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麻籽甘油二酯食用油怎么吃 油讯

油讯

2024-06-29 18: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oilcn油讯

中国人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用油。有没有可能存在一种油,既营养健康,又不怕吃胖?这样的产品正接二连三出现!

金龙鱼推出“轻怡”MLCT食用油、九三首发大豆二酯食用烹调油、长寿花DAG甘油二酯食用油问世......

行业巨头相继入场,标志着新一代食用油走向量产,进入百姓日常消费,功能性食用油赛道全面开启。

MLCT油、DAG二酯油究竟是什么油?巨头们为何不约而同推新?新赛道上会有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新一代功能性食用油

从概念本身而言,功能性食用油至今没有官方严格的法规定义。业内通常称为功能性油脂,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油脂,对人体有一定保健功能和药用功能;除了可以作为日常烹调油食用以外,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及化工等领域。

按其来源分类,分为天然功能性油脂和制备型功能性油脂。我们熟悉的橄榄油、亚麻籽油、茶油等多种植物油,是天然功能性油脂的主要来源。当前兴起MCLT油和DAG二酯油,则是通过不同技术工艺制取的制备型功能性油脂。

MLCT油全称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为富含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的食用油,是以食用植物油与中碳链脂肪酸或中碳链脂肪酸食用油为原料,经过酯交换制得的食用油脂。

DAG二酯油全称为“甘油二酯食用植物油”,为富含甘油二酯的食用油,是以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为原料,通过脂肪酶催化,经蒸馏分离、脱色、脱臭等工艺而制成的食用油。

MCLT油和DAG二酯油都被誉为“新一代食用油”,可作为传统食用油的健康补充和替代;除了在烹调性、风味、口感上和普通油一样,也能提供能量、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更突出的功能是可以快速在体内代谢,减少脂肪积累,有着控制体重、不易长胖的功效。

近二十多年来,这种结构脂类食用油产品已在日本、欧美等海外市场上市销售,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早在1999年,日本花王公司率先推出甘油二酯油品,随后花王公司与美国ADM公司联手将“Enova”牌二酯油引入美国,市场反响较好。2009年,由于对产品中含有微量缩水甘油脂肪酸的担忧,花王公司自愿将该类产品停产退市。

图:日本花王公司早期甘油二酯食用油产品

此后二酯油的技术仍不断发展迭代,如今我国的油脂工作者已攻克了技术难题,研发出更安全、更符合中国人健康需求的二酯食用油,并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图:我国市场上的甘油二酯食用油产品

相对而言,MCLT油的海外市场成熟度更高。2010年日本日清奥利友集团的MCT中链脂肪酸油上市,销量及市场口碑稳步增长,现在已成为其功能食品业务的主打产品,2021年该公司MCT产品的销售额达51.46亿日元。

图:日本日清牌MCT中链脂肪酸系列产品

近几年,各种进口品牌的MCT油也已经在我国健身人群、低碳水人群中开始流行。今年,油脂龙头金龙鱼推出"轻怡"MLCT食用油,该新品已在山姆会员店上市销售。

图:金龙鱼“轻怡”MLCT食用油

新赛道上的机遇与挑战

功能性食用油属于功能性食品,这是一个看起来充满机会、大有可为的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曾做过一份调研,功能性食品在美国渗透率超50%,日本渗透率约40%,在中国则只有20%。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功能性食品消费市场,2020年产值超过2700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消费市场,国民收入稳步增长带动消费能力提升,形成了崭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偏好。在安全美味的基础上,食用油的营养成分、健康功效越来越受关注,功能性油脂已成为健康膳食的新途径。

从消费人群来看,可以划分为儿童、孕妇、年轻人、中老年群体等,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功效需求;而且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消费趋势出现,“控油控脂”已从体重管理人群的小众核心需求逐渐转变为大众广泛需求。

来自京东和天猫超市的消费报告均显示,高品质、新品类食用油增长迅猛。从橄榄油、茶油、亚麻油等小品种油,到高油酸花生油、低芥酸菜籽油,油脂企业也不断推陈出新,利用新原料、新工艺、新方法赋予油脂更多的营养性和功能性。

业界专家指出,食用油的健康功能化是食用油科技进步的主要方向之一,结构脂是未来油脂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以MLCT油和二酯油为代表的新一代功能性油脂,成为各大厂商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新赛道。

不过,凡事皆有两面,这条新赛道难度不低,初上赛道的油企们也面临着重重挑战。

首先,市场监管非常严格,严格到不能说功能的程度。

在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只有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划分,并没有功能性食品的概念。根据《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

在实操层面,功能性食用油的销售和宣传通路受到来自各方的严格管制,可谓戴着镣铐跳舞。

其次,市场教育投入巨大,消费者期待难摆正。

消费者对功能性油脂的认知有限,市场上经常充斥一些夸大或虚假的说法,加上产品价格偏高、功效难以快速被感知验证,因此“智商税”、“玩概念”的争议屡见不鲜。

企业在消费端将付出高昂的市场教育成本,需引导消费者对于自身产品的效果抱有合理范围的期待。

同时,受原料、技术制约,面临产品同质化竞争。

国内的功能性油脂,尤其是制备型结构脂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只有少数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具备规模产能。

随着这类产品市场升温,必然吸引越来越多企业跟进;但由于不具备研发实力和专利技术,大多数企业只能找代工厂做贴牌加工,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产品的同质化,不利于品牌和品类的做大做强。

一个新品类的问世总是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品牌打造和技术创新绝非一日之功。

看好功能性食用油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行业龙头争相入场,中小油企纷至沓来,以期抓住战略机遇,赢得发展先机。2022年2月,由中国粮油学会立项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团体标准完成征求意见稿;2022年9月,《甘油二酯食用植物油》行业标准启动建设。

随着国民健康需求不断升级、油脂企业持续探索创新之道,功能性食用油的发展前景可期,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健康用油选择,为中国油脂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