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创业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种创业模式的区别 【名著导读】:《创业史》

【名著导读】:《创业史》

2024-06-23 10: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梁三是蛤蟆滩上的勤劳农民,其父艰难创业,给他留下了三间正房,为他娶了妻子。然而,他命运不济:牛死妻亡,天灾人祸,接踵而来,只剩下个空荡荡的草房院。1929年,陕北大旱,梁三将灾民宝娃子母子领进了他的草房院。从此,宝娃改名梁生宝。

解放后,蛤蟆滩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梁家分到了十来亩稻地,梁三老汉又重新燃烧起了个人发家的愿望。而此时当了民兵队长、入了党的梁生宝,则完全沉浸到建立互助组的事务里去。父子之间在创业上的激烈冲突,即将爆发。

1953年春天是互助组和整个蛤蟆滩最困难的时刻:他们一方面要筹划新一年的生产,一方面要度春荒。村主任郭振山寄希望于富农和中农,希望通过活跃借贷以解燃眉之急。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富农姚士杰偷放高利货,郭世富要和贫雇农“和平竞赛”。郭振山失去对局面的控制,加之自己要走自发道路,故对贫雇农的困难、自发势力均作壁上观。在这种形势下,梁生宝成了互助组和贫雇农的主心骨和带头人。为了推行一年稻麦两熟的丰产计划,他冒雨买百日黄稻种;为了筹集生产资金和度过春荒,他组织互助组开进终南山割竹子……这些举措,打击了自发势力的气焰,也让蛤蟆滩庄稼人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然而,生宝的行动有时却不为梁三老汉所理解。

生宝率众入终南山后,富农姚士杰的活动更加猖狂,处心积虑要搞垮互助组。他占有了互助组成员栓栓的妻子素芬,并指使素芬去诬陷梁生宝,达到分裂互助组的目的。在他的阴谋策划下,梁生禄、栓栓两家竟一起退组。对此,生宝毫不畏惧。割竹队如期完成了任务,挣了一大笔钱,解决了互助组的暂时困难。此时的梁三老汉,思想感情也在发生变化。

秋天,梁生宝的互助组获得了大丰收,蛤蟆滩的统购统销工作也提前完成。生宝的威望不断提高。郭振山的所作所为使他威信扫地。为了恢复威信,他积极整顿他所在的官渠岸互助组。后来,梁生宝他们又成立了全区第一个农业社——灯塔社。梁生宝的创业成功了!在铁的事实面前,梁三老汉终于服气了,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人物简介

柳青在皇甫村踏踏实实地生活了14年,对农村中各种任务了如指掌。在《创业史》中,他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五种农民的创业史:

梁生宝:

处于核心位置,社会主义新农民形象,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在他身上表现了既积极工作,克己奉公又朴实憨厚的优秀品质,是一个成长中的实干家形象。口头禅“有党的领导,我慌啥?”表现了他的淳朴,写出了他的木讷。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是他思想性格的核心,也是区别于以梁三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创业者的本质所在。小说就紧紧围绕这一性格核心,对人物进行了多侧面的刻画,有理想化的色彩。总之,这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英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

梁三老汉:

小说塑造最为精彩的中国老一代农民典型。旧社会创业失败(经历了三起三落,精神和心理及性格留下了创伤。)解放后分了土地,重新唤起了他的创业热情,做一个“三合头,瓦房院长者”。大儿子梁生宝合作化道路与他小农梦想相左。他便反对集体事业(暴露了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及顽固倔强的性格)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作者相当精彩地描写了这个矛盾着的双重性格,并着重表现了这个人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

郭振山:

蛤蟆滩第一要紧人士,从土改积极分子蜕变为既得利益保护者。他虽然精明强干,头脑灵活,但只顾个人私利,同党的要求背道而驰,这就使他在群众中丧失了威信。他明明走的是一条错误道路,却装腔作势、强词夺理、指手画脚、咄咄逼人,一派家长作风。他一面对上级的号召敷衍,一面又嫉妒梁生宝的积极,对他冷嘲热讽。小说通过他与梁生宝的言行的生动对比,告诉人们:抱着个人主义动机在党内找出路,就要同党的方针路线形成尖锐的对立,就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损害,最终也会在政治上毁掉自己。

郭世富:

富裕中农,蛤蟆滩最令人难琢磨的一个人。其人生理想是做一个五世同堂的家长,孔夫子和朱夫子两位老人的忠实后代。为此,他这辈子三慢一快,走路慢,说话慢,思量慢,做活快。一方面,他决心面上一辈子做“天公地道”的事情,和气生财,大方生财。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不识字的经济专家”,精于心算,也精于在买卖中做手脚,有心与共产党较量,又时时提醒自己“一辈子也不张狂,寸步要当心”。他是梁三老汉顶羡慕的人,中国农民的另一种典型外善内奸。

姚士杰:

富农, 其人生信条“好汉厉害不在脸上,在心里头”。他很能干,却心狠手辣。一方面他喜欢听借债人诉苦,另一方面在热心帮助困难户度春荒的幌子下,干着纠集力量与共产党较量的勾当,同时阴险肮脏,如奸污妻侄女素芳并唆使她嫁祸与梁生宝,他的身上表现了阶级敌人的反动本性。

历史评价

与同时代的农村小说相比,柳青等更坚定地实行和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决心,更重视农村中的先进人物的创造,更富于浪漫的理想的色彩……具有更大的概括时代精神和历史本质的雄心。

——洪子诚

学者何吉贤梳理过《创业史》几十年以来的评价的变化:

第一阶段,上世纪60年代第一部刚面世便获得很高评价;第二阶段,文革时期,它与大多“十七年文学”作品一同被否定;第三阶段,新时期后,农业政策、文学观念发生巨变,但相比于其他“红色作家”、“十七年文学”,《创业史》并不是被否定得最厉害的;第四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派兴起,柳青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自然被边缘化;第五阶段随着90年代初的“陕军东征”,柳青传统作为一个文学影响的脉络一直时断时续地被人提起。

拓展阅读:路遥《柳青的遗产》;刘可风《柳青传》;严家炎《关于梁生宝的形象》等。

艺术成就

1.将宏大的叙事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

2.时代风貌与地域风情的结合。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不同性格。(不同人物之间,同一人物的前后变化)

历史局限

1.梁生宝的形象不如梁三老汉生动。

2.夸大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3.当历史证明了梁三老汉、郭世富的价值其实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农民的价值观,证明了合作化运动存在激进的偏颇时,作家依照当时的阶级理论来设计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褒贬人物的价值观念,就显得比较简单肤浅了。

小编说

今天,红色经典早已被太多太多的人遗忘,遗忘了那个热血沸腾的时代,遗忘了那种生活方式,遗忘了那些曾经的原始和真实。在这个信息时代,也许很少有人会怀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

愿我们能怀有敬畏之心阅读《创业史》,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创业史》。

本期小编: 三墩中学 宣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