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地理】从进化论上说,白种人的体型,为什么比亚洲人、中国人高大?附世界人种分布情况及分布地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亚洲主要人口是什么人种分布 【人种地理】从进化论上说,白种人的体型,为什么比亚洲人、中国人高大?附世界人种分布情况及分布地图

【人种地理】从进化论上说,白种人的体型,为什么比亚洲人、中国人高大?附世界人种分布情况及分布地图

2024-06-26 1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还得从达尔文的进化论谈起。进化论的核心问题,是为了阐释物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基因变异和群体自然选择的驱动因素以及关联影响。其中,基因的变异是存在于地球任何生物体内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说明在遗传物质复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基因对匹配错误、部分基因缺失或者错位等问题,从而使得后代个体在性状的表达上出现了差异,这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而从自然选择上看,则是外界自然环境对生物个体基因性状变化的检验,只有那些适应自然环境或者环境巨大变化的有利突变,才会被自然环境所容纳,否则个体就因为不适应而无情被淘汰,从而对推动将优异的、有利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达到延续、壮大种群的目的。所以说,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外在因素。

人类的演化历史,同样遵循着进化论的标准和条件。经过长期的地质、考古、基因、气候学等领域的研究,科学家们得出了结论,即现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类祖先,在500万-800万年前,基本上都分布在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那里无论是光照,还是水分,以及食物等等,都非常适合远古人类祖先的生存,那时的人类还是处于古猿与人类的过渡阶段,浑身覆盖着毛发,生活在森林里,用四肢行走。

后来,随着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猿数量的增加,这些人类祖先不得不拓展自己的栖息范围,慢慢从树上下来,从森林中走出,并且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由于活动量的增加,特别是对于需要抓捕草原上奔跑能力出众的猎物来说,古猿们对于能量的消耗日益增长,散热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原本覆盖全身的毛发倒成为了“累赘”,最后慢慢褪去,只在头顶、腋下以及身体的一些敏感区域保留了浓密的毛发,皮肤的其他部分则以短而软的绒毛替代。

在人类祖先没有走出非洲之前,又在浓密的毛发覆盖之下,其实那时候人类祖先的身高、皮肤颜色等特征,都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后来,在非洲的人类祖先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对自然资源、食物等的需求达到了顶峰,此时非洲的自然环境和空间环境,已经容纳不了人类祖先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非洲的自然环境从200万年前开始向着干暖化、干燥化发展,于是就有了后来人类祖先三次“走出非洲”的历史。

由于迁移之后,目的地自然地理、气候特点等都与非洲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祖先,他们无论是在身体特征,还是行为模式上也都进行着变化,以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比如,到达欧洲的人类祖先,在身体特征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是皮肤变白。由于欧洲的地理位置比较靠北,太阳入射角较大,单位地表的太阳辐射总量较低,因此光线中所含紫外线的总量也相对较少。原来人体祖先在非洲时,毛发褪去以后,皮肤中含有较多的黑色素,这样可以有效抵挡紫外线的侵害,而到达欧洲以后,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也就逐渐减少了,皮肤的颜色也越来越白。

二是身形变得比较高大。人体的体积越大,那么所需要的能量摄入也越高,相应地对于散热或者保温的需求也就越强。而人体的散热和保温主要依靠皮肤,皮肤面积越大,则相对来说散热效率越高,相应的保温难度就越大。由于欧洲特别是欧洲北部气温相对很低,为了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只有身形变得更大,这样皮肤面积与身体体积之比就会更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身体热量的形成,另一方面有利于身体的保温。

以上只是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当然白种人身形高大的原因,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饮食中多包含牛肉、牛奶、面包等高热量食物,给身体生长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再比如在欧洲开疆辟土的过程中,无论是应对寒冷天气下的捕猎,还是应对在冰冷的海洋中打鱼,都需要强健的体魄,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人们必须吃下大量的食物特别是肉类才能满足需求,久而久之,那些迁移到欧洲的人们,在皮肤慢慢变白的同时,体型也逐渐高大起来。

在生物学上,现在世界上的人种只是一个种,属于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世界不同人种的的基因几乎相同,但DNA的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查明大部分人地理上的“祖籍”;不同人种间的遗传物质只有极小的差异,我们所看到的诸如肤色、头骨形状等的差异,只是源于占很小比例的那些基因;另外,DNA序列的99.9%也相同。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根据这些细微的不同遗传特征把智人种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种。

(1).蒙古利亚人种(Mongoloid):又称黄种人、亚美人种。皮肤黄色、黄白色、浅棕色;头发柔软平顺而呈黑色;胡须和体毛不发达;面部扁平,颧骨较高;鼻梁的高度宽度中等,嘴唇厚度适中;眼睛棕色,眼裂很小、有内眦褶。

