄙视链”,综合口感、营养价值、价格、口碑等进行了“分级”,大家可以量力而食(还是要小心牛肝菌中的“见手青”)。

面对千奇百怪的“菌子的诱惑”,切不可小视舌尖上的风险。虽然云南政府苦苦地开讲座、出图鉴,虽然每个云南人都有吃菌中毒的朋友,但一到夏天,面对破土而出的美味菌子,不吃岂不是暴殄天物?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最后奉上云南省卫健委精心准备的实用小贴士,希望能帮到大家。此外,由于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也可能与菌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所以也请大家牢记,“吃菌不喝酒、喝酒不吃菌”。最后的最后,千万不要一个集体中的所有人同时吃菌,防止出现中毒情况,无人可报警。

日啖菌子三百口,不辞长作云南人。不过,菌子虽好,也不要贪吃哦!

(实习生Melody对此文亦有贡献。)

原标题:《9年近万人中毒入院 云南吃蘑菇有多野?》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