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的青岛人力车,曾是这座城市主要的客运交通工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人力车夫拉车视频 老照片中的青岛人力车,曾是这座城市主要的客运交通工具

老照片中的青岛人力车,曾是这座城市主要的客运交通工具

2023-12-11 1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人力车在我国一般被称为洋车、黄包车,1869年由到日本的美国传教士强纳森.斯科比所发明,在几年间已经成为日本大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

1873年,法国商人梅纳将人力车从日本引进到了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以发放牌照收税的管理方式在法租界首先开始使用,后来在各个租界被大面积推广。不久,人力车即在当时的中国各大城市迅速崛起,为晚清末年这一时期的城市居民提供了全新的短途出行的便捷交通方式。

德占时期的植物实验场(今中山公园)大门处的人力车

上世纪初,海滨旅馆前的人力车。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随着进入德租时期城市的规划建设。很快,营运的人力车开始在青岛街头出现。1904年,青岛德国当局陆续颁布《营生执照章程》、《东洋车专条》等,对洋车营运开始进行规范化管理。1909年,青岛的人力车登记数量已达六百余辆,1913年达到一千余辆。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人力车在青岛的城市交通以及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迹。

中山路保定路口靠活的人力车夫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小港一带

由于汽车和马车的数量相对偏少,乘租价格较高,租赁者较少,人力车成为市区客运交通的主体。同时由于人力车车身狭小,对路面要求低,可以发挥其通行街巷小路的优势,并能够直达目的地。上世纪初的青岛,人力车已成为这座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人力车起源于日本,所以又称洋车,也叫东洋车。1922年,叶春墀著的《青岛概要》,对人力车的乘租价格有所简述:

东洋车车价,本街约一里 银八分,多一里加五分;市外每里约五分;一全日(约十点钟)约一元三角,半日(约五点钟)约八角。

上世纪初,新泰路与湖北路拐角的人力车行。

上世纪初,河南路与曲阜路拐角的人力车行。

青岛的人力车场多集中在自广西路至曲阜路之间的河南路西侧,殖民当局曾在皇太子大街(湖北路)的警察公署东侧建造集体宿舍,对人力车夫集中管理。人力车夫的车子几乎都是从车行租赁而来,按照时间计算价格,所以为了在租赁时间内尽快挣出租子,赚到尽量多的钱,他们拉到乘客后,通常都会透支着自己的体力,尽量加速快跑。

日占时期,栈桥前的人力车夫。

在人力车的管理要求中,所有的人力车都需要进行登记,发放号牌后才允许营运。其后人力车更换新车,也需要到管理机关更换号牌后方可上路营运,如若不然,一旦查出,将会受到重罚。

当时在青岛市内一些集中候客的区域,要求人力车夫要将车摆放整齐,按序上客,不允许插队抢客,违者也将受到处罚。

1925年4月10日,胶澳商埠警察厅发布关于整顿车马的布告。

现值春夏之交,樱花期近,中外人士游青避暑者纷至沓来,所有营业人力车前经本厅厘定价目,制表树立,以便按表付价,本不能额外需索,致起纷争。至于营业马车亦于上年四月间规定,比照人力车价,单马加一倍,双马加一倍半,包车来回应照原价减去四成,夜间加一两,雪加二。其有以日计或以钟点计算者,均由双方订明给价,曾经通令各区署知照在案。近查人力车暨马车车夫往往因乘客付价动辄不遵定章,任意需索,甚至口角纷争,徘徊道旁,纠缠不已。若不重加整顿,殊属不成事体,为此布告各该车夫人等一体知悉,嗣后倘再因额外需索致起纷争,定当依法罚办,毋得故违。是为至要。此布。中华民国十四年四月六日 厅长陈韬

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青岛的人力车数量逐年增加。此时,青岛市区的客运出租人力车已达到二千余辆。在1931年《青岛人力车同业公会会员住址车辆数目清册》中,标记有潘明桥、郝汉臣、徐良忱、刘悦臣、王文典、王济生、荣泰昌等合计八十五户,登记车辆2344辆。

中山路与肥城路路口的人力车

著名作家梁实秋先生晚年回忆上世纪三十年代在青岛的生活时,写下了一篇《忆青岛》的文章,对青岛人力车夫大加赞赏。

“我初到青岛,看到人力车夫从不计较车资,乘客下车一律付一角,路程远则付二角,无争论者。这是全国所没有的现象。”

青岛的人力车自初始时期就是较为规范的,乘租价格也都是明码标价。

1931年《青岛指南》交通纪要·车辆篇中,人力车的租价介绍:

本市人力车车价,凡包定全日者,以十小时计算,计大洋一元一角。包定半日者,以五小时计算,计大洋七角。临时雇用者,每里约计大洋三四分。

1933年魏镜编《青岛指南》的交通纪要篇中,对当时的人力车乘租价格有如下详细介绍:

本市人力车赁价,凡包定全日者,以十小时计算,计大洋一元七角。包定半日者,以五小时计算,计大洋一元余。临时雇用者,每里约计大洋三四分,但青岛人力车价,恒以角票为单位,近则一角,违则二角,从无以分数计算者。故就事实定价,约如下表。

上世纪四十年代,老市府前的人力车。

一、以市政府为起点,雇往下列各处者,其价目如下:

