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仔分享]Asics Unpre ARS 2:不只是好穿而已,一次到位的實戰派代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瑟士gel是噱头 [丁仔分享]Asics Unpre ARS 2:不只是好穿而已,一次到位的實戰派代表。

[丁仔分享]Asics Unpre ARS 2:不只是好穿而已,一次到位的實戰派代表。

2024-02-24 02: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賽前各種狀況、尤其包括後勤在內完全無法讓球迷信任的中華男籃,在自家主場面對紐西蘭的亞洲盃資格賽打了三節半的好球,面對身材佔盡優勢的紐西蘭,完全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還靠三分外線火力一路糾纏,讓紐西蘭僅以一分領先進入半場休息。

即使進入下半場中華隊的外線下修,卻依舊能因為對球防守造成紐西蘭發生多次失誤而不致讓比賽拉開,直到第四節過半,雙方差距還只有4分,但最後半節中華隊明顯受到體力下滑影響,攻擊完全熄火,反被紐西蘭以一波16:0的攻勢關門,最終中華隊69:89不敵紐西蘭,在亞洲盃資格賽首戰以敗戰作收。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隊平均身高不到190,紐西蘭登錄名單上則只有一人(還全場沒打)不到185公分,10人在190公分以上,兩位主戰中鋒都超過210公分,因此第一節就在籃板佔上風,但中華隊從第一節的林俊吉、劉錚先後開砲開始,上半場雖三分球出手次數還多過兩分球,卻繳出20中9的高命中率,團隊總命中率也在上半場維持五成水準,在籃板兩位數的落後下還只落後給紐西蘭一分。

但下半場中華隊的外線完全失去上半場準頭,下半場在三分線外出手12次只進1球,雖紐西蘭全場發生多達22次失誤,但終究在第四節強打禁區奏效,又有Ethan Rusbatch的外線裡應外合,紐西蘭以44:20的巨大差距在籃板數佔優,24次罰球也遠多於中華隊的6次,但上半場受制於太多的失誤、無法明確突破中華隊的區域聯防,這支相對年輕的紐西蘭直到下半場才真正把禁區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最終在第四節找到破口,成功搶下首勝。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四節以外線幫助紐西蘭打出破口的Rusbatch在三分線外投11中6,攻下全場最高的26分,帶領紐西蘭全隊四人得分上兩位數的攻勢,Thomas Vodanovich投進三顆三分球進帳16分,中鋒Samuel Timmins則有16分、9籃板,前鋒Dan Fotu也有14分。中華隊則以隊長劉錚的20分、4抄截最多,但全隊僅有他得分兩位數,林俊吉、林正各得9分。

紐西蘭總教練Pero Cameron賽後對中華隊此戰表現給予肯定:「這是一場很艱困的比賽,我們的確發生不少失誤,讓我們陷入不少的困境,必須肯定中華隊的防守,讓我們的持球者帶來很多困擾。」而他也對劉錚印象深刻,認為就是他在場上的領導能力、與對球的防守造成球隊困擾,Rusbatch也說:「這是很短的國際賽階段,我們需要很快進入狀況,我們花了一點時間,但終究在第四節找到機會,這是很重要的一場勝利。」

這支紐西蘭有六人年紀在25歲以下,是相對年輕的陣容,因此如同教練、Rusbatch所言,需要花較多時間摸索才能進入狀況,但Cameron還是對這些年輕球員深具信心,「有些主力球員因為還在職業賽季中而無法參賽,也因為健康狀況對名單做出取捨,但我們依舊是從去年夏天就開始培訓的名單裡挑選球員,這依然是我們相信可以代表紐西蘭國家隊的人選,而這階段的國際賽也會是他們成長很好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隊總教練桑茂森則表示,雖身材有差異、最終依然讓紐西蘭因高大身材決定勝負,但他認為球員此戰表現非常好,「期待下次對紐西蘭時會有不同的火花。」而劉錚也用「非常棒」來形容全隊在前三節能打得膠著的表現,「今天很可惜,但整體表現非常棒,集訓時間是很短,但我相信我們球員並不差,希望有更多時間整合。」

 

此戰擔綱先發主控的林俊吉,認為自己在銜接國家隊的表現還有加強之處,但也認為幾個「健行幫」出身的健行校友如高錦瑋、謝亞軒都能一起站上國家隊,是搭配上比較有默契的環節。至於林正力扛紐西蘭高大的禁區,可算是中華隊此戰內線的驚喜,他表示:「今年母隊(桃園璞園領航猿)內線找了三個大個子洋將,平常練球時就有對抗,算是習慣,上場就盡量想著達成任務,希望能在這次國際賽更有進步。」

中華隊結束今天賽事,明天就將啟航,準備三天後(2月25日)對菲律賓的客場戰役。

 

延伸閱讀:

亞洲盃資格賽賽程、名單 

《小鐵如擬》籃協並非一無是處  但引發反彈真的怨不得人

《小鐵如擬》或許未必是「最強中華男籃」 但遴選、歸化的爭議卻勢必存在

Open book和平常準備 到底有多重要?---談再次慘敗後的台籃

劉錚踢爆培訓現狀 籃協平淡聲明 中華隊組訓爭議再起

【2025年亞洲盃男籃資格賽】不容忽視的南方黑色勇士紐西蘭

請繼續往下閱讀

標籤 劉錚 中華男籃 林正 亞洲盃男籃資格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