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脸”到“红生”,关公的“红”,从何而来,又为何独属关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京剧红脸的关公 从“红脸”到“红生”,关公的“红”,从何而来,又为何独属关公

从“红脸”到“红生”,关公的“红”,从何而来,又为何独属关公

2024-07-03 13: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适逢年节,各地民俗文化再次冲上热搜,从南方的游神,到北方的社火,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惊艳大家。

尤其甘肃的“醉关公”表演,醉酒耍刀,世人祈福,让武圣关公的形象与故事重新走进百姓心中。

长路漫漫且灿灿,关关难过关关过。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精神内核。

此时也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关公的脸是红色的?

从影视剧的形象,到戏曲舞台上的唱念做打,甚至孩童都会唱一句歌谣: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红,从何而来,又为何独属关公?

01

红色,本身就有一种特殊的含义。

从物理学上来说,红色在可见光的频段中,拥有最低的频率,这也赋予了其独特的质感。

频率最低,则意味着波长最长,衍射能力与穿越障碍物的能力也最强。

一种带着“强大”属性的颜色,单是从视觉效果上,就更加夺目,更加令人恐惧,或者说敬重。

其次,红色还代表着与众不同的文化象征。有人做过统计,当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喜爱颜色大于三种时,那么除了黑与白之外,一定会有红色。

不仅因为其更夺目,更因为红色在政权与文化中,有着与众不同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许多朝代都是崇尚红色的,这也是有具体的体现的。

许多宫殿与庙宇,都是以红色为主要颜色,雕龙画栋,红墙朱门,红色的琉璃瓦等等,红色自带高贵与正统的属性。

除了建筑之外,服装与装饰上的体现也非常明显。

以宋朝为例,文官开始着红色宫装,婚嫁是独有的红男绿女。

而到了宅院内,红色的划分则更为细致。比如只有皇后、正妻能着红衣,用正红色的饰物,妃子、妾则只能穿桃红、绯红等颜色。

从官员的府邸,到女人的服装,在中国古代,使用正红色则代表着尊贵、地位等。

直到今日,红色对中国而言,也意义非常。其象征着喜庆、开心,比如节庆时的张灯结彩等,相信每个人对此都有不一样的理解。

但到了人物心理与性格塑造上,红色则代表着忠诚、勇敢、热烈、不屈服等,总之都是夸人的好词,这似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理解。

因此,当戏曲舞台上出现红色的脸谱时,观众无需思考,就知道这个人物是正派还是反派。美髯公关羽,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02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关公崇拜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信仰。

最初关羽只是战争时代的一名“武将”,后来随着时间推进与文化推演,“武将”也慢慢变成了的后来的“武神、武圣”等,无关历史,只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崇拜。

但不管是哪种形式,关羽的脸总是红色的,这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

许多人对关羽的了解,都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其中一句“卧蚕眉,丹凤眼,面若重枣”一句,也是人们对关羽红脸形象的想象。

有了形象之后,关羽的“真人形象”也开始与观众见面。

在宋元时期,随着戏剧发展,关公作为忠义的代表,也被搬上了戏剧舞台。

表演者为了让观众看清楚人物形象,开始以化妆的形式来吸引围观群众的注意。

通过化妆不仅能放大人物五官,也能通过涂抹颜色(即脸谱)让人分清人物的忠奸善恶,关公也是在这个时期,第一次以红脸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03

戏剧舞台上有生、旦、净、末、丑等角色区分,此时的“红脸”关公,还被定义在“末”角。

在《虎牢关三战吕布》《博望坡军师用兵》《关云长千里独行》等剧目中,“红脸关羽”在剧本上的身份都是“末”,或者称为“红末”。

比如在上场、念白时,常常上面都会有标注“末上、末下”等词语,这也就表明了其身份。

而在戏剧中,观众以及创作人员对关公的喜爱,从来都是不加掩饰的,这主要体现在演出的每一场戏与剧本制作中。

比如“千里走单骑”这一章节,就着重讲了关羽如何为了与刘备会合,舍弃爵位,放弃封禁挂印的名声,一人一马带着两位嫂夫人千里独行,渡江过山,最终与兄弟古城相会的故事。

这一章节中,几乎完全避开了当年的“下邳降曹”的片段,尽管有约法三章,观众也不想看到一个有瑕疵的关公,而是着墨于“降汉不降曹”与“千里走单骑”。

此时关公的“红脸”则成了一种修辞手法,红在这里代表的是忠诚。

对汉朝皇室的忠诚,对兄弟情谊的忠诚。

在元代杂曲中,关公的形象就已经不仅仅代表着“武将”,而是有了忠诚、善良的更深层次含义。

到了清代中,人们对关公的崇拜更加上升,在京剧也将关羽从原来的“末”演变为“生”,并逐渐成为独一无二的“红生”,还专门开发了“关公戏”。

戏剧舞台上,关公形象是独一无二的,且每一个元素都有特殊的含义。

红脸,代表着他的忠诚;绿袍,代表着他对兄长的义气;青龙偃月刀,则代表着他勇猛无双的武义。

当有了戏剧舞台上的夸大后,大家对关公的敬重也随之增长。

据传,在乾隆中期,在戏剧舞台上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

在《战长沙》中关公出场时,演员米喜子遮面上台,行至中央乍一撤袖,仿佛真正的关公临世,在场者不自觉起身离开座位。

此事在当时留下不小的影响,因为那时戏剧属于“下九流”,位尊者向下九流起立看起来极为荒诞,清政府还因此禁演了一段时间关公戏。

当然,也只是很短一段时间。

在晚清时期,每当宫廷内上演观关公戏,帝后都会在关羽上场时假装起身散步,当关公正式开演时再落座。

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无论是元明时代杂剧中的“红脸”,还是清代京剧“关公戏”中的“红生”,不得不说的是,关公的忠义形象,从来都是在不断上升的。

从最初的“武将”,到后来的“武神、武圣”,直到如今“醉关公”的演绎,大家看的都不再是这个“红脸”的个人,而是一种修辞手法。

是红色背后的忠义与热烈,是代表着勇猛、义气的强大的精神内核。

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年来的结拜都是拜关公,桃园三结义留下的是一种情谊,而“红脸的关羽”传递下来的,则是“千里走单骑”的大义凛然,是“降汉不降曹”的忠诚。

结语

红色与关羽,代表的都是更加深处的意义,传达的都是从未停止的信仰。

至于戏剧舞台上,“红脸”也好,“红生”也罢,创作者与观众既然把代表尊贵的红色给予了关公,这本身就是莫大的信任。

传承的不只是信念,更是中华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