(2).尼格罗人种(Negroid):又称黑色人种、赤道人种。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黑色卷发;体毛发达程度中等;颧骨不十分突出,颚骨呈下弯状;鼻梁宽而平,嘴唇厚而凸出;眼睛棕色。

(3).欧罗巴人种(Europeoid):又名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Cavcasoid)。皮肤白色、白红色、浅棕色;波状或直状的柔软头发,颜色多金黄;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眼睛发蓝。

3、白种人的分类

从语言来说,白种人分印欧、高加索、闪米特含米特、乌拉尔共4个语系。其中,斯拉夫、日尔曼、拉丁、凯尔特、希腊-阿尔巴尼亚、波罗的、吐火罗、雅利安、安纳托利亚、巴斯克属于印欧语系。(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立陶宛-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属于波罗的,波斯-普什图-库尔德语-俾路支-塔吉克-奥塞梯属于西雅利安,巴基斯坦-印度斯坦-孟加拉-吉普赛-南尼泊尔-僧伽罗-马尔代夫属于东雅利安,赫梯-吕底亚-吕齐亚属于安纳托利亚) 卡巴尔达、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格鲁吉亚属于高加索语系。犹太-阿拉伯-柏柏尔-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库施特-古埃及后裔科普特-乍得的毫萨属于闪米特含米特语系。

从人种来说,白种人内部同样差异很大,主要分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北欧人种又分为波罗的海亚人种和巴尔干亚人种;波罗的海亚人种包括大西洋人(凯尔特人)、北欧人(日尔曼人)、东欧人(斯拉夫人);巴尔干亚人种包括南部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拉丁人。地中海人种分为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和高加索亚人种。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包括阿尔卑斯人(南部日尔曼人和凯尔特-日尔曼-拉丁混血的法兰西民族)、地中海人(拉丁人、希腊-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闪米特含米特人、帕米尔人(南亚雅利安人);高加索亚人种包括高加索人和西亚雅利安人。

黑白混血人种包括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库西特人、达罗毗图人。黄白混血人种包括突厥人。黄黑混血人种包括南岛人。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从此绵延至今!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形成新汉族。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但差别还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汉赋与唐诗的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相对纯种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大和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希腊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杂种有印度斯坦族、英格兰族、法兰西族、鞑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亚族等。

种族与民族是不一样的!以血缘划分,世界上有四个种族:黑、白、黄、棕;在同一种族内部,按照血缘远近和文化的不同又分为多个民族。

白种人内部差异很大,分印欧、乌拉尔、高加索、阿尔泰、闪米特含米特共5个亚人种。其中,斯拉夫、日尔曼、拉丁、希腊、阿尔巴尼亚、凯尔特、塞种属于印欧人种,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人,伊朗-塔吉克-阿富汗-印度斯坦属于塞种人。芬兰-匈牙利-保加尔人属于乌拉尔人种,黄白混血的突厥人属于阿尔泰人种(含有大量的黄种人北亚族群的血液),犹太-阿拉伯属于闪米特含米特人种。德国和北欧都是日尔曼人,英格兰民族是来自德国的盎格鲁-撒克森部落的日尔曼人和直接从北欧或辗转法国北部来到英国的诺曼部落的日尔曼人的混血,美国统治民族和主体民族则是来自英格兰的移民。

按血缘关系和文化关系划分,黄种人内部分北亚族群、通古斯族群、汉族、藏缅(南蛮)族群、苗-瑶-畲族群、百越族群、南亚族群、南岛族群8个分支。南岛族群属于黄种人和棕种人的混合,所以皮肤稍黑。爱基斯摩族、勘察加族、布里亚特蒙古族、新疆青海蒙古族、图佤族属于北亚族群;蒙古族、鲜卑族(锡伯族)、契丹族(达斡尔族)、满族、朝鲜族、大和族属于广义通古斯族群;藏族、缅甸族、羌-彝-哈尼族、土家族、基诺族、纳西族、白族、蜀人、巴人、楚蛮、吴蛮属于藏缅(南蛮)族群;苗-瑶-畲族;华南古越族(壮-侗-布依-黎-京族)、傣族-老挝族属于百越族群;柬埔寨高棉族、中国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印度南部蒙达族属于南亚族群;马达加斯加族、马来西亚-菲律宾的马来族、印尼的爪哇族、台湾的高山族、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和新西兰的毛利人属于南岛族群。平埔族应该是大陆渡海过来的古代百越族与当地土著南岛族群的混血。京族是以百越后裔骆越-僚为主体,同时也加入了南岛族群印度尼西亚族的占人,和南亚族群的高棉人,及少量汉人而重新组合而成的新民族群体。大和民族的人种更接近南岛,但语言更接近通古斯。最早居住在日本的是阿伊努人的祖先虾夷人,属于南岛民族,对大和民族影响极小;绳文时代,受黄帝南渐的影响,暗黄色皮肤的百越被迫南迁,一部分迁移到了日本,这些人构成了今和族的血缘的40%;接着浅黄色皮肤的通古斯民族经鞑靼海峡进入日本北部,由于人数太少,对大和民族血缘影响甚微,但是对日语有一定影响;弥生文化时代,前三世纪,韩族迁入日本西部,并于250年将日本统一,将大量通古斯语言融于日语,这批韩族占有今和族血缘的20%;同时中国的南蛮(吴蛮)大量迁移日本西部,将吴音带入日本,吴蛮占今和族血缘的20%;另外中国的汉族在秦朝、唐朝、明朝都曾经零星迁入日本,比如徐福东渡、鉴真东渡、朱舜水东渡等,将汉音、唐音带入日本,不过对日本血缘基本没有影响。