青岛火车站大洋一角;小港沿大洋二角;公安局大洋一角;大港火车站大洋二角;海军栈桥大洋一角;大港码头二角;胶济铁路管理局大洋二角;青岛神社大洋二角;若鹤兵营大洋二角;邮政总局大洋一角;泰安路北大洋一角;大小菜场大洋一角;台东镇广场大洋三角;青岛病院大洋一角;南海路浴场大洋二角;第一公园大洋二角;万年兵营大洋二角;跑马场大洋二角;太平路南大洋一角;辽宁路大洋二角;

二、以青岛火车站为起点,雇往下列各处者,其价目如下:

胶州路大洋二角;台西镇大洋一角;小港沿大洋一角;大港码头大洋二角;第一公园大洋三角;大小菜场大洋二角;第三公园大洋二角;台东镇大洋四角;

如系往李村、崂山等处游玩者,以雇定全日为佳,盖单程至李村,至少须大洋一元。而至柳树台、大崂观者,须在二元以上也。

由于人力车的车费很低廉,人力车夫虽然辛苦不堪,但收入依然微薄。而到了1930年,青岛的人力车同业工会竟擅自决定提高车辆的租金,7月21日至28日,青岛市5000多名人力车工人举行了罢工。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任国祯和孙劲文、陈少敏等人参加和组织下,罢工最终获得胜利。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的青壮劳力从事这项劳动,人力车夫主要由城市贫民和进城的农民构成,没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下层百姓,为了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干起车夫一行。

太平路上的人力车夫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市区的人力车达到鼎盛时期,车辆达到3000余辆,人力车公司有一百余家。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青岛的拉客人力车始终保持在3000至4000辆之间,仍是市内最主要的客运交通工具。

1935年骆金铭编著《青岛风光》交通篇中,对于青岛人力车的线路、价格等更是做了详细的标注,在人力车价目表中,可以看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的人力车行业还是较为规范的。

青岛市人力车价目表

附注:本表未列各处应仿照本表所列起止地点之远近比较而定其价额,其临时包车价额如下:

一日(约十点钟) 二元六角;半日(约五点钟) 一元四角;一点钟 四角;半点钟 二角五分。不足半点钟按路表计算。待客一点钟一角,不足十分钟者不计。

包来回车回时较去时八扣,夜间市内十时以后、市外九时以后,照定价加十分之一。雨雪天不分昼夜,一律照定价加十分之三。

民国十九年六月呈准施行

中山路上,面带笑容的人力车夫,左侧是天真照相材料行。

1936年,老舍先生在青岛创作了名著《骆驼祥子》,它是老舍一生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据老舍的夫人胡絜青回忆说,老舍好交朋友,三教九流都有,来家做客的就有人力车夫。无论老舍住金口三路,还是住黄县路,乘人力车都在东方市场前,他认识了几名人力车夫,有的请到家中做客。当时青岛人力车夫分三种:一种在宅中当家庭车夫,一种自己有车上街拉车,一种自己没车在车厂租车。这些集中在祥子身上作为三个时期。

为了仔细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他常从居住的黄县路6号(现在的12号)走下坡,向右一拐,东方市场附近洋车夫扎堆的地方,跟他们聊天,仔细观察人力车的结构和车夫们的形象。从而创作出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人力车夫形象——骆驼祥子。

中山路,人力车上的美军。

广西路与中山路交界的人力车

人力车夫是当时社会底层的一份子,靠卖苦力吃饭,青岛的地形高低起伏,上坡下坡,道路崎岖,人力车夫全靠自己的双腿卖力的奔跑,方能换得那份血汗钱。生活虽然不易,收入也极为微薄,却成为了许多人养家糊口的不二营生。

上世纪四十年代,天后宫前靠活的人力车夫。

上世纪四十年代,青岛路边靠活的人力车夫。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临清路,人力车上的美军。

太平路,聚堆等生意的人力车夫,他们的主要目标就是美军官兵。

上世纪四十年代,太平路上靠活的人力车夫。

上世纪四十年代,太平路兰山路路口,正在向美军揽活的人力车夫。

上世纪四十年代,冠县路上靠活的人力车夫。

1945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民党政府发布命令要求在三年内禁绝人力车载客,以公共汽车的发展取代人力车,自此,人力车的数量方逐渐开始减少。

广西路,乘坐人力车的美国大兵

此时,随着美军进驻青岛,时常发生美军士兵欺压人力车夫的事件。1947年3月30日晚,人力车夫苏明成在第一旅社门前候客。美兵数名乘人力车由东而过,在旅社门前下车,车夫向美兵索要车资,美兵不给。双方争执当中,美兵从腰中掏出小刀示威,并出口谩骂其势汹汹,各车夫皆相逃逸,时正在旁观看的苏明成,被美兵误认为嘘喊车夫,竟以小刀猛刺伤及大腿,流血不止,顿时殒命。这一暴行引起了青岛市民的反美大游行以及全国人民的愤慨。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人力车因被认为是一种受压迫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冷遇,同时人民政府鼓励人力车工人从拉客转向拉货。1956年,青岛市的客运人力车仅余700部。其后,随着人力三轮车的逐步发展,手拉人力车,这种曾在青岛的大街小巷、街头路尾,穿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通工具逐渐消失不见了……

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人力车的引进、发展乃至消失,也是青岛城市发展的轨迹,以及当时的城市形态、道路交通、民俗风情及人民生活状况的真实体现。

本组图文由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