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五岳的名称及所在省份 五岳

五岳

2024-06-19 06: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山东泰安的泰山、西岳陕西华阴的华山、中岳河南登封的嵩山、北岳山西浑源的恒山、南岳湖南衡阳的衡山,有些研究认为,“五岳”一词来源于中国的五行思想与对山岳、山神的崇拜,传说盘古死后,头和四肢化为五岳。虽然五岳不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山群,但由于高耸在平原上,故在古人眼中格外险峻,加上不少名人雅士的祭祀、作诗、修行或到访,留下遗迹,因此大大增添了五岳的声誉。

东岳泰山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1月7日) 此条目页的主题是中国五岳。关于其他某一区的五大名山等,请见“五岳 (消歧义)”。

五岳起源于古代中国人的山川崇拜,是和国君对山神的祭祀联系在一起的。五岳一词始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礼记》“王制”记载:“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这里的五岳并没有列出具体山名。东汉的郑玄对《周礼》的注释说:“五岳,东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岳曰华山、北岳曰恒山、中岳曰嵩山。”

至于为何取五岳,而非其它数字,人们经过研究,认为中国五岳制度立始于汉朝,可能是当时的一些经学家根据殷商时的五方(东、南、西、北、中)和五色(青、赤、白、黑、黄)等观念,加以附会而成。

五岳具体山名见诸文字并得到官方确认,是在秦汉时期。《尔雅》“释山”和秦朝人伏生所做的《尚书·大传》都记载了五岳分别为“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高(嵩山)”。其中的霍山,又称衡山。《汉书》的“郊祀志”载,汉宣帝在公元前61年(神爵元年)颁诏,正式确定东岳为泰山、西岳为华山、南岳为霍山(即衡山)、北岳为常山(即恒山)、中岳为嵩山。除了嵩山外,确定这四山为四岳,可能早在《周礼》成书的春秋或战国时期,最晚也在西汉时期。

汉武帝之后中国历代皇帝都对五岳不断加封,唐代把五岳封为王,宋代加封为帝,元代继续加封为帝,到了明代更被加封为神。

道教创立以后,继续将五岳神化,认为五岳乃是神仙居住之地,把东岳称为蓬玄太空洞天,南岳称为朱陵太虚洞天,西岳称为太极总仙洞天,北岳称为太乙总玄洞天,中岳称为上圣司真洞天。晋朝的道士葛洪在《枕中书》中,融合了五行所代表的方位和颜色的说法(木代表东方,青色;火代表南方,赤色;金代表西方,白色,水代表北方,黑色,土代表中央,黄色),声称太昊为青帝,治东岳岱宗山(泰山),祝融为赤帝,治南岳衡霍山(即天柱山),金天氏为白帝,治西岳华阴山(即华山),颛顼为黑帝,治北岳太恒山(即恒山),轩辕氏为黄帝,治中岳嵩高山(即嵩山)。

但是,历史上所称的北岳恒山,其所指的并不是如今的山西恒山。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长期都是指河北省曲阳的大茂山(古称恒山),直到1660年才由山西的恒山所取代。

一些中国的地方割据政权,也曾以自己的视角封过五岳,例如三国时代,东吴的孙皓封离县(现于江苏宜兴县)为中岳,又封其南的荆南山为南岳。五代十国时期,闽帝王延均封霍童山(现于福建宁德县)为东岳,高盖山(现于永泰县)为西岳。

因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古代朝鲜、云南也曾封过五岳。

泰山嵩山华山衡山恒山天柱山大茂山五岳的位置(包含新旧南北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