俄罗斯的阿拉伯基因来源于犹太人,俄罗斯现有200多万犹太人,此外还有大约200万有犹太血统的人,他们在沙皇俄国和苏联迫害时期被迫改变民族身份(改变信仰、族籍)。

俄罗斯人受东方印欧人的影响甚于伊朗人。

德国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斯拉夫人后裔,如建立德意志帝国的普鲁士人。

意大利人的阿拉伯基因主要集中于南意大利,尤其是被阿拉伯人统治过300多年的西西里。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这份由美国人研究出的世界人种基因图谱(Y染色体)表明:现代德国人中属于雅利安基因占19.5%。而俄罗斯人属雅利安人基因占47%。雅利安人成份最高的是波兰,超过50%。以雅利安人自居的伊朗,雅利安基因只占18%。不如中国维吾尔族21%。印度操印欧语民族中雅利安基因占39.5%。

最不可思议:哈萨克人和蒙古人的大部分来源于澳洲原始白人。

蒙古有2%的伊斯兰教徒(基本上都是移居外蒙的回族)。

北方汉人和西藏人没有阿拉伯血统,研究人员可能对除了维族之外的其他穆斯林民族(比如回族、撒拉族)的历史缺乏了解,就凭蒙古人种的长相将这些民族归入到汉人和藏族的行列中了。目前中国有2000多万穆斯林,但据民间的说法,中国穆斯林人口大约在4000万至7000万之间(除去维族血统,阿拉伯血统差不多占北方人口的2%)。

西藏的阿尔泰基因来源于氐族(小月氏)。

维吾尔人的13.5%是驻守边疆的汉兵后代和吐蕃时期入侵新疆的汉藏语系部落后裔。

无论是从语言,考古还是DNA分析,汉人与现代的羌族都是很接近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汉民族在黑暗时期的关于昆仑山昆仑神的传说恰好应证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汉人就是定居的羌人。之所以现代汉族对羌人没有认同感,理由同上。进入定居生活的华羌集团开始渺视那些还保持原始生活的羌人,慢慢在中国西边形成两大对立, 生活方式截然不同的集团,即汉人和羌人。整个两汉王朝,汉羌不断兵戎相见。到南北朝,羌人一度在中国北方建立国家,称大秦。南北朝之后,羌人势力在中原衰微,转而向西南发展,形成西南众多民族。

土耳其人的极北基因可能是居住在西伯利亚的原始部落带来的。

亚美尼亚的阿拉伯后裔可能是拜占庭帝国安置的被迫改奉基督教的阿拉伯人。

中亚、西亚的黑人后裔有两种可能来源:一是被穆斯林统治者大量采购的黑人,二是伊拉姆人(埃兰人)的后代,但由于埃兰人已经消亡,前者很可能是大批来源。《一千零一夜》里就有许多黑奴伺候尊贵的阿拉伯主人。俄罗斯的黑奴在高加索还有后代。

中东阿拉伯人的东北非基因是原住民留下的。在阿拉伯帝国征服期间,中东有许多民族归依了伊斯兰教(如阿拉米人、巴比伦人、科普特人)。

印度印欧人来源于印欧语系东支。

11%的印度人信奉伊斯兰教。印度东北蒙古人种原住民中的米佐拉姆人被确认为犹太人后裔,全国2%的阿拉伯基因,他们可能能分到一份。此外阿富汗的杜兰尼人也被普遍怀疑为古代以色列“失踪的十族”。

印度的黑人大多属于安达曼群岛的土著